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鲍 成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中心)
全球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世界各国在发展工业化之初,忽视了工业耗能对全球气候的消极影响。长久以来的工业发展已经促使工业结构基本定型,至今虽然已经在逐渐转型,但其转型速度还赶不上当今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攀升,给人类带来挑战。
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极为重视的问题,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们在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目标及企业发展前景的方向上定位精准,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促进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保障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1]。
工商管理于企业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变大,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工商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两化融合为发展路径,低碳经济为发展目标,更是工商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工商管理更需要积极探索,促进两化融合的优良策略。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新型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创新当今社会的生产体制与生产方式。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发展核心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正与“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互相契合,展现出我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前进方向:淘汰落后产能,提升高新技术发展的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催生新兴产业。而这一系列的发展方向立足点,都需要信息化与工业化技术的创新力量,提供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工业化促使信息化的衍生,信息化是在工业化的已有条件下发展而来的。因此,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其技术上具备融合发展的优势。两化融合技术创新的根本意义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促进工业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创新。生产方式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有利于保障工业生产的安全进行,绿色节能,降低耗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这些技术创新的要求,意味着对企业管理也有了更强大的挑战。企业管理者要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核心技术部门同时创新具备工业基础的信息技术软件,辅助工业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的顺利进行。除此以外,企业管理者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信息化的高新信息技术团队,购进能够支撑工业智能化的自动化装备,帮助企业在工业生产技术完备的硬核条件下,形成企业市场竞争优势[2]。
1.加强信息化高新技术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利用
在工业发展中,对能源的需求量极大,而我国是能源需求大国,为了改变我国工业结构在能源供给方面单一的情况,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的技术支撑,实现我国工业能源的多元互补。
新能源在未来工业化及低碳经济发展局势中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因此,企业管理者要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根植于高新信息科学技术的优越性,加强信息化高新科学技术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利用[3]。企业财政部管理层,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依据自身的财政基础,调整企业财政的支出结构,在均衡企业财政支出的前提下,扩大对新能源开发信息技术的投入。除了在宏观技术的投入要充足,还应该重视微观研发的重要作用,强化技术储备,掌握核心技术。信息化高新科学技术提升了新能源开发中的效率与质量,新能源的投入使用,能减轻工业重耗能给生态环境制造的压力,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加强信息化高新技术在能源分配中的利用
对资源合理化这一问题上的解决办法,讲究“开源节流”,“开源”在前文中已经阐述详细,接下来便是“节流”的问题,“节流”的本质是促进能源的合理分配。以往的企业工业生产,缺少能够监测到生产耗能数据的信息化高新科学技术,在利用信息化高新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能源进行合理分配的工作中,其核心技术,就是要加强对工业生产程序的耗能进行最为准确的数据收集,节约能源成本,促进能源使用率的最优化,加强工业生产的能源精细化[4]。
企业管理要善于利用信息化下大数据的特点,掌握工业生产中能源耗能数据的统计分析,把握数据的实效性,以此通过信息化高新技术,预测出生产中的能源消耗,编制生产经营计划及能源采购计划,在全产业链信息化全面覆盖,实时高效的数据监测网下,也能快速实施最精准的能源调整工作安排。同时,管理者们还应加强对能源消耗的指标检测,避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绿色低碳指标监测,确保工业生产在朝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前进。加强工业生产能源消耗的数据监测,需要一套完整的能源数据监测工作流程。从数据的采集、存储、展示,到结合数据进行合理分配,都需要管理层的共同努力。信息技术的大数据性,极为高效准确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够非常便利地帮助企业在依托信息化高新科学技术的条件下,提升工业产业中能源分配的合理性[5]。
信息化高新技术在投入使用后,企业管理者们依旧需要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以防信息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程序紊乱的错误,耽误工业生产的有效进行。管理在结合工业生产能源数据监测及分析的原则下,对工业生产作业进行检测,保障工业生产质量,促进能源分配利用合理化,严格要求其耗能符合企业工业生产的绿色指标。因其他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技术性失误,应及时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对其进行查测,并修补漏洞,保障工业信息化的有效进行。除了对信息技术的监管与维修,同时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之便,加强对工业生产人员的作业监管。企业监管部门要明确工作目标,建立监管体制,实施安全有效的监管方式,强化工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工业生产的质量要求,加大工人的责任承担力度,强化问责体制,要求各岗位负责人做到尽职尽责,加强日常检查,暗查暗访,分析评价通报等工作的常态化进行,也要做好工作中人员分配,明晰工作任务,对玩忽职守的人员严厉打击,承担相应的监管工作责任。
