时间:2024-06-19
孙加维,曹能秀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昆明 650500)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在观察了天文、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后,逐渐创造出来的一种历法[1]1-4。古人将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定为一个节气,一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故称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历法,还包含着天文、地理、气象、农业、生产生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近年来,国家的文化传承意识逐渐提高。2012年,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2]39-41。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内涵,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有益于筑牢文化根基,有益于促进幼儿文学、科学等多方面发展[4]。
当前,关于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其中多数研究聚焦在价值、意义或从理论上探讨开展融入活动的策略,在以下方面仍有遗憾:一是相关理论研究滞后。关于依据什么样的理论开展融入活动,如何科学选择相关内容,设计较为系统的融入活动等问题的相关研究仍较少见。二是实践研究仍处于探索初期,实践与理论并没有做到较好的契合。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价值取向不清晰,活动易脱离实际组织教学,且容易忽视多元化途径的运用等[5]。三是二十四节气本身的特殊性也给融入活动的开展带来挑战。二十四节气是一种“时间文化”,随时间变化而变换发展,研究者需要熟悉地掌握节气内容,充分利用各节气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选取幼儿能接受的活动内容,采用合理的形式来组织开展融入活动,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过程。因此,笔者以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云南省曲靖市W幼儿园(以下简称W幼儿园),开展二十四节气融入教育活动的四阶段行动研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期望能为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笔者以W幼儿园大X班幼儿为研究对象。W幼儿园是一所一级一等幼儿园,该园以“艺术教育”为办园特色,虽然没有系统地开展过二十四节气相关活动,但该园开展过其他如认识戏曲、学习扎染等传统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活动经验。经与园长商讨后,选定该园大X班为研究对象。大X班一直由T2和T3教师带班,两位教师都从事学前教育行业1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该班共46名幼儿,其中男生27名,女生19名,且该班之前开展过传统文化活动,为节气融入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笔者在本研究中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主要是指行动者为了改进自己的实践而在自己的行动中亲自展开研究[6]83。笔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二十四节气歌”及寒露、霜降、立冬三个节气为活动内容,按照感知体验、初步认识、丰富理解和拓展提升四个循环阶段开展融入活动,每一循环均为螺旋式上升发展。活动中,记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强调行动者为解决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和有反思的活动。
笔者通过在W幼儿园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旨在探索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可行之路,总结经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参考。融入活动的开展对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具有价值,活动开展所得经验也为幼儿园之后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按照行动研究方法的基本规范,本研究由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组成(见图1)。
图1 研究思路图
前期的准备阶段主要是查阅资料,开展基线调研;中期实施阶段即以“二十四节气歌”及寒露、霜降、立冬三个节气开展四轮层层递进的行动研究;后期总结反思阶段主要是梳理研究过程,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1.基线调研
在开展行动研究前,笔者对幼儿园领导T1及大X班的两名教师T2和T3进行了深度访谈,也与其他教师进行了相关交流。访谈结果如下:W幼儿园并未系统地开展过二十四节气融入活动。T1教师表示,自己之前带领幼儿画过二十四节气卡纸,限于照图画,未系统地开展过节气活动。T2和T3教师则表示,自己所在班级未开展过节气活动。多数教师对二十四节气有一定了解,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但对节气具体内涵不了解,未进行过系统学习。此外,教师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东西,让幼儿去系统、全面地了解是一项具有难度的工作,如果所选取的内容不符合幼儿生活实际,则难以被接受。在提及是否同意开展融入活动这一问题上,三位教师均持赞同意见并指出,激发幼儿对节气活动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要注重利用环境资源,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有机会活动,有机会表达。
2.方案的制定
笔者多次向W幼儿园的领导和合作教师请教,结合《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以及被试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合作教师商讨制定了四阶段的活动方案(见表1)。
表1 行动研究的方案
1.感知体验阶段——“二十四节气歌”
(1)阶段目标
以“二十四节气歌”来导入整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学习诗歌、观看视频来初步感知节气文化,知道一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且各具特色。
(2)活动内容
导入部分。依据事先制定好的方案,活动以谈话导入,以激发幼儿想要学习二十四节气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呢?你们知道什么是节气吗?”
