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婷婷
摘要: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不断累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双升”。并且,受到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债务企业的现金清偿能力逐渐降低,为最大限度地保全债权,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收回债权成为商业银行的无奈之选。然而,抵债资产的快速增长,对商业银行利润的侵蚀和对区域金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商业银行抵债资产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商业银行抵债资产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特点,探讨了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并提出了防范商业银行抵债资产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抵债资产;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一、引言
《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中规定抵债资产是银行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双升”,为最大限度地保全债权,银行不得已采取以资抵债的处置方式。然而,抵债资产在接收、保管、处置等环节面临着众多风险和障碍,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探讨抵债资产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特点
《办法》中规定以资抵债是债务人和保证人失去现金偿债能力时,银行与其协商或法院、仲裁机构依法裁定以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作价抵偿银行债权的行为。由此可见,抵债资产具有以下特点。
(一)银行的无奈之选
当债务人与担保人无法用货币资金进行偿债时,说明经营已陷入困境,资金流动性极差,债务减免、债权转让和债务重组都需要债务人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呆账核销则意味着全额计提拨备,且必须进行责任追究,是穷尽其他方式之后的终极选择。因此,当债务人尚有一部分资产,通过诉讼法院无法实现抵押物和查封物变现时,为尽可能挽回损失,接受抵债资产是相较而言可行的一种处置方式。
同时,部分法院存在片面追求结案率,以变卖价格强行裁定,迫使银行不得已接收抵债资产;外部监管机构对银行资产质量和不良贷款压降的严格考核,使以资抵债成为压降账面不良的实用手段。
(二)种类丰富,瑕疵较多
抵债资产类型丰富,有房地产、机器设备、股票、股权、手工艺品等动产和不动产,其中以房地产居多。接收方式分为协议抵债和法院裁定抵债,以法院裁定抵债居多。通过法院“两拍一变”流拍的资产都“先天不足”,具有产权不清晰、手续不完善;地理位置偏远;资产缺乏独立价值,无法单独处置;市场流通不活跃等瑕疵,导致易贬值、难变现。
(三)过渡性资产
抵债资产是一种过渡性资产,以資抵债只是银行从放贷到收贷中间的一个阶段,持有抵债资产的终极目的就是变现。因此《办法》中要求不动产和股权处置期限为2年,动产为1年,但现实中由于存在瑕疵多、过户难、税费高等问题,在期限内处置完毕的资产很少,超期持有抵债资产给银行的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当前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存在的主要风险点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具有“冰棍效应”,持有时间越长,回收价值就越小,抵债资产也如此,债务人一般不会将有价值资产用来抵债,有升值潜力的资产也已在法院组织的拍卖和变卖中成交,剩余用来抵债的资产质量都不高,越早处置越好。抵债资产的经营分为接收、管理、处置三个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风险点。
(一)抵债资产接收阶段的风险点
1. 税负过重,拖延过户和入账手续
以房地产为例,在取得和处置阶段分别需缴纳增值税、契税、房产税、所得税、评估费和不动产登记费等多种过户税费,银行在过户时还要垫付无法追偿的债务人拖欠的各种违约金、滞纳金和税费,再加上抵债资产本身具有易贬值、难变现的特点,银行收取后二次处置面临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为减少税费支出,部分银行在收取抵债资产时会暂时不办理产权过户,不在内部系统入账,使资产面临再次被查封、被重复抵押和盗卖的风险,导致债权悬空或无法收回。
2. 抵债资产价值高估
大部分抵债资产通过法院裁定取得,法院一般以最后一次变卖价格作为裁定价,但由于基础评估价格过高,即使通过两次20%以内的降价,裁定价仍高于市场价格。主要原因为:一是评估机构的选聘银行没有话语权,由法院决定,评估费用一般按照评估资产价值的一定比例收取,导致评估机构有受利益驱使抬高评估价格的可能。二是债务人为逃废银行债务,与评估机构串通抬高评估值,以次充好,让银行丧失剩余债权追索权。三是银行为满足监管指标,短期内快速降低不良率,用抵债资产的虚高价值来粉饰利润。四是法院作为司法机构,从社会维稳角度考虑,对偏高的评估结果有一定倾向。上述原因导致了评估价值偏离市场价值较大,为今后抵债资产处置埋下了隐患。
(二)抵债资产保管阶段的风险点
保管阶段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减值,主要原因为:一是银行由于人员、距离、保管场地等限制,难以做到妥善保管;二是专业性强的资产需要专业人员维护管理,由此产生的维护费、外包管理的中介费等支出是一种变相减值;三是自然贬值,闲置得越久,功能性贬值就越多,价值就逐渐降低;四是受到市场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例如房地产在市场环境较好时高价抵债给银行,待处置时市场却走低;或抵债时土地是商业用地,因政府重新规划,待处置时变为绿化用地,毫无处置价值。此外,若抵债资产在银行保管期间出现被非法侵占、物品损毁等事故,银行不仅要蒙受损失,还会引发责任追究,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过大。
(三)抵债资产处置阶段的风险点
1. 超期持有,消耗资本和利润
抵债资产的“先天不足”再加上基层行有“一抵了之”的思想,不愿承担处置损失率较高的责任,即使有处置期限的要求也形同虚设。《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抵债资产一旦超期持有,风险权重为1250%,是一般资产的12.5倍,对银行资本的消耗为同等金额贷款的12.5倍,严重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利润,面临外部监管的巨大压力。
2. 处置成本过高,处置损失率大
