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中报》与习仲勋办报思想

时间:2024-06-19

王丹蕾,丁永刚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4)

《关中报》在关中分区创办十余年,关中分区党委书记习仲勋经常阅读报纸,并对报纸的办报方针、栏目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指示和建议,在习仲勋同志的指导关怀、报社编辑人员的辛勤耕耘下,报纸被老百姓形象的比喻为“党和人民的连心桥”、“黄土地孕育的红奇葩”、“战火中飞出的金凤凰”。该报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视和表扬,1944年10月在陕甘宁边区文教会上,《关中报》受到了边区政府的奖励,授予奖旗一面,毛主席也高度重视报纸工作,亲切接见了《关中报》的模范通讯员包轲岗。

一、《关中报》创刊与发展

关中分区地处陕甘宁边区的南部,位于陕甘两省的交界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关中分区是国共两军必争的战略要地。“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不断挑起摩擦事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1]在这种紧急而又特殊的背景下,关中分区与党中央及外界的连接与通讯随时面临着被阻绝的危险,时任关中分委书记的习仲勋当机立断,决定创办分委机关报——《关中报》来指导分区建设。1940年4月12日,《关中报》正式出版,公开发行。

《关中报》创刊初期,由习仲勋题写报头,报纸发行十期后,报头改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高岗题写,1941年4月,该报受到毛主席的重视,并为其题名。报社“社址最初设于新正县雷庄村,1941年底迁往马栏,1949年4月初报社迁至三原”[2]。1940年,高仰云兼任报社社长,胡炎任主编;1941年夏至1945年冬,何承华、毛岚任报社主编;1944年春至1946年冬,朱平任报社副社长;1946年雷阳任主编,同年底任社长;1945年11月至1950年4月,景生明在关中报社主编。在1940至1950十年期间,报社领导和工作人员总数约50人左右(包括调进与调入的变动人数),其中包括编辑、通讯、写稿、印刷和行政后勤人员等。

《关中报》创刊初期为油印,4开两版,周刊;创办一周年时,改版为三日刊,两版;

1944年9月,改为4开四版,单面石印,五日刊;1945年8月,调整为三日刊、两版,并于八月起出刊“号外”,并每日出刊油印八开的《时事要闻》;1947年元月至1948年5月,报纸由于战争影响,不能定期出版,为及时报道战况消息,报纸出刊不定期“号外”(4开一版到两版);1948年西府战役结束,报纸恢复为创刊初期的版面发行,为4开两版,油印,3日刊,之后调整为4开四版,石印,三日刊。1950年4月《关中报》在三原停刊,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二、《关中报》的影响

《关中报》在10年历程中共发行700多期,58.6万份,由《关中报》报送的稿件多次被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采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关中报》始终坚守在战争的第一线,并坚持党的领导,走群众路线,报纸的每一期内容都能够紧紧围绕前方战况讯息、分区军民建设以及国际新闻,并有少量的文艺性稿件和言论,后期设有“时事新闻”、“号外”、“批评与建议”等特色专栏,在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紧密联系党和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中报》对陕甘宁边区的各个报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并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1944年11月,“在西北局召开的宣传部长联席会上,一致认为《关中报》在各个分区报纸中是办的较好的”[2];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关中报》的高度认可。《关中报》的工作人员也经常研读报纸,从中受益匪浅:《关中报》通讯股长冯元硕评价道:“《关中报》诞生后,我便把它作为重要的精神食粮,作为上好的思想滋补品。”报社记者张振西评价《关中报》:“说她是我在政治上的启蒙老师,一点也不过分。”通讯员宝轲岗说道:“可以说它(《关中报》)是我做好基层工作的引路人,是我的好老师。”可见,报纸在报道战况战事和指导边区建设之余,也对边区的干部教育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关中报》在创办过程中,始终走群众路线,不断深入群众生活,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农民姜子玉说:“《关中报》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都爱看爱听。”铁匠郭自立说:“《关中报》通俗,写的真,印的清,我们工人看了容易懂,能从报纸上知道很多东西。”当《关中报》南线版出刊时,广大群众振奋地说:“这时候看到《关中报》传达中央的声音,就像见到了毛主席!”《关中报》历经十年洗礼,办报成果让各方称赞不绝。