幼儿(几乎全体):“秋天”“有四个”“不知道”……
教师:“节气是什么东西呢?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幼儿:“老师,是不是像儿童节那样的一个节日?”
教师:“小朋友们是不是认为节气就是一些节日?”
幼儿:“我觉得节气就是节日”“对”
教师:“节气到底是不是节日呢?一年有几个节气呢?我们一起来探索。”
主体部分。播放音频,该部分依据感知——猜测——验证的步骤开展,以引导幼儿了解节气的数量、名称。
教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那首诗歌里包含了一年中所有的节气,有没有小朋友来猜一猜总共有几个。”
绝大多数幼儿:“四个”
教师:“是不是四个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视频来看看。”
在这个环节,幼儿专心地观看视频,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当过了四句,出现第五句时,幼儿发出来一些疑问:“还有吗?居然不是四个。”笔者立即点了暂停,并说:“咦,节气不止4个哦,到底有几个呢?这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视频继续播放,孩子们数的声音越来越洪亮,当数到二十四结束时,孩子们感叹道:
“居然有24个”“哇,有二十四个,好多啊”等。笔者再次播放视频,重点引导幼儿去关注视频里对各节气的介绍。
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小结,鼓励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节气知识。
(3)阶段小结
在该阶段,不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学有所获。一是幼儿对节气有了初步的认识。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猜测——验证的方式认识到了节气的数量、分布规律等。二是教师树立了开展后续活动的信心。通过活动,教师感受到幼儿参与融入活动的兴趣较高,从而树立了开展活动的信心。
该阶段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教师未有效利用幼儿心理,也未合理控制时间,导致活动后半部分开展略显慌乱。二是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会去探索,仅有极少数会主动提问,但问题与活动内容无关联。针对目前的问题,教师一致认为,下一阶段活动的实施应有效利用一日活动,让幼儿充分地接触节气文化,还应给幼儿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去思考与操作。
2.初步认识阶段——寒露
(1)阶段目标
该阶段的目标是引导幼儿通过参与活动来初步认识寒露节气的丰富内涵,并表达自己的理解,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认识寒露的含义及物候现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活动内容
根据寒露节气的含义、物候现象等内容,该阶段共设置了四个活动(见图2)。
图2 寒露活动结构图
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花费两周时间完成了寒露主题活动的实施,其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寒露主题活动实施
(3)阶段小结
在该阶段,幼儿第一次接触节气文化,内容不大熟悉,但活动的参与度较高,活动得以顺利完成且有一定成效。一是幼儿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了解到了寒露的含义、物候现象等,也获得了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增强了动手能力。二是教师更加认同了融入活动的开展。
该阶段所暴露出的问题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未能较好地把握幼儿的实际能力,低估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二是幼儿缺乏生活经验,且个体能力及学习品质存在较大差异。三是活动方案所涵盖内容不够充分,活动形式简单。对此,教师指出,下一阶段的活动开展要丰富融入途径及融入内容,扩大幼儿学习范围。
3.丰富理解阶段——霜降主题活动
(1)阶段目标
该阶段的目标是引导幼儿认识节气知识不只有含义及物候现象,还包含很多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幼儿去理解“霜降”的含义及物候现象。
(2)活动内容
结合上一阶段的活动经验及幼儿园实际情况,在霜降节气主题活动中,笔者和合作教师商讨设计了五个活动(见图3)。
图3 霜降主题活动结构图
结合实际情况,笔者与合作教师商讨决定在两周内完成霜降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情况见表3。
表3 霜降主题活动实施
(3)阶段小结
该阶段的目标基本达成,活动顺利开展且完成度较高。幼儿在这个阶段更加丰富地了解了节气知识,增强了自身的知识经验。教师也越来越自信,对幼儿实际水平及活动的整体把握越来越准确,在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有待改进:一是教师未好好利用环境来引导幼儿实际感知霜降的含义,如可在下霜的早晨引导幼儿去观察霜,但实际却未做到。二是幼儿理解能力较弱,在表达想法时形式单一。结合该阶段融入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教师一致指出,下一阶段活动开展应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准确把握活动难度以及增强活动趣味性。
4.拓展提升阶段——立冬主题活动
(1)阶段目标
该阶段的目标在于引导幼儿认识立冬相关知识,更深一步地去体验节气文化,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2)活动内容
在拓展提升阶段,笔者与合作教师吸取前两阶段的经验,结合阶段目标、实际环境及立冬节气的相关知识,设计了四个活动(见图4)。
图4 立冬主题活动结构图
立冬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延续前两阶段了解节气含义以及物候现象的基础上,所选活动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其实施过程见表4。
表4 立冬主题活动实施
(3)阶段小结
该阶段的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幼儿的参与兴趣有所提升,其目标大多达成,收获了多方面成效:一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该阶段幼儿对活动的理解更加流畅,在活动探索中积累了生活经验,且越来越多的幼儿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教师能力得到提升。经过该阶段融入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有了一定提升,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序。
