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鞠婷婷 孟佳娃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率加快,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为切实解决养老问题,“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然而该创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仍处在起步阶段,亟需资金支持。文章基于组织场域理论构建了非营利性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融资机制,提出完善其融资机制的可行性建议,从而期望提升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组织场域;非营利组织;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融资机制
2017年,“十三五”规划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融入国家战略,对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室等取消行政审批,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养结合领域。2019年5月,国务院会议提出对社区养老等家庭服务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2019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养老模式是大势所趋,及时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将基于组织场域理论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的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的融资机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融资机制问题的建议,以期帮助我国发展该项养老模式扫除障碍。
一、组织场域理论下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的融资机制
组织场域理论下,组织生存的网络由组织自身、政府、中介机构、客户、供应商等组成。根据组织场域理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下称养老服务机构)网络的参与者为养老服务机构自身、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商业团体以及社会公众。该组织场域中,融资主体是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自身在融资过程中通过制定融资计划、完善融资组织体系、加强机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等经济行为来吸引投资;融资渠道为组织场域参与者,主要有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商业团体以及社会公众,融资方式主要为募捐、借贷款;制度环境以及政府政策保障了资金的循环。
参与者的相互作用方式表现为:政府直接给予养老服务机构资金以及提供鼓励其大力发展的政策,养老服务机构向政府缴纳税金,同时政府也通过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商业团体向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向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贷款,养老服务机构向金融机构支付利息;社会商业团体往往是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捐助、投资,也可能由于接受其服务而向其支付服务费用,养老服务机构向一些社会商业团体提供服务;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来源于个人捐款,或接受该服务的公众所支付的服务费,该养老服务机构对有需求的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二、组织场域理论下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的融资机制
非营利组织参与政府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的不同方式对应着其在组织场域的角色以及在融资机制中的不同作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政府主办
政府主办是由政府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委托非营利组织以承包方式参与。在这种方式下,非营利组织对其承包的养老服务机构的盈亏负责,其在融资机制中可充当普通参与者,为了获取承包收益,其对融资主体提供资金支持,融资主体向其提供经营收益。
(二)自行兴办
自行兴办是指由非营利组织在规定社区独立设立养老院、医疗站、老年学习中心、护理康复室、老年娱乐中心等基础设施,根据老年人在生活起居、康复护理、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提供服务。在这种方式下,非营利组织即为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主体,也是融资主体。
(三)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近年来广为采用的方式,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非营利组织负责实施,按照社区需求提供个性定制的人性化服务,具有灵活性。在这种方式下,非营利组织与养老服务机构相对较为独立,都对政府负责,非营利组织可充当政府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的中介机构。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融资机制中的融资主体都可以看做是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非营利组织在组织场域中为融资主体的融资活动提供帮助。
三、组织场域理论下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融资机制问题分析
(一)融资主体发展不充分
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服务体系,由于处在探索阶段,机构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地区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等因素的存在,在服务过程中总会遇到细节问题。其次,缺乏专门的融资部门,未能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进行研究,制定合理融资计划。最后,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当前机构人员多是社区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社区养老医养的培训,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配备不足。根据组织场域中的信号传递理论,养老服务机构的这种发展不成熟、不充分,会降低其他参与者的信心,从而导致融资主体的融资力量处于弱势状态。
(二)组织场域的互动性不强
场域的互动性是指组织场域内的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前场域内的参与者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政府为融资主体直接投资,或通过政策促使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社会商业团体投资,或通过非营利组织向融資主体提供帮助,而融资主体向社会公众、社会商业团体提供服务。由此看出目前并非所有的参与者之间都存在有效的相互作用,而组织场域内参与者的互动性有助于融资主体更快更有效地获取所需异质性资源,提升融资机制运行效率,所以目前融资机制尚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三)组织场域内的合作力量较弱
组织场域内合作力量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养老服务尚未被纳入独立的财政预算范围,中央和省级财政更多扮演的是补救型的财政补贴角色,没有专门稳定的对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项目的资金支持。二是社会参与不充分,社会的捐赠力量薄弱。由于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项目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加之又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社会公众对其了解很少或者根本不了解,难以激励其主动对该项目进行投资。三是虽然各省市制定了优惠政策和补贴机制,但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项目的非营利组织少。场域内的各参与者的合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场域环境,促进场域内信息的有效沟通,从而有利于场域目标的实现,而弱的场域内合作力量则难以使场域构建统一目标,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四、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融资机制的完善建议
(一)加强融资主体服务水平,提升融资水平
首先,在服务体系方面,一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如美国的PACE计划、英国医疗照护服务体系、日本的长期介护保险等完善服务类型,如根据老人的需求提供健康咨询、娱乐治疗、居住环境评估、中医针灸等服务;另一方面响应国家号召,推行智慧养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服务对象信息,构建服务的信息化系统,构建远程医疗平台等提升服务效率。其次,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建立专业的融资部门或在财务部门增设融资业务,负责根据编制的预算情况制定相关融资计划,组织融资活动,并对融得的资金做好统筹安排,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需对融资绩效进行评估,以评促改,使融资活动更有效进行。最后,对于专业服务团队的建设,可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国家也可安排相应的考试,对符合要求的人员发放资格证书,提高专业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人员。针对医疗人员缺乏问题,政府可放宽政策允许相关医疗人员多点执业。
(二)大力推进PPP模式,加强场域互动性
PPP模式是将政府、社会资本以及养老服务机构结合起来共同建设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项目的方式。由社会商业团体、个人、非营利组织独立或共同承担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他们从政府处得到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的合理投资回报,政府主要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PP模式几乎涵盖了组织场域内的所有参与者,参与者通过多项活动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场域的互动性。
(三)创新融资方式,加强合作关系
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方面的政策支持,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对非营利组织的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项目进行贷款,给予其贷款优惠,鼓励民间企业投资。其次,通过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加大养老服务机构的知名度,使新型养老理念深入人心,可以采用新式媒体如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方式对有潜在需求的中老年人等定点投放广告,或者举行募捐活动,设立专门网站进行网上募捐或发动非营利组织成员进行街头募捐从而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最后,对参与非营利组织的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项目的企业给予表彰激发其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当场域内各个参与者与融资主体的合作关系加强时,便会更加关注融资主体的发展,也越容易形成统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芳,李娜.组织场域构建提升企业融资绩效的机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9(24):10-17.
[2]侯玉梅,傅勘,高秋烨,崔研,徐日,梁萧.医养结合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设计[J].包装工程,2020,41(06):94-103.
[3]屈绍建,卢艳玲,纪颖.社交网络推送下的众筹融资机制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03):1-10.
[4]杨方方.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8.
[5]王雪,赵成玉,白灵丽,刘雪娇,高淑欣,戚环欣,吴薇,王广,徐援,陈哲.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4):1012-1015.
[6]王殿尧.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资金筹集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7]于然,韓雅竹,刘婧娇.社区居家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国内外实践及启示[J].劳动保障世界,2019(29):26-27.
[8]牟春兰.社会力量发展医养结合的PPP模式及对策分析[J].西北人口,2018,39(02):105-111.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多中心协同供给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c63);吉林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学生科研项目“我国非营利组织与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融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WXSKY2020A005)。
(作者单位:吉林外国语大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