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张翔升,侯娟珍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 044000)
■学前教育理论
全域环境视角下听障幼儿的全纳教育价值
张翔升,侯娟珍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 044000)
通过绘人测验对17名听障幼儿和24名健听幼儿进行了智力测评,发现听障组年龄整体偏大,智商偏低,但组内个体间智商值的差异较小,而且听障组绘人水平和健听组差异不显著。听障组幼儿随着年龄增加,实龄和智龄差异加大,而且实龄总是高于智龄。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健听样本组作品质量较高,但其制作行为和听障组差异不明显。将这些结果放在全域环境下审视会发现对幼儿进行全纳教育在实践上是具有可行性的; 智力潜能多元化是全纳教育个性化的理论基础; 早期干涉是全纳教育取得成效的有效策略。残疾儿童的发展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当我们的教育把对他们特殊需求的满足看成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我们才能将全纳教育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科学上全面接受下来。
全域环境;听障幼儿;全纳教育;智力潜能
特殊教育是人性最光辉的一页。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一些被传统视为“残疾”的群体正在融进健康人的生活,人们也发现了他们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美好的文化。[1]当我们在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环境中去审视残障人士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他就是也必然是我们一分子,因为我们也曾经或者就是他们群体中的一员,只不过因为我们“残障”的轻微而得到了更多的教育的光辉,进而幸免嘲讽和人为排斥而已[2]。本文将通过对听障儿童的研究来阐明早期教育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中有关特殊教育条款的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教师对全纳教育的理解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策略。
听障人士,俗称“聋人”在生活中占了不少的比例。从生理角度看,听障人和健听人只是听力水平上有差异而已,其余的都是同质的。然而,何以这一属性的差异就造成了成年聋人和健听人之间巨大的社会差异呢?一些学者认为,这其实是聋人文化造成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得到或无法得到健听人的教育,只能借助特殊的设施去生活、工作,[1]而社会往往没有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因此他们就被健听群体“分化”了。潜能发展理论研究者程跃在研究幼儿智力发展时发现,在全域环境中,人的智商成正态分布,这不是由遗传的差异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于环境差异决定的[3]。全域环境是一个从不利环境到有利环境的连续性差异环境,儿童生长的环境因素是复杂的、分层次的,任何个体都处于这个环境中的某一位置,而这个位置的环境因素正是影响其智力的决定性因素,改善环境因素就可以发展个体的智力潜能。根据这一理论推断,由于人的社会生活及工作主要靠智力驱动,如果早期听障人智力和健听人无差异,后天环境若也能保证同健听人基本一致,是不是就能消除听障人士的发展障碍,让其不从健听群体中分化出去呢?为此,我们尝试通过对早期听障幼儿的手工活动研究,去发现他们和健听幼儿的智力差异,并探讨教育环境对其发展的基本影响,以增强人们对听障幼儿教育的信心和重视。
本研究采取绘人测验测试样本智商,然后通过《气球小精灵》的手工制作活动的参与观察及作品分析来比较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行为反应差异。
(一)样本选取
在Y市特殊教育学校选取17名听障幼儿作为实验组,其中男童8人,女童7人,平均月龄55.47,听障幼儿选择水平依据我国听力残障标准确定为: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均大于等于41分贝的儿童,包括聋和重听两类四级[4];在城区某幼儿园选取幼儿24名,其中男童11人,女童13人,平均月龄48,58;两个样本平均月龄相差大约7个月。详情见表1。
表1 研究样本性别及实际月龄统计表
(二)绘人测验
绘人智力测验是一种能引起儿童兴趣的简便易行的智能测验方法,属于筛查或筛选方法,一般适用4-12岁儿童,但近年来也有修订版将测试年龄段扩大,如台湾邱绍春的中华画人测验指导手册(1997年)就把测查对象定为2-10岁及10岁以上的智障儿童。它不需特殊工具,也不需要复杂的指导语,不受测量者的语言、行为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有关非语言的儿童能力测量的工具。儿童喜欢绘画,而画人智力测验通过儿童感兴趣的绘画活动方式来测定其智能(不考虑绘画技能,评分点只关注与智力相关因素),儿童不会感到紧张和疲劳,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儿童对环境的不断认识和他们在绘画上所表现的有无、细节、比例等的详尽程度为依据,从而如实地反映出其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5]
1.材料:1支铅笔、1块橡皮,1张A4卡纸
2.辅助器材:古德纳夫画人测验指导手册、中华绘人测验指导手册等
3.程序:让被试在10到20分钟内在A4卡纸中画出一幅人像,并要符合测验要求,如果重画,要画相反性别的人。测评标准及智龄的计算参照张家健、邱绍春等修订的版本,记分方法使用了日本小林重雄的50分评分方法[6]。