三、从《关中报》办刊看习仲勋办报思想

《关中报》创刊十年期间在陕甘宁边区产生了很大影响力,获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报社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关中报》创办人——习仲勋对报纸的关怀与指导。习仲勋在指导《关中报》的过程中有效结合了自己的办报思想,使报纸在传达党的方针指令,实现分区领导的战略意图,指导边区军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指导性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习仲勋办报思想的基础。党报做为革命时期组织群众、指导工作的重要宣传媒介,是党教育、组织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在《关中报》创刊过程中,“习仲勋对报纸采取‘抓整治、严把关、多指示’的领导方式,”[1]并多次强调报纸要始终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作为着重点。《关中报》作为战争年代党宣传方针政策的重要通讯工具,在习仲勋的指导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传播党的政策方针作为自身职责,充分发挥了其耳目、舌喉作用。1947年山东、陕西遭到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为指导战争,毛泽东紧急向各解放区通报陕北军情,而此时面对敌人炮火的猛烈追击,党内大部分报刊都被迫停刊,无法及时传达党中央的指令,《关中报》和陕甘宁边区其他小型报刊坚持出刊,形成了一个遍布陕甘宁城乡的宣传网络,起到了大型报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及时有效的传达了党的声音,在指导边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创刊过程中,报纸能够有效贯彻习仲勋的办报思想,不断进行自我批评与调整,以便及时掌握与贯彻党的政策方针,传达党的声音,1948年报纸就“掌握与贯彻党的政策问题”进行了自我批评,认为在报纸的新闻、通讯和评论中,有不少地方是违犯党的政策、策略及暴露秘密的,报纸在不断自我检查与调整中,始终紧跟党的步伐,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

(二)走群众路线,突出人民性

群众路线是习仲勋办报思想的核心。在指导关中分区军民建设时,习仲勋始终秉持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关中分区地处陕甘宁边区的南部,大部分是山区和沟壑,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群众干部文化程度低,因此报纸要在通俗化、大众化方面下功夫。1940年《关中报》创刊时,习仲勋对报社提出,“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就是要树立走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的办报方针。”[3]在习仲勋的指导下,报纸的每一期内容都能够始终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传达人民群众的声音,充分反映分区的群众建设情况,并在指导边区建设当面成效显著。如在报纸第590期中,以标题为“时设夜校开展社教”的文章充分反映了关中分区群众的文化建设;在报纸第592期中,介绍了“两种施肥新办法”,密切关注了群众的农业经济生活,使广大边区群众了解到有关农业方面的新知识;1945年春瘟在边区严重流行时,由于边区经济落后、消息闭塞,很多群众都请不到医生,大家对此束手无策,报刊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迅速组织报社人员,发表有关春瘟预防及治疗的文章,连续刊载治疗流行病的药方,为边区减少了很多损失;1945年10月12日,以标题为“研究试选经验,学习选举知识”的文章在教育群众学习选举知识,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选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普选过程中,报纸跟踪报道边区政府的选举方针、各区县的选举情况,帮助大家了解选举知识,《关中报》所报道的“选举工作”等文章也被做为新宁县级干部学习研究选举工作的重要文件。

同时,习仲勋多次提出“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报道和评论。”报社在习仲勋的指示下,对通讯员的培养工作高度重视,要求通讯员要同普通群众多接触,并且要认真学习群众语言,倾听人民大众的声音,办群众喜爱的报纸。因此,《关中报》的语言风格也符合群众口味,充分使用群众语言,如“牛的很”、“公家子”、“种地不上粪,就是瞎胡混”等语言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欢。在报纸的第二版中还会增加文艺副刊等内容板块,如在报纸第592期中,“打一家畜:一畜耳大嘴巴长,不会干活吃了躺,谁家若是不喂它,保证庄稼长不肥。”即丰富了群众生活,又起到了一定的农业宣传效果。在报纸创办过程中,习仲勋指出:“关中地区的群众和干部文化程度较低”,报社为此组织了读报组,在为群众服务的同时,也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关中报》创刊十年,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继承了党报走群众路线,说群众语言,为群众办事的作风,结合边区实际情况,在指导边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从实际出发,突出求实性

实事求是是习仲勋办报思想的精髓。在指导《关中报》时,习仲勋多次在讲话中提到“从实际出发”、“真实情况”,他指出“一个好的党报记者,要能朴素踏实地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忌道听途说,捕风捉影。”[3]《关中报》在创办过程中,始终秉承习仲勋从实际出发的办报方针,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1942年《关中报》在“全党整风背景下进行了改版,问题主要表现在报纸不能够及时地反映根据地的抗日斗争与实际生活,”[4]因此报社要求编辑工作者要深入实际生活了解情况,加强报纸与实际的联系。“1948年《关中报》在维护新闻真实性背景下进行了又一次调整,并指出报纸的问题所在:同实际工作结合不够密切;新闻真实性存在问题。”[5]在这次自我批评过程中,报社要求通讯工作者必须秉承新闻工作者尊重事实,忠于事实的报道原则,着重加强了报纸与实际、与群众的联系,及时针对实际情况和群众呼声做出工作调整,由此办报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

(四)紧跟形势,突出时效性

《关中报》作为早期革命主要依赖的单一宣传媒介,其内容会反应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是人民群众了解当时实际情况的宣传载体。习仲勋在创办《关中报》时高度重视新闻的时效性,要求“通讯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最快的速度把群众最关心的信息传播开来”。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关中报社为了以尽快的速度反应和指导关中的各项建设,把重要消息传播到读者中去,将五日刊、4版调整为三日刊、两版,并根据战时开编了《南线版》,印发《号外》、《时事要闻》,随时报道战况,发布最新精神。同时,《关中报》作为战争时期党内思想文化宣传的有力武器,非常重视对前线军事的报道,报纸内容多以军事方面的新闻、评论为主,报纸的第一版大多为军事报道,例如:“1947年10月17日的头版全部为军事报道,头条消息是《淳耀民兵游击队创模范战例》,二条还配有对头条军事报道的评论《向淳耀民兵游击队看齐!》”;报纸还在创刊期间印发《部队生活》、《时事要闻》传递前方战事讯况,充分发挥了报纸对陕甘宁边区工作的指导作用。《关中报》在战争期间有效的巩固了军事报道的重要性,提升了报纸的报道水平,很好的发挥了对战时工作的指导作用。

