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各国不断探索战略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其中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已成为各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2013年起,中国正式启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进程。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发挥了各地的禀赋优势,对于吸引外资、促进贸易便利化、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参与经济全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自由贸易园区极具创新性,为国家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增添了新的动力。
2015年,中国天津自贸区成立,其主要任务之一即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自成立以来,天津自贸区不仅有力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且由于天津自贸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其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自贸试验区设立之初极为重视通关的便利化,不断改革通关流程和物流流程,最终实现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使京、冀企业在天津口岸通关时间缩短3天,通关成本减少近30%。在金融领域,自贸区不断发展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并将金融服务沿区域产业链条延伸至京冀的企业,为京津冀企业提供各项贸易融资业务,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京冀地区分享金融创新福利。而通过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可知,目前少有学者对天津自贸区及京津冀地区相联系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尝试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来探究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学家佩鲁率先提出增长极理论,后经不断发展,增长极的概念从经济空间延伸为地理空间,可以解释和预测区域的经济情况。佩鲁认为经济空间的增长是非均衡的,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空间并不是同步的,在现实中经济增长总是先出现在某些经济空间的中心上,然后再通过扩散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增长极会对其他经济单元产生支配效应。例如某企业率先改革生产技术会迫使其他企业也加大研发投入以应对竞争。同时,佩鲁把创新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增长极的主要特性。佩鲁认为推进型产业,即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可以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带动各个产业的经济增长。天津自贸区的设立将金融创新和贸易革新等各项红利溢出到了北京及河北,把握好自贸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将有助于加快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不平衡增长理论由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能将资源投入到所有部门中去,因此赫希曼主张应将有限资源投资到具有战略意义的部门。这些部门产生的外部效应又可以拉动关联部门的发展,最终经济可以实现均衡增长。该理论的核心是“联系效应”原理。“联系效应”是指不同产业会相互影响。通过前后向以及旁侧关联效应,对其他产业影响较多的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资源应投入到产业关联度较强的部门,这样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个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中国通过建设自贸园区,将资源集中到重点地区,在实现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推动腹地的发展。
2015年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其共包含3个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天津港东疆片区以及天津机厂片区。三大片区主要职能各异,从不同层面推动贸易、金融及通讯等领域的发展。
天津自贸区在2019年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措施,充分发挥“试验田”的作用。截至2019年6月底,自贸区共实施了40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尤其在金融创新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颁发了全国首个商业保理行业监管办法,实施了经营许可“一址多证”等创新举措。除此之外,天津自贸区的产业优势不断扩大,中铁、中化集团等70家央企项目落地,并且天津自贸区一直极为重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从成立之初就不断出台各项特色政策支持,使得自贸区的融资租赁业在全国遥遥领先。
自设立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就致力于带动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发展。自贸区建立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商机制,将FTZ的各项改革经验在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截至2019年6月底,京津冀及其他区域已经复制推广了自贸区的106项经验和案例。不仅如此,自贸区还设立了100亿元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以及10亿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以便更好的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从天津自贸区的发展历程来看,自贸区的设立对河北及北京会产生溢出效应,它可以促进京津冀三地的GDP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于自贸区十分看重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三产比重逐渐提高。随着自贸区的建设,第三产业优势逐渐显现,必然会“溢出”部分产业,由于北京产业结构较为优化,而河北主要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所以溢出的产业会主要转移至河北地区,调整河北的产业结构以向天津与北京看齐,使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更加协调。
将以上分析同理论进行结合可以看出,天津自贸区的设立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将运用实证模型来量化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影响。
由于GDP通常代表经济增长水平,故本文选取其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影响GDP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引入可以代表天津自贸区设立与否的虚拟变量。其中下标i代表地区,t代表时间,时间范围为2012年-2017年。由于天津自贸区于2015年正式成立,因此2012-2014年为0,2015-2017年为1。
以上数据均取自河北、天津和北京三地的统计局官网。由于本文使用的为面板数据,故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由Eviews进行检验。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12-2017年三地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其中,R2=0.996847,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DW=1.660678,模型不存在自相关;F=421.5691,F检验通过。由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解释变量均对其存在正效应,且模型的虚拟变量对GDP的系数为0.028,表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
为探究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首先运用理论分析了天津自贸区对周边地区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又结合实际肯定了自贸区对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为了验证这种正效应的存在,本文构建了实证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改革效果斐然,自贸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天津自贸区自设立之初把服务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提上了日程,短短几年出台了各项政策使北京与河北共享改革红利,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推动作用。从实证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自贸区的设立对京津冀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地带动作用,在今后无疑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也可以促进京津冀的经济增长。从模型系数可以看出,科学技术财政支出、FDI额与进口额对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显著,这也充分显示了对外开放与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抓住天津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京津冀地区应继续创新合作模式,共享改革红利。天津自贸区应继续推动金融创新,加大贸易及投资便利化,促进天津自贸区经济的发展,做好制度的先试先行工作,增强其增长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京冀地区应加强同天津自贸区的协作,加强区域要素的自由流动,积极借鉴自贸区的经验,逐步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除此之外,要不断提高京津冀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以及科研投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