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前教育机构科学化管理咨询服务平台的设计构想

时间:2024-06-19

柯 亮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

全面二孩政策的普遍实施,在催生学前教育机构数量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增加,势必导致学前教师缺口增大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从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现状来看,一方面学前教师数量增长迅速,另一方面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学前教师数量众多,学历层次低下,数量与质量严重失衡。2010年以来,为了加快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制定了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经过两轮的实施,学前教师教育规模和质量投入逐年加大,也使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得到补充。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7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5万所,在园幼儿达到4600万人,幼儿园教职工419.29万人,专任教师243.21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79.6%。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普及水平大幅提高,教师队伍也在逐步壮大。但是,学前教育师资缺乏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短板,依然存在着专业院校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不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难以精准对接学前教育机构的现实问题,尚不能有效提升学前教育机构专业化水平。因此,有必要整合专业的学前师范院校的资源,搭建一个专业、高效、一站式的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帮助学前教育机构优化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

一、目前学前教育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种类众多,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办园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幼儿园及学前培训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从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主体来看,我国教育部将幼儿园类型划分为教育部门办园、其他部门办园、地方企业办园、事业单位办园、部队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学前培训机构主要以社会化办学为主。可见,实践中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极为复杂多样,包括公有幼儿园、公有性质幼儿园和民营性质幼儿园、社会资本举办的学前培训机构。截止2017年底,我国公有幼儿园和公有性质幼儿园共有94578所,民办园160372所。民办园占比63%,其发展已经占据了学前教育机构的半壁江山。民间资本进入学前教育产业,虽然有助于解决“入园难”的问题,但是也面临着资本逐利性和教育公益性冲突的难题。公办园和公办性质园也会因为政府失灵而导致教育资源不足或配置不公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一种信任品,幼儿家长在事前很难知道服务的质量,只有经过体验后才能知道服务的质量究竟如何[1];对于学前教育消费者和第三方,要想准确判断和验证学前教育质量,需要一个统一的观测点去观察和测量;对于学前机构自身,要想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服务体系去改善内部治理问题。2014年,教育部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以区县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公办园布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补贴等措施,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利用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支持城镇街道和农村集体举办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普遍实施,学前教育事业面临着满足已有需求和新增人口教育需求的双重挑战和叠加压力,全国各省市都面临着严峻而巨大的幼儿园所、幼儿师资等的缺口和需求。一方面,幼儿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政府所能提供的以示范园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可选择范围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学前教育需求的多层次与民办学前机构提供教育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的矛盾逐渐扩大。从整体上来看,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学前教育机构规模逐步扩大,但主要分布在大中型城市,特别是优质的教育机构主要集中在公共资源较充沛的城市地区,而基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对优质学前教育机构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学前教育师资准入资格不达标,缺乏稳定和高质量的师资。如陕西省所有省级示范园中西安市就占20%以上,其他地市资源明显缺乏。每年陕西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及各项活动评比中获奖的人员,90%以上来自省级示范幼儿园,鲜有社会办学的学前教育机构教师获奖。绝大多数县域以下幼儿园及非品牌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难以正确理解、领会、贯彻、实施新《纲要》的理念。另外,陕西省启动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来,通过组建省示范幼儿园结对帮扶小组,培育建设省级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示范基地,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学前教育机构质量已有较大提高。但是,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依然短缺;与学前机构数量的迅猛增加相比,学前教师缺额仍然较大;与新颁布的《指南》要求相比,科学保教水平还需提升。

二、学前教育机构科学化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及功能定位

现代管理咨询服务最集中和最突出的要求和准则就是科学性,其核心作用就是提高人们决策和行为的科学化水平。管理咨询服务主要通过全面导入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整体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通过战略梳理,帮助组织理清发展思路;通过品牌定位,对企业进行营销策略指导;通过梳理流程,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实现分工协作自我管理;通过绩效管理修订,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水平。在当前办园体制多元化背景下,学前教育机构越来越趋向社会化和市场化,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机构的经营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专业化。

学前教育机构要实现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有必要借助专业的学前机构管理咨询服务支持系统,构建从准入到管理运行整个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支持系统的项目要包括“战略发展与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师生关系与和谐互动”“环境创设与安全健康”“人员认证与专业发展”“家庭教育与社区参与”“组织管理与品牌定位”七大方面,分别建立相应的标准和理论依据,并采用不同的测评工具评估,设置实施方案,有效评估和帮助改进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并促进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一)战略发展与教育理念

战略发展是关于组织如何发展的理论体系,能帮助实现组织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包括愿景、战略目标、业务战略、职能战略。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学前教育机构应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办园质量。目前,多层次、多水准的学前教育局面已经形成,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亦或者社会培训机构,在激烈的学前教育市场竞争中,要想寻找自己的出路,就需要从战略发展与教育理念出发,清晰定位,打造自身特色,形成市场互补。特别是民办园,更不能沿着公办园的轨迹前行,要错位发展,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点,走优质发展道路,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又满足教育观念先进、有经济能力家长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选择需求,努力平衡家长的需求与引领教育的责任使命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

学前教育机构课程建设,要贯彻《指南》《纲要》《规程》精神,体现课程的游戏化和生活化,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通过明确游戏化课程理念、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区域、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设计,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幼儿的学习应该不断获得新的经验,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做好教学评价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育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察和价值判断[2]。教育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学活动的评价必须涉及对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有效性的评价;二是对幼儿参与活动有效性的评价。