但活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幼儿对节气的理解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认为节气的知识仅限于它的含义、物候现象、风俗习惯,忽略了节气丰富的文学知识。二是教师对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缺乏灵活性,且在活动中未能较好应对突发情况,如在开展“小动物过冬”这一活动时,在活动结束的谈论部分,一些幼儿提问:“老师,霸王龙是怎么过冬的呀”“蝴蝶是怎么过冬的呀”等,教师感到手足无措,一下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三是教师更注重依据实际生活来开展活动,忽略了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开展的每一个融入活动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实现有效关联,不利于对立冬系统性知识的串联。
1.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涵盖的内容涉及文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还有益于筑牢幼儿的文化根基。在四阶段行动研究过程中,幼儿了解到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不断发扬传承;获得了节气知识,丰富了对节气文化的认识。在探索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时,幼儿获得了更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初步感知到了季节的变化规律,这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学习节气的文学知识如节气诗歌、民谚等时,增加了幼儿的词汇量。同时,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充分表达自己,获得了满足感与自信心。此外,在引导幼儿学习节气的风俗习惯时,幼儿更进一步了解了生活,贴近了生活。
2.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研究的系统开展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节气知识,组织开展节气融入活动,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能原因,提出改进意见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缺乏二十四节气知识,不了解融入活动形式,到树立开展融入活动的信心,再到最后熟悉节气的含义、物候现象及自信地开展融入活动,有了很大进步,习得了节气知识,积累了活动经验,丰富了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学能力,提升了文学素养。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教师做到了因地制宜,充分结合了当地与节气有关的民俗及农业生产,活动内容的选择也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促使活动实效得到不断提升。同时,合作教师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冷静应对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从一开始的茫然,到理清思路,再到后期的自信,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在提高教学工作主动性的同时,教师的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扩大了W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
此次研究为幼儿园活动的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W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受到了幼儿的喜爱,教师及领导倍感欣慰,促进了W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升及办园特色的形成。此外,融入活动的组织开展,赢得了家长的支持与好评。幼儿回家把在园学到的知识及愉快体验告诉家长,就像是家园的一种间接沟通,促进家园的相互合作和沟通。同时,融入活动的开展也获得了其他班级教师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产生了积极反响,扩大了W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
1.方案设计缺乏整体性与灵活性
首先,各阶段活动有时未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在实际活动中,融入活动的开展受幼儿园日常工作、教师工作安排、天气等因素制约。其次,活动未全面地涵盖节气内容,活动组织形式也更偏向于艺术活动,其活动形式多样性有待提升,且各阶段的活动未实现有效衔接,让幼儿觉得活动之间是孤立的。最后,部分活动内容繁杂,实施起来困难较大,在开展时显得仓促,像是为了完成方案而活动,导致没有时间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这也对活动的实施造成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入活动的实效。
2.幼儿对节气文化探索兴趣不高
在行动研究的体验阶段中,幼儿参与节气融入活动的兴趣较高,但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幼儿逐渐表现出倦怠,活动参与度降低。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幼儿自身的能力发展水平及已有经验的限制。二十四节气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丰富性在某些方面(如形成规律及在赤道的划分)超越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及经验,故幼儿无法较全面且深入地去理解二十四节气。二是教师对节气知识的把握及挖掘不够深入。研究中,教师对节气文化及其蕴含的传统智慧理解不够,节气文化的挖掘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能真正解读节气文化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活动内容浅显乏味,活动方式单一固化,降低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三是家长对节气融入活动的漠视。家长忽视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关注节气、激发幼儿探究节气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儿对节气文化探索的欲望,也导致了幼儿缺少实际生活中的节气体验。
