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术活动中幼儿自语行为的价值及实现策略

时间:2024-06-19

宋 雪,王任梅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美术创作程中,幼儿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倾注到作品当中,会一边创作一边自言自语,喋喋不休,手舞足蹈。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这是幼儿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殊不知这是幼儿自我发展的重要一环。他们通过自言自语阐释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应该正视幼儿的自语行为,通过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为了幼儿而教。

一、“ 自我中心言语”的内涵

自我中心言语是言语由外部转化为内部的过渡形式,对幼儿思维和社会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通过感官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继而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一个人自言自语。在活动或游戏过程中,幼儿发出的看似不以与别人沟通为目的自言自语被认为是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在20世纪心理学发展史上,对于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的问题,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使人们对儿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定义有多种。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在《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中对自我中心言语进行最早的解释,他认为“重复”“独白”和“集体独白”这三个范畴组成了“自我中心言语”。这三个范畴所共有的特点就是儿童的谈话并不是对任何人讲的,或者说,它不是对任何特殊的人讲的,而且它也没有引起任何偶然听到这句话的人与之相应的反应[1]。他认为“重复”不具有社交功能,只是通过重复字词和音节而获得说话的愉悦感;“独白”同样不具有社交性质,是儿童独自一人对自己说话;“集体的独白”被皮亚杰认为是最具有社交功能的一种自我中心言语,是指儿童在他人面前大声对自己说话,既不需要别人参与这种谈话,也不需要别人理解谈话。

列夫· 谢苗诺维奇· 维果斯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则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为了进行自我规范和自我引导,儿童所具有的处理现实世界的思维和行动与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直接的关联[2]。他指出:“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在其社会的、合作的行为形式迁入个人内部的心理功能时就产生了。”[3]他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在社会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的研究者倾向于认为皮亚杰解释的自我中心言语过分强调个性化和自我中心化,而忽视了社会性功能,倾向于接受维果斯基的观点。

我国学者对“自我中心言语”的定义也有多种。其中,刘力、彭小红认为:自语是儿童不针对特定听众的对自己说的话[4]。韩波认为:自语是儿童以个人式的语言,在一个人独处或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指向自己或指向他人时的大声说话[5]。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在每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功能。同时,也在儿童的自我指导和社会化中起了重要作用。美术活动是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儿童在绘画、手工和欣赏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美术活动更加重视的是幼儿创作的过程,其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这使得任务难度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解决自己较为熟悉的问题且难度适中时自语行为的频率会增加。为此,研究美术活动中的幼儿自语行为就显得更有意义。

二 、美术活动中幼儿自语行为的价值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图形和声音。当他们对事物有了一定认识,就会想办法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足,所以美术就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最好的媒介。幼儿美术教育重视的是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幼儿的兴趣、气质、想象力、创造力等。幼儿在美术创造过程中较少承受评价对错的压力,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这为幼儿的情感到达高峰体验提供了心理环境。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自语行为较之其他活动就更加频繁。研究美术活动中的幼儿自语行为就显得格外有价值。

(一)自我调节和引导

自语起着调节和引导儿童行为的作用,特别是当儿童遇到了障碍和困难时作用更加明显。维果斯基认为这是自我中心言语的最基本的作用[6]。维果茨基在自然情景中针对25 名儿童的自语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儿童的自语中,起着自我规范作用的语言占89%,其中大多数语言是儿童用来加强回忆,配合行动,帮助自己作决定。这显示出儿童的自语具有自我调节和引导的本质功能[7]。维果斯基做了与皮亚杰类似的实验,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给儿童设置了一些障碍。例如,一名儿童要准备画画时,突然发现身边没有纸或所需要的彩笔。在这种情境中,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相比于普通情景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增加近一倍。这也就说明,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在有困难的情境中会增加,儿童通过自语来指导调节自己,使得任务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一个幼儿在进行绘画时发现身边没有需要的彩色笔,他会对自己说:“咦?红色彩笔在哪里?我现在需要的是一只红色彩笔。算了吧,没有的话我可以用这只橙色的,它看起来和红色差不多,就用这只吧。”这表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遇到困难情境,会想方设法控制这一情境,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再如,幼儿用橡皮泥捏小兔子的时候,他会对自己说:“小兔子的耳朵很长,所以我要捏得长一点,可是它的尾巴很短,所以我要做得小一些。”这体现了幼儿的自语行为引导幼儿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使幼儿的活动体现出一定的计划性,自语就如同给自己的指令一样,引导美术活动的进行。

(二)表达内心情感

艺术能够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并且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美术活动亦是如此。无论是绘画、手工还是欣赏作品幼儿喜欢一边画一边说。这些自语其实正是幼儿内心情感的自由表达。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幼儿自语表达了内心真实的需要。儿童的作品是我们打开儿童世界的一把钥匙。正如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所说:“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乐趣、斑斓多姿的、很有创造力的地方”“通过对儿童图画的研究,我发现了感知和了解儿童信息的新渠道。这些信息表明了孩子们当前的状况、特别的愿望和眼前的矛盾冲突;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还可以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经历。”[8]

