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4-06-19

■赵红娟

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赵红娟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好、工业体系完整、技术成熟,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国家实行的“一带一路”战略也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和平环境、新空间、新领域及一系列便利条件,但当前仍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面临着资金融通不够、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国际化人才的瓶颈,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大好时机,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辽宁 装备制造业 “走出去”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特点,自振兴东北政策实施以来凭借其诸多优势,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装备制造业170多个小类产品中,辽宁有58个小类居于全国前六位,占32.6%,数控机床、大型船舶、铁路内燃机车、系列轴承等行业,在国内具有一流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辽宁装备制造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了比较优势,不断培育竞争优势,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对辽宁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2015年前三季度,辽宁的经济增速为2.7%,多项经济指标继续走低,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积极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拓展市场,扶持核电、火电、轨道交通、石化冶金、高档机床等优势装备走出去。辽宁应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新特点,继续在新常态下抓住和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发挥其对辽宁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动因分析

(一)一些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实力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拥有装备制造业集中度较高的资本存量和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产业结构相对完善,科技支撑力量雄厚,知名品牌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辽宁装备制造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增幅居四大支柱产业之首,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以上,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0%以上,是辽宁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装备制造业也是辽宁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在出口方面,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就沈阳而言,2015年1-7月,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大环境下,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出口逆势增长,出口值为78.8亿元,同比增长15.5%,对经济增长起重要的作用。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辽宁省一直紧跟国家的政策步伐,积极鼓励本省企业“走出去”,早在2002年,大连机床集团就以并购的方式率先走出去,通过四次跨国并购缔造了高水平数控机床和高起点、大批量数控功能部件两个国家级数控产品产业基地,打开了德国、美国和日本3个世界最大机床产业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市场。如今,更是凭借着资本、技术、管理的优势在国外办厂走出去,2014年底与中国保利集团、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机床工业股份公司共同投资在俄罗斯组建数控机床制造公司。类似于大连机床集团,具备走出去实力的企业还有沈阳机床集团、大连重工、沈阳鼓风机集团、丹东黄海汽车集团等。

(二)转移过剩产能

据统计,2015年1-8月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956家,从业人员120多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45.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1.0%,比去年同期下降11.9%,处历史低位。装备制造业主要子行业中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降幅较大。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类型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不高,发展相对滞后,2015年以来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复杂,市场需求不足的困难越发突出,产能过剩的现象继续制约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一带一路”沿线大多国家产业发展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如辽宁装备制造企业能与其合作,既可帮助其发展经济,又可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近两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捷克等国家达成的战略合作,也加速了辽宁装备制造过剩产能走出去的步伐。

(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辽宁已形成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是我国制造装备的核心产业区域,机床、高压输变电、矿山机械等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辽宁虽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大省,但始终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让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同那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展开竞争,将会促使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企业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与国外市场空间和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克服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助力辽宁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辽宁装备制造业以重型装备为主,涉及行业有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目前主要通过以下3种形式“走出去”:

(一)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对外合作方面成效显著,2015年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也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达35.5亿美元,占全省对外直接投资比重24.5%;核准和备案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413个,占比达23.8%。仅2015年一季度,全省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额9150万美元,占全省对外直接投资额10.9%;核准和备案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15个,占比达32.6%。主要投资领域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冶金业;主要投资地区包括东盟、中亚、欧美和非洲。

(二)对外承包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装备出口

辽宁省通过工程承包带动装备出口累计达158.9亿美元(见表1)。仅2015年一季度,通过工程承包带动装备出口金额达4.2亿美元。涉及主要产业为电力、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主要地区为东盟、中东和南亚。如中巴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的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重要合作项目,是“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正式启动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将进一步深化中巴经贸合作,有力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三)装备直接出口

辽宁装备制造业以境外工业园区为平台,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促进优势产品和技术大规模走出去。2014年,全省出口装备制造产品118.7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的20.2%。2015年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产品出口居辽宁省出口商品首位,出口额达924.8亿元(人民币),可见,被称为“国之重器”的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经济振兴的关键所在。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需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决定企业能否“走出去”,不仅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能否足以应对国际化的挑战,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为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地“走出去”还需加大扶持力度。

(二)资金融通不够,投资风险较高

目前,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获取资金来源,而较少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和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对于高度依赖资本的装备制造业来说,资金不足或资金流动困难为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形成了很大的障碍,也提高了投资风险。

