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贺琳霞,刘迎接,张 雨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幼儿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2.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21000)
201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2013年教育部启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充分整合公共教育、卫生和社区资源,努力构建以早教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面向社区、指导家长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再次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早教机构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可以看出,0—3岁早期教育指导是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
早期教育指导机构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向0-3岁婴幼儿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机构[1]。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基本形成私营早教模式、儿童保健模式以及社区指导模式等三种主要模式并存的局面[2]。有研究发现,那些直接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可能对孩子的发展是最有益的[3]222,亲子课程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4],在早期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婴幼儿为主家长为辅”的问题[5]。在我国虽然有近半数的0-3岁婴幼儿家长带孩子参加了早教机构的学习,但是否参加早教机构的学习对家长教育方式影响不大[6]。可以看出,从家长的角度来讲,目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对家长教育指导的实效性欠佳,影响早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孩子出生后的前5年里,家庭环境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一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各方面发展至关重要。早期保教机构应该接纳家长在婴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尽可能参与到早教服务中来[3]225。家长参与到早期教育机构的服务中,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深入了解[7],学习教养知识,增进亲子关系[8],提高家长教育素养[9],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从而提升孩子的各种成就和适应能力[3]223-225。美国的“开端计划(Head Start)”就是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成功典范。因此,家长参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家长教养知识和技能,优化婴幼儿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我国在2010年颁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要遵循“儿童本位”“家长主体”“多元互动”的原则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指出,“坚持家长和儿童需求导向……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为家长提供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从家长需求的视角对陕西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可以为政府今后建设满足大众的高质量早期教育和采取相应的政策提供建议。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法,调研问卷参照文颐编写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课程》《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等法规政策,结合陕西省0-3岁早教的实际情况,自编问卷《陕西省0-3岁婴幼儿家长的早期教育需求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半开放式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分别是家庭背景变量和家长的早教需求;家长的早教需求由31道封闭性单选题和2道开放性问答题构成,保证调研结果的全面性。家长的早教需求涵盖0-3岁婴幼儿早教的模式、目标、师资、家长对早教的关注点等四个维度。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5(α=0.865),说明本问卷信度良好。问卷效度方面,本问卷经过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早教分会研究团队修订,保证问卷有较为良好的效度。
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早教分会研究团队在 2018年4月到2018年6月之间,根据目标随机取样的原则,对陕西省的陕南、陕北和关中三个地区进行问卷调研,了解陕西省1-3岁婴幼儿家庭的育儿需求以及存在问题等。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99份,有效问卷531份,有效率75.9%。采用SPSS18.0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0-3岁婴幼儿的家庭背景包括户口类型、家长职业、家庭结构、家庭收入、父母学历、主要监护人等(见表1)。
表1 0-3岁婴幼儿的家庭背景(N=531)
(1)传统主干家庭为主。即三代人共同居住的家庭结构。问卷调查发现69.6%的婴幼儿生活环境以扩大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这一结果与李洪曾、黄鹤、李杨等(2014)的研究结果一致[10];原因可能在于本次调查有68.2%的调查对象来自农村地区。
(2)父母是主要监护人。问卷调查显示儿童主要监护人以父母为最多,占68.5%(N=364),其次为祖辈,占31.1%(N=165),其他亲属监护的情况占0.3%(N=2)。父母亲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学历(含未毕业)占50.2%,中学(含未毕业)占45.6%。访谈发现,孩子生活照料主要由祖辈负责,学习辅导主要由父母负责,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在增加,这一结果与李洪曾、黄鹤、李杨等(2014)的研究结果一致。
(3)家庭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6%(N=364)的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下,其中3000元以下占23.7%,3000-5000元占44.9%。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2017年陕西省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0元和10265元,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家庭的收入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0-=3岁婴幼儿家庭的早教需求分为对早教服务机构的模式、收费、时间等方面(见表2)。
表2 0-3岁婴幼儿的早教需求(N=531)
注:平均数简写为M,标准差简写为SD。
1.理想的早教模式
