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展旅游产业:沧州渤海新区加快发展的又一着力点

时间:2024-06-19

■曹敏然

作为河北省打造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战略重点和全省十一·五规划的一号工程,渤海新区正在全力实施“港口、产业、港城”三大主体战略。产业聚集明显加快。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旅游业,势在必行。

坚持高站位、高水平的规划先行

据调查,区域范围内的 “一市三园”,即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和毗邻的海兴县共有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50多处,综合的评价是:自然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较大开发潜力;人文旅游资源遗存不多,但部分资源价值较高;总体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但类型较多,便于多方位开发;产业资源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存在旅游资源相对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传统形象较差等等实际问题。鉴于此,要提高整体水平,提高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目前最迫切的是加快旅游规划的正式出台和实施,用以统领、提升、规范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适应发展的新形势,由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和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所承担的渤海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北京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所承担的南大港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在充分调研和修订的基础上,均已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这两项重要规划经进一步的完善和报批,即可进入实施。两项规划均以现代高端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了高站位、高水平。连同以前已经搞出的 《海兴小山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协调动作,必将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倾力打造体现自身特色的精品项目

举凡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关键的一条就是必须具备和提升对游客的核心吸引力。而核心吸引力主要的是靠立足特色资源,打造精品项目,推出高端产品。

渤海新区有什么?——湿地、滨海、新城、口岸,——够得上一级资源的有黄骅大港、南大港湿地、名人高尔夫球场、古贝壳堤、黄骅聚馆古贡冬枣园及冬枣采摘节等等,还有广袤的海滩、风情浓厚的渔村……

比较起来,没有青山绿水,没有叫得响的名胜古迹,缺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只能走自己的路,只能紧紧盯住现有资源,深入挖掘其内涵,提升其价值,“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在开发中打造,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闪光。

策略之一,对现有的景观进行筛选,着力开发数个能拿得出、站得住、叫得响的品牌,比如,对南大港湿地,以 “湿地深度休闲,原始生态体验”为主旨,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争取打造国家级的天然湿地公园;比如,把小山和扬埕湿地统一起来,依照大型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标准,以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为指导,建设集休闲、科普、科考、游览、观赏为一体,以区内火山遗迹、湿地生态为核心的观光型地质公园……

策略之二,推出大项目、新项目,着力开发数个牵动市场、激动人心的品牌。比如,区域范围内的南排河镇本是一个渔业镇,新区旅游规划就将其作为开发重点,定位建设滨海休闲度假中心,规划内容以南排河镇为中心,分为南排河镇、海盐游乐园和渤海湾滩涂公园三大部分,设计了打造具有渔乡风貌的小镇形象,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渔家风情旅游项目。

策略之三,设计好渤海新区的旅游精品线路。靠一批精品项目做支撑,还要研究精品线路。初步规划为 “一横二纵、六大精品”的主体构架,即以黄骅中心城到黄骅大港的主体线路;以北部南大港湿地、南部的扬埕水库、小山火山为两极,发展观鸟、地质科普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以南排河镇为中心沿海岸向两边延伸的滨海民俗体验旅游。推出黄骅中心城市、南大港国家湿地公园、南排河滨海休闲度假区、特色农业生态采摘园、临港工业观光园、小山扬埕湿地国家地质公园,一线穿“珠”,再有非精品项目的配合,新区旅游业的核心引力定然会大幅度提升。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在发展旅游业上,政府不是不作为,而是大有作为,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财政有限的资金只能作为引导性和奖励性投入,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机制。

以渤海新区现有的状况,全力推进综合大港建设、新城建设和产业聚集,抓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更是有限的钱用到刀刃上。寄希望新区财政去拿钱开发旅游项目,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实,从全局角度讲,新区投巨资加快综合大港建设,启动一级渔港建设,加快黄骅新城和交通工程规划建设,以及港区路段的扩建、改建、硬化、美化,一方面是改善整体的硬件环境,一方面也是对旅游业的大投入。试想,没有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提升,能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么?

