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亚杰
(长沙师范学院美术动画系,湖南长沙 410100)
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探究
王亚杰
(长沙师范学院美术动画系,湖南长沙410100)
装置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种类,其实质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可运用装置艺术,引导幼儿将生活中各种熟悉的材料进行拼贴组合、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以形成构成环境的装置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是创作环境的本体或参与者,主动参与改造环境,自由地取舍材料以丰富其创造性空间,从艺术陈列的视角对环境进行审美观照,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修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美化幼儿园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园;环境创设;装置艺术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7.005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装置艺术在进入中国的二十年间,正逐步突破着生活与艺术的种种界限。装置以其“通过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等手法对现成物品予以重新建构,置放于新的展示场所”这一创作方式,形成了具有普遍艺术含义和生活气息的“赋予其新的意义指向的一种艺术创造和展示方式”[1]。它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简单生活中感受装置带来的艺术趣味及其艺术创作的激情。装置艺术逐渐从高大上的博物馆、展览馆中走向世俗生活,并完成了高雅艺术面向普罗大众的华丽转身。生活的艺术化使装置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作为大型装置作品展示场所的幼儿园,其环境布置中所出现的大型模型展示、材料拼组等作品形式,从现代艺术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看作是装置艺术作品的一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代艺术资源,将现代装置艺术创作手法、观念、展示方法、审美原则渗入其环境创设过程中,并借此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幼儿参与环境的热情,进而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1.装置艺术与幼儿天性的关联
幼儿在其天性中有着对装置艺术特有的偏爱和理解,这是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应用过程中重要的心理基础。装置艺术不仅是现代艺术专业领域探讨的话题,当人们转变视角,从日常生活去看装置艺术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自发玩耍“装置”游戏,这实质上是他们对于生活现成品的移用与再造。例如,他们将凳子摆成一列当作火车,或者手持两把蒲扇放在胯下作车轮(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车——脚踏车》,见图1),或者索性顶张芭蕉叶子当小屋……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装置艺术”这一前卫艺术样式的影子。在这些“装置”游戏中,幼儿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变换了现成品的本原身份,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内涵。而幼儿的这种审美观照是与生俱来的,随着他们对世界的不断认知,他们自发组织和进行了这种“装置”游戏,这种幻想与体验交错发生的方式展现出幼儿自发的先验性创造,这也为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幼儿具备与生俱来的创设装置艺术的天赋,他们最不易受世俗规范的干扰,并坚持着敏感而执着的个人情感和喜好。相对于成人,他们对装置艺术的喜爱源于天然本真。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展现的“对现成物摒除掉一切约束,重新构造和展示,从审美上获取最大限度的惊喜”这一艺术倾向,正是进行装置艺术必要的创作手法。
图1
3.装置艺术与幼儿心理环境的建构
在传统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园所进行的教学主题活动往往是环境布置的依据。根据主题变换环境,辅助教学,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环境创设的主要目标。然而很多教师和园所的环境改进方案的主体为其自身,并不完全由幼儿心理需求出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对幼儿心理环境建构的关照。
幼儿拥有感知细节变化的微观能力、产生幻想而错视的能力、将一切日常用品庄严化和神化的能力、对事件的发展情感推动和赋予其生命力的能力。幼儿在感知觉上的能力,正与训练有素的装置艺术创作者们所具备的创造力形成天然的一致。创作者的眼光需要像孩子的目光一样单纯和快乐、突破传统、摒除杂念,将观念进行重新构造与审美,给生活中的普通事物重构和附加上新的审美内涵。这种颠覆性的审美观念,在幼儿身上已天然存在。幼儿用新鲜的眼光扑捉一切事物(美的或丑的),观察其细节特征,并产生联想。幼儿最初往往能用不同寻常的感觉抓住对象,并产生出更多的联想。这种观察的敏锐和丰富、兴趣和喜悦,已经超出了人们对普通事物的价值认识,甚至等同于在展厅中陈列装置艺术品时预想的目标。比如幼儿看一颗咖啡色有肌理的大纽扣,他会直呼“好大啊”,并接着告诉你“像乌龟壳一样!”丰子恺在艺术随笔《美与同情》中就记录了幼儿对于各类物件的情感。
