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标下青年体育教师教育观念和素质的完善

时间:2024-06-19

张国义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应对和解决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除了要适当加快加大硬件建设之外,更应当提高大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水平,建立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科学教学方法,适应大众化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学历及年龄结构的问题:学历偏低,年龄老化明显,中间力量薄弱,青年教师增多,同时青年教师相对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和必需的高等教育理念。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1 体育课程结构的转变是青年体育教师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

1.1 体育课程由预定呆板型向生成开放型转变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开放式教育模式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协商与互动这一新型关系及机制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旧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极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备好课和上好课等环节上,很少注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老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内容,“我”教你“学”,到点下课。现代教学理念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才最终使得“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意识形态向“构建以学习主体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意识形态转变。教师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自己对于“学”的预先设想和照计划实施上,还应当扩展到对学生实际的“学”的观察与分析上,积极引导,细心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家都知道,在篮球器械中,篮板上面有一个长方形,在“擦板球”技术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动脑筋想想那个长方形为什么要存在,假如他们想到了不管是正面的还是侧面的擦板球投篮,都是以这个方框为参照物的,那么这节课的投篮教学就显惬意多了,学生们既提高了自己的投球命中率,又学会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改革中,还提到了教学要实现“五还”,就是把“时间”、“空间”、“工具”、“提问”、“评议权”交还给学生,但是事实表明许多学校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这主要出现了“五还”与教案的矛盾,“还”是为了改革,“教案”是为了保证教学和成绩。面对活泼的学生,想着没有落实的教案和(现在)开放式的教学,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觉得一下子不会上课了。但大势所趋,教学过程中执行人角色的转变,使得体育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教师原来的观念就要必须转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出:教师备课要“备教材的价值,备课程资源的开发,备教学课程的设计,备学习方式的选择,备师生问题的生成,备教学活动的开展”,这说明为了更好的教学,教师备课还是必要的,只是区别于陈旧的“教案版式”。教师要充分理解对备课要求的定性,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种种迹象表明,体育课程从教师既定型向互动生成型、从学生呆板型向积极开放型的转变还是完全必要的。

1.2 体育课程由统一性、同一性向尊重多元、个性差异方向转变

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特点,选择个人喜爱的方式参加体育活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就必然促进体育课程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使之成为师生“自己的课程”。

激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个性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得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特点和风格的运动项目,使他们得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教育。因此,体育课程中原来的“一统天下”式的结构类型已经向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差异”转变,从而使体育教师从观念上做出适应新的个性化教育的调整,由强调统一性的教育者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

1.3 教学评价由“重结论,重成绩”向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习方法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他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目的。好的教学评价,能“活化”体育教学,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

旧的刚性课程框架下,体育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掌握“三基”的程度,特别是考试、达标的分数。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能、知识和提高运动成绩,不关注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发展趋向。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构建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模式,淡化考评的“选拔性”(挑选尖子学生)功能,强化普及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同时,《新课标》把运动兴趣看作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细致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教学经验,精选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例如:团体项目都需要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们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找到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在课程体制改革中,青年体育教师应转变的观念

2.1 确立现代的教育观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不同价值观、文化传播途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都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充分受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构建自己良好的道德基点及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从育人的高层次出发,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正确理解更高层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21世纪,所倡导的新型人才观,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具有现实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具备能动地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首先青年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只有关心和热爱自己的学生,认真耐心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才能够和他们相处融洽,其次尊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现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辨证地看待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

2.3 坚持科学的质量观

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随之产生的“高分低能”现象,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仅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不重视体育的功能,忽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就会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只有把现代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拓宽思路,才能使体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体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迹不断前进。

3 在课程体制改革中,青年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1 思想政治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对年轻体育教师所具备的思想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要爱岗敬业: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分配方式的变化,使人们经济收入拉开了距离。当前,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的作用还未被广大领导者和群众真正认识,还不能与其他专业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体育教师不应把自己从事的体育教育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看成是对人类最伟大,最光辉事业的一份奉献。“体育教师的职业也是一种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这样才能面对五彩缤纷的社会,面对职业的多种选择和机遇,依然安心学校体育的平凡工作,依然热爱体育事业;其次要热爱学生:高尔基说过“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天才就其本质来说,只不过是对事业,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对体育教师来说,热爱体育事业必须表现在热爱学生上,爱之越深,求之越严。把热爱学生升华到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和关心。

3.2 业务素质

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在工作过程中,要求有渊博的知识,随机应变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和与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渊博的知识。青年体育教师要勤奋好学,精通业务。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向学生传授准确无误的体育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主要来源和渠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是一种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体育教学是一个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逐步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把握教学主体和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体育教师要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随机应变能力。体育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大多在室外进行,教学环境多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课前必须充分了解情况,周密安排,尽量排除干扰。要在教学现场善于观察学生的种种反应,诸如注意力的转移,运动状态的变化,学习积极性的高低等。其次,要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随机应变,充分发挥语言功能和自身对学生的影响,提高管理的技巧与方法,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此青年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将现代化技术渗透到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体育科研中去。如: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动作技术分析、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动心率测试的运用等。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先进技术意识及方法。因此青年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大胆改革,提高课堂质量。

4)具备与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改变学生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但曾经被我们忽略了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成教师的自觉追求,主动学习,同时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3 身体心理素质

1)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教学的实践性。体育教育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必须有好的身体素质,能准确,熟练地做各种示范动作。这就要求青年体育教师保持自我学习和锻炼。身体力行,养成习惯,保持较强运动能力,良好的形体,饱满的精神,适应工作的需要。

2)健康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是指他们在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体育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灵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直接关系着整个体育教育的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因此,青年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对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以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4 结语

在学校体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体育教师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校体育观念的培养者。青年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新世纪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更多方面的素质,但最重要的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全面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为体育教学服务。

[1]编写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吉.谈体育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7,9(5):9-1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6.

[4]李国民.试论学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51-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