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熊德明,刘伦钊
(襄樊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高师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X学院实习生调查为例
熊德明,刘伦钊
(襄樊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基于X学院连续两年的实习状况调查,发现实习生总体实习状况比较理想,但仍有许多不尽如意之处。一是实习生职业认同度比较低;二是实习前期准备不足;三是实习时间短,缺乏连续性;四是实习管理复杂,缺乏联动性;五是实习学校缺乏主动性等。为了改善高师实习状况,必须强化实习生角色意识,培养实习生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情感;加强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适当调整与延长实习时间;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加强与中小学的密切合作,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实习质量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实习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高师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近年来高师教育实习活动的研究日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但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均为经验总结和思辨性研究,几乎没有一项关于该课题比较全面深入的实证研究。为了深入了解高师教育实习状况,提高实习效果,本研究尝试以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实证方法连续两年对X学院教育实习进行了调查,为有效改善实习状况,提供一些参考。
笔者在充分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教育实习的研究、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实际编制了《高师实习状况调查表》(学生用),广泛征求专家、教师、学生的意见后形成正式问卷,其结构见表1。
表1 问卷的组成结构
08年笔者在X学院实习结束返校后于14个院系中随机抽取150名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为98%;09年笔者在X学院实习的最后一周直接在该院38个实习基地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03份,有效率86.6%。根据个人基本情况统计显示,两次调查样本男女比例比较平衡,学科专业面比较广,涉及中文、政治、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教育技术、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实习学校遍布中等城市、县镇,包括重点高中、一般高中和重点初中。
本研究在收回问卷后,经整理,然后应用spss13.0 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分别见表2、表3、表4、表5、表6、表7和表8。
1.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情况
表2 实习生职业认同统计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实习生认为在实习学校中的地位不太高,虽然也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实习生地位较高,但是两次调查都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实习生在实习学校中的地位“一般”,甚至有少数认为“较低”,这说明目前高师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地位仍然不很理想。由于受调查者都是师范生的缘故,大多数实习生还是比较喜欢教师这一职业,但仍有近三成被调查者对教师职业表示一般或者不喜欢。在以后的工作打算中,08/09年的调查中实习生打算毕业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选项比例最高,但仍不足50%,这说明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职前预期社会化较差,教师角色意识比较模糊。
2.实习生的角色定位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实习生还没有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到教师上,而绝大部分定位为准教师,这说明实习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更多是要学习教学技巧,是对大学所学到的教育理论进行应用,使自己尽快适应教师角色。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实习生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学生上,还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角色倾向,这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融入到教育实习之中,未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
表3 实习生的角色定位
3.实习生的工作情况
表4 实习生工作量统计
X学院实习时间共7周,一般第一周为熟悉环境、听课见习阶段,最后一周为总结评比阶段,真正进入实习环节也就五周时间。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实习生工作量比较饱满,08年超过70%、09年超过60%的实习生讲课超过10节,在笔者的观察和走访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讲课节数超过20节,甚至有的多达50、60节,但进一步了解发现实习生讲课的类型多属于习题课或者复习课,指导教师大多不愿意将讲授新课的内容交给实习生,这使实习生的授课类型比较单调,结构不合理。在早晚自习方面,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不到10节,我们可以将早晚自习的数据与担任班主任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数据非常接近,这是因为实习生在担任班主任期间要求记录考勤,所以必须监督早晚自习。而且笔者还注意到,讲课较少的实习生基本上都是“边缘专业”的实习生,例如:美术、音乐等,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通常将这一类不参加考试的课程设置很少甚至省掉,基本上是每周一节、两节,导致这些专业的实习生重复听一节课,重复讲一节课甚至无课可上的尴尬局面。除了授课、自习和担任班主任外,实习生还经常参与实习学校的其他一些活动,如协助举办画展、组织物理竞赛、带领学生参加运动会、运动会助理裁判、晚上查寝室等。总体而言,实习生的工作量比较饱满,有的甚至略显过重,但从工作结构而言,相对失衡,主要实习任务——新课教学相对薄弱。
表5 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自我评价情况
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选择的是很满意或者比较满意,08年占到了总数的57%,09年达到61%,这说明大部分实习生对自己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仍有15.2%、11.4%的学生对自己实习工作不满意,说明有部分实习生在实习中没达到目的。而从实习工作难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实习生还不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顺利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有很多困难,这暴露出实习准备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从知识、智慧、能力、经验等方面来考察,实习生的素质还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不能很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调查中,认为老师指导不够和教学技能不够的占绝大多数,这一方面说明了实习生缺乏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不够。在笔者的观察中也发现,由于实习基地没有实施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指导的责任制,因此导致有些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考核制度未能严格进行,对实习生“不管不问”,甚至有些指导教师只是简单安排一些“杂活”而根本没有进行教学指导。
4.实习生的人际关系
表6 实习生的人际关系情况
表6反映出,被调查对象认为与实习学校领导间关系一般,甚至有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与实习学校领导没什么接触,这从一个侧面上反应了实习学校领导与实习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比较疏远。而与指导老师和实习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则普遍较好,这说明实习生与指导老师和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频繁。我们还注意到,有极少数的实习生甚至与指导老师没有沟通,在笔者的追问之下才被告之,从被分配到指导老师之后,指导老师从没与其联系过,而他们也没有主动找过指导老师,从而造成了与指导老师无沟通的现象,说明部分指导老师对实习指导认识不够,实习生也缺乏主动性。在与带队老师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同学都回答为很好。在实习生之间的关系上,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很好和比较好,但也有极少数回答“没沟通”。
