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刘俊杰
(1.湖北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襄樊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刘俊杰1,2
(1.湖北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襄樊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影响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错误或消极观念进一步导致了就业难。因此,找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道德观,对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道德素质;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影响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但就人才供求关系总量和基本格局而言,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论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是每万人中拥有的大学生数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相对而言,我国的大学生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现阶段不应该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可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却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就业道德上出现的错误或消极观念进一步导致就业难。因此,找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道德观,对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道德观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因国家政策、就业市场、经济环境、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在就业过程中频频出现违背道德的行为。
1.当代大学生就业道德现状问卷调查
表1 大学生就业道德现状调查表[1]
续表1
调查结果(见表1)表明,大学生就业道德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强调自我价值,价值取向实用性、功利化,缺乏事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自我定位过高,自我意识太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奉献精神、集体观念薄弱,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好高骛远,拈轻怕重,缺乏吃苦耐劳、实干敬业的品质;情绪自控能力差,牢骚过多,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自视清高,缺乏在实践中谦虚好学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表2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1]
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内在修养和道德水平呈现以下要求:有责任感、事业心和社会使命感;具有整体利益观念的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主动性;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理性、善于沟通、尊重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具有不断探索、善于学习和创造的创新型人才。
2.当代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现状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就业道德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不容忽视,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寻求解决办法。
(1)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严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将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融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并被大家广为接受。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和冲击。首先是大学生就业价值目标选择呈现功利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确定就业目标时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看重物质利益,忽视专业对口,一心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工作,而较少考虑到是否适应其专业发展的需要,甚至是学非所用也在所不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在学业、就业选择上标准的失衡,什么专业好赚钱就学什么专业,什么单位待遇高毕业后就找什么单位,现实战胜理想,眼前利益高于长远利益。其次是大学生就业价值评价标准呈现功利化。有些大学生只肯定个体价值,把能否满足自我需求作为价值评价的唯一标准。在就业过程中,舍弃国家需要和社会价值,忽视回报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一味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把是否能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作为就业的唯一标准。第三是大学生就业价值实现手段的功利化。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采取功利化和庸俗化的方法和手段,企图通过各种非正常的途径实现就业目的。这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为了找到合适的、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位,有的利用不正当的社会关系“拉关系、走后门”;有的假冒“共产党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有的填写不实的组织评语、推荐意见、甚至是学业分数;有的不惜中伤他人、损害他人利益等等。
(2)就业诚信缺失现象严重。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处世之基。孔子曰:“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倡”,一个人失去诚信将寸步难行,一个国家失去诚信将混乱不堪[2]。当前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诚信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却有很大比重的大学生仍轻视诚信品质。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频频出现不诚信现象,主要表现为:就业材料弄虚作假;就业协议随意毁约;就业面试言语不实;助学贷款拒不偿还等。虽然只是少数大学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诚信缺失行为,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损害了用人单位利益,加大了用人单位成本;损害了学校声誉,影响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和学校就业市场的良好运作;损害了大学生整体形象,导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缺乏信任感;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扰乱了高校就业市场正常秩序,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
(3)健康的就业心态缺失严重。首先是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起点高、职位高、薪水高”的“三高”现象,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思想、求富动机、出名倾向。反映了大学生没有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就业心理[3]。其次是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上学期间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不愁吃穿,生活安逸,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就业时,既想工资高又想工作轻松,但社会上不可能有这种工作岗位。有些大学毕业生因此待在家里,消极就业,甚至有业不就。第三是不够敬业,创新不足。问卷调查显示,62%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有待改进,53%的用人单位提出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有待改进,有30%的单位指出大学生最需要培养的是创新能力。这表明,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素质既离用人单位的爱岗敬业、把工作当作事业来经营的要求相差甚远,又离用人单位急需的不断探索、善于学习和创造的创新型人才要求相去甚远。
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招步伐,到2002年进入“大众化”,目前已从“英才教育时代”转变到“大众化教育时代”,此阶段影响大学生就业道德观念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1.国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大体经过了“统包统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三个阶段。“统包统分”是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此阶段各单位用人计划是由国家政府统一制订的,国家按计划分配毕业生,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就业,不用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报效祖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充分,现今社会上表现出来的各种就业方面的道德观念问题,在当时基本不具备形成的土壤。“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国家开始减少对大学生就业的控制,赋予了用人单位、高校以及毕业生本人一定的自主权。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直接见面,按需选才。在此阶段,教育收费制度实行了改革,自费生逐渐增多,再加之人才市场不规范,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竞争原则未能充分体现,分配中出现裙带关系、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时的道德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意识明显增强,更多地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而服从国家利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日渐淡漠,为社会服务、奉献的意识趋于淡薄。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政策步入“自主择业”阶段。此阶段,国家就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赋予了高校和用人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大学生就业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实现个人价值方式选择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地产生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国家发展的需要与个人价值选择的不匹配。同时,因为性别差异、教育环境、社会关系、地域或户籍歧视等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就业政策的“公平缺失”问题[4]。随着就业难度加大、就业竞争加剧,导致大学毕业生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开始采用作假等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谋取就业岗位,就业过程中道德素质缺失现象日趋严重。
2.社会转型对大学生就业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利益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益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带来了“一切向钱看”等诸多消极负面的东西。出现了道德准则失范、信仰危机日益严重、道德评价错位、公众舆论失衡等现象,导致社会道德权威下降,约束力减弱,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崇尚个人发展,忽视社会发展;注重个人价值,淡漠社会价值。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功利化趋势,理想信念意识淡薄,人生方向不明;过分重视物质利益,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呈现出道德缺失趋势、唯利是图、是非不明、善恶难分。
