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好课堂反馈 实现有效教学

时间:2024-06-19

■ 天津市东丽区新中村小学教务主任 孙 洁

教务主任 孙 洁

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课堂教学反馈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进度和情况的反馈,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反馈中来,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反馈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参与反馈的积极性

(一)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敢问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而不敢问。因此,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只有课堂气氛自由了,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才能向老师反馈真实的信息,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顺利的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在课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 《鸡兔同笼》时,在解决了列表举例法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位学生马上举手示意:“如果数据大的话,用列举法不是很麻烦吗?”许多同学马上附和了他的想法。这时教师顺势说到:“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习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学生们马上异口同声地说 “想”,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启示下,学生讨论得非常的热烈,最后得出了假设解法、方程解法。这堂课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充分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教师掌握了学生反馈的真实信息,反馈才能起到调控教学的作用。

(二)巧用生活信息,激活课堂氛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灵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体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地寻找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反馈所学知识的热情。如在教学 《搭配》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活动 “: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怎样安排才能做到每两人都进行一场比赛并且不重不漏?”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养成有序思维的良好习惯。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的鲜活有趣,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师反馈策略的实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师生间的沟通,教学过程的掌控,都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敏锐适度的反馈,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善于观察,获取反馈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体教学氛围、教学情景,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等细节。特别要注意学生眼神的变化,更要读懂他们:紧皱眉头、目光黯淡,说明正在苦思冥想而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解决、豁然开朗时则心欢意畅,常常眉开眼笑,目光很有神采;目光游离、默不作声则有可能思绪早已飘到九霄云外。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学生的动态,防止在互动过程中借机闲聊,干扰教师的有效教学反馈。此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低,他们的神情时常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教师上课不能照着教案只管自己讲,而应该随时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如在教学 《小数加法》时,发现学生由于已掌握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小数加法时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很快就掌握了其方法。因此新授内容对学生来说缺乏挑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之降温,部分学生坐立不定,注意力出现了涣散。于是我随即改变了教学进度,在随后的巩固中增加了让学生进行验算这一练习。通过让学生对小数加法的验算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了小数减法这一原本下节课的新授知识。整堂课上下来,证明学生完全能在一节课中同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之,如果学生出现迷惑不解的神情,说明没有听懂,就应该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有思维的余地。

(二)恰当方式,提高反馈实效性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采用 “一问一答”的方式肯定不能顾全所有的学生,而采取不同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反馈的有效性。

提问式反馈:教师在提问中捕捉即时信息,对即时信息进行提问,提问可起到思维桥梁与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同时也是教师捕捉反馈信息的有利机会。课堂提问可以形成师生之间信息与情感的有效交流,在提问中,不但能捕捉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也能捕捉到学困生“卡壳”的关键点,从而反馈出教师输送的信息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组合作交流反馈:不仅能体现学生间的合作,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反馈的有效手段。如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当学生提出分数基本性质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利用正方形、圆形和长方形等纸片来进行验证,采用独立验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验证过程。小组合作时,让小组长负责开展讨论,每人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同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巡视,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交流中。这样的交流有效地减轻了集体交流的负担,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实现了全面的反馈。

板演式反馈:课堂上学生的板演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在这种方式的练习中都能很好地反馈出来。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板演,指出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醒班里所有学生注意。教师也做适当引导,让没能上来板演的同学也能做个小老师,看看板演同学出现的问题,或者找找自己练习中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反馈:对于需要形象地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反馈,教师可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进行,如二年级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是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4种练习方案。一是 “找角”,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会指出哪些不是角,但不一定清楚怎么把它变成角,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当用鼠标点击,不是角的图形时,它们能自动变形,变成角,让学生直观地看清演变过程,从而更加理解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组成,有利于学困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二是 “数角”,由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设计连一连,提供多个图形,以及它们角的个数,利用多媒体的拖拽功能,让它们 “配对”;三是“比角”,两个角哪个大,学生判断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很容易看大小,同时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的方法;四是 “拼角”,用两个角拼一拼,变成几个角?学生大多会拼,但看不准是哪几个角,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成功将图形分解出若干个角,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在以上四种题型中,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很好地突破了反馈中的难点,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从而降低了理解上的难度,提高数学概念课反馈的实效性。

(三)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反馈也应当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反馈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应当涵盖不同层次的学生。量大面广的反馈,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反馈时既要发挥优秀生的引领作用,又要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会掩盖多数学生的实际状况,造成课堂反馈的片面性。因此要保证课堂上反馈的信息真实有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后续知识的教学。

反馈时要顾及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内向型的学生平时上课表现不够积极,缺乏自信,但他们不一定没有掌握知识技能,这就要看教师采用什么样的反馈方法,调动他们参与教学互动,传递反馈信息;外向型的学生活泼开朗,有的个性过于张扬,又不够谦虚,表面上说得头头是道,其正确率往往不高。

(四)合理把握,及时反馈与延时反馈相结合

一般的教学环节,反馈的信息是要求及时并且准确的。但是反馈这个过程不可能是永远及时的,可以有一定的滞后,但是滞后的时间应该是有所限制的,不然反馈这个环节就失去了他原本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把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带给学生最好的反馈效果。比如在有些争议较大的问题上,教师不要轻易肯定某一方面学生的意见,而要将反馈的时间推迟,让争议的各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及依据,在激辩的过程中让学生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逐步接近事情的真相。这样,即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及能力。

(五)精心练习,及时全面反馈

课堂练习不仅可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促进其技能的形成,还可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为后续教学提供切实的依据。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习题,这样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活动,因此,教师要熟练掌握反馈的技巧,灵活运用反馈策略,精心设计反馈的环节,拓宽反馈通道,及时调控和矫正,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