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 田光辉 秦伟山 孙海燕
文化旅游
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 田光辉 秦伟山 孙海燕
区域海洋文化的空间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人文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通过对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总结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在发展基础、表现形式、发展意识、发展协调性等方面的差异性,探究形成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发展空间差异的因素主要由文化根源、地理条件、历史形成、经济发展水平、海洋意识和海洋环境等共同影响。通过对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有利于挖掘海洋文化的内涵,加大海洋文化的开发,促进环渤海地区海洋事业有序、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文化 空间差异 环渤海地区
海洋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涵盖海洋农业、海洋渔业、海洋民俗、海洋祭祀、海洋旅游等诸多方面。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从古至今,中国海洋文化是伴随着历史演变不断发展的。近代,中国海洋的大门逐渐被西方列强打开,强烈的文化交融,刺激了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预示着中国将要进入对海洋探索的新时代。要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不仅需要海洋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也需要海洋文化、海洋意识等软实力的支撑。近几年,各地区加大了对海洋文化探索、挖掘和整合的步伐。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海洋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特征和意义方面。曲金良教授1999年编著 《海洋文化概论》,解读海洋文化特征、本质和内涵并提出了加快海洋文化建设的建议。2003年,又出版了 《海洋文化与社会》一书,对海洋文化进行了新的探讨。关于海洋文化的对比研究,刘晓彤的《基于海洋开发背景的鲁浙海洋文化比较研究》分析了历史形成因素对海洋文化的影响。吴成根在 《试论我国海洋文明的塑造与海洋文化力的构建》中指出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相对国外有很大的局限性,海洋文化影响民族精神的塑造。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在区域性海洋文化的空间差异研究相对较少。
环渤海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阵地和连接东北亚的重要枢纽,战略地位不容小觑。在 “时代呼唤开拓海洋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探究环渤海区域的海洋文化,深层次了解该地区海洋文化发展空间差异的内在原因,有助于充分的挖掘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
曲金良先生对海洋文化的内涵总结为: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开发和利用海洋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成果总和。主要表现在人类对海洋的观念、认识、思想、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方式。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对海洋文化最权威的概述。总体而言,海洋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自然特性,还包括人类基于海洋所创造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行为。
对海洋文化的特征归纳大多是基于本土性,并且从历史、文化等的角度归纳总结的。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因海洋是对外交流的窗口,所以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从海洋的价值角度来说,海洋文化具有商业性;从海洋的内质结构分析,海洋文化具有涉海性;从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海洋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融合性。
环渤海沿海区域包括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其中山东省包括烟台、潍坊、东营和滨州,河北省包括沧州、唐山和秦皇岛,辽宁省包括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本文将环渤海沿海区域以省级单位为划分依据,分为以山东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区域的环渤海南部海洋文化区、以辽宁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区域的环渤海北部海洋文化区以及以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区域的环渤海西部海洋文化区,如图1。
图1 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区空间分布
将环渤海地区3个海洋文化区,以城市为单位从海洋旅游文化、海洋民俗文化的角度比较其海洋文化发展的现状并分析每个文化区的海洋文化特征 (见表1)。
表1 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现状和特征
虽然渤海湾是一个整体,但是由于其依托的陆地不同,从而造成了海洋文化发展在空间上的差异 (图1)。差异的内在原因取决于不同沿海地区自然、历史、文化等不同。
(一)海洋文化的发展基础不同