同时,习仲勋指出报社工作人员要密切与读者的联系,及时接纳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实现“时”和“效”更好地融合,使新闻效果得以强化,因此,报纸在后期添设了“批评与建议”专栏,以便更好地研读读者的心声。在习仲勋新闻思想的指导下,《关中报》的内容始终能够紧跟形势步伐,在革命形势紧迫之时,报纸内容始终能够紧跟战争局势,让干部和群众及时了解革命情况,做到及时有效的“跟踪报道”;在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报纸内容又能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做出调整,更好的指导边区建设。

四、习仲勋办报思想对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的启示

习仲勋任关中分委书记时,将自己的办报思想与《关中报》的创办相结合,高度重视报纸的指导性、人民性、求实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了报纸的强大功能。习仲勋多次指出:“报纸是指导工作和学习的工具”,充分阐述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在习仲勋办报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党的新闻工作上升至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并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了新闻工作48字箴言,全面总结了新闻工作的总任务和指导思想。***的新闻思想是对习仲勋办报思想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学习并发扬习仲勋的办报思想,为党的新闻工作提供正确的导向。

(一)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

习仲勋在西北区报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写任何文章,只能遵循党的统一方针,”《关中报》在习仲勋的这一办报思想的指导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充分发挥了党报的喉舌作用。新时期,***高度重视新闻工作,明确提出“党媒姓党”的新闻观点,并多次提出党性原则,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6]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更应重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绝对领导,新闻媒体的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权威。新时代下,网络新兴媒体以其便捷性和低成本等优势,严重威胁到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党的新闻单位的正常运行。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并有效利用各种大众化媒介,作为党教育和引导群众的有效途径,作为党和群众互通有无、紧密联系的重要桥梁,充分发挥新闻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二)新闻工作要坚持人民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持人民性原则,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互相统一的,维护党的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性原则为新闻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人民性原则为新闻工作提供动力基础。《关中报》在办刊过程中始终坚持习仲勋“为群众办报”的思想,针对关中分区的实际情况,坚持为人民写,给大家写的原则,在指导革命时期分区建设的同时,也为新时代新闻工作提供了借鉴之处。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媒体以其便捷性、时效性、普遍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传递新闻信息、传播价值导向、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强调,“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基层当做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做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7]因此,新闻媒体要自觉肩负起先进思想文化和现代精神文明意识的倡导者的重要职责,只有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真正做到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传播大众所喜闻乐见且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三)注重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关中报》在创办过程中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培养通讯工作者的个人能力。习仲勋提出必须对通讯员有思想、政策和工作方针的领导,要帮助通讯员经常钻研业务。因此,在指导《关中报》的过程中,习仲勋强调通讯工作者要不断深入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且深受群众喜爱的稿子,在报纸创办期间习仲勋经常亲自处理报纸的稿件,还多次为《关中报》撰写文章。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媒体工作的高压环境和新闻市场的激烈竞争,低俗新闻、造假新闻屡出不穷,为了在新闻市场博得一席之地,个别新闻工作者违背社会道德和个人职业素质,导致记者队伍鱼龙混杂,新闻市场秩序混乱。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认清自身位置,明确服务对象,提高职业素质,遵循道德底线,维护好自己作为一名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充分实现新闻工作正确导向作用的有效发挥。***关于新闻工作职责和使命的48字箴言中明确指出“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这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在现代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有些新闻工作者容易断章取义,凭借自身主观意识来传播新闻信息,或在某一热点新闻出现时不能正确看待其新闻价值,导致泛滥无效信息的产生。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敏锐的辨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将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作为自身工作职责;同时,新闻工作者要切实做到深入实际调查考证,一切用事实说话,并且在在复杂的变化形式下,能够对新闻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四)坚持自我批评的新闻工作基本方法

习仲勋在指导《关中报》创办期间指出:“党报的任务就是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与批评坏的工作作风。”[8]《关中报》创刊初期条件十分艰苦,报社基础设备、人员十分匮乏,报纸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报纸的发行量以及影响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创刊十年期间,报纸始终秉持习仲勋的办报思想,注重自我批评的新闻工作方法,不断进行自我批评与调整,使报纸的编辑思路不断明确,版面编排也适合宣传要求,报纸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报纸、书籍、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并广泛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生活,它们不仅是党和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还在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文化水平。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要坚持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积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深刻改变。正如***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不断提升新闻质量,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喜爱的同时,也有效的利用新闻起到健康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