“那儿童走进房间,就自觉地整理起东西来。他把合覆在桌子上的表面翻转来,把放在茶壶口子后面的茶杯移到口子前面来,把床底下一顺一倒的鞋子掉顺来,把壁上立幅中拖在前面的绳子藏到后面去……原来那孩子把着一切都看作有生命的生物了:‘表面合覆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气闷!’‘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教它怎样吃奶?’‘鞋子一顺一倒,教它们怎样谈话?’‘立幅的辫子拖在前面,像一个鸦片鬼。’”[3]
在日常物品所组成的场景中,幼儿天然地就读懂了这种布置“物”的语言,虽然他们还不能弄清楚装置艺术所表达的更为深刻的社会主题,但幼儿已经拥有了与装置艺术的默契。可以说,就单纯的审美形式与感觉来看,幼儿与成人的观察感知几乎相等,甚至更为明确。装置艺术作为幼儿生活中获取快乐的方式,早已悄然植入其心灵之中。
装置艺术作品能够帮助幼儿阐释内心对于环境的需求,他(她)可以改变现成品的功用进行随意组合,或者将看似毫不相干的物件拼组,以自由的书写绘画形式进行涂鸦,以幼儿的多样化角度摆放展示作品。装置艺术使幼儿从想象出发构建熟悉或陌生的生活环境,它也成为幼儿心灵语言的环境载体。
装置艺术与幼儿心理环境建构有着天然联系,在一些典型装置艺术作品中,可看出作者的创作灵感源于其孩提时期的相关经历及其深层心理机制。下面列举两个现代装置艺术的作品进行进一步分析:
例一:徐冰《析世鉴》
图2是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现代装置艺术作品《析世鉴》。作者徐冰打破汉字原有笔画规定而重新组装,使最具中国文化色彩的方块字不再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文字和书面形式,不再成为字音、字义的载体。他只保留了汉字字形的美学规范,将文字还原到笔画本身,变成一种纯粹的“点线结构”,一种横、竖、撇、捺的自由组合。他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用孩子般的固执一笔一划刻画下这些完全抛弃字形字义的无法识别的“天书”,这些“字”有着汉字的美感却表达不出的意义。
这种看似荒谬的审美和抛弃字形与字意、纯审美形式的倾向,正源于徐冰童年时期被成人惯常指出的错别字。从装置艺术的审美角度观察,《析世鉴》作品错而美,错而不可释读,徐冰却能以沉静的耐心与热情来刻字,这不仅是理性的创造,更有着幼儿对于形式或细节的偏爱。这种审美的固执,也许只有幼儿与艺术家才可以真正体会得到。
例二:吕胜中《彳亍》
图3
吕胜中也在作品中阐释着自己的“孩子气”。他的剪纸装置作品《彳亍》(见图3),仿佛是幼儿行走的迷宫格,上面分布的剪纸脚印,充满着童趣和回忆。观者找寻着每只脚的步伐,虽然迷阵重重,但在无法走通的空间中,其紧凑而又洋溢美感的印记下,仿佛记录着孩子稚拙的表情和蚂蚁寻巢一般慌乱的神态。读不懂与走不通,这些在成人世界里的忧愁或郁结,却在小儿的童话思维中瞬间消解。
1.装置艺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幼儿园环境创设模式
在传统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是创设的主体,幼儿在教师布置的环境中承担着被动接受与参与的角色。教师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墙饰、吊饰、区角、玩教具等多种类作品,目的或是为了配合幼儿园主题活动,或是为了彰显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却忽视幼儿在审美过程中的主体身份,这种传统环境创设模式无法满足孩子们对于环境改造的想象及创造。
装置艺术是实物艺术的代表门类,在作品创意中充分强调对现成品的利用和展示。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利用现成品的创意构思也不胜枚举,如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的环境改造、利用玩具模型摆放的虚拟区角、利用道具及装饰物营造的意境空间等等。在这些环境创设中,幼儿往往能更为主动地参与环境的变化,并利用各种熟悉的材料进行拼贴组合、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以形成构成环境的装置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大胆地取舍材料以丰富他们的创造性空间,从艺术陈列的新视角对环境进行审美观照,凭借自己设想的方案建设属于自己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融入更多的感知和想象。
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变教师布置和主导环境的传统模式,使幼儿成为创作环境的本体或参与者,他们在审美过程中能更深层次地感知生活的美,更为自主地改造环境,并使其在改造环境中形成创意性思维方式。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认为装置艺术“它们仅仅是容器而已,它们能容纳任何‘作者’和‘读者’希望放入的东西”[4]。幼儿在采用非逻辑、非再现的陈列方式来展现他们所理解的物品间构成关系时,所投入的思维并非静止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因为幼儿创作和欣赏时生发的感受是没有定数与标准的,当不同的生活经验在其思维中产生不同的影象和记忆时,他们就会赋予装置物新的联想与体会。
2.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现状