根据举办方的性质,早教模式可以分为私营早教模式和社区早教服务模式。社区早教服务模式是依据2003年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社区为依托,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早教模式,在我省体现为幼儿园附设的早教班。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在幼儿园附设的早教班和私立早教机构之间,家长更倾向于幼儿园附设的早教班作为较为理想的早教服务模式。
2.早教服务的最佳形式
早教服务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直接为婴幼儿提供早期陪伴、照料和教育等活动的形式,即日托;为家长提供关于如何养育孩子的指导活动,即通过亲子课程的形式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的早教指导。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日托的得分3.16要低于亲子课程3.67,可以看出家长认为亲子课程是最佳的早教服务形式。
3.早教服务收费
问卷调查发现家长认为早教服务机构的收费控制在80元以下/小时较为合适。本次调查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有44.9%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0到5000元之间,也就是说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的小康之家,对于早教费用支出还是希望普惠一些。
4.早教服务的时长
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早教课程每次的持续时间倾向于1小时,可以看出家长认为亲子课程的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5.早教服务的频率
问卷调查发现家长认为每月上1次早教的频率有点低,每周2次又略高,可以看出家长认为每周上1次早教课程较为合适。
家长对早教服务目标的需求分为幼儿和家长两方面。见表3。
表3 家长对早教服务目标的需求(N=531)
1.早教服务目标的总体认识
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早教服务既促进婴幼儿自身的发展又能促进家长育儿能力提升的目标有较高的认同(M=3.93,SD=1.303)。其中,早教服务目标应该促进婴幼儿的发展的得分(M=3.98,SD=1.305)要高于早教服务应促进家长育儿能力的提高(M=3.88,SD=1.301),可以看出,在早教目标需求方面,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发展也期望通过早教服务提高自身的育儿能力,同时也发现,家长更倾向于认为早教服务的目标应重在促进婴幼儿的发展。
2.早教服务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目标
问卷调查发现早教服务在促进婴幼儿的发展的目标中,早教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得分最高(M=4.04,SD=1.248),其次为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M=4.03,SD=1.307),第三为促进孩子情绪情感健康发展(M=3.99,SD=1.310),第四为促进孩子智力开发(M=3.94,SD=1.319),早教服务应促进孩子身体健康的得分最低(M=3.93,SD=1.342),可以看出家长更重视早教服务中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
3.早教服务促进家长发展的目标
问卷调查发现早教服务在促进家长育儿能力提高的目标中,早教提高家长亲子沟通能力的得分最高(M=4.02,SD=1.242),其次为提高家长育儿知识(M=3.88,SD=1.321),早教服务提高家长育儿技能的得分最低(M=3.74,SD=1.339),可以看出家长更重视早教服务中家长亲子沟通能力的提高。
家长对早教的关注点分为早教服务机构的品牌、口碑、师资、设施、课程设计和教学等六方面(见表4)。
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早教服务机构的关注点中,对早教服务机构师资的关注度最高(M=3.82,SD=1.296),其次为教学活动的组织(M=3.72,SD=1.358),第三为早教服务机构的专业理念(M=3.71,SD=1.313),第四早教服务机构的课程设置(M=3.68,SD=1.354),第五为早教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M=3.61,SD=1.350),第六为口碑,即家长对早教服务机构的评价(M=3.51,SD=1.380),家长对早教服务机构的品牌关注度最低(M=3.05,SD=1.353),可以看出家长更重视早教服务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专业理念,对早教服务机构的品牌、口碑的关注度较低。
表4 家长对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机构的关注点(N=531)
进一步分析发现,从几个维度的总体得分来看,家长对早教服务机构师资的需求最高(M=4.00,SD=1.282),对早教形式的需求最低(M=2.81,SD=1.314),在师资需求中对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最为关注。可以看出,家长更关注早教机构的过程性质量和内涵发展。
家长对早教服务机构教师的关注点分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教师的早教专业知识和教师的早教专业能力等三方面。见表5。
家长对早教服务机构教师的需求(N=531)
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早教服务机构教师的关注点中,对早教服务机构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关注度最高(M=4.09,SD=1.300),其次为教师的早教专业能力(M=3.98,SD=1.264),家长对早教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关注度最低(M=3.94,SD=1.283),可以看出家长更重视早教服务机构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对早教服务机构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关注度较低。
1.幼儿园附设早教班是早教发展的主要模式
已有研究发现,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以来,基本形成私营早教模式、儿童保健模式以及社区指导模式等三种主要模式并存的局面。随着医教结合思想的融入,早教模式主要分为私营早教模式和社区指导模式即幼儿园附设的早教班。本研究发现,家长期望的早教模式是幼儿园附设的早教班。已有研究发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对贫困儿童的发展收益是最大的,而陕西省在公办幼儿园进行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大多没有起色,生源较少,针对家长的各项工作不积极等[11];私立早教机构因收费较高,受众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使最需要的群体难以受益。
2.亲子课程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
已有研究发现,那些直接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是最有益的。本研究发现,家长对亲子课程的需求超过对日托的需求,且家长认为早教服务的目标既要促进孩子的发展又要促进家长育儿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家长更认可亲子课程作为早教的主要形式。已有研究也发现,亲子课程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早期教育的亲子课程中也设计有家长参与项目,鼓励家长参与,并有相应的家庭配套教材、家园联系册等辅助家长参与。但已有研究发现,亲子课程在实施中存在婴幼儿为主,家长为辅的问题,在早教机构和早教班的活动,多是带着孩子家长做游戏、运动、阅读等,很多家长并不明白活动的意图,影响家长对早教活动的配合以及对活动理念的内化,影响亲子课程的实效性。