综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务实仍是我们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任务。

一是要牢牢树立三种意识。即市场意识、产业意识、企业为主体的意识。这三种意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实质,是从政府为投资主体的老框子中彻底跳出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项目、产业支撑力为目标,推动更多的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业,使渤海新区在现有基础之上,结合资源特色,构建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引导旅游要素,相关产业加快向新区聚集。

二是搞好旅游产业规划,协调并进,联动发展。在新区旅游产业这个大框架下,其产业构成又可分为住宿设施、旅游餐饮、旅游娱乐与活动、旅游商品等几个方面。我们要做好新区旅游产业的大规划,就要研究具体的产业。总的指导思想是:住宿设施要做到高中低档相结合,照顾到不同类型、不同消费水平的游客。旅游餐饮,已形成了规划区以渤海海鲜为特色的菜谱,下一步要创 “海鲜宴”名宴品牌。旅游娱乐活动,当前最具引力的是中捷名人高尔夫俱乐部、黄骅冬枣采摘节,以及带有乡土特色的武术、文化活动。下一步,可考虑放大思路,可创办南大港湿地爱鸟节、渤海长芦海盐节等等。

三是搞好旅游产业的导向和政策扶持。1.新区财政每年可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引导性建设。2.争取区内的旅游产品项目能够列入国家和省里每年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防护林带建设等专项资金,加以综合配套使用。3.选定部分高品位、高质量旅游产业项目,争取列入 “中国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库”和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项目库”中,列入国家旅游局招商项目,利于广泛招商。4.制定产业联动的产业扶持政策协作机制。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要为发展旅游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体现倾斜和扶持。5.出台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鼓励政策。

四是按照旅游业产业化、市场化经营发展的思路,拟由新区管委会推动,以大型企业或引进来的实力企业集团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改组、改制、参股、控股、兼并、租赁等形式,组建渤海新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行使资源开发利用、自我经营发展等职能,不失为加快发展新区旅游产业、增强旅游实力和发展后劲的一条好路子。

以主动出击的精神撬动旅游市场

近期,新区的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偏小,同时,旅游服务业远未发展起来。

但,放开一点儿眼光即可预测:2010年,游客人数可达80万人,年旅游收入可达 2.5~3亿元;2011—2015年,年旅游收入可达4~5亿元;到2020年可达到12亿以上。

待新区旅游发展规划正式批准实施之后,旅游资源整合的步伐必然大大加快,兴办旅游业的热潮将空前高涨,新老景点的开发建设会蔚成一种气候。再有,随着渤海新区蓬勃的发展和快速的崛起,特别是综合大港2010年8月的正式通航,新区知名度大幅度的提升,将为旅游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更好的条件。

况之,渤海新区本就处于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有交通和地域优势,且京津冀本就是旅游业的核心市场,是国内旅游三大客源市场之一,人口1亿左右。目前,该市场已占到沧州市市场份额的76%以上。加之旅客扩大视野的需求,渤海新区之 “新”是会夺其眼球的。环渤海经济带沿线的城镇,有一个游览带的大概念,有一个同中有异的概念,客源逐渐流向渤海新区是合乎情理的。

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提示我们可做如下客源市场目标的定位:即以京津冀为核心,环渤海为重点,外延三北,辐射日、韩、东北亚,兼顾港澳台、东南亚。

围绕定位和目标,打造精品线路、精品项目,提升硬件环境和服务水平等等都是基本的措施。除此,当前应抓好三点:

一是加强总体协调和策划。在新区尚没有统一的旅游管理机构的情况下,目前可建立一个旅游规划开发领导小组,推进规划的修订、完善和落实,协调开发旅游产业和项目,研究如何撬动市场,打开市场的具体措施。

二是把新区的旅游宣传向前推进一大步。以旅游规划的批准和实施为契机,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提高更大范围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三是加快研制、开发、提升旅游新产品。尽快形成富有自己特色、艺术性和纪念性相融合,新颖、别致、实用的旅游商品系列,为撬动旅游市场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