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讨县供电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缺陷与解决措施

时间:2024-06-19

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缺陷

(一)审计定性准确性缺少制度依据。这些年,我国进行了更加深入地经济体制的改革,当下可以使用的审计法律法规,同经济的发展趋势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而言,用于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内部制度,有着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经济责任审计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导干部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期,随着新生事项和业务的增加,以及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难以找到准确的制度依据进行问题定性。

(二)考核评价体系实效性较低。县供电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其任职单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而在实际开展审计时,对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应该如何与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考评有机结合,明确领导干部应该负有哪部分责任,缺少更加明确的内部规定,往往也是依据情况酌情考虑,给予绩效考核或是行政处理。

(三)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风险性。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评价结论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被审计单位往往存在向审计组提供的各类台账资料存在不完整、逻辑关系错误等,甚至出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资料,以达到隐蔽、隐藏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纪事项。这就对审计组成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大量资料数据中判断、甄别、查找出问题,杜绝审计过程中对重大事项错误实施的遗漏,对审计人员来说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四)审计成果运用不扎实。随着近年来公司依法治企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有效落实依法治企规范要求和整改措施,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按照“标本兼治、防范风险”的工作目标,提出预警和建议,促进审计成果运用及转化,严控各类风险,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发现问题的“回头看”,发现基层单位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存在不扎实,问题整改不彻底的现象。

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缺陷的主要措施

(一)细化完善相关内部规章制度。想要更好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从制度方面做起,对新生业务、事项,结合地理、内部管理水平等主客观因素,提出相应的审计管理建议书,要求细化完善需要使用的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工作体系,做到审计报告中描述的事项实事清楚、问题定性准确,审计整改意见可操作性强。

(二)完善审计考核评价体系。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本着对领导干部任职情况负责的态度,审计报告要给以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首先要完善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运用好落实把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等“三个区分开来”重要指导思想,审慎作出结论和处理。运用定性责任指标办法,将领导应该承担的管理责任有哪些和直接责任有哪些分清楚;将前任遗留问题和现任问题进行划分;将问题应担负的决策错误和执行错误描述清楚等。

(三)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针对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组人员要具备风险意识,深入推进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严把审前准备关、审中现场关、审后报告关等,通过深入现场踏勘,加强问题成因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推进审计项目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严守审计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树立查处问题是天职、有问题发现不了是失职、发现问题不如实报告是渎职的工作理念,恪尽职守,廉洁自律。

(四)多措并举强化审计成果运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对审计发现问题,被审计单位要及时整改,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整改不到位的,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审计发现问题要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台账,对审计意见和建议,指导相关单位和部门深刻分析,追本溯源,不回避、不掩盖,不等不靠,实行“销号”管理,保证整改落实效果。二是发挥协调监督作用,形成齐抓共管态势。建立责任明确、职能互补、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的协调监督机制。

结束语

总之,审计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是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当前工作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不断提升该项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县供电公司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情况的审计力度的加强,及时发现经营管理隐患和潜在风险,分析问题成因,堵塞管理漏洞,消除风险隐患,防范经营风险,为公司不断强化县供电公司单位基础管理的规范性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