5.实习生的管理情况
从表7中可以看出,实习生所在院校的领导和带队老师对实习管理还不是很到位,将近一半的受调查者认为所在院校和实习学校相关领导对实习管理一般。也有部分受调查者讲述,天气冷时所在院校领导还派专人送去感冒药和喉片等,说明所在院校领导对实习生的生活还是比较关心的。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实习生要求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所在院校的重视,包括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而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对实习的管理则相对到位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实习学校的领导相对于原校领导来说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更容易顾及到实习生。第三项中44.6%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院校的管理规范全面、合适,这说明高校通过不断加强对实习的管理,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可以从数据中看到不足之处。
表7 实习生的管理情况
6.实习生的生活工作条件
表8 实习生的生活工作条件
表8有关实习条件的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虽然在对办公条件的满意度中,很满意和比较满意一共占了40%、70%,但是对住宿条件和饮食条件满意度却相对要低很多,其中以住宿条件满意度最低,08、09年调查中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共约33%,饮食条件满意度为43%、47%。这表明,实习学校虽然在办公条件上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是住宿条件和饮食条件却相对较差,这可能与实习经费不足和实习学校条件有限有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状况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既有高师院校准备不充分、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实习学校重视不够和实习学生个人认识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
1.高师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度比较低,缺乏积极性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发现,08年和09年接近一半的高师实习生表明,以后不清楚是否会或不会从事教师职业。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师实习生人数剧增,实习组织工作繁重,受整个社会和实习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实习生对教师职业认同度不高,实习过程中逐渐动摇了当教师的信念;另外,受“考研热”和就业等冲击,部分学生为了方便考研和尽快找到理想的工作,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实习。缺乏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教书育人的热情,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师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2.实习前期准备不充分,缺乏基础性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高师院校在教育实习生赴岗前期的准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实习生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不充分。我国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存在着下列问题:认识上不够重视,存在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学科知识,轻教育知识;重“教什么”,轻“怎么教”;课程结构单一,长期以来,教师教育课程一般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法,所占学时一般也只有160学时左右,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教育理论课程内容陈旧,枯燥乏味,缺乏国内外新的教育流派、教育改革新动态的介绍;受“考研热”冲击,一些学生提前出现偏科;高师扩招后其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等,这样的教师职前教育直接导致高师生知识狭隘、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适应中小学的教学,表现为缺乏灵活运用知识、驾驭课堂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缺乏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造能力,缺乏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力等等。
3.实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难度大,缺乏联动性
一是教育实习选点与组织工作繁重。如今的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规模庞大,涉及专业多,实习时间长,跨地区选实习点的方式越来越普遍,点多而分散,给教育实习组织工作带来的压力和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传统教师培养完全由各高校独自承担,而高校与实习学校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实习学校接待实习工作属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往来,并且经费微乎其微,所以一些实习学校配合实习工作的热情不高。
二是实习管理体制不合理。从调查中发现,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的管理较为宽松,缺乏相应的、严格的、多元化的管理、考核与评价机制。一般来讲,高师院校独揽教育实习大权,实行的是“一统天下”的管理体制,从教育实习的计划、组织、实施到督导、考核与评价等,都得听凭高师院校“一家之言”说了算,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用人单位等根本无法参与到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相关管理工作中来。由于高师院校在实习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设法融洽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用人单位等的关系,从而导致彼此关系不够密切,很容易出现实习管理“真空”的局面。
4.实习时间短而集中,缺乏连续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实习时间为6~8周,仅占总课时比例的3%~5%。实习时间大多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或四年级的第一学期,而且是一次性的集中进行。相对于美国的10周,德国的18周,东欧国家的连贯性实习,我国的实习时间明显很短,而实习质量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实习来保障。
5.与实习基地沟通不畅,实习基地缺乏主动性
高校实习经费不足,导致高师院校无法进行实习基地建设,无力给接受实习生的学校以更多的帮助。中小学因为零利润而产生的被动应付心理,双方在安排教育实习工作时,没有明确强调双方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实习学校该享受的政府优惠政策没有兑现,从高校教学资源中直接受益的措施得不到落实,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之间缺乏一种互利互动机制,很难调动实习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实习基地对实习工作缺乏热情,实习效果低下。
1.强化实习生角色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教师的教育理想,是在教师专业情感的指引下对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步骤的规划和憧憬,这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这一切离开了实践、离开了对实际工作的体验、离开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探究和热爱、离开了师生之间充满愉悦的智力交流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高师学生从大学毕业到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之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一般称之为“预备期”。教师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成为合格教师的差距主要来自实践过程的不足,一方面是专业理论学习缺少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教学方面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是教育理论的讲授缺少相应的系统体验和实践感受。师范生应该从入校开始就进入教师角色,进行教育实习的准备。实习入岗前要加强心理培训,让实习生能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实现从预备教师到专业教师情感转变。与此同时,要通过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基层中小学办学条件等措施优化教师职业的外部生存环境[1],从而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2.加强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
