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褚远辉 ,赖 怡
(1.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提升国内学前教育质量对策研究述评
褚远辉1,赖怡2
(1.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3;2.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基于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从七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对策进行了综述性研究,通过该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及质量提升。
学前教育质量;对策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7.001
随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日益凸现,学前教育改革及质量提升等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域。当前,学前教育的质量提高之所以成为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问题,至少与以下两个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基于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前教育处于一个国家教育体系和结构中的初始阶段,它在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奠基作用,并且学前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后续教育阶段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关系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保障等;二是基于对当前学前教育质量普遍不高的认识。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学前教育的质量差强人意。如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成为了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确立了“要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等目标任务;同时,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颁布实施的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中,也把提高质量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该项工作也成为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当前,我国有关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研究及成果较多,本文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了综述性的研究。概括相关研究及成果,当前我国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对策大致有以下七个方面。
重视学前教育立法,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法规和制度上的依据,这是世界各国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一种通常做法,并且事实证明这也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策略。学前教育的立法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从不同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成果有“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庞丽娟、韩小雨),“高位入手 顶层设计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庞丽娟、洪秀敏、孙美红)”,“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法》立法进程”(庞丽娟)等,综观这些研究,一个核心的主张就是希望尽快促成我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等。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及质量保障等的立法工作:一是在国家层面上颁布实施了有关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与法规。如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1]等目标;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具体内容就涉及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坚持科学保教和加强组织领导等,并以此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2012年国家教育部也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主要包括“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2]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由此提出了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框架体系等;2013年国家教育部还颁布了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通知[3],从另一个视角提出了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措施等;二是在省级层面上颁布实施了有关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与法规。如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先后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条例》等,其重点是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三是在市县乡等层面上颁布实施了有关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地方性政策与法规。应该讲,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与要求,同时也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尤其是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和建立“法治国家”大背景下,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及质量保障的立法工作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重视有关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一方面固然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制度上保障学前教育的办园质量。
要从实践上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首先就得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质量的内涵”、“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维度”、“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控”等问题,并以此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在学前教育质量提高中的指导与先导作用。在有关学前教育质量的理论研究上,国内学术界也开展了诸多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在对学前教育质量内涵的认识上,有人就指出,“学前教育质量是一个负载价值观念的、动态的、建构的、相对的概念,它受到社会政治背景、经济、文化传统、儿童观、时间、空间以及评价主体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存在客观化的质量”[4];也有人从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应然状态”出发探讨了学前教育质量的内涵,并将其概括为“学前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幼儿个体发展的‘素质性’与‘全面性’,学前教育价值与功能实现的‘整体协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幼儿心理体验与感受的‘愉悦性’与‘悦纳性’,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的‘专业性’与‘专门性’,家园联系的‘互动性’与‘一体性’和学前教育理论研究的‘先导性’与‘指导性’”[5]等八个方面;还有人则认为,“学前教育质量应是指学前教育活动是否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程度”。[6]又如在对学前教育质量构成维度的认识上,现在国内学术界带普遍性的看法是,学前教育的质量主要是由“过程性质量”(如课程和师幼互动等)、“结构性质量”(如师资条件和物质环境等)和“结果性质量”等三个维度构成;同时也有人提出,对学前教育质量构成维度的理解,还可以从公平性、科学性和理性三个方面来展开[7]等。再如在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上,大多数人都主张应以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维度等为依据,构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等。最后在对学前教育质量监控的认识上,有人就提出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主要涉及以下工作:“一是制定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目标体系;二是研发测量工具和建立评价体系;三是建立报告体系;四是建立对监测结果的问责与干预体系”[8]等;也有人从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定位,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标准体系,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方法与手段,以及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政策建议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9];也有人提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控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基本与提高和过程与结果三对关系[10]等;还有人提出了构建学前教育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具体设想:一是从教育督导层面,确立学前教育监测的分级监测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三是建立监测结果报告体系;四是建立对检测结果的问责与干预体系等。[11]应该讲,这些有关学前教育质量的理论研究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从实践上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提供了学术和学理上的依据。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这些理论上的研究主要是引进和借鉴西方的相关成果,这些研究及成果还涉及到一个如何“中国化”和“本土化”的问题,其中的关键是切实解决这些研究及成果的“适恰性”和指导性等。