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6-19

王 昌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发展,不但体现了这种特征和趋势,而且参与了这一进程。从字面上看,“改革”与“开放”密不可分,而其中的“开放”与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中国的海外市场发展史是改革开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就不能不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海外市场发展史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没有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总体设计,中国海外市场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发展;没有中国经济的海外市场发展,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此背景下,推动和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的研究,加强对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内涵、地位、路径及其特征的历史研究,便显得尤为必要。加强中国海外市场发展的历史研究,可进一步丰富改革开放的历史内涵,既是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中国自身海外市场发展话语体系的基础。本文拟对此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第一,明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作为客观的历史实存,时间性和空间性是其存在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就已明确了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的时间性。就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而言,作为空间指向的“海外”,当然特指的就是中国之外的国际经济市场。不过,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外经济市场的中国商品的相当部分生产于国内,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也与国内经济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海外市场发展与国内的涉外经济组织、企业及群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显然,研究海外市场发展史,应当在国内外的双重经济发展空间中展开,改革开放以来的所谓“海外市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经济市场。

一般来说,对“市场”的定义有广狭两方面。狭义而言,一指商品交易的场所,二指商品行销的区域*《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92页。。但作为近现代世界经济史及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市场”有更丰富、复杂的含义。各类经济学词典特别是于光远主编的《经济大辞典》作如此定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以及同一生产资料所有者内部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它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商品可供量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买方和卖方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广泛的经济联系。”*于光远主编:《经济大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547页。依此而论,“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可包含生产资料、生产者、消费者、商品、社会生产、社会需求、支付能力、国民经济各部门等要素。“海外市场”跨越国界,因此包含中国企业、商人、经济组织与不同国家的经济组织、消费群体、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以及其中复杂的相互关系。“国民经济部门”关系现代国家政治制度设计,事实上也涉及政治方面的因素。可见,市场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政治的、社会的因素也深刻地影响着“市场”。如此,海外市场发展史在狭义上可视为中国商品在境外的交易场所、行销区域不断发展的历史,广义上则是以中国涉外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全面的、整体的当代世界经济史。所谓“论从史出”,一部以中国涉外经济发展为中心而展开的世界经济史,乃是构建中国改革开放海外市场发展史理论的前提条件。

第二,打开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市场发展史的研究视野,应注重横向历史与纵向历史的有机联系研究。

海外市场发展的横向历史,主要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海外市场所涉及的各类因素之间复杂关系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历史关系既涉及中国商品海外销售场所、海外需求拓展领域,中国经济、贸易相关部门与世界各地区经济部门、消费群体之间的关系;也涉及中国商品在具体地区的具体市场发展,中国商人在海外的市场活动、中国经贸活动与当地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涉及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在世界各地建立生产基地、分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国企业与世界各地区经济部门的联系,以及中国政府与世界各国政府之间的贸易协定等内容及其变迁的历史过程。以上种种内容都应当纳入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市场发展史的实证研究视野。

海外市场发展的纵向历史视野是以相对长时段的历史发展与趋势来看待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其发展过程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海外市场发展过程有着不同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海外市场的迅速拓展、企业的海外活动、经济文化交流等与改革开放前30年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无疑都大大向前推进了。然而,仅仅以这两个历史阶段的对比,并不能完全体现中国海外市场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国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中国海外市场发展的前史。海洋史家杨国桢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是早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出现的海洋世界体系。这个世界体系以海洋亚洲各地的海港为节点,自由航海贸易为支柱,经济与文化交往为主流,包容了各地形态各异的海洋文化,形成和平、和谐的海洋秩序。”*杨国桢:《海洋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研究》,《学术研究》2015年第2期。这是对宋元至明清时期数百年间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的总体描述。明、清王朝时断时续的海禁政策,从未中断华人与海外的联系,也从未中断中国海外市场发展的历史。因此,从历史的长时段看,清末至新中国建立之间海外市场的百余年顿挫,并非中国海外市场发展的主流。事实上,即便在这一时期,中国海外市场也并非一蹶不振。以东南亚地区为例,由于躲避战乱或西方殖民者的掠夺等诸多原因,大量华人迁居东南亚地区,其中多数华人保持着与国内族群的各种联系。而这一趋势显然延续了明清时期东南亚华人贸易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历史因素无疑也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市场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时段的纵向历史视野来考察,才能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的历史脉络,才能理解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对于改革开放是如此重要,才能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在历史中的地位。