(三)手工活动观察
在老师指导下,开展《气球小精灵》贴纸(人或者动物的五官剪纸)手工活动。课时长约1小时,全程录像,最后对作品收集、拍照,按手工行为和手工作品两项评分。其中手工行为评价有5个维度:构思、兴趣、专注、独立、创造;手工作品评价有三个维度:技巧、造型、想象。评分标准参照侯娟珍制定的《幼儿手工行为评价标准》、《幼儿手工作品评价标准》[7]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通过Excel进行处理后,再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为了增加研究的信度,智商采取了2种测算方式,其中智商1是根据张家健等修订的版本确定的,在本研究中只作为智商差异比较的参考;智商2是根据IQ计算公式智商=智龄/实际年龄x100计算的,相对 前者引用率较高,故本文在不做说明情况下均采用智商2说明研究问题。
(1)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研究样本中听障组年龄整体偏大,智商偏低,但组内个体间智商值的差异较小,而且听障组绘人水平和健听组差异不显著。
听障个体17人中实龄最小的33个月,最大的82个月,年龄标准差为17.4个月;而健听个体因为来此同一个年龄段的幼儿(中班),所以月龄差异较小,标准差为10.5个月。但二者智龄标准差基本相同,智商标准差则是听障组差异较小,基本上是健听样本的50%,说明听障者智力水平基本一致,而健听个体则智力差异较大。
表2 研究样本实龄、智龄与智商值的比较
表3 研究样本实龄、智龄与智商值及绘人分值方差分析
表3说明,根据方差分析,听障组和健听组除在智龄上差异接近显著外,在实龄、智商值在统计学上差异达到极显著,但从绘人作品得分来看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年龄和智力因素,仅从学业水平上看,二者学习结果没有差异。
(2)通过智商年龄特征分析发现,听障组幼儿随着年龄增加,实龄和智龄差异加大,而且实龄总是高于智龄。
智商常用智力商数表述。传统观念认为智商健康范围是80-120,低于80为弱智,高于120为超智。从图1-2可以看出,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的智商大都处于健康范围。健听儿童中有一个智商低于正常范围的个体,此儿童为多动症患者,但听力健康。我们发现听障儿童中也有智商超常者。由于本曲线横轴代表着实际年龄增大趋势,健听儿童的实龄和智龄基本吻合,智龄在实龄周围波动,而且智龄和智商走势相同。听障儿童实龄线总是高于智龄线,而且大部分个体随年龄增大实龄和智龄差异越明显。曲线还说明听障儿童整体智商随年龄走低,而健听儿童智商值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图1 健听儿童实龄、智龄和智商(IQ)三线图
图2 听障儿童实龄、智龄和智商(IQ)三线图
(3)手工制作活动中,健听样本组作品质量较高,但其制作行为和听障组差异不明显。
经过对手工活动过程中制作行为的评分,健听组均分较高,且个体间差异较大;听障组行为相对较差,但个体间差异也小。经方差分析,两组间制作行为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作品质量得分二者差异明显,健听组不仅均分较高,而且个体间作品质量差异也相对较小。统计结果如表4-5。
表4 研究样本组手工制作评价描述统计
表5 研究样本组手工制作评价方差分析
自从《萨拉曼卡宣言》发表之后,20多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残疾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全纳教育也被一些普通学校逐渐接受,但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如果不理解全纳教育的含义和策略,就很难在实践中实现全纳教育的价值[8]。尽管我国目前在特殊学校建设方面投入很大,但仍有不少残疾儿童因条件所限不能入学,主要原因是很多普通学校不接受残疾儿童,或者接受以后教育态度比较消极、缺乏自信。本研究可以给全纳教育部分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一)全域环境观是全纳教育实践可行的理论前提
人的生活环境是有区别的,这是由一个人的出身及后期生活场所所决定的。程跃指出,如果我们对所有个体生活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就会得到一个正态分布曲线,也就是说全域环境是一个这样的环境:质量极低(很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环境和质量优质的环境都是很少的,个体生存在健听的社会环境中其环境质量是有差异,但差异是不显著的,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的智力基本是相同的[3]。我们在生活中和教育史中也会发现,就是残疾人其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是不同的,其结果是残疾人的发展结果也不同。譬如海勒·凯伦虽然又盲又聋,但在家庭教师莎莉文耐心培育下取得了常人难以期及的成就;从小被伤致聋的爱迪生也是如此,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创始者周宏对女儿周婷婷的教育、脑瘫乐团指挥家舟舟等,这些成功的残障人士都因有了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而比常人还优秀。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若把残障者放入普通学校,根据其特点为其提供一些特殊的帮助,其发展肯定会和健听人相近。我们研究样本的实际年龄平均差异不到7个月,可以说大多数处于同龄学段,他们的智龄差异不是很显著的,特别是绘人作品水平基本一致,这说明残障者如果能够接受健听的教育,他们是能够表现正常的。我们调研的残障样本是Y市较好的一所特殊学校学生,其在爱心人士帮助下和国家政策支持下,佩戴了助听器,使用时间长的入校有3年,时间短的入校不到一年,而且其教师授课水平及次数都不及对照幼儿园,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他们在绘画及手工制作方面表现基本相同,这说明我们在分析残障儿童学习水平时,必须考虑环境质量,如果环境质量达到要求,残障儿童会表现得和健听儿童一样,甚至优于部分健听儿童。