区域海洋文化的发展形态都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山东省海洋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地域特征鲜明,其文化源头是齐鲁文化核心的齐文化,而齐文化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对中国海洋历史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东夷文化,也就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中最古老的部落。齐国继承了东夷文化中东夷人对海洋开发利用的优良传统,促进了渔业和海运的发展和繁荣。环渤海西部的河北省和天津市,其海洋文化的发展最早受河北省内陆地区南部的运河文化和北部的游牧文化共同影响,发达的大陆文化使得人们对于海洋态度是排斥的,导致海洋探索的欲望不强。但环渤海西部 “京畿咽喉”的重要地理位置,使得港口文化得以发展,天津、秦皇岛逐渐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重要的海上运转中心,渔业和制盐业也逐渐得到发展。辽宁省海洋文化的发展基础是建立在其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之上的,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并不明显。
(二)海洋文化的表现形式各异
环渤海各地区由于其依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区性差异,造成了海洋文化表现形式的不同。山东省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烟台长岛大黑山岛的海岛文化、蓬莱沿海地区的海神文化、潍坊沿海地区历史悠久的海盐文化和东营黄河入海口的河海文化。环渤海西部地区海洋文化的表现主要是天津的海洋军事文化和海盐文化、唐山的海岛旅游文化和曹妃甸海洋民俗文化、秦皇岛的避暑胜地与阳光沙滩结合的旅游文化。辽宁省海洋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大连到葫芦岛一带的现代海洋旅游文化、旅顺博物馆、日俄监狱旧址、苏军烈士陵园的战争历史文化和以龙王塘海灯节为代表的海洋民俗文化。
(三)海洋文化的发展意识不一
区域海洋文化发展意识差异主要是指河北省的海洋文化与山东省和辽宁省相比相对滞后。河北省沿海城市包括秦皇岛、唐山和沧州,除秦皇岛外,唐山和沧州给人的海洋意识不强,一直被误认为是内陆城市,有着 “沿海而无海”的尴尬,尤其南部的沧州市由于淤泥质的海滩以及落后的海洋意识,对海洋文化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河北省沿海虽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比较重要的盐生产地,海岸也有贝壳堤、离岸沙坝的旅游美景,但其相比于山东渤海沿海地区的海神文化以及丰富多样的渔业、祭祀活动和渤海北部湾以大连为龙头海洋文化产业的连带开发,河北省的海洋文化发展显得特点不鲜明、发展意识不强。辽宁省注重休闲和娱乐的海洋文化开发,对沿海战争遗址的旅游开发也是其主打特色,但辽宁省海洋民俗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相比于山东省海洋民俗文化的开发缺乏特色和深度。
(四)区域内海洋文化发展不协调
山东省环渤海沿海地级城市自东向西依次是烟台、潍坊、东营和滨州,海洋文化特色从烟台往渤海内部延伸逐渐模糊,海洋文化发展的全局性意识不强,潍坊市、东营市和滨州市的海洋文化还有待深层次挖掘。
河北省和天津市所在的渤海西部海岸带,虽有几千年悠久的海洋历史,但其海洋文化的发展不协调。海洋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天津和秦皇岛,而沧州市、唐山市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创新意识不强,海洋资源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辽宁省对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挖掘是全国典范,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连市,著名的5A级风景区老虎滩、金石滩都在大连境内。虽然近几年辽宁省不断发掘和整合旅游文化资源,但大连市、 营口市、 盘锦市、 锦州市、葫芦岛市之间的海洋文化差异依然显著。
(一)农耕文化阻碍海洋文化发展
环渤海沿海地区由于其处于大陆文化的发源地区,海洋文化的发展受大陆文化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耕文化。中国的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活生产智慧的结晶,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一直流传至今。根据考古研究发现,以大陆文化为代表的华夏集团与以海滨文化为代表的东夷集团经过不断地纷争和融合,东夷集团的海滨文化逐渐被消磨,自武丁以后,便 “渐居中土,分迁淮岱”,而其北方沿海地区的蓝色文明的最初发源地,出现器具退化、生产方式改变等文明衰退现象。农耕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人们对海洋的探索。
渤海湾地区典型的农耕文化包括以山东省为代表的大河文化和以河北省为代表的运河文化。民以食为天的农耕文化思想保守,追求衣食无忧,缺乏对未知海洋的探索精神,海洋文化发展缓慢。在古代,海洋不像现在可以给人类带来充足稳定的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巨大的财富,狂暴的海洋经常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灾难,导致沿海的海岸线越发萧条。此外,山东和河北两省处于中国封建统治的核心地带,封建保守的思想更加限制了海洋文化的发展,形成了环渤海内部的河北省和山东省黄河口地带海洋文化发展滞后的局面。
(二)地理条件影响海洋文化空间分异
从地理因素分析,优质的海岸条件是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环渤海地区有两个重要的国际性枢纽港天津港和大连港。天津港是服务于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对外交流的窗口。大连港港阔水深,是东北亚航运货物集散中心。天津港和大连港以及山东沿岸的烟台港,依托于优良的港口优势,形成了环渤海西部、北部和南部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促进了地区海洋文化的发展,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早、定位高,得到了优先发展的优势,地区海洋民俗文化不断整合发展,特色鲜明。而其他地区,如黄河口的冲积地带、河北省中南部的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不利的海岸条件限制了地区港口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制约了海洋文化的发展。因此,海港条件也影响着海洋文化的空间分异。
(三)历史形成因素凸显海洋文化特色