霍尔姆斯小组的报告《明天的教师》提出,教师的专业教育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把教学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研究;学科教育学的知识,即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人际知识”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专业独有的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指导。[2]这是一个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目标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前提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课程设置特点来看,对刚跨入教师职业的实习生来说,要优先掌握课堂教学的技能与方法。做好前期准备最重要的是应着眼于教育类课程的合理设计和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以提高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统一。因此,高师院校首先必须开齐、开够、开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课,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同时在赴岗之前还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调整与延长实习时间
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在哪个学期更适宜,应安排多长时间,一直是教育实习研究者讨论的热点问题。“英国要求学生在为期一年(三学期)的师范专业训练中,每个学期都要到中小学去实习。法国要求学生在进入师范学院学习之前,先参加由大学组织的为期两周的见习,主要是通过参观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教育系统的运作和未来工作环境及教育对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一学年有6周的教育实习时间,分两次到不同年级做些局部或辅助性的教学工作;第二学年有4周的教育实习时间,也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1周,第二次3周,全面负责一个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学年有8周左右的结业实习,最后就实习情况写出实习报告。”[2]关于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我们可以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设立如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即PDS[3]或借鉴德国的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结合模式。实习活动应避开中学学生考试,实习时间宜长不宜短。专科(三年制)应至少安排8周,本科应至少安排10周,也可采取两学期实习制,即专科可在第五、第六学期各安排5周实习,本科可在第六、第七学期各安排6周实习时间。这种长期的实习计划也便于实习学校有计划的安排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问题。
4.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大学的内部事务,而且与实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高师院校,应改变教育实习管理现状,由过去“一统天下”向高师院校、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作管理、分工负责、各有所为的方向发展。一般每年由高师院校将实习生名单交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教育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高师院校派出的专职教育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学校领导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实习领导联合体,共同负责教育实习的计划、组织、督导、考核与评估。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和高师院校共同参与到教育实习的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实习生管理效率。
5.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
作为高师院校,解决实习地点落实难的问题首先是建立和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是办好高师院校的附属中小学,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二是加强定点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师范院校的实习生较多,仅仅以周边的初高中作为教育实习基地,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来本科生赴小学教书也是趋势,因此,高师院校有必要选择小学作为实习基地。其次是与实习基地进行双向性和互惠性的交流。作为高师院校应该为实习基地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主要通过配合地方教育部门搞好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每年为基地提供适量的建设经费、允许实习学校从本校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充实自己的师资力量、与实习学校合作进行教育研究等措施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学校的积极性。
[1] 王 颖.普通高师毕业班学生职业认同调查研究——以廊坊师范学院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09(5):29-34.
[2] 傅松涛,刘小丽.PDS教育实习经验与总结[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6):24-26.
[3] 张 兴.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5):104-106.
(责任编辑:刘应竹)
Survey and Analysis on Statu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Higher Pedag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ONG De-ming,LIU Lun-zhao
(School of Education,Xiangfan University,Xiangyang 441053,China)
Through our survey that we have carried on continuously two years’investig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X university,we find that educational practice is more ideal in general.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unpleasantness.Which affects the statu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re:firstly,their occupation approval is low;secondly,the earlier period preparation for practice is insufficiency;thirdly,the practice time is short and not continuingly;fourthly,the practice management is complex and lacks of linkage;Fifthly,schools lack initiative.Therefore,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educational,we must strengthen the role consciousness of the interns,train their specialized emotion,strengthen the earlier period prepar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appropriate readjustment and extension practice time,strengthen the practice management and clear about the practice goal,implement the lamination management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pattern to multiplication and strengthen clasp with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to establish stable practice base.
Higher pedag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al practice;Practice quality
G642.44
A
1009-2854(2011)04-0079-07
2010-12-13
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教研项目(2010294)
熊德明(1968—),男,湖北襄阳人,襄樊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