抵债资产保管期间的减值、各环节涉及的众多税费、被迫垫付的费用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处置成本巨大。再加上抵债价值被高估,自身瑕疵众多,必然会形成较大的处置损失率。此外,抵债资产的定价往往是买方市场决定,例如玉石、红木等与文玩市场、旅游市场紧密联系的资产,价值波动性很大,与购买者的喜好息息相关,并且没有统一的参考定价,卖方处于被动局面。同时,资产本身的价值鉴定难度很高,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形屡见不鲜,银行在接收时缺乏专业判断,难免收到一些残次品,导致处置损失率高达90%。
3. 道德风险
抵债资产处置一般分为市场化处置和协议处置,协议处置中暗箱操作空间很大,转让价格的确定具有随意性,道德风险巨大,一般不建议采用。市场化处置虽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但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事先与意向购买人谈好价格,与拍卖机构串通“走过场”的风险。此外,基础管理薄弱的基层行还会出现将处置款项和资产出租的租金不及时入账,挪作他用的风险。以上风险点都会导致抵债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人为损失。
四、防范商业银行抵债资产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接收阶段风险的对策建议
1. 严控贷款风险
防范抵债资产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接收,因此,提高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贷前做好调查和审查,尽可能地选择易变现处置的优质资产,合理评估抵押物价值;贷中妥善保管抵质押物,办好相关登记手续,做好确权工作;贷后随时掌握企业经营和财务情况,监测抵押物使用情况。一旦贷款出现风险,密切关注债务人的资金动向,优先采用其他处置方式,争取现金清偿,及时对债务人和担保人的有效资产采取保全措施。对于进入司法程序的项目,在积极寻找买受人的同时,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对于与实际市场价值偏离度高的评估结果提出异议,争取在拍卖环节处置变现。
2. 审慎接收抵债资产
对于法院即將裁定抵债的资产,要事前做好尽职调查,包括核实权属是否清晰、查封情况、是否具备单独处置的物理条件、资产信息是否真实、企业有无欠缴税费等,便于日后处置。同时,银行应及时办理过户手续和内部系统入账,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纷和引发违规风险。
3. 合理评估抵债资产价值
抵债资产的评估价值直接关系到处置时的收益,是接收的关键点。加强评估机构的独立性,首先,要规范评估行业的相关程序,统一评估标准,避免评估结果的随意性;其次,改变评估机构的收费方式,与评估结果脱钩,从根源上杜绝评估机构受利益驱使而引发的违规;最后,银行能参与到法院选聘评估机构的程序中,让债权人有话语权,司法机关应做到有效保障金融债权,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4. 对抵债资产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税法中并没有针对以资抵债做出纳税豁免的规定,税务机关只能将其视为正常商业经营性行为予以征税,从而导致税负过重。建议采用先征后返、先征后奖或补贴的形式,降低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成本,鼓励银行加快处置。针对特殊的项目给予优惠,例如房抵债中两次过户的税费给予一定减免或实行单向收费,银行为债务人垫付的欠缴税费酌情减免或奖励。
从长远看,对抵债资产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其实是支持实体经济,尽快处置完抵债资产,有利于扭转银行的经营状况,提升利润,正规业务才能得以健康长足发展,也才能为地方财政贡献更多税收,银政之间才会保持长期互赢的局面。
(二)保管阶段风险的对策建议
为防止抵债资产的过度减值,银行要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妥善保管,落实专人管理,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对于专业性资产可以引入第三方。建立台账,定时盘点,会计期末做到账实相符,按照谨慎性原则,依据资产变化情况、市场和行业变化等因素合理计提减值准备。
(三)处置阶段风险的对策建议
1. 创新抵债资产处置模式
目前,银行处置抵债资产更多地采用借助网络平台、聘请拍卖公司进行公开拍卖或召开项目推介会进行营销推介等市场化处置方式,但由于资源和政策的限制,处置效果不理想,建议组建资产包,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合理价格批量转让给专业性强、资源丰富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置,降低银行的持有和处置成本,提高处置效率。
2. 健全抵债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培训
银行应健全抵债资产的内部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强内部管控,从制度上阻断“一抵了之”的思想,并建立奖惩机制,责任到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增强银行风险识别和化解的能力,从自身层面防范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资抵债是商业银行保全债权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受市场政策和银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抵债资产在接收、保管和处置过程中面临的众多风险不容忽视,银行内部和外部相关机构都应采取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使抵债资产在盘活不良贷款和提升信贷资产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得以体现,促使我国金融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阴笑弘.浅析中小银行抵债资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纳税,2019(34):219.
[2]曾淑华.民间融资风险爆发后期防控抵债资产风险的对策建议[J].金融经济,2019(18):20-22.
[3]尹素平.银行业抵债资产管理的问题与思考[J].金融经济,2019(18):95-97.
[4]卞玉叶,沈友娣,王文林.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抵债资产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0):69-70.
[5]王广宏.国有商业银行抵债产风险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