总之,只有将横向历史与纵向历史的研究视野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的内涵及历史意义。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应当同时研究国际关系史特别是研究中国与世界相关国家的经贸互惠关系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的国际背景是“上升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融入国际社会的现实”*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价值观念、规范、制度、规则与权力等方面的关系,既是影响中国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市场的发展走向。而中国海外市场在世界相关国家的不断发展及与之在经济领域交流上的不断深化,通过相关国家民众在经济生活方面的切身体验,也必然反作用于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治关系及双方在国际社会中的联系互动。经贸上的互惠共赢与政治上的和谐发展不可分割。“经贸互惠关系史”作为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中的一个切面,聚焦海外市场发展中的国家之间政治与经济因素的互惠互动关系,是研究中国海外市场发展路径及其特征的重要视角。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的研究,应当在国际关系的整体视野下,对中国海外市场发展进程中与各国的经贸互惠关系加以深入研究,这是深化改革开放历史研究的必然需要。

第四,应加强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海外市场”史料的收集。

“海外市场发展史”既然是一项“史”的研究,其研究理路和学术规范应严格遵循中共历史学的学术规范。确切来说,“海外市场发展史”应属于经济史的研究范畴。作为一项经济史的研究,研究者至少应具备历史学与经济学的相关素养。一方面,中共历史学的旨趣是对具体的、细致的、复杂的、变迁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与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总结。因此,对材料的收集、考证、梳理,对事件因果关系、历史逻辑研究描述的能力,都是研究者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研究的专门化程度不断提高,海外市场所包括的金融市场如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都涉及众多经济学理论方面的专门化知识。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储备,是无法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的。经济史家吴承明指出:“经济史的根据仍然是经过考证的史料,在经济史的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的历史研究,更可为中国经济发展理论提供新的学术增长点。

此外,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研究,应该观照海洋史学研究。在海洋史学中,海洋贸易史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杨国桢教授指出:“海洋贸易史研究,包括近海贸易与远洋贸易,国内贸易与海外贸易,海洋经济圈内相关国家或区域的贸易互动,商品流通与管理,等等。”*杨国桢:《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海洋出版社,2008年,第91页。这些领域与“海外市场发展史”的研究范畴有着相当的交集。海洋史学的研究是将海洋社会经济本身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与“海外市场发展史”建构中国海外市场发展理论具有内在联系。依此论之,“海外市场”与国内经济主体并非简单的依附关系,海外市场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新的文化因素极可能对“改革”本身产生深刻影响,“开放”将反作用于“改革”而形成复杂的辩证关系,如此则可进一步充实“改革开放”的理论内涵。

在研究方法上,学界还应该加强海外市场发展所涉及的大量经济数据研究,充分利用计量史学的方法;对于海外商人与各国当地族群之间的互动关系,可采取历史人类学方法加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的研究,是改革开放史总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相关史料的收集,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空间的广阔性,决定了相关史料收集的难度。首先是史料牵涉范围极广。除了国内涉外经济组织的原料采集、生产加工、运输出口等方面的史料外,海外市场的企业组织、产品流通、人力管理以及企业与当地政府、社群的关系等各方面信息特别是各类报告、数据、文字资料等,均是海外市场研究必须观照的史料。其次是史料所涉及的语言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市场涉及的地区几乎遍及全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涉及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亚11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中东欧23国,涉及的语言达数十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虽然加快了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但由于语言障碍,国内历史学界还较少观照西方大国以外的所谓“小语种”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由于当前国内学者的教育背景限制,熟悉一两门外语已属难得。懂语言的翻译家的注意力又不在历史研究,因此出现研究历史的不懂外语、懂外语的不研究历史的状况。研究海外市场需要涉及双方乃至多方史料,仅凭汉语史料必然无法取得全面、客观的研究成果。如何利用当前发达的信息交流系统,多方挖掘、解读、比对史料,是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难题。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市场发展史”的研究在学术界仍是一个几近全新的课题。这项研究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伟大成就的经验总结,还应当纳入全球史的研究范畴,成为党史国史研究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