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特色最鲜明的是山东省,其历史形成独具特色。山东省的海洋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钱穆先生曾这样表述历史对于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起”。山东海洋文化的发展萌芽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其发展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山东渤海沿岸“贝丘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当时的山东沿海地区就有了 “靠海吃海,以海为田”的思想。环渤海西部,由于古代黄河在今天津附近入海,使得环渤海西岸经历了海陆变迁。天津海洋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海盐文化,天津制盐历史悠久,自汉武帝时期就在此设立盐官。此外,天津在元朝时期就成为了重要的漕粮运转中心。辽宁省海洋文化的渊源要追溯到古老时期的满族文明。古代的东海沿海是满族先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几千年来,他们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热爱海洋、歌颂海洋,并且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四)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海洋文化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洋文化发展。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包括天津、大连、唐山和烟台,且属于一、二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对海洋文化产业中的海洋旅游资源开发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较齐全。例如,辽宁省环渤海城市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中,大连市集中了辽宁省重要的海上旅游资源,对海洋文化开发程度高,海洋民俗活动也比较集中。环渤海西部地区的天津和唐山相对于南部的沧州市,山东省环渤海城市中的烟台市相对于西部的潍坊、东营和滨州,海洋文化的发展程度相对较高。总之,海洋文化的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要实现地区海洋文化的协调发展,就要协调地区经济发展。
(五)海洋意识与海洋环境引导发展方向
环渤海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包括天津、大连、秦皇岛和烟台,政策优势使其在环渤海地区发展占得先机,海洋文化也相应得到繁荣发展,但也造成了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发展极不均衡的局面。近年来环渤海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质不断下降,致使地区渔业资源受到威胁,影响了海洋渔业的发展,海洋民俗文化也受到影响,人们的海洋意识越来越淡薄。例如,烟台长岛县,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急剧减少,渔民面临出海打不到鱼的尴尬窘境,所以大多数渔民转行做起了渔家乐,出海捕鱼也变成了近海养殖,渔村在逐渐减少,海洋民居逐渐被现代化房屋代替,织网产业也在逐渐萎缩。环渤海内部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海洋环境恶化的威胁,海洋环境的变化对海洋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区域海洋文化的空间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人文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通过对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总结出了环渤海海洋文化在发展基础、表现形式、发展意识、发展协调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由文化根源、地理条件、历史形成、经济发展水平、海洋意识和海洋环境等原因共同影响。通过对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有利于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发展取长补短,均衡良性发展。
参考资料
1.张敏.基于国际竞争的我国海洋文化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2.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2-10.
3.曲金良.海洋文化与社会[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78-94.
4.刘晓彤.基于海洋开发背景的鲁浙海洋文化比较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4.
5.吴成根.试论我国海洋文明的塑造与海洋文化力的构建[A].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2008中国海洋论坛文集[C].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2008:6.
6.周秀娟,王非.辽宁海洋文化的特征及其在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J].青年文学家,2014(24):178-178.
7.倪浓水,刘晓彤.“海上浙江”和“海上山东”战略中的文化支持[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0(6):1-4.
8.孙川.农耕文化在观光农业规划中的表达[D].重庆:西南大学,2014.
9.汪竞帆,杨建校.沿海无海 河北海岸线之惑[J].中国国家地理,2015(2):166-177.
10.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4.
11.吴迪.满族先民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满族史诗 《乌布西奔妈妈》的历史地理学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田光辉,秦伟山,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通讯作者:孙海燕,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硕导)
责任编辑:陈秀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79005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