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并非需要强加施行,而是需要观念的给予。引导大家认识并在观念上对其接受,并运用装置艺术创作方法来践行创设环境,以当代艺术的视角来解读幼儿在参与环境布置中所呈现的行为,并培养幼儿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审美习惯和观察方法,提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实施需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无论人们是否承认,装置艺术就像幼儿喜爱的积木一样进入了他们的生活。虽然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老师们并未意识到与装置艺术有着某种联系,或者所有人仅视幼儿完成的废旧物品组合为最简单的手工作品,甚至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还无法构成某种现代艺术形式的时候,装置艺术却真实而长久的存在于幼儿生活中了。
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有着天然的土壤。幼儿处于日常生活经验尚未成熟的阶段,这种稚嫩的新鲜感最易产生对普通事物的艺术联想,这深植于幼儿心中的艺术土壤生长出对现成品的移用、对陈列品的翩想、对生活惯性思维的解构。从艺术本身看来,“艺术不同于生活经验的地方在于它既是生活经验的延续,也是一种比它更完美、精炼、强化和统一的经验”。[5]这种经验的传递更激发了幼儿对所处在环境和状态的创作热情,并保持着艺术与生活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施是幼儿生活与成长进程中审美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目前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艺术经验及作品赏鉴仍然无法大量走进孩子们的课堂。而作为环境布置的观赏者,在幼儿园环境中,孩子无法完全摆脱教师的观念而布置富有其心性创造力的装置艺术作品。教师们将环境依然归位于复杂的手工劳动,而并未解放观念和形成高层次的现代艺术体验。可以说在幼儿园中装置艺术广泛应用的局面尚未全面打开,无论从个人观念还是应用范围及力度上看,目前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尚属于探索阶段,这也为装置艺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非常大的探索空间。
从近阶段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结果看来,装置艺术仅仅停留在科学小实验、游戏玩具的操作活动、或者简单的手工剪贴上。如无锡市芦庄第二幼儿园王惠娟老师所设计的“玩沙游戏装置制作”项目。可以说,幼儿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用到了实用品的“装置”,却并未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提出“装置”的概念。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实际运用了装置艺术的审美思维,如废铁堆是孩子们眼中的“变形金刚”,初长出小草的土堆是孩子们眼中的“圣诞帽”,阳台上栏杆围出的格子是孩子们围聚下棋的棋盘,庞大的电视机纸盒是他们钻入表演的小舞台……这些生活化的审美更应该被带入幼儿的课堂,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开展、讨论、深入,使装置艺术真正地应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之中。
相较于中国大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装置艺术已经进入了中小学课程,开展地如火如荼。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丁市为五年级小学生设计了“装置艺术课”。台湾教育部门于2004年公布了《国民中小学创意课程教学、教材及评量之建议策略》,建议在“艺术与人文”课程中,进行创意装置艺术活动。台北市美术馆馆长林曼丽说:“21世纪台湾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既不是动手操作的劳作课……而是借着‘美术的行为’与‘活动’以‘人’为主体,探索人与生存环境的层层关联,而透过美术的实际操作与思索,探究、分析、综合的种种过程,达到人与环境统合共有的境界。”[6]诚然,幼儿阶段的美术课中进行装置艺术的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首先将装置艺术应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在幼儿园里展示一定的装置艺术作品,再逐渐将装置艺术纳入到美术教学领域,引导幼儿观看各种现代媒体和装置艺术展览,汲取现代艺术符号和信息……坚持这样去做,相信装置艺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定能推广开来,以达到艺术与生活相融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图4-6为深圳某幼儿园孩子们在环境创设活动中完成的装置艺术作品。
图4
图5
图6
馆藏艺术品与展示艺术品逐渐走出博物馆,成为人们生活中随处可以见的真实存在,是未来艺术普及化与常态化的表现。未来,也应该产生这样一种艺术作品:有幼儿向往的城堡建筑、可以任意造型的组合玩具、随处可存在的公主或者女巫、迷宫的格子、留下自然小动物足迹的大型橡皮泥塑、每天可以改变的校舍环境……这种艺术展示着幼儿每天的情绪,记录着幼儿触摸的材料,叙述着幼儿梦幻般的人生体验。它将幼儿的所有想法都转换成为美好而可读的视觉形式,并在不可重复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呈现出来。
1.装置艺术在审美意识中的形式确立
在未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装置艺术要从传统的仅将装置作为一种训练和提高幼儿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工具,转化为能体现出现代艺术审美形态和启迪幼儿的独立意识的艺术形式,进而“提高解读当代视觉文化的能力,使青少年不会在当代势如洪水的视觉信息轰炸下迷失方向”[7]。装置艺术作为现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现象,必将潜移默化地改变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传统模式和方法。在未来的幼儿生活环境中,装置不仅是提供操作的名词,而将成为真正影响幼儿心灵成长的现代艺术。