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等决定了幼儿教师及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及其对教师强烈的依恋性和“向师性”等意味着教师在幼儿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综观相关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此都有高度一致的看法,他们都把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等作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保障性条件之一。当前,在国内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研究的学术著作、硕博论文及期刊论文都很多,概括起来,对幼儿教师素质研究的具体内容及维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了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及相关问题(如黄荣、崔婧、陈连孟和徐浩斌等);二是研究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及相关问题(如王静、张晓晓、姬会会、徐秀玲、叶丽、陈守红、陈金菊和王杰等);三是研究了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及相关问题(如张腾、王瑾、周端云、林媛媛、潘君利和张云亮等);四是研究了当前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及相关问题(如李金英、熊丽丽、秦旭芳和杨莉君等);五是研究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如王欢、林琳、刘丹和赵娜等);六是研究了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胜任力及相关问题(如吴婷、陈娟等);七是研究了男性幼儿教师及相关问题(如石道伟等);八是研究了幼儿教师的形象及相关问题(如徐慧艳等);九是研究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相关问题(如王钢、王琪等);十是研究了幼儿教师评价的政策及相关问题(如夏婧等);此外,还研究了幼儿教师的各种专项素质及相关问题等。另外,在这些研究中同时也提出了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一是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准入门槛等;二是提高幼儿教师各个方面的专项素质等;三是加强和改进幼儿教师的培训及继续教育等;四是保障幼儿教师的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等,并通过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来化解职业倦怠及提高工作的幸福感等;五是大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等。
课程设置与活动安排等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影响的中介及主要手段,幼儿园课程设置及活动安排的科学、合理与否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讲,国内研究者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把幼儿园课程及活动安排等的改革作为保障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并以此为依据大致确立了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的范围、内容及活动安排等。在这一基础上,国内学术界也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完善的观点:一是主张改革学前教育现有的课程结构。如有人针对我国幼儿园现有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把幼儿园设置的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游戏课程和特色课程等,并提出了调整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的具体策略。即“优化三种课程类型,增强不同课程门类之间的融合性,降低集中教学活动比例,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12]等。二是主张改革学前教育现有的课程目标。如有人就提出,“依照《规程》和《纲要》规定精神,完善和落实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关注结果性目标,更要关注过程性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落实和创生课程目标,促进学前儿童整体发展;选择和利用好隐形课程目标对学前儿童整体发展的作用”[13]等。三是主张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及改革。主要观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少数民族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形成园本课程和特色课程,以及开展基于少数民族幼儿的学前双语教学等,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学前教育课程对少数民族幼儿的“亲和力”与可接受性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撒拉族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李景隆),“和田地区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课程现状调查研究”(陈艳等),“基于蒙古族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郭玮),“民族文化资源应用于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石玉昌)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艾桂琴等)等。四是主张开展有关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改革。这类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等。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分析”(张娜)等。五是主张开展有关学前教育课程领域的专项改革。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对学前儿童‘幸福学前课程’教育问题的实证探究”(刘玉红等),“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吴宇),“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张丽莉),“回到过程之中——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路向”(虞永平)和“幼儿园生成课程及实施策略研究”(周洁)等。六是主张开展有关园本课程及其开发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园本课程在中国:15年回顾与省思”(谌铜平),“园本课程从‘绘本’走起”(钱勤珍),“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欢欢)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构建”(张薇等)等。七是主张开展有关国内外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及设置的比较研究。此类改革的目的在于学习和借鉴国外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及其改革的有益经验,以此作为我国改革和完善幼儿园课程内容及设置的参照体系等。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条件的国际比较研究”(阚逍等),“美国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架构摭探”(赵彦俊)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王晋)等。
建立和健全各级学前教育组织和管理机构,强化对学前教育的督导与评估等也是当前国内外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个通行做法。在这方面,国内的相关研究及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了学前教育督导与评估的主体问题。主要观点是在肯定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学前教育督导与评估主体的基础上,强调引入第三方中介组织作为督导与评估的主体,并充分发挥幼教机构的自我督导与评估的职能,以此构建多元化的督导与评估主体等。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学前教育评估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徐警武)等;二是研究了学前教育督导与评估的方法问题。目的是通过采用科学的督导与评估方法,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的新发展”(刘昊),“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杨晓萍等),“作品取样系统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李春光)等;三是研究了学前教育督导与评估的标准及指标体系问题。这是当前学前教育督导与评估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主要回答和解决如何督导与评估以及督导与评估的具体内容等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建设探索”(李琳),“学前教育专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报告”(孙光峰),“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研究的现状与启示”(任书东等),“我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其完善”(庞丽娟等)等;四是研究了学前教育督导与评估的制度建设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督导评估制度是解决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困境的重要对策”(刘彦华)和“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的实证研究”(何善平)等;五是研究了有关学前教育专项督导与评估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郑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估”(欧新明)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调查——基于内部利益相关者评价的视角”(洪秀敏)等;六是研究了国内外学前教育督导与评估的比较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保教质量评价的特点及其启示”(李玉杰等),“国际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特征分析及启示”(熊灿灿),“CLASS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及启示”(王磊),“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的发展与启示”(钱雨),“英国和新西兰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比较研究”(曲玲)和“国外学前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特点及启示”(孙洋洋)等。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加强督导与评估来达到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目的。