3.师资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专业的早教工作者是孩子健康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也是早教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研究发现,家长对早教服务机构师资的关注度最高,在早教的师资需求中,对早教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最为关注。目前陕西省从事早教的专职教师主要有具有幼儿园工作经验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的教师,高职院校早教专业的毕业生,其他如英语、艺术、语文等专业的毕业生等,已有研究也发现,早教专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且早教专职教师更关注早教专业能力的提高,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对亲子互动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提供个性化的育儿指导等[12]。研究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可能在于,第一,我国早教师资培养机构较少,办学时间相对较短,早教需求较大,导致早教专业师资准入门槛低,师资专业素养不高[13];第二,在互联网背景下,关于早教教师对待孩子的负面新闻如上海携程早教中心的虐童事件等,降低了早教教师的社会公信力,导致家长对早教教师的关注度提高,对早教教师的工作责任心等师德尤为关注。
1.建构普惠性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幼有所育”,在这一大目标下,需要进一步提升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战略定位,也需在制定法律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方面,给予更优先的考虑。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再次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早教机构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可以看出,坚持公益普惠是我国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
调研发现,家长希望幼儿园附设早教班的社区早教服务模式,且收费较为低廉。已有研究也发现我国0-3岁婴幼儿早教存在教育资源少,成本高,受众少的问题[14],因此建立公益普惠的幼儿园附设早教班是目前家长认可的早教发展的主要模式。首先,以示范幼儿园为试点,整合科研人员和幼儿园一线教师资源,开展幼儿园附设早教班的实践探索。其次,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已有发现家长的早教意识是影响早教推广的主要因素[15],幼儿园要成为社区早教基地,需要得到社区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合作,宣传早教,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早教,同时了解社区早教需求,提高家长参与早教的积极性及早教服务的针对性。第三,整合资源,探索医教结合的的早教指导模式。早教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职业,具有教育背景的教师在与婴幼儿及家长的互动方面更擅长,具有医学背景的教师对婴幼儿观察与评估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私立早教机构在宣传方面较为重视,因此应整合已有的医学保健模式、社区指导模式和私立早教机构模式,优势互补,探索医教结合的早教工作机制。
2.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中亲子课程的实效性
家庭是影响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尊重家庭在早教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加强亲子沟通。根据国际经验,有效的做法是建立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体系,为家庭提供健康的早期教育指导和服务,如英国就将家庭教育融入早期教育服务中。在国内开展的一些社区亲子活动、家访指导+等早教服务试点工作,也证明在促进儿童发展、减低家庭育儿压力等方面有综合效应。调研也发现家长希望通过亲子课程既促进孩子的发展也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
首先,了解家庭育儿需求。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受所处时代、文化及地域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差异。科学有效的早教服务指导应遵循家庭需求导向,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家庭育儿需求调查,了解不同家庭需求,为不同结构的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半日亲子班,节假日的主题亲子活动、以实践体验为主的祖辈亲子活动、以互联网为主的线上早教指导活动等。其次,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体验式学习。一些国际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通常会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家长将育儿知识切实转化到日常育儿实践中[16]。亲子活动是亲子课程的具体呈现,是教养人和儿童共同的体验活动,体验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对活动双方共同已有经验的考虑。Rogoff认为,人的发展是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实现的[17]。家庭和社区资源作为本土资源,是祖辈家长、父辈家长等教养人以及儿童都熟悉的资源,是共同的已有经验,因此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设计亲子活动,能有效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帮助家长将科学育儿知识转化到日常育儿实践中,提高早教指导的效果。第三,发掘家长优势资源开展活动。在家庭教育指导中较多聚焦于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较多把家长看作学习者,较少关注家长的优秀教育经验和特长等优势资源,使家长在参与中缺乏自我效能感,参与积极性不高。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特长,在育儿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优秀经验,有的形成适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智慧。如果能将家长这种优势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可以提高家长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早教指导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3.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质量保障
专业的儿童工作者是保障儿童健康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调研中发现,家长对早教师资的关注度最高。
首先,招募有育儿经验的志愿者。因为劳动对象的不成熟性,要求早教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和细心。可以招募有热情的年轻妈妈作为早教志愿者,这些年轻的妈妈既有育儿经验,又有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专职早教师资力量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其次,建立持证上岗的准入制度。严格的准入制度是保证早教质量的途径之一,根据早教的教养结合特点,应建立早教专职教师持双证上岗的制度,即早教专职教师除具有教师资格证,还应持有育婴师、早教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保健师等资格证的其中之一,方能上岗。第三,共享优秀早教资源,提高早教质量。在当今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早教师资的专业水平,可以建立全省共享的早期教育公众平台,定期分类共享相关信息和资源。发挥科研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作用,建立一对一的答疑解惑栏目,及时解决有关早教或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