(三)师生关系与和谐互动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之中通过相互的认知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现代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管理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师生互动则更能可靠地预测儿童的学业成就和社会能力发展。提高师生互动能力是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把师生互动作为“镜头”能让我们看到教师细微的工作过程以及儿童如何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建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培训质量的改进[3]。教师要通过“教”唤起学生“学”,成为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创造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反应。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教学活动的双边性,要求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更有利于师生间的理解、信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环境创设与安全健康

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包括为幼儿提供各种安全、舒适、卫生的物质环境和营造温馨、关爱、愉悦的精神环境。环境创设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求,体现开放性与动态性、儿童化与教育化、园本化与资源整合等特点,使幼儿在创设的结构合理、卫生安全的环境中,认识事物,获得感受,最终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提升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水平。幼儿的安全健康,有赖于学前教育机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环境、安全教育、安全风险预控和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建设工作,帮助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及安全管理的理念,熟悉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安全法规,掌握事故预防、控制的对策与方法,形成对事故分析、调查与处理的能力,有助于实现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的基本任务。

(五)人员认证与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对于学前教育机构和工作人员,我国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测量机制,学前教育市场混乱,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评价和检测,可以从学历、职业道德与情感、专业知识与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制定标准,提升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服务质量。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专业发展不应当局限于提升学历,更应该是一种包括自我修养在内的广泛的修炼和实践,需要教师和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机构也要严格按照准入标准选拔学前教育教师,帮助教师制定发展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赋予教师权利,协同学前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六)家庭教育与社区参与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共育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立足点,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最优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顺应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结合幼儿的在校状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咨询、亲子教育指导等,并能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纠正教育方法,塑造健康、快乐的家庭。社区蕴含着丰富的学前教育资源,要积极发掘和利用社区资源,与社区搭建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让孩子与社会接触,亲临社会、体验现实生活,让教育更加生活化。家庭和社区在合作与互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社区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前教育机构也得开拓思维,实施开放办学,共创共建。

(七)组织管理与品牌定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不断更新,学前教育机构组织结构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影响下出现设计建设、管理结构方面的变革。国际化的竞争局面渐露端倪,学前教育机构要想获得竞争优势,要变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为扁平化结构,减少管理层级,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注重教育的系统化和个性化,形成集教育管理、教育研究和教育服务于一体的教育合作联盟。学前教育机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份额,必需找到明确且合适的品牌定位,设计好品牌营销策略,做好整体发展规划,较快创建出自己的学前教育品牌。学前教育机构还要凝练自己的组织文化,结合自身机构实力,细分研究市场,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形成自己独立的办学理念,挖掘品牌内涵,善用品牌传播策略,形成教育服务特色。

三、学前教育机构科学化管理与咨询服务平台标准化管理

(一)平台搭建

学前教育机构科学化管理,是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咨询服务已成为现代行业细分和专营化的产物。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可以依托管理咨询服务机构这个平台,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构建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科学化管理。一方面,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能精准对接服务学前教育机构,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双重问题,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基本信息库,为幼教机构推荐优秀师资,提供招聘和培训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学前教育机构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延伸服务,精准对接教育产品市场需求。搭建校-园合作平台,整合学前师范院校优质师资,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家库,为幼教机构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同时,搭建产品交互平台,既为教师的科研成果提供实践检验机会,又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私人订制”的产品。主要服务方式是由学前师范院校的专家赴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对学前教育机构作全面的评估;与机构举办者、负责人及主要管理层和教师进行交流,分析、研究学前教育机构所处环境的竞争状况,为学前教育机构合理的定位,确立学前教育机构的特色,提升学前教育机构的综合竞争力。辅导学前教育机构建构完整的管理方案及现代管理体系,解决管理中的冲突和家长的疑难问题,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文化。

幼教机构科学化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在带动更多优秀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可以使学前师范院校资源和学前教育机构形成联动,满足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管理需求,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带动学前师范院校科研成果的不断创新,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提升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质量,形成多赢局面。

(二)标准化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把制定“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政策聚焦点,作为当务之急的重要工作。标准化管理是将现代标准化质量管理理念渗透到教育服务与管理中,通过制订适用于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服务项目的操作标准,明确描述工作必备的技术和经验,使其实施过程更为清晰和规范,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标准化管理的实质在于实现程序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是创新管理思想,改革现有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驱动力,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要求。标准化管理是防止教育服务水平下滑的制动力,可以使服务者按标准行事,对自己应完成的工作质量负责[4],也有利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共同把好质量关。工作没有标准,教育服务不可能持续维持较高的管理水平。因此,标准化的过程是实现质量控制的过程,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就不会有有效的管理。

针对体系中的“战略发展与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师生关系与和谐互动”“环境创设与安全健康”“人员认证与专业发展”“家庭教育与社区参与”“组织管理与品牌定位”七个方面,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可结合自己专业群建设实际,分工协作进行教育服务项目的研究与管理,开发教育产品,形成校-园联动、校-园合作的互动格局。针对各个项目,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操作、可监控、可培训的工作范本,使管理走向专业化,在使用的同时也提高队伍的服务能力和素养,使学前教育服务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从学前教育机构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要件来说,需要在环境、课程、管理、培训等方面开展标准化建设。环境标准化的过程也是环境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对所确认的潜在影响教育培训质量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服务目标实现。为确保学前教育实施质量,必须梳理影响学前教育服务质量的各个项目,并精心设计工作流程,通过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设计流程,推动过程标准化,尤其是责任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清楚,确保工作流程的高质量和高效率[4]。咨询服务表现为人的行动,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标准化的培训,使教育服务更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教导学前教育教师遵守行为标准,提炼规范要素,形成操作规范,使其行为对学前教育机构有利,保持基本高质量的服务水准[5]。对咨询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和储存,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在制约咨询服务过程的同时将信息以文本的方式留存,便于总结提升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