加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另一个核心要素,这是因为学前教育各个要素的改善与优化都离不开必要甚至是充足的经费保障。在这方面,国内外的做法大体一致,要么是通过教育立法的方式保证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要么是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单列学前教育的经费,要么是增设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项经费,要么是针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特殊经费投入等。国内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体研究了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性问题。主要是研究了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构建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体多元的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对构建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思考”(李振),“关于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题的调研报告”(王元喜等)等;二是研究了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益问题。主要是采用实证的方式研究了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成效及对成效的评估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及其主要成效与困境”(董艳艳),“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经费投入效益分析”(康建琴等)等;三是研究了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困难与对策问题。主要是分析了当前影响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措施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阎晗)等;四是研究了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比较与启示。主要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方面的有益经验,供我国借鉴之用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研究”(李慧),“国际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趋势的比较研究”(周兢等),“国际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方式的比较研究”(李召存)等;五是研究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投入问题。相关研究主要有“学前教育发展,关键在于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崔劲松),“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滕礼)和“山东:设立专项经费补学前教育‘短板’”(王海红等)等;六是研究了学前教育经费的分担问题。主要从学前教育非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建立“普惠性”幼儿园等视角出发研究了学前教育经费的分担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社会期望研究”(魏聪等)和“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概况”(王海英)等。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有质量;二是质量的均衡化等。基于这一认识,当前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还得在以下两个方面上下功夫:一是要让所有的幼儿都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二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等的影响,在我国,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关键在农村,尤其是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一认识指导下,当前我国学术界也开展了针对落后地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一是通过增加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式来提高其质量。如有人就提出,“加大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继续实施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免费政策,明确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中的规划、投资、管理和监督等主导职责,建立符合民族地区社会和教育实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14]等;二是通过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特色园本课程建设等方式来提高其质量;三是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其质量。如有人就主张,“设立双语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双语幼儿园建设、双语教学研究、双语教材开发和出版以及双语教师培训”[15],以此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等;四是开展城乡学前教育互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均衡性提高。主要包括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及开展保教交流等。总之,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离不开农村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均衡性发展等。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S].教师[2012]1号
[3]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通知[S].教师[2013]1号
[4]单文鼎,等.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福建教育,2014(1):28.
[5]褚远辉,等.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应然状态”[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1):1-3.
[6]傅瑜,等.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述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6):25.
[7]何静,等.农村学前教育需要合理的质量标准[J].现代教育管理,2014(8):31.
[8]周欣.建立全国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意义与思路[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5-26.
[9]辛涛,等.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13(9):3-7.
[10] 刘昊.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中需处理的三对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4(1):43-47.
[11] 傅瑜,等.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述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6):27-28.
[12] 张娜,等.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6):66-67.
[13] 马福成.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42-43.
[14] 李宗露,等.构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5(8):90.
[15] 赵彦俊,等.我国发展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成就、问题与建议[J].民族教育研究,2015(1):6.
[责任编辑熊伟]
Review on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CHUYuan-hui,LAIYi
(1.SchoolofEducationScience,DaliUniversity,Dali671003,China;2.SchoolofEducationScience,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675000,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seven aspects of current policy issu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contributed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enhanced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rategies
2016-02-26;
2016-05-16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BB14001);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项目(SYSX201416);大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大院教发[2014]2号)
褚远辉,男,四川西昌人,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赖怡,女,云南楚雄人,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教育,教师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G610
A
2095-770X(2016)07-0001-05
[编者按] 当前学前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问题,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是在普及的基础上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学术主持人褚远辉教授经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磋商,围绕如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组织了系列稿件,将陆续刊发。其中既有对国内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策略的综述性研究和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高举措的概括性论述,也有从教育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分析儿童养育习俗等具体性研究,其共同点在于直接指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期待对该问题的解决有所启发和帮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