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认知图式理论的早期阅读教育

时间:2024-06-19

赵炎朋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基于认知图式理论的早期阅读教育

赵炎朋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幼儿的认知图式是幼儿在各种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它具有可变性、互动性、渐进性等特征。早期阅读教育需要基于幼儿认知的特点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早期教育观念,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和教育模式。

认知图式 ; 早期阅读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7.00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中,早期阅读也逐步受到国内外幼教界广泛关注。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各种关于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早期阅读的价值、内容、活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早期阅读的较少。幼儿认知图式对早期阅读有何影响?早期阅读如何开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由于幼儿认知图式理论是关于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论,本文尝试从认知图式理论视角对早期阅读教育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幼儿认知图式理论

“图式”一词最早由康德在哲学领域中提出,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于1932年提出。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70年代后期,此时计算机、控制论和信息论深入到心理科学,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类知识表征的概念发生变化,认知图式理论被运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之中。尽管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图式有不同的表述,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即图式首先是一种结构[1]。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被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理论。它既包含一般所谓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也包含着更为抽象的认知策略和一系列认知的框架。[2]随着历史的发展,图式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认为图式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基础,我们运用大脑中的图式来处理、解释、预测外部信息,并做出相应反应。

幼儿认知图式是认知图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集中了反映幼儿的认知图式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图式运用到幼儿领域,拓展了图式的概念,提出了有关幼儿认知图式方面的理论。皮亚杰从特殊意义和一般意义两方面解释了幼儿认知图式的含义。在特殊意义上,图式是概念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对等物,它使婴儿可以正确的对待同类的不同对象或者同一对象的不同状态;在一般意义上,图式则是任何心理发展阶段的结构。图式的形成和变化使认知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3]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是利用图式从事物中抽取出其一般性、本质性的东西而构建起它们之间的联系的。幼儿会将新输入的知识信息纳入已有图式框架中,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整合,融为一体。

幼儿认知图式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变化发展性。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图式虽然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但后天幼儿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它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二是互动建构性。皮亚杰提出认知图式产生于“同化于已”和“顺应外物”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的观点,进而发展成为包括内化和外化双向建构的认知发生理论。幼儿的认知图式的建构也是双重方面的互动,即内化建构和外化建构。幼儿的认知图式是主体和客体互动中建构起来的。幼儿经过同化、顺应,筛选、辨别外部世界的信息,潜移默化的产生了个体内部图示即认知结构的变化,实现认知的发展。三是渐进性。渐进性是指幼儿的表征发展历经由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意识到别人的存在这一渐进式过程。

二、幼儿认知图式在早期阅读中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不再只是将阅读视为语言解码和以字、词、句来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人们逐步发现背景知识即人们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这一非语言因素对阅读理解起着重要作用。[4]根据图式理论,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即图式,由此可见幼儿大脑中的图式对早期阅读有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记忆能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织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式,储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理解。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大脑结合已有的认知图式在与阅读材料的对比中掌握阅读材料。过去的经验已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各种图式,当有足够的信息时,相应的图式就会被激活。在早期阅读中,幼儿的图式越丰富,其早期阅读的效果就越高。

三、幼儿认知图式理论对早期阅读的启示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主体是幼儿

认知图式的产生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认知图式的建构具有互动性。在早期阅读教育中,儿童认知图式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幼儿与阅读材料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幼儿自己真正融入到阅读材料中去,自主地与阅读材料展开互动交流,在理解、互动交流中认知图式才能得到更新和发展,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因此在早期阅读教学的过程,教师应树立幼儿是阅读主体的观念,充分尊重儿童,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幼儿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与阅读材料的对话中,运用已有的认知图式与材料充分互动,不断的同化或顺应已有的认知图式提高认知能力,最终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早期阅读教育要引起幼儿阅读兴趣以持续不断吸引幼儿

基于幼儿认知图式的连续性特点,早期阅读教育应真正从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出发持续不断地为儿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促进幼儿思维持续不断地发展。早期阅读活动离不开幼儿对阅读的需求和愿望。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阅读来打造的。例如幼儿从随意阅读到自主阅读,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的动机水平决定的。幼儿不容易长时间把精力集中于同一件事情上,只有那些让幼儿自己感到重要的、有意义的以及可以影响自身情绪的事物,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付诸行动。图式是主体对客体的外部世界的内部构建。主体之所以会对外部世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图式不同。同样的早期阅读材料,对不同的幼儿刺激反应是不同的。例如,对于较难的阅读材料,认知水平较高的幼儿其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很快就能同化或顺应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并引起他的阅读兴趣;对于认识水平较低的幼儿,其大脑中已有的认知图式没有能理解和接收较难阅读材料的图式,不能很好的接收阅读材料中的知识,阅读起来就会比较吃力。当阅读材料的难度大幅超过幼儿的认知水平时,遇到阅读困难的幼儿就不易保持阅读兴趣。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形式让儿童形成正确的早期阅读图式,培养儿童积极的阅读兴趣。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认知图式,给每一位幼儿提供合适的早期阅读材料,为幼儿创设出丰富的阅读环境,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不断的阅读同化、顺应过程中实现幼儿阅读认知的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早期阅读材料

