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时间:2024-04-24

段春云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行业迅速的发展,相应人才的需求逐年大幅递增,因此加强对建筑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重视管理类人才培养,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让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关键词: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机制;实践基地

一、培养建筑管理类人才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和城市的高速发展下,环境问题日渐严重,雾霾、废气排放、能源紧缺的当下,世界各国都推行绿色建筑,倡导绿色生活,寻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早在2017年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绿色建筑指标和任务,保证我国在2020年城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推广比例超过50%,增加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建筑行业的政策、标准相继出台。绿色生态之风广泛盛行,绿色建筑涉及的工作人员较多,涉及的领域也相较广泛,比如规划、施工、监理、材料选取等等多学科的知识,加上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都需要更多的人才。根据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数已经突破4000万,从事绿色建筑相关岗位的管理者,真正受到系统化职业教育的人员占有率不足从业者的6%,绿色建筑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制度去管理与惩罚,管理类人才及其紧缺,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施工质量,部分已经完成的绿色建筑也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果,造成资源上的浪费。由于管理松散、意识浅薄导致安全事故也屡屡发生,对社会也造成负面影响,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建筑企业想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必须挖掘综合理论与实际相融合,知识与能力相并存的管理人才。

二、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意识浅薄、认知不到位

绿色建筑在国外的发展较早,理论、实践、人才培养方面都相对成熟,而国内距离国际绿色建筑标准来讲还是有一些差距。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意识浅薄,培养目标不准确,而管理类人才是要求有广博的知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要有优秀品德素质的人才。由于对管理类人才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这不仅仅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也阻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尚未形成系统的机制,在管理类人才培养方面缺乏规划,并没有处理好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关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社会需求不相辅相成,较多的课程过于强调专业课而部分建筑企業对学员的培训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形式也较为传统,培训内容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学员就更容易走马光花,授课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缺少兴趣,达不到实际效果。没有专业性的培养机制导致建筑业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三)职业素养欠缺

人才素质是决定绿色建筑管理类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其他行业相比,绿色建筑行业流动性较强,工作地点的不固定,建筑产品的多样性,资源配置的差异等等因素都给从业者增添了不少困难,目前,在绿色建筑市场风云变幻的今日、企业培养起来管理类人才因为薪酬待遇、环境各方面因素出现“跳槽”,人员流失惨重。不顾及企业培养人才的艰辛,丢失责任心,做不到爱岗敬业,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欠缺,导致从业状况不理想。因此,培养管理类人才素养也成为各高校迫切任务。

三、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缺乏

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管理人才,管理类人才大致分为理论性与专业性人才。相比较而言,在绿色建筑行业中专业性人才较少,原因在于部分高校都是以理论知识传教为中心,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重文不重理”,这其中部分原因是高校的教师能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管理经验。注重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看重态度和成绩,在管理思路上也较为狭窄。这样传统模式下培养的管理类人才遇到实际问题缺少解决能力,很难走向社会去实践创新,能力的欠佳也会导致心理素质低下,压力感也会随之增大,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建筑类管理人才需求存在很大差别。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缺陷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方法仍然是十分普遍的,满堂讲的教学模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脱节,始终停留纸上谈兵,忽视做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条件,长此已往,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丢失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力培养的不足以至于走到工作岗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实践,严重者甚至达到不能胜任工作,学无所用。

(三)校内外实践基地问题

实践基地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基本保障之一,高校都应具备模拟实验室,用来提供实践学习需要。但是校内实践课程浮于表面,其中也是受设备、环境、场地、实践课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实践训练只表现在简单的操作训练,例如模拟训练,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校外的实训基地很难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经过有关调查发现,学生对校企的实践课程积极性不高,认识度欠缺。多数企业进行的培训是一种福利形式,使其性质变成一种支出而不是投资培养。而提供实践基地的企业还影响正常的管理秩序。因此,与提供实践基地的企事业单位难以深入合作与持久。

四、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完善考察评定体系

完善考察评定体系,形成多元化的评定标准。把传统教学的评定标准转变为综合能力的测试与考核。例如从教学过程性考核(占比20%)、理论知识(占比35%)、社会实践(占比30%)、论文(占比5%)、答辩(10%)等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各种评价标准也会随之有所改变。实现细节化、过程化。过程化的管理更能掌握学习的真实性,提高创新能力,在这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达到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