(二)智力潜能多元化是全纳教育个性化的理论指南
在我国的教育政策中,多处强调要开发儿童的潜能。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任何一个个体都具有八种智能,这些智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任何人都会在某一些方面占有优势。根据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学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因为不同的智能由不同的脑分区所决定,因此智能是相对独立的。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认为残障人士的“残疾”不可能是全面的,特别是除脑部受伤个体外,很多个体大脑并没有问题,只是感觉器官或运动器官在某些方面具有残疾而已,而这些并不能构成对他们心理发展和能力发展的全面影响。在本研究中,听障儿童基本都是外耳受伤,因此其大脑结构基本和健听儿童没有区别,也就是智商的遗传基础也应该和健听儿童基本相同。高丽君等在文献分析时发现,在早期,人们普遍认为聋童会因其语言活动受到限制,导致智力发展水平低下,但后来的测量研究发现耳聋并不能直接导致智力发展的落后,因为智力机能是独立于语言的[9]。我们的测试也说明了这一点,两个组中,都有智商很高的,也有较低的,但基本都处于健康范围。国外也有研究者发现有些聋童在非言语智力测验的分数要高于健听儿童[10]。至于听障组智商均值低于健听组,这是因为他们的听障对测试结果肯定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环境不良影响的结果。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成年失聪人士他的智商不会比健听人差,这是因为他的智力已经在早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我们在普通学校,为不同残疾者提供一些特殊帮助,让他消除或避开某方面的学习障碍,他就会和健康者一样发展。个性化教学是残障儿童在全纳教育中得以良好发展的基本教育策略,也是全纳教育由人道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桥梁。在我们的研究中,两组儿童在手工制作行为上差异不显著,但若进行语言活动或数学活动,他们肯定会显示出较大差异。这就是说,对残疾儿童智能类型及潜力的了解,是我们教学的突破点和出发点。我们本次选择手工制作活动作为教学实验活动,也正是看到了手工制作对听障幼儿教育的个性化价值,是为因材施教之表现。
(三)早期干涉是全纳教育取得成效的有效策略
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参加实验的2个样本组手工活动差异不显著,但随年龄增加群体智力有明显的分化趋势,说明早期听障儿童接受教育的能力应该基本相同,这一点潜能心理学给出了解释:由遗传引起的人的智力差异相比环境不同造成人的智力差异要小得多,因为物种内的基因差异相对要小,而且个体出生时智力基本是相同的,很多早期智力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11]。如果在早期我们就进行干预,残障幼儿的补偿机制、脑区结构、运动器官都会有一个适应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让其潜能在将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让残疾幼儿在起跑线上获得更多的赢得机会。由于条件所限,一般残疾幼儿入学时间较晚,耽误了发展关键期,也为后续发展造成了困难。现在一些家长认识到了这一点,尽量提前让残障幼儿接受早期教育,如本次研究样本中就有不到3岁就入园的男女听障幼儿,其智力水平比健听幼儿水平还要高一些,制作活动中情绪和行为也和健听样本没有多大差异,语言水平也较好。“儿童如果听不到,又没有人帮助他们学习语言进行交流,他们智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很多聋童的父母在孩子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动作后雀跃不已,但这对孩子远远不够,他们需要学习语言。”[12],一些研究者也发现,父母听力健康的聋儿智力发展低于父母也是聋人的聋儿,原因是聋父母与聋儿在早期就可以用手语进行交流,而健听听力父母则无法和聋儿交流,因此这些家庭的聋儿便因环境缺失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我们如果在早期能及时对残障幼儿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加上人的大脑早期优秀的补偿机制,残障儿童不仅会和健康儿童一样发展,甚至也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一方面的个案在现实中很多,也进一步说明残疾儿童的发展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病理问题,蒙特梭利教育精神和教育行为的出发点也正是如此。
差异性是自然界基本特性,也是社会维持进化的前提,我们人类个体间的差异、群体间的差异和传统文化的差异都是世界发展的必然现象,是社会制度多元化和多样性的体现。我们只有把残疾人士的差异看作我们人类正常的社会现象,把人的发展环境看成是全域的,我们才能看清残疾儿童的发展水平及成因,也才能发现残疾儿童的教育价值。同样的,当我们的教育很自然地接受特殊需求的个体,把对他们的教育看成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才能将全纳教育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科学上全盘接受下来,让其发挥教育的真正价值,使特殊儿童的幸福有保障,使教育的系统美得以彰显。
