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陈宝生:职业教育要把“需”和“求”紧密结合起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6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陈宝生部长就新华社记者提出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去年底,国办也出台相关文件,提出了30条具体政策。我想问一下,目前这些政策的推进情况如何?下一步,还会在哪些地方重点发力解决这些问题?”这一问题作答。他说,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其实是起步最早的,福建的马尾船政学堂就是我们最早的职业教育,洋务派办的学校就是职业教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滞后,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党的十九大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总体安排,国务院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你关心这个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我可以告诉你,贯彻十九大精神、贯彻这个文件,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落实规划。我们出台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并且对这个《指南》设计的任务按部门进行了分解。落实这个规划,面上抓项目,这是全覆盖的,各省各行业都有一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项目。点上抓标杆,我们以制造业为主,辐射若干行业、产业,选择了344个点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标杆来培育,从中摸索路子、积累经验。整体抓指导,我们已经发布了20个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因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一样的,要把“需”和“求”紧密结合起来。第二,搭建平台。我们已经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职业教育活动周,这是一个论坛型的平台,大家研讨交流。二是产教融合对话,我们举行了20多场。这是对话类的平台,产和教相互之间进行对话,衔接需求。三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这是一个竞赛类的平台,每年一期,进行检阅、进行竞赛,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第三,狠抓质量。职业教育它的重心核心在质量,我们在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重点是要解决产教融合中的示范问题、产教融合中的协同创新问题、产教融合中的实训基地问题。我们组建了1400多个职教产业集团,联系3万多家企业,形成一种紧密的产教融合关系。我们还选择360多个学校,建设了一批产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还和企业合作建成了1440多个实训基地。因为职业教育实训环节很重要,得有动手能力,这是它的质量基础。我们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第一批遴选了163个单位,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一年后进行了年审年检,证明这个试点是成功的。然后,我们又遴选了第二批203个单位开展试点,现在是366个试点单位,叫做现代学徒制试点。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要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在学校和产业、学校和企业之间、产和教之间、校和企之间建立一个“旋转门”,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来落实好这个规划,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两件事我觉得需要明确,那就是产教协同,产是支撑,教是核心;校企合作,校是龙头,企是基础。要处理好这个关系,把学校建在产业基地,建在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就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2018-3-16)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法》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办法》明确,开展校企合作应当坚持育人为本,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致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依法实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合作协议,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坚持平等自愿,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办法》要求,职业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在合作内容和方式上,《办法》指出,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包括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實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机构;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多达七项合作方式和内容。《办法》在明确职业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应当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合作协议的同时,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教师实践岗位;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在职业学校设置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企业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办法与职业学校教育实现互认和衔接。《办法》还提出了15条促进措施,明确了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多门协同促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开展的意见和鼓励措施。《办法》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培养出更多市场真正需要的可用之才。《办法》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来源:教育部,中国经济时报,2018-2-12)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2月26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2018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统筹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协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奋进之笔。(1)把发展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思想和举措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战线做强做实党建工作。(2)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坚定办好中等职业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督促各地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坚持扶优扶强与提升整体保障水平相结合,建设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学校。配合有关司局研究制定完善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以做大培训为重点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3)打好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落实十九大“五进”工作。深入开展劳模、大国工匠进职校活动,培育工匠精神。落实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形成政策组合拳。研究制定推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意见,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制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指导意见。开展大样本试点试验,推出一批职业教育集团优秀案例,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行业指导的跨区域大型职业教育集团。继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总结宣传典型案例。加强行指委建设,深入开展产教对话活动,指导建设一批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启动职业教育新一轮试点工作。积极与发改、工信等部门沟通,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完善质量保障机制。(4)办好中国特色继续教育。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推进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开展2018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备案工作。印发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研究制订办好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政策文件,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高质量、规范发展。部署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统筹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项目。指导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推进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试点工作。研制国家资历框架。持续推进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5)夯实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来源:教育部,2018-2-26)
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2018年3月28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五部委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从师德教育、培养规格层次、教师资源供给、教师教育模式、师范院校作用五个方面,采取十大行动,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认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的决策部署,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师德教育显著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实施运用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组织实施方面要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经费保障,开展督导检查。
(来源:教育部,2018-3-28)
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
2018年3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认定612个项目为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曾表示,“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的特征。新工科建设将阶段推进,需要重点把握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三个任务,关键在于实现立法保障、扩大办学自主权、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三个突破。”此次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包括了202个“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和410个“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其中,“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分为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和地方高校三大类型。“新工科”专业改革类则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智能制造类等热门“新工科”在内的19个项目群。从各高校的统计结果来看,天津大学一马当先,共有9个项目入选,其中综合类项目6个、专业类项目3个。浙江大学紧随其后,有8个项目入选。两所“工科强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均有7个项目入选,并列第三。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也表现不俗,均有6個项目入选。(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合并统计)
(来源:教育部,软科学,2018-3-30)
澜湄职业教育论坛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召开
2018年3月22日上午,“澜湄职业教育论坛”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召开。此次论坛是“澜湄活动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同饮一江水,共创新未来”为主题。出席本次论坛的外籍嘉宾有柬埔寨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铁弓先生,泰王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教育参赞马培文女士,老挝驻华大使馆教育文化一等秘书翁秦·赛雅翁先生,缅甸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杜飘逸逸温女士,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院长本费林先生,缅中友好协会青年会秘书长伍庆祥先生。国家部委领导有外交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一秘潘雪松先生,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周惠女士。天津委办局领导有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景梁,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朱伟山,天津市对外友协副会长陈卫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高职高专处处长杨荣敏。同时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天津市职业院校代表,中国走出去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张兴会书记会前会见了嘉宾和与会代表,张桦校长出席并主持论坛开幕式,孙更春副校长主持论坛发言,张巾帼副校长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此次论坛政、校、企各方齐聚一堂,共话澜湄职教合作,进一步深化了共识,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澜湄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推动各方积极投身澜湄合作建设。
(来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18-3-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