3.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就业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它不但使得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配置,也不断地创造出一整套符合资本主义经济要求的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思想[6],造成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从而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开阔了大学生视野,开放了大学生思想,增强了大学生的人类关怀意识和全球意识,但另一方面,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和社会生活方式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盛行,造成了社会风气的不断恶化,进而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缺乏社会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缺乏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4.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就业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QQ、E-mail等网络工具已成为大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一方面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大学生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网络上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各种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网络之中,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误导,造成其生活方向迷失,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网络虚拟社会中非道德行为大肆横行,不满言论、虚假消息、人身攻击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内在约束机制,导致大学生网上交往缺乏诚信,社会责任感淡漠。有些学生沉溺网络之中,脱离现实生活,甚至做出反社会反人类的行为。再者因外界对网络用户不易实施有效的监督,在网络中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相对减弱,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感削弱,引发大量失范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甚至诱发一些学生的破坏欲望,进行网络欺骗、犯罪,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
5.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
学校是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现今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相对于社会观念的快速变化发展,学校在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显得有些滞后和迟缓。在人才培养方面,重智育轻素质,只注重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高尚思想品质的培养。在就业教育方面,重技巧轻道德,只注重了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的指导,忽视了加强就业道德的教育。在就业率上,重结果轻过程,只注重看毕业生就业率高低、就业单位的好坏、就业地区的优劣,忽视学生为了将自己“推销”出去,采取简历造假、荣誉虚假、鉴定夸大等不道德行为。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过程的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大学生就业过程的道德素质未提出明确的要求或制定相应的规范,更谈不上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在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与手段上缺乏新意,与现在的社会观念、大学生思想实际相脱离,未能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就业道德观念,进而树立与“大众化就业”相适应的就业观。
6.大学生自身素质对就业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远低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幅度,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素质,对其成功就业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决定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与道德相悖的行为,原因在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出现了偏差。思想上,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冲突,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淡化。在就业时更加注重自我,热衷自我完善,忽视了职业的社会价值。以致于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责任。在心理上,盲目逐利,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满足于暂时的物质享受,把职业的发展目标和理想置于不顾。在就业时重实惠轻理想、重利益轻责任,引发了短期行为,降低了对职业理想信念的追求。在知识能力上,有些不能正确评价自身优势和不足。有的过高评价自己,导致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的追求高于自己能力的用人单位;有的过度自卑,缺乏信心,不敢或不愿去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大学毕业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就业后将在各种职业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那么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纲要》还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7]因此,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1.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高校应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着力培养大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提高团队意识,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只有坚定不移地引导大学生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大学生在就业中才能科学地解决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成才意识纳入到社会总体发展需要的轨道上来,实现合作与双赢;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加强爱岗敬业教育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恪尽职守,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精神应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是集体主义思想在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上的升华。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才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不断地钻研学习,才能干一行,爱一行。用人单位往往录用那些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已成为用人单位在雇用员工时的优先考虑条件。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毕业生,是否具备爱岗敬业精神已成为影响他们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把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作为准备就业的必备条件,作为今后职业生涯顺利发展和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3.加强诚实守信教育
诚实守信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成员应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品德要求,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核心品质,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不讲诚实守信的人是不健全的人,不讲诚实守信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不讲诚实守信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大学生就业是其人生的转折点,是步入社会的新起点,要走好这一步,必须诚实守信[3]。我们应大力提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观念。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只有诚实守信,才能维护社会良好的用人秩序;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诚实守信的美德,建立良好的个人信誉和完美的个人形象,才能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健康人格,才能在未来的事业上取得发展和成功。
4.加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教育
服务意识是指单位全体员工在与一切单位利益相关的人或单位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8]奉献精神是一种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9]对个人而言,就是要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之中,全心全意为社会做贡献。这种精神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体现。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品格。一个大学生不管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术,如果不能同社会结合,不能服务于人民,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只能成为潜在生产力。只有将这些知识和技术服务于民,奉献社会,才能把潜在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为社会为人民做出积极贡献。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是我们今天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他们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意识,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基本准则,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以奉献社会为追求目标,努力养成规范的、良好的就业道德品质,为早日实现科学合理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相信,只要大学生具备了这些基本道德品质,一定会找到满意的就业单位,实现个人理想,实现事业腾飞的梦想。
[1] 韩丽莎,高瑞果,张秀娥,等.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就业需求差距分析和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75-80.
[2] 黄耀忠,黄舟倩.诚实守信——大学生就业中的道德准则[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8):60.
[3] 毕延延.五种心理误区困扰大学毕业生顺利择业[EB/OL].[2010-05-27].http://blog.gmw.cn/u/12162/archives/2006/10778.html.
[4] 黄中庸,周建民,陈令霞.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的价值分析[J].教育研究,2006(8):128-130.
[5] 陆学艺,景天魁.转型中的中国社会[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6] 陆飞霜.也谈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6(1):8-9.
[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8] 服务意识[EB/OL].[2010-06-12].http://baike.baidu.com/view/919212.html.
[9] 奉献精神[EB/OL].[2010-06-20].http://baike.baidu.com/view/1644751.html.
Impor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Morality Quality in Their Employment
LIU Jun-jie
(1.School of Philosophy,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 2.College of Music,Xiangfan University,Xiangfan 441053,China)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which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and the benefits of thousands of families.According to the author,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e college students’moral problems,such as wrong or negative views on employment.So it is vital to find problems on ethic notions.We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quality education and help them establish scientific ideas on employment,which is helpful for solving the difficulty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Morality quality;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G416
A
1009-2854(2010)07-0079-06
2010-05-12
刘俊杰(1977—),男,湖北襄樊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在读研究生,襄樊学院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刘应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