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临沂构建鲁南经济圈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06-19

石 静 宗苏慧

一、前言

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区域之间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经济圈,从而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1]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临沂市作为鲁南地区面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周围城市间激烈竞争,必须要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引领鲁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临沂构建鲁南经济圈中心城市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区域中心城市,是加快鲁南经济圈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0 年,山东省出台新的区域发展规划,将山东省内区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圈: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其中前两者是山东省经济较为发达的两个地区,鲁南地区作为山东省欠发达区域,经济总量偏小,城市竞争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外向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2],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的虹吸效应还在持续发挥。无论是区位条件,还是经济基础,临沂市有必要建成鲁南区域中心城市,担负起带动整个鲁南经济圈发展的重任。

(二)构建区域中心城市,是临沂市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所需

当前,临沂市属于内陆地区,在开放能级上与全省先进地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全国来看,临沂市是山东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物流节点;从全省来看,临沂市属于山东省沿海地区的产业腹地;从鲁南地区来看,临沂市是扶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市要打造开放高地和辐射带动之地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人才加速流动,城市与城市群正在发生兴衰变化,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快构建区域中心城市,是临沂市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

(三)构建区域中心城市,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形势所迫

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在于是否具备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产业形态、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创新供给和合理人才结构,在于城市文化中蕴含的求新求变活力。虽然,临沂市经济发展速度稳中有增,但在全省仍置身“标兵渐远、 追兵渐近”和“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区域竞争态势之中。因此,构建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城市能级,是临沂市应对省内城市间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

三、临沂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机遇

(一)产业优势鲜明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市商贸物流业作为龙头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依托市场带动临沂市工业由分散到集成,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当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至2020 年临沂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国际标准41 个行业大类中的37 个,建有8 大优势产业,涉及规模以上企业2343 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79%,吸纳社会就业近32 万人,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商贸物流业的持续提升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促进了人口和资源要素的集聚,带动了房地产、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创业和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前,电商平台、直播的发展给商城带来了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利用临沂物流的优势,提升建设一批智慧电商快递产业园区,建设电商公共仓储,也直接或间接促进了旅游、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兴起。

(二)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鲁南经济圈内,临沂市的经济实力是排名第一的,2020 年临沂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805.25 亿元,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五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为9.2:36.5:54.3。同期的济宁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494.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为11.7 ∶39.2 ∶49.1;枣庄全市生产总值(GDP)为1733.2 亿元,三次产业之比为9.6:40.6:49.8;菏泽2020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83.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为9.9:40.2:49.9;从三大产业结构占比来看,产业结构较其他地市更为合理,市场化水平较高,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临沂市建设鲁南经济圈中心城市提供了内生动力。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中心城区迅速扩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日益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城镇化发展质量,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强大引擎作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从中心城区向城郊延伸,初步建成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四级联动的现代城镇体系。中心城区产业扩散趋势开始明显,县域对接协作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和“一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临沂的周围地市,济宁、枣庄、菏泽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在规划引领、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文化塑造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

(三)城市精神宽厚包容

临沂市城市精神受齐鲁文化的影响,既有儒家的孝礼的特征,体现在忠诚和守信,又受到齐国文化的影响,不畏困难艰险,敢于奋进挑战。改革开放之后,临沂市打造临沂商城和成为山东省和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无不体现在这一点。此外,临沂市借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尤其是沂蒙精神和革命文化,在开展文化交流,打造文化交流品牌项目,增强优秀文化对外影响力方面为临沂的发展注入了文化内涵、文化动力,增强了临沂居民的精神凝聚力和自豪感。

四、临沂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制约因素

(一)产业升级缓慢,新旧动能转换处于空窗期

从产业结构来看,临沂市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格局。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二产业相对滞后。从2019 年开始,临沂的三大产业总值增速减慢,除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外,也反映出了临沂的产业缺乏竞争力。现代农业大而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比较低,龙头企业偏少,远没有形成向周边地区辐射和覆盖的农业产业体系。传统的机械、木业、化工、建材等产业受随着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和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市场需求不足,效益下降。现代医药、现代物流、大数据、康养等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鲁南经济圈内其他城市在产业上有一定的重合, 区域同质化竞争加剧。当前,临沂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市场由旺季后逐步回归调整,各类市场主体都面临较大压力。

(二)城乡差距加大和县域经济薄弱

临沂中心城区发展尚未充分,2020 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5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临沂市各县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虹吸效应明显,近年来县区人口开始在中心城区积聚,在带动中心城区发展的同时,对县域和农村地区发展,起到延缓发展的作用。作为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村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教育条件、医疗卫生条件,与中心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目前临沂市城乡收入差距是2.56:1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县域经济是临沂的短板,临沂市各县域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善,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能力较差,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此外,落后的产业环境与商务环境制约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外招商引资、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3]。在建设用地方面,2014 年临沂市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占全市面积的45.2%,沂水、沂南、平邑、费县等作为山东省生态涵养发展区,必须改变当前的发展方式,以绿色产业为主,注重生态建设,这就需要临沂市各县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新产业,但是县域产业内部缺乏支柱型龙头带动企业,企业同质性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单纯依靠产业转移固然能在短时期内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但是如果新转移来的产业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那么县域经济长期发展基础仍不牢固。