2.装置艺术影响幼儿未来成长
装置艺术应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影响幼儿未来的行为和个性发展。幼儿在环境创设的参与中形成对材料的认知、产生创意、付诸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能力和个性特征都得到了发挥,新的观念和多元的艺术作品开拓了幼儿的视野,提高了幼儿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装置艺术走入幼儿环境,将拉近幼儿与当代艺术的距离,使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为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促进幼儿行为和个性的整体发展服务。
3.装置艺术观念下幼儿园向艺术馆的转化
在装置艺术观念的影响下,幼儿园的功能性也应发生变化,除了为幼儿提供学前教育和服务的实用性功能外,其艺术氛围、艺术思想及艺术理念所呈现出的审美性功能将作为评价幼儿园办园优劣的重要标准。艺术品位和审美层次将直观反映出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优秀的幼儿园应是一所品类齐全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幼儿在未来的环境中体现着艺术创造者的身份特征。当装置艺术观念介入幼儿园环境,幼儿担负起创造环境的任务时,幼儿将经历着与其创造力相符的环境给予,他们的生活将转入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艺术之境,无论材料的摆放或作品的呈现,环境将为幼儿提供一个艺术馆般自由的审美交流空间,所有幼儿将在艺术创造中不断变换和改善着环境,也在艺术陈列的氛围中展开着更丰富的艺术遐想。
[1]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2.
[2]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64.
[3]余连祥﹒丰子恺的审美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32.
[4]孙胜银﹒契合与兼容——解读装置艺术的“不确定性”与“暗示性”[J].艺术百家,2010(3):50.
[5]邹跃进.关于装置艺术的哲学基础[J].中国艺术,2010(1).
[6]黄丽凤﹒环境教育融入国小高年级视觉艺术之教学课程探讨——以儿童公园为例[EB/OL]﹒http://www.docin.com/p-61829052.html.
[7]徐淦﹒西方后现代艺术流派书系——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49.
[学术编辑甄丽娜]
[责任编辑熊伟]
Studyon the Application of Installation Art to the Environment Creation in Kindergarten
WANGYa-jie
(TheDepartmentofAnimationandArt,Changsha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100,China)
Installation art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modern art. It is a comprehensive display of “site, material and emotion” in its nature. Installation art can be applied to the environment creation and design in kindergarten. It enables children to dispose familiarized materials differently to create installation works and contribute to the environment creation in kindergarten. In this process, children are free to choose materials. They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y of modifying their surroundings, and make the space they play in become colorful and innovation. By this way, children involve in the artistic appreciate of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display.Children’s aesthetic quality is improved accordingly. Their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is inspired, and the teach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n kindergartens is beautified. These can promote children’s development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kindergartens; environment creation and design; installation art
2016-01-06;
2016-03-28
王亚杰,女,山西曲沃人,长沙师范学院美术动画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学前教育理论
G612
A
2095-770X(2016)07-0018-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