[1] 申仁洪,顾俊朴.聋人文化及其对聋人教育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14(2): 58.
[2] RJF Varwig.Family contributions in pre-school treatment of the hearing-handicapped child : an analytical survey of children in the speech and hearing clinic. Health Centre for Children[R].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1955.
[3] 程跃. 潜能发展心理学及潜能教育——理论思考及实验实践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
[4] 顾颖颖.5-6岁听力残疾儿童与健听儿童绘画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5] 傅根跃. 画人智力测验手册[Z].浙江大学心理学系,1998.
[6] 张家健,耿聃,高振敏,等. 儿童智能测查手册[Z].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研究室,1985.
[7] 侯娟珍.手工制作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
[8] Tomomi Sanagi.Teachers' Mis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Education[J].Contemporary Issues in Education Research,2016,9(3):103-114
[9] 高丽君,陶德清.聋童智力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7(11):37
[10] Mayberry Rachel I.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deaf children: the interface of language and perception in neuropsychology. Handbook of Neuropsychology,2002 (8): 86-91
[11] 张翔升.幼儿潜能及教育[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6:25-26
[12] 尼尔廷,格林斯·W,等.儿童早期教育指南[M].吴安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9.
[责任编辑熊伟]
OntheMeaningofInclusiveEducationoftheHearing-impairedChildreninKindergarten
ZHANGXiang-sheng,HOUJuan-zhen
(YunchengPreschoolNormalCollege,Yuncheng044000,China)
By doing the test of 17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and 24 normal hearing children,this paper made the intelligence assessment and found that hearing-impaired age group had a higher age but low IQ,but there is smaller IQ differences and drawing ability between individuals in the group. With the age increasing,the deaf children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al age and mental age,and the real age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e mental age. In Handmade activities,the healthy hearing sample group works of high quality,but its production behavior had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e deaf group. These results found that inclusive education practice on early childhood is feasible; and the intellectual potential diversification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personalization; early intervention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universal environment,hearing-impaired children,inclusive education,intellectual potential
G61;G762
A
2095-770X(2017)10-0027-05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10.006
2017-05-07;
2017-06-21
山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4073; GH-15114)
张翔升,男,河南灵宝人,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侯娟珍,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