幼儿的认知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成人应该为不同阶段的儿童选择适合该阶段儿童认知特点的早期读物。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又包括象征思维阶段(2—4岁)和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4—7岁)。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知觉来应付外界事物,外界事物尚未内化到大脑中。因此,在这一阶段给幼儿提供的早期读物应该是具有动感的,可以发出声响的图画书。感知运动阶段的幼儿早期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儿童翻阅图书的意识和习惯。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开始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同时产生审美知觉,幼儿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对认知对象进行整体的感知。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既可以是成人引导性的阅读材料亦可以是儿童生成性的阅读材料。总之,在早期阅读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的、适宜的阅读材料,以此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逐步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阅读教育模式

幼儿的认知特点之一就是无法长时间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在早期阅读中若长时间采用单一的阅读模式,幼儿就会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不能长期专注于阅读材料,进而失去阅读兴趣。研究表明3-8岁是一个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要顺利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早期阅读教育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教育模式,为幼儿创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吸引幼儿阅读兴趣。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多元阅读教育、创意阅读教育和游戏阅读教育三种早期阅读教育模式都可以很好引起幼儿阅读兴趣,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创意阅读模式一方面给幼儿提供很具有创意的阅读材料,通过书籍展示创意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让幼儿在阅读中发现和感悟作者的创意,获得阅读的快乐并产生持续的阅读动机和愿望;另一方面,它要求幼儿的阅读过程充满创意,结合老师的指导将一般的读书学习变成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引导幼儿在阅读学习中充分想象和创造,最终将幼儿培养成为会自主阅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创意阅读对儿童的学习价值在于,儿童可以在创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想象、学会创造。[5]

丰富的感官刺激和多样化的外界信息是幼儿早期经验积累的前提,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图式发展的关键。在早期阅读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该结合幼儿的认知图式、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多元阅读教育、创意阅读教育和游戏阅读教育等早期阅读教学模式,充分挖掘了阅读材料的价值,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刺激,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阅读认知图式的发展。

(五)早期阅读教育可借助于幼儿游戏经验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能全身心投入参与其中,在高积极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获取到许多游戏经验。幼儿的游戏经验是幼儿认知图式产生和发展的途径之一,这些经验转化为幼儿认知图式储存在大脑中,它们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为幼儿后期学习提供了基础。丁海东认为,游戏中的言语表达、动作呈现、角色扮演、手工制作以及直观的背景创设、玩具材料的使用等使游戏活动自然成为幼儿获取知识累积经验,掌握某种操作技能的基本途径和学习方式。[6]在有影响力的成人支持的环境里,游戏的价值对于幼儿来讲意义更加重大,更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因此,早期阅读教育中教师应重视游戏阅读教育,一方面把阅读当作游戏,另一方面指导幼儿在游戏中阅读。在游戏中阅读是指通过为儿童的游戏环境布置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阅读。游戏阅读可以将幼儿在日常游戏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应用到阅读中,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把早期阅读当作游戏,符合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1]康立新.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J]. 河南社会科学,2010(4):180-182.

[2]张萍. 从认知图式理论角度看二语阅读教学[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0-123.

[3]朱家雄.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闫涛. 图式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3(5):69-70.

[5]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丁海东.游戏的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J]. 学前教育研究,2006(12):32-34.

[学术编辑唐海朋]

[责任编辑熊伟]

The Early Reading Education Based on Cognitive Schema Theory

ZhaoYan-peng

(SchoolofEduc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Children's cognitive schema is the behavior and thinking mode of children in a variety of scenario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variability, mutuality, and gradua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approach early read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chema theory. In early reading education, children-oriented education idea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cognition, and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mode should be set up accordingly in which appropriate and interesting reading materials should be assigned.

cognitive schema; early reading education

2016-01-11;

2016-05-30

赵炎朋, 女,河南洛阳人,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前教育理论

B844.1:G613.2

A

2095-770X(2016)07-0023-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