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高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路径研究

时间:2024-06-19

摘  要:应用型高校无论在顶层设计,制度和管理上,还是在具体学科和专业建设上,都在不断努力探求创新和发展,但依然存在问题。本科教学质量不高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原因可能在于生源质量不高、教师队伍偏弱、教学管理不严、教学资源条件落后等诸多方面,但本科教学质量意识缺乏和质量标准不健全是最本质原因。全面教学质量意识可以将师资、生源、学科和专业建设等所有要素统筹起来,进行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而健全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是保障质量建设可以持久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博雅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5-027-06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本科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生源质量不高、师资队伍不强、教学管理有待提升以及教学资源条件落后等。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告诉我们,本科教学质量意识缺乏和质量标准不健全是最本质原因。

一、影响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传统研究分析中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

通过对目前现存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建设有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整理,本研究认为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系统(主要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组织系统(主要指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指挥机构,即学校内部部门、人员,对于产业学院来说,还包括企业)、对象系统(主要包括人、财、物,人主要指教师、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物主要指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等,财主要指教学经费投入)、目标系统(主要包含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考核标准、教学环节工作质量标准、综合素质与就业质量标准)及手段系统(主要包含监控系统,教学工作质量控制、信息收集、评价、反馈和改进等)。具体分析来说,以上影响因素有些是长期可变的,有些是短期可变的,有些是核心要素,有些是非核心要素。其中,师资总体数量和质量情况、生源质量情况、专业建设水平情况、课程建设情况、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立项情况、实践教学情况、培养目标系统情况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制等因素是核心要素。从以上分析可知,传统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侧重于对具体因素的分析,没有揭示其本质的影响要素。笔者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教学质量意识和教学标准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本质因素

大学教学质量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需要在理论层次上深入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教育评价理论以及系统论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来自于生产领域,最早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把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要素(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组合起来,建立起从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到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在教学质量控制上是指要把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所涉及要素(学生学习主动性、吸收能力,教师授课能力、授课方式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学手段、实验实训条件、教学管理水平等)组合起来,构建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控制保障体系,推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向系统化、科学化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中的核心思想在于提前预防,所以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不仅要发现存在问题,更要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育评价理论

评价是主体对照标准对客体进行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以及个体对自身发展需求的程度做出判斷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产生的价值做出判断,通过预防和控制等手段,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教育评价活动及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对高等教育和高等教学质量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教学质量评价难以量化。教育评价理论的出现使教学质量的定量化研究成为可能。至此,教育评价已成为高等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教育评价的深化、结构化与体系化的系统,对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详尽的探讨和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3.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特征。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不仅涉及教学过程,宏观上还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密切相关,中观上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的职责相关,微观上与教材、课程、师生等教学基本元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联系的、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只抓某个环节、某个部门或某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从以上理论可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是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并且要有核心、关键要素将其他要素联结起来,不能单单分析师资、生源、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实际上,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本质原因在于全面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一是全面的教学质量意识可以将师资、生源、学科和专业建设等所有要素统一起来,进行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全面教学质量意识强调教学质量不仅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任务和主要工作,还是学校所有部门、二级教学单位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大家齐心协力,积极调动包括顶层设计、管理、师资和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等所有要素,激发所有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各司其职、互相补台,发挥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力量,一定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健全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长久机制。有力的监督能够督促学校管理上层出台推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主动通过各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提高学校所有部门、二级教学单位的行政工作效率,有利于督促师生克服惰性、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主动性。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要长久保障教学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必须依靠监督机制。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任何的自觉和积极性都会打折扣。

借鉴理论,笔者将改变以往传统研究侧重于分析所有或绝大多数影响因素现状、问题及对策,另辟新径,从建立全面本科教学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体系两个角度,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提升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思路和方向。

二、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现状

目前,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总体水平有待提升。笔者将从本科教学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两个角度来分析下基本情况。

(一)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意识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对本科教学质量重视不够,全面质量意识还未建立起来,总认为教学质量只是具体负责教学单位的任务,不能将其作为学校核心目标进行全面工作部署。具体表现在教学质量保障机构不健全和教学质量保障未调动全员参与等方面。

1.教学质量保障机构不健全

虽然应用型高校中很多院校都建有校一级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但是基本都是依附于教务处下属的教学质量管理科。即使成立了评估办,但是存在人员和场所不确定等诸多问题。同时下属二级学院或系部未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或机制,管理队伍也比较散漫。二级管理力量偏弱,在管理中呈现较多随意性,程序化和制度化建设有待加强,未能有效调动教学最基本、基础单位的质量保障积极性。分管教学副院长作用有待加强,教学秘书等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晋升机会少、培训少、激励少,人员配备不够合理,工作补位不及时。因此,有效、多层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未建立或不完善,未能从质量监控角度形成动力机制。