从企业工商管理的角度来看,不断的深入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产品的品质,进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当下市场环境能够发现,以科技主导的工业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比较靠前。同时,企业在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获取政府的支持,并依据政府相关单位的正确指导,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化工业化的相关机制,形成相关管理机制,并且逐步落实到企业日常生产管理,进而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首先要获得政府相应的支持,同时也要立足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升信息化技术利用的专业性开发,并逐步形成管理方面的奖惩机制,推动企业传统业务和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融合。
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角度来看,最终其应用的主体仍旧是企业,其作用最终体现在企业相关的产品、业务、管理、运营等方面,所以推动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关键部分,就是企业相关业务信息化的推进。在推动企业技术产品融合过程中,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传统工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差距,进而找到工业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交叉点和共同点,不断地进行融合。对于企业而言,要在自身的工业发展当中找准定位,进而利用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自身的发展,进而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大多中大型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当中,并从国内外进行结合自身的研发,开发出了一系列智能技术或者产品,例如,我国工业领域当中的汽车行业,智能机器人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汽车生产的环节当中。另外,企业也需要结合各地商务部门的信息,充分了解产业结构的情况,利用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等,进而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同样,也需要不断利用当下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业务流程,尤其是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只有从管理方面切实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这样才能避免融合的表面化,加强企业不同业务之间信息的流动性和互通性。
各个行业以及企业的升级转型都离不开相应人才的支撑,所以就两化融合而言,其基础支撑点之一就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同时,企业还需要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明确行业主要的作用,探索信息化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结合,进而确定相应的融合方向,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不断完善两化融合。目前,我国工业领域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探索和改革过程中。在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中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高等院校人才,同时也需要不断深化企业和相关院校的联系,并进行人才培养探索和改革,强化院校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强化企业和院校之间人才、技术、教师的交流和接轨,进而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另外,企业还需要不断地拓展高等级信息化人才的储备库,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龙头带头,把地区内符合要求的两化融合人才信息录入,同时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也需要强化与科技部门的联系,协同行业两化融合建立相应的人才库,为企业储备相应的人才,便于企业进行招聘和配岗,促使企业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在进行两化融合过程中,需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从两化融合当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反馈,进行不断地推动企业两化融合。首先,企业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信息化资源,以及在企业内部的普及率。信息化的技术就是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所以企业要了解内部所拥有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数量和使用情况,这些是企业构建评价机制的基础,也是推进两化融合的基础。其次,企业要对自身利用到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点进行检测和分析,进而充分了解信息化对企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进而切实了解企业自身两化融合情况。最后,企业要立足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而对两化融合的发展进行规划和预测。企业推进信息化的应用,虽然能够对工业要素进行相应的转变,进而实现两化融合,但这个过程必须是依据企业自身具体、真实的情况进行,所以企业进行两化融合开始的转变过程,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规划和预测,这样才能让企业的评价机制切实落实到两化融合中,便于企业进行及时的管理,确保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发展形势。
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发展为信息化提供发展潜力的两化融合模式,已经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决胜手段,是我国促进工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两化融合的生产模式,在对工业生产技术的创新、能源的合理分配、工程作业的全面监管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企业在进行战略部署、人力资源配置等管理进程中,更应该把握总体趋势,与时俱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