3.教师缺少对节气融入教育活动的深入思考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合作教师开展活动多是“按部就班”地依据方案进行,缺乏个人创新,没有个人风格,甚至有时因急于达成目标,而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视角让幼儿去学习节气知识,甚至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没有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及充分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合作教师有时疲于商讨制定方案,对活动开展没有及时认真地进行反思总结,有时也会因幼儿园工作繁忙,加之日常琐碎的保教工作,无法及时采访到教师的看法,待采访时,教师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此外,整个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的创设及家、园、社区三者的有效联动,这也影响了研究效果。
1.转变思想态度,增强融入意识
为保证融入活动的顺利开展,转变领导、教师及家长的思想态度,增强他们的融入意识是重要且必要的。首先,提高幼儿园领导的融入意识。园长对幼儿园节气融入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及对其价值的认同度,是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其次,提升教师的思想意识。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研究者,其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及组织能力都影响着融入活动的开展效果。幼儿园可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文化传承文件,结合《指南》精神,增强融入活动的组织意识。最后,引导家长参与其中。教师应重视家园的紧密合作,定期向家长介绍融入活动开展的意义,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多方出力助力幼儿成长。
2.选择适切内容,融入幼儿生活
二十四节气顺应自然时序,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对幼儿审美偏好,感知能力及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深刻意义。组织开展节气融入活动需要与幼儿的自然本性相协调。W幼儿园在开展节气活动时,要选取适合幼儿水平的内容,能够被幼儿接受,也应结合当地环境变化,将学习渗透于生活中,渗透于自然中,引导幼儿在真实的、流动的时间里,寻找当时、当季、当地的活动。如在春天组织玩风车、跳皮筋、踢毽子、春游等活动;夏天组织捉迷藏、切西瓜等活动;秋天组织老鹰捉小鸡、滚铁环、秋游等活动;冬天结合实际组织堆雪人、打雪仗等活动[7]。
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高融入活动水平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知识学习的传授者,是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她们自身的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就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来看,它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在熟练地掌握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时,还要求教师能运用适宜的方式将它介绍给幼儿。W幼儿园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定一部分教师外出系统学习节气知识,实践开展融入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及丰富经验,并与其他教师分享交流。幼儿园也可尝试开设节气知识的相关课程,引导全园教师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探索,积累经验。
4.加强幼儿园环境创设,营造融入活动氛围
开展融入活动需要筛选特定的融入内容,设计特定的融入方式,对材料的投入也要进行深刻思考。在必要时,教师应该自制玩教具,让幼儿在操作中达成积极学习品质涵养,进一步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唤醒、激发、熏陶与传承,使幼儿通过“看不见的老师”这一支架实现有效的学习[8]。W幼儿园可在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利用,将二十四节气充分融入到幼儿园,如重视环境的创设,让幼儿通过环境这一“无声的老师”来获得经验;也可开展节气新闻播报、故事会、古诗诵读等活动,跟随节气步调,提供适合不同时节的游戏材料,吸引幼儿参与到户外运动中,体验民间节气游戏的快乐。
5.重视家、园、社区合作,创设融入活动环境
二十四节气是一种流动的文化,它顺应自然时序的特点,也为活动提供了时间逻辑线索。开展二十四节气活动是一个流动的过程,需要具有强大的灵活性,这就少不了家、园、社区三方的有效联动。家、园、社区合作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开展二十四节气融入活动时,教师应密切联系家长及社区,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浓郁传统文化环境。家园合作开展二十四节气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打开多通道感官,有利于增强活动的多样性,也能帮助幼儿尝试多元化的表达,挖掘家庭教育资源,还有利于丰富教育知识内容[9]。W幼儿园可开设知识公众号,结合时令定期推送节气知识及相关亲子活动,引导家长与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在重视家园合作的同时,不可忽略社区的力量,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联合社区开展“节气达人”活动,请社区中对节气较了解的爷爷奶奶参加活动,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向幼儿讲解节气知识[10]。总之,家、园及社区之间的密切交流,共同合作,对促进节气活动顺利开展及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