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煤炭地质经济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风险与挑战,需要全面谋划、科学把握、加快转型,努力实现煤炭地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企业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与特征。
(一)实施质量变革。一是煤炭地勘企业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人均增加值不断提升,收入、利润总额、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市场份额、投资回报率等一系列指标都做到协调均衡、全面提升;二是企业大幅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标准档次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三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保持稳定甚至提升,带动国内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 实施效率变革。一是煤炭地质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开展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重组,对外形成竞争合力;二是积极化解地勘过剩产能,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工作力度,有效提升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率。三是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地勘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对法律风险的全方位防范和动态化控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三)实施动力变革。一是煤炭地质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利用新技术、管理创新、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二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落实和维护董事会、经理层实现规范化的公司治理。三是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加大对企业家和其他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增强企业活力和员工内生动力。四是积极营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塑造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多渠道加强宣传引导,使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激活企业的凝聚力,打造发展的软实力。
(一)地质勘查投入连续下降。2018年我国非油气地勘投入173.72亿元,延续了由2012年最高点510亿元逐年下行趋势;部分资源大省(区)地勘基金出现断崖式下滑,社会资金的投入更加谨慎。
(二)地质勘查的工作区域在缩小。矿业权退出自然保护区、军事禁区,个别地勘单位的矿业权减少一半,使地质工作服务面积减少,同时煤层气、煤炭矿权重叠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三)发展的瓶颈问题。地质人才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技术服务面窄,所从事业务的科技含量较低,打工经济明显,缺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
(四)体制改革的影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没有全面结束,各省区分类的政策、进度不同,职工存在观望情绪,因国家机构调整,省级管理机构也在调整,部分省区地勘单位的管理还没有理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勘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新业务缺少竞争优势。与传统地质勘查业务相比,低端市场缺乏成本优势,高端市场缺乏技术优势,服务理念、营销策略不能适应竞争需要,与大型先进国企相比无优势可言,而民营企业虽凭借其成本较低、管理灵活等特点,但也无明显优势。
(一)抢抓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及促进中部崛起、东部率先、东北振兴、西部开发等发展规划,将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引领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为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机遇和动力。
(二)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和解决煤矿环境治理问题,为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截止201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达到45%,结合我国的“富煤、少油、贫气”的资源禀赋,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消费主体地位不会发生变化,特别是电煤超低排放的突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电煤需求预计还将有所增加,煤炭在能源转型中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煤炭开采企业必须要面对沉陷区域对矿区及矿区周边的农业、工业、生态环境、民众生活均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与破坏的问题,迫切需要煤炭地质勘查企业解决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这为煤炭地勘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为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物联网、云计算、雾计算/5G边缘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技术和地质勘查交叉融合,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在地质勘查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地质勘查科学技术领域,使煤炭地质勘查新动能日益强劲,提升了煤炭地勘企业竞争能力。
(四)加强能源资源国际合作,有效拓展了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多来,得到了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响应和支持,各国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因此,在全球矿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的实施将给地质经济带来许多发展机遇。
煤炭地勘企业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培育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局面、新模式、新空间、新境界。
1.创新地勘单位产业建设路径。以现有业务为基础,采用延长产业链条、投入资金、参与运营服务、提升增值服务能力等多种措施,全力推进探采一体化、节能环保(新能源建设)、水和土壤修复治理、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基础工程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矿山全生命周期服务等产业链建设,不断丰富业务组合,业务逻辑更加清晰,完善相关产业链建设,实现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2.创建新时代地质工作体系。按照国家体制改革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积极培育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地勘队伍的差别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将传统地勘队伍逐步打造成一支专业精、高素质、开拓强,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造就一批熟悉地球系统科学、精通地质勘查业务、掌握先进勘查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水平的创新型团队。