(三)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外流趋势明显

临沂市是山东省内人口大市,2019 年临沂人口超过一千万,但是人口净流出达到106 万。2019 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7 万,占总人口的21%;65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4 万,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对于处于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的临沂市,缺乏创新和人才资源,当地的劳动力资源,难以满足企业和城市当前和未来的产业发展需求。2020 年随着累计生育意愿的释放殆尽,临沂市的人口自然增长量也会渐渐进入衰减期。临沂市当前产业结构和创业环境,与临沂各高校青年人的创业理念和方向不一致,受政策、平台与待遇所限,难以引进和留住人才

(四)城市发展的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的亟待提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高密度居住、产业集聚和集群式发展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特征,各类安全风险随之由潜在的隐性因素转变为显性因素。作为欠发达地区,城市的治理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从城市的区域来看,老旧区域工矿企业集中,工业污染较重,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部分城乡结合地区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没有实现城乡一体化,由于流动人口多、失业人口多、低收入人口多,这些地区的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社会治安形势也比较严峻[4]。

五、临沂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高端要素发展平台,提升城市产业特色

建设鲁南经济圈创新高地。要推动临沂成为鲁南经济圈创新要素的汇聚枢纽,主动对接高校,针对当前临沂市产业发展,推动在现代农业、大数据、现代物流、创新创业、智能制造、医养健康产业等新型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建议鲁南区域内各城市建立创新长效合作机制,统筹解决发展问题,积极推进错位发展,力争实现区域一体化。

依托产业优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依托临沂商城打造成辐射鲁南苏北的商贸物流中心,实现鲁南经济圈对外贸易的一体化,加快建立山东和淮海经济圈金融次中心城市,打造鲁南经济圈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以临沂市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教学资源为依托,积极构建鲁南经济圈医疗、养老服务中心。以临沂市职业教育学校为基础,加快建设鲁南苏北职业教育和技师教育培训中心,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5],临沂应力争成为辐射淮海经济圈的技师人才培养基地。

(二)完善交通体系,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首先,大力补齐交通短板。针对交通运输体系中民航、铁路等突出短板,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强化高铁干线建设,加快鲁南经济圈城际铁路建设;民航发展方面,加快构建以临沂货运客运协同发展的机场体系,加强与高铁、高速和高架等快速轨道交通的衔接。对内打造临沂市域县城一小时公路网,带动和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加快构建全省多式联运体系,作为临沂市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支撑。

(三)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区域辐射带动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向标准农业转型,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市场,成为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主要供应基地。发挥产自临沂的区域品牌农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绿色、健康、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品牌。

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变,全面升级传统产业。抓好产业链条上下游延伸,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实现产品档次的提升,加快上中下游企业的协调发展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对于高科技产业,着重建设发展生命科学、医养健康、大数据分析、先进材料、机器人和储能技术等新兴领域,整合全市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型经济高地。

依托临沂市商贸物流的优势,提升消费能级,围绕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安全消费,提振消费者信心[6]。培育一批夜间购物、餐饮、娱乐等夜间经济载体,打造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消费热点。依托临沂市的生态优势,发展以环保、绿色、健康、养生为理念的医养健康和高端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经济圈。

(四)重点补足县域经济的短板

在城镇体系建设方面,加快县域中心城镇的建设,引导县域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发挥特色小镇的作用,形成县域和乡村的产业衔接、公共服务的新平台。积极推动公用实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提高承载力。在临近中心城区的县域,包括费县、临沭、兰陵、莒南、沂南等,根据自己县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市域北部的平邑、沂水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承接周围先进地市的产业转移。南部与苏北交界的兰陵、郯城、临沭3 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鲁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

(五)完善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

首先,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化建设。在中心城区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生态等方面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构;其次,在中心城区与县域城乡结合部和县域中心区,构建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助推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同质化,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最后,以特色小镇为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构建打造精细化的城市治理体系,以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开展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对城市城乡综合治理网格化、交通疏导、环境卫生管理、供热管理、燃气监控、安全生产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建立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精细、迅捷、反应迅速的城市智慧治理体系,让市民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六)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作为山东的革命老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沂蒙精神,是临沂这个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下一步应进传承弘扬,提升城市软实力。发挥城市包容的精神,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满意为导向,促进创新创业充分涌动,结合当前城市经济产业,打造新时代自信开放的城市时代精神,扩大城市产业区域品牌影响,促进文化与城市经济产业的融合,实现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