一个叫Sara的女孩在画“我的家人”主题画时,她一边画一边自语:“我最爱我的妈妈,她很漂亮,有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这是爸爸,凶凶的眉毛,还有扎人的胡子,总是凶我。我不喜欢爸爸,不过你要是和妈妈那样温柔,我就会把你画得好看一点……”从Sara的自语中其实能够得到很多信息,我们能够知道因为妈妈对她很温柔,不会凶她,所以她最喜欢妈妈,但是她不喜欢爸爸,而且故意把爸爸画得很丑。从Sara的自语中可以知道她还是想得到爸爸对她的关爱,渴望爸爸对她温柔一些。如果我们单纯地去分析这幅画,难以感受到孩子画这幅画的意图和想要表达的内心渴望。孩子的每一幅画都有独特的心理活动历程。通过儿童在创作中的自语,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要,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三)生动作品内容

“生动”在这里展现出动态的含义。我们知道幼儿的作品被教师收上去之后就变成了放在展览板上的静态的纸张或者雕塑。但是,如果我们在幼儿创作过程中观察到了他们的自语行为,作品便有了生命。通过自语,幼儿把我们在作品中无法察觉到的故事场景和情节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成人更加了解其作品的含义,而不是仅仅基于成人视觉下的评价,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创作过程,错过幼儿对自己作品的真实生动的解释[9]。

“自语”作为幼儿诠释作品的一种途径同样也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重要途径。如果让幼儿去创作一幅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画,在这种比较开放的无主题的创作中,幼儿的作品一般都很抽象,很难猜测出他们想表达的内容。但是幼儿的自语却会让你对他的作品感到惊叹。例如,一个叫Helen的小男孩举着自己的画,一边用手指着一边自言自语:“我和爸爸坐在汽车上,汽车比火箭还要快,我看到旁边的树在飞,我听到了‘嗖嗖嗖’的声音,还有小汽车的喇叭‘嘀嘀嘀’的响……”摆在展览板上,这就是一幅再普通不过甚至让人看不懂的儿童画。但是,听听孩子的自语式解读,我们才会开始关注这幅有生命的作品,仿佛走进孩子的生活,体会到了幼儿当时的兴奋和愉悦。

(四)表现语言发展水平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可以用它来补充动作所无法准确表达的含义,又或是在传递信息[2]。李佳礼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儿童的自语中映射出如数数、哼唱等语言习得的功能[10]。自语的语言功能有助于儿童将语言习得通过自语的方式表达出来。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幼儿进行自由表达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的自语行为较为频繁,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自语行为能够很好地反映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

对于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我们如何获得这个孩子语言发展方面的信息呢?那么,观察孩子的自语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例如,一个平时总是独自安静地玩,很少与他人进行大声交谈的儿童,显然从生活中很难获得她的语言发展方面的信息。但是,在天然就具有吸引力的美术活动中可能就是另一种表现,她可能会因为感兴趣而表现得很积极,会一边创作一边自语,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作品的创作中。也就是说,一个在平时少言寡语的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可能会通过频繁的自语行为呈现出她的语言发展水平,这会为我们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活动中难以获得的信息。

三、美术活动中幼儿自语行为价值的实现策略

维果斯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很早便开始在其活动中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11]幼儿自语行为在美术活动中起着自我调节和引导、表达内心情感、生动作品内容和表现语言发展水平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自语”行为是教师深入了解孩子的一把重要的“钥匙”。我们要认识到自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独特价值[12]。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很多幼儿园教师之所以忽视幼儿的自语行为,甚至担心扰乱教学秩序而去制止幼儿的自语,其根源在于缺乏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相关理论知识[13]。教师对这一部分的讲解欠缺,导致很多学生走上岗位后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自然在实践中也无法运用,根本意识不到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的价值所在。师范课程要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建设, 培养出理论和实践兼备的优秀毕业生。此外,教师入职后接受相关培训的机会较少,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要求把握也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来理解幼儿在作品中表达的想法。多数新入职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都是靠借鉴前辈的组织经验和评价经验,缺少对美术活动目标的把握,过分重视作品呈现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创作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情感的表达。所以,既要重视教师职前培训,又要增加她们职后培训的机会,接受更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帮助她们更快地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二)创设多样化的创作环境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自语功能充分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多样化的环境。研究表明,幼儿在不同的美术创作环境中呈现的自语表达状态是不同的。自由的创作和想象可以让幼儿产生更多的自语,有助于幼儿扩充词汇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14]。幼儿在触觉、听觉、视觉的感知下,会迸发出新词汇运用的灵感,如“五颜六色的”“凶巴巴的”等形容词或表修饰的词语。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于物体的形象、颜色及状态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了他们对于色彩和物体形态等词汇的运用能力和表现力[15] 1103。美术活动往往是几十个幼儿进行集体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幼儿之间互相干扰问题,但是自语是幼儿自我表达和引导的重要方式,不能因为外在条件的不足就将其制止。试想,如果我们可以优化美工区和活动室的空间布置或者适当减少每个班的幼儿数量,自语产生的干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幼儿的教育是不能找借口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为幼儿创设更加适合他们的创作环境,凡是利于幼儿发展的事情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利用自语促进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困难和有障碍的情境中自语行为会大幅增加,但是这个难度要适宜[16]。通过分析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语,教师可以判定美术活动中任务的难度水平,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任务难度。“最近发展区”常被学者们提及,但是如何测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却是一个盲点[17]。倾听并记录幼儿的自语可以说是测量幼儿最近发展区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自语内容和频率,能够洞悉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动机和专注程度,从而分析出幼儿现在进行的任务是过易、过难还是适中。通过幼儿对待任务的自语反应来推断该任务的完成是否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如果幼儿几乎不发生自语,可能任务太难;如果幼儿的自语与任务无关,可能任务太过简单;如果幼儿出现大量与任务相关的自语,那么任务难度就适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语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及时调整任务难度促进幼儿达到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