3.打造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和组建煤炭煤系气勘探开发与利用、煤矿井上井下瓦斯抽采、关闭矿井资源综合利用、煤电固废处理、矿井污染水处理、采空塌陷区治理、矿区地表生态修复、煤炭地质关键勘查技术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创新科研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
1.扎实推进新增煤层气的储量。继续加快推进煤层气勘查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加快新疆、贵州、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和勘查,实施一批煤层气勘查项目,力争在西北低煤阶地区和西南高应力地区煤层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重点,继续实施山西延川南、古交和陕西韩城等勘探项目,扩大储量探明区域,加快山西沁源、临兴、石楼等区块勘探,增加探明地质储量。
2.加强煤系共伴生资源勘查与利用研究。开展煤系中有工业应用价值的锗、镓、铀、锂、铝、稀土等新兴战略性矿产和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煤成油、天然气水合物、砂岩型铀矿等能源矿产以及石墨、粘土矿、高岭土等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勘查、利用工作,推进由煤炭地质勘查向煤系地质勘查的转变,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3.加快推进由“数字地质”向“智慧地质”转变。基于大数据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数学地质理论与方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煤炭地质云平台,实现资料共享、远程控制,勘查工程施工远程指挥。完成煤炭资源各项成果数字化、立体化、可视化,建立集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共享于一体的科技平台,向政府、社会、矿山企业提供全方位地质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加快推进地质勘查工程向智能化、精细化、快捷化方向发展。
1.全面开展绿色勘查项目示范与技术研究。遵从绿色发展理念,结合不同区域、矿种、勘查阶段,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勘查试点示范项目,调整优化勘查工作布局、勘查设计、研发推广避免造成环境破坏的地质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突破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或扰动,为推进国家层面修改完善现行勘查规范和预算标准提供支撑,为绿色勘查的深入推进提供依据。
2.加强关闭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的推广。建立关闭矿山修复治理的科学评价标准和体系,建立全国关闭矿山修复治理信息数据库和动态监测平台,为国家相关部分指导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开展关闭矿山瓦斯资源赋存规律、科学抽采及综合利用研究;开展关闭矿井水水质特征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有效解决矿区缺水和矿井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开展关闭矿山土壤污染调查,研发污染土地治理修复技术,做好关闭矿山污染土地修复、治理、复垦、复绿等工程应用和示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3.开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服务。围绕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以解决传统煤炭开采和使用方式存在的一系列技术、安全和环境问题、扩大供给、培育市场为目标,做好地下气化煤炭资源勘查与场地特征评价,开展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综合探测技术、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等研究工作,加强与国际先进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1.大力开拓国内非煤资源勘查市场。以紧缺矿产、“三稀”矿产、重要非金属矿产和页岩气为重点,持续储备和实施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抓好矿产勘查工作,加快调整资源勘查方向,由已经饱和或渐趋饱和的常规矿种向国家急需紧缺矿种、优质高效非金属矿产转型,工作重点向铜、铅、锌、铝土矿、钨、锰、铬、钾盐、锂、锗、铟、稀土、石墨、萤石、富磷矿、硼矿等资源勘查转变。
2.建立国际化发展的开放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地质勘查专业学术会议、国际矿业大会,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煤炭企业的对话与交流;购置国外先进的地质勘查装备,加强引进煤层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具有经济技术实力的境外投资者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坚持以“一带一路”主要产煤国家为重点,探索与沿线国家企业、相关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到境外开展产能合作、专业化合作、技术服务,培育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3.加大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投入。坚持问题导向,补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短板,整合和组建具有环境保护、检测、治理与修复等资质方面的公司;以PPP项目为主要载体,加大污水治理、环保工程及生态环境改善等项目投资;以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为出发点,培育节能环保类公司;构建服务地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整产业体系,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全面实现地质工作的转型升级。
1.稳步提高职工收入。探索建立稳定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推进收入分配的多元化,实现在职职工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完善收入分配机制,适度向行业领军人才、技术骨干、野外生产一线岗位倾斜,使广大职工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2.强化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加强境外人员安全管理,建立适应境外地质工作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境外人员安全。
3.加强煤炭地勘行业宣传的力度。加强对野外生产一线地质勘查人员的宣传,关心一线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增强地勘职工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开展类似“寻找最美勘探队员”“感动中国的地质人”等系列活动,提高行业声望,让更多的民众意识到地质工作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让地质工作者感受到社会的关注。
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抓住关键问题并有所突破,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积小变为大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应把阶段性目标分解为年度任务,稳步推进;煤炭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和方向,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