表1 2005-2014年辽宁省对外承包工程规模

(三)附加值低,大而不强

作为辽宁的重要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产值很大,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增长10.7%,增幅居四大支柱产业之首。但是附加值比较低,处于微笑曲线低端,大而不强,向海外出口的利润率太低,如出售一台机床几千万元,利润也就几千元;出售一台自有品牌的汽车也就挣几百元钱。如何让辽宁装备走向世界,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2015年5月,由辽宁华冶集团完全采用中国标准建设的电工装备产业园,在埃塞俄比亚正式投产,成为当地最大的电工产品生产基地,带动了国内铝材、电子、轴承等50多个相关行业出口。这种“抱团出海”,以建立境外产业园的模式引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联合“走出去”,值得辽宁企业学习。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不够

自2013年起,辽宁省积极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截至目前,已启动42个重大项目,累计攻克重大核心关键技术54项,开发出重大装备产品(样机)18个和重大装备关键部件12个,共申请发明专利114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形成行业、企业标准20项。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无法自给,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附加值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进程缓慢,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仍有很大的空间。

(五)面临的投资环境复杂

辽宁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不仅面临着东道国政局不稳、政策变化的风险,尤其是非洲、中东一些国家,还要加强对当地劳工、环保法律和宗教、文化、习俗的了解,当地气候条件差异、空间距离、售后服务等问题也制约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向海外扩张。

(六)缺乏国际化专门人才

一方面,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高技术研发人才稀缺,这也是影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走出去”的深度。另一方面,缺少能够适应激烈的跨国竞争、精通外语、法律、财务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需要政府和企业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近年,国家出台了“一带一路”、“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走出去”、“中国制造2025”一系列大好政策,辽宁省政府及装备制造企业应充分利用当前大好机遇,适时“走出去”。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辽宁省政府主管部门应从多方面加大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一是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最新国际招投标信息,另一方面提供海外风险预警信息,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一些政局不稳或疫情频发国家的相关信息,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二是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减少项目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三是由政府出面,为“走出去”的企业争取更多的海外优惠政策,如相关产品的免税政策等。

(二)拓展融资渠道

2014年末,国家就开始部署金融支持装备“走出去”,辽宁装备制造企业要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与国际制造业巨头进行比拼竞争,自然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银行应在加强有效风险管控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援外优惠贷款、优买贷款的作用,扩大贷款支持的国别范围和行业领域。运用援助、信贷、担保、投资等多种金融手段,支持高铁、船舶、核电等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除银行融资外,上市、产业基金、民间资本等融资方式也可以做选择。

(三)培育一批重点支持企业

确定一批市场有支撑、技术有保障,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或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的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鼓励企业强强联合,结成联盟,形成抱团出海的投资主体,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共赢,提升辽宁装备“走出去”的整体能力。

(四)创新走出去运行模式

以蒙俄和中东欧为重点工作方向,布局九大工业园区带动优势产业发展,借助东北四省区通关一体化,以推进境外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引导企业创新“走出去”方式。

在发挥传统工程承包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辽宁省资金、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合作,鼓励企业利用BOT、PPP等模式,承接国外项目,带动装备制造业的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五)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高端装备大多是国外企业,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还要注重产品结构策略,提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为战略基点,抢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制高点。通过更深度的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2015年一季度,沈阳机床集团和大连机床集团研制的中档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产品销往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实现销售收入3130万美元;沈阳鼓风机集团研制的透平机械销往伊朗等国,实现销售收入700万美元,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六)加强人才保障制度

当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缺乏跨国领军人才,针对国际化人才短缺这一问题,应从三方面加强:一是重点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加快高端装备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专家队伍建设;二是政府扶持和企业自我培训相结合,加大对跨国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三是加强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国际化人才交流平台,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人才保障制度。

参考资料

1.李克强.加快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J].中国设备工程,2015(2):2.

2.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辽宁省也应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J].辽宁经济,2014(12):4-8.

3.金仲,宋青瑾,郭琼等.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323-326.

4.张潇予.金融危机过后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状况及对策探讨[J].新经济,2014(9):43-44.

5.王竹芳,李莹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117-120.

6.王婷婷,贾波.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因素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171.

责任编辑:刘桂素

*项目来源:2016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编号:2016lslktzijjx-24)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