2.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意识尚未建立

目前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主要是具体教学管理人员在发挥作用,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学生在质量保障中却处于被动状态,尚未发挥主体作用。在一些有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专业中,企业和行业人员对教学质量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另外,也是很多研究中没有提及的,就是其他党政管理部门,没有参与到质量保障体系中来,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作为目标,来开展布局工作。具体而言,因为全面教学质量意识没有建立,抓教学质量不重视发挥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管理人员的作用,导致产生教师自我提升动力不足、学生学习压力不够、师资结构性问题突出、科研实力整体不足以及教学资源建设滞后等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是师生自身问题较突出。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不够敬业、学生不够勤奋,是目前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教师面临能力不足的风险。部分院校分管教学(副)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对如何开展应用型高校专业和学科建设思路不够清晰,存在跟风盲从心理。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上除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等共性问题外,还存在人培养方案的制定体现应用型高校办学不够、教学团队合作机制以及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尚未形成等问题。其次,教师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总体上危机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对培训、学历和专业能力提升等重视不够、主动性不够。此外,学校还未对全校师资培训进行系统规划,二级学院或系部培训、访学、讲座等缺乏监督与考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课堂教学重视不够,被动式学习较为严重。部分学生对自身要求太低,责任感缺失,过度依赖“清考”,习惯把问题推给学校和教师。二是师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科研实力与合力整体不足。其一,高层次人才缺乏。教授和博士占比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目前一些高校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通过高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但受到地理位置以及其他人才政策的影响,效果与预期有一定差距。其二,师资结构不合理,呈现“两头尖、肚子大”的局面,副教授和讲师占绝大多数。其三,科研基础能力较为薄弱。教职工参加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少、横向课题立项少、到账科研经费少、教职工发表核心论文少,特别是有关教学方面的研究更少,不能满足教学提升需求。三是教学实验资源建设滞后。基础教学实验室较多,部分设备年久老化、破舊等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实验室硬件设备无法满足现有软件系统应用。大多数院校特别是下属二级学院或系部缺乏实验室建设经验,在项目策划、经费筹措、立项、招标、建设等方面理念不够前沿,思路不够清晰,办法还不够多。

(二)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现状

为切实提高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必须制定能突出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教学质量标准。这个标准既不同于以往高职院校的质量标准,也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标准,要突出学术性和应用性。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在成熟性和完备性方面还存在不足。(1)应用型高校特色评价指标体系缺失。从目前对应用型高校的评估来看,所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与老本科差距不是很大,缺失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2)教学质量评价内容不全面。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重要的特色和内容,目前在教学评估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传统上还是注重对课堂理论教学评价,对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和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

三、应用型高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路径

以上应用型高校在教学质量意识和教学质量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其教学质量水平普遍不高的最重要原因。要提升教学质量,就要从建立全面质量意识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思考,从培养目标、定位、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以及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宏观上,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推广博雅、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推动合作办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锻炼实践应用本领。在中观上,以管理为载体,研究如何让“管理严起来”。在微观上,以师生为主体,让“老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这才是应用型高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根本思路和方向。

(一)完善顶层设计,明确落实办学目标,学科和专业发展定位以及人才培养定位

应用型高校要制订发展规划,明确落实办学目标定位、学科和专业发展定位以及人才培养定位,理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办学基本思路。以某财经类应用型高校为例,制订发展规划后,确定了把自身建成闽商人才培养、闽商文化传承、闽商企业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新商科大学目标定位,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形成管、经、工、艺、文等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探索适应福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专业群的学科和专业发展定位以及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经管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良好、商业意识敏锐、懂经营善投资的创新创业型商科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

(二)大力推广博雅教育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思想家约翰·亨利·纽曼(Joho Henry Nemman)《大学的理念》一书中提出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心智,原因在于心智在学生各种能力中占核心地位。因为一个人的心智经过正确训练和塑造,这个人就有可能获得一种连贯见解和对事物的领悟力,对其相应的特殊品质和才能施加影响力量,形成健全的见识、清醒的思维,理性、公正、自制和稳定的见解,以便客观、正确地看待事物。要正确培养学生心智的立足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即同时把许多事物视为一个整体的能力,把它们分别归入其在宇宙系统中的适当位置、理解它们各自价值以及确定他们之前相互依赖的能力。这种哲学思维的培养,需要让学生首先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人文、数学、诗歌、天文、地理、宗教等),沉淀文学素养和底蕴,形成对事物本质、联系、发展和变化正确认识和哲学思维,同时合理控制情绪,客观分析面对困难和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旨在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对所有知识分科中的真理的总的观点,对学科与学科之间关系的总的观点,对学科之前相互依赖的总的观点以及对各学科价值的总的观点,我们通常用“博雅知识”“博雅学艺或课程”以及“博雅教育”等名称表示。应用型高校要注重学生理论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与专业基础相关的其他学科,如哲学、诗歌、数学、历史、政治以及理工科概要等,并扩大专业基础课程范围(如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经济学发展史、中国古代经济学家理论、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会计、市场营销、国内贸易、外语、电子商务),让学生吸收各学科营养,做到博专结合,以博养专、以专益博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闽台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应成为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未来竞争力所在,是其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基本方向。要根据企业需要和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加强企业的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攻坚力量,为产业和经济升级换代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持。注重开放办学,努力开拓国际和闽台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也应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扩大与国际知名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平台和窗口,学习借鉴“双元制”、TAFE、CBE等国际先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闽台合作模式,推动闽台院校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评鉴、课题研究、教师互派、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打造闽台合作特色品牌。

(四)强化教学管理团队建设

1.打造一支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

二级学院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加强激励,有效调动以分管教学(副)院长为核心的教学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分管教学(副)院长要积极发挥作用,要对广大教师和教学秘书(干事)加强指导和监督,切实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教学。

2.完善质量标准评价和监督机制

要完善学校内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科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把其作为推动大学不断前进、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为原则,充分体现各专业岗位的要求,构建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管理、考核和监控,推进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与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以及教学、科研和工程项目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实践教师,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全面抓好实践教学质量,推进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

4.理顺实验室建设管理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引导二级学院加强项目策划统筹性和计划性,建立项目储备库,并在项目策划、论证、立项、招标等过程中加大指导力度。强化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等的培训。

(五)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1.严格控制教学质量

取消期末清考制度、严把出口关、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和重修监控机制,严肃学风、考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风气。

2.改革课程授课方式

课程是教学工作的“細胞”。改革教学方式,变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通过布置阅读专业和文化书籍、撰写论文、课堂演讲等,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

3.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推动学生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学校和学院发展规划,加强统筹性和科学性,将学生纳入课程和专业建设中,提升课堂互动性,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安排,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5.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合理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提升实习实训效果。增加校内专业和人文知识讲座,提升校园学习氛围。不断引进先进教学工具和手段,调动课堂教学气氛。

(六)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1.加大校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高端人才“按需引进、以用为本、规范程序、合同管理”思路,力争通过实施业绩奖励、提供职称评聘便利、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等举措,加快“聚合”高端人才,力争从“量变”到“质变”。

2.强化内部教师培养培训

重点关注中青年教师的提升发展,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从学校和学院层次分别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规划、经费状况,针对不同学历、职称和专业能力的教师制订培训和学历提升计划,鼓励引导教师有序参加专业学术、教学手段培训和讲座,特别是强化课程培训,努力提升学历层次,不断提升自我。

3.探索创新职称晋升通道

学习兄弟院校做法和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教学型教授”职称晋升渠道,为教学能力突出、教改成效突出、横向服务能力突出、学科和专业建设成效突出的教师提供职称晋升机会,鼓励其在教学教改上多下功夫。

4.增强教师危机意识

做好思想引领,教师要清楚学校师资总量和结构上的相关问题,增强竞争和危机意识,主动参加培训和学历提升,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做出专业特色,确保新专业一定要新。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和兄弟院校、政府部门挂职,克服能力不足风险,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5.鼓励教师组建教学科研合作团队

明确工作量认定和考核办法,鼓励教师跨学科、院系、专业组建教学合作团队,促进思想碰撞,创新性组织课程授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推進课程和专业建设。努力推进各级科研平台建设和智库申报,抓好各类项目立项,鼓励组建科研合作团队,激发抱团取暖、互相影响效应,全力营造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和服务地方的氛围,提高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艳霞.技术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DJ学院的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 2013:16-18.

[2]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报告(2019)[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5-10.

[3]刘红,匡惠华.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数据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2-6.

[4]方霞.地方性财经类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方向的制度安排[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4):45-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