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灿东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总结

时间:2024-06-19

陈姝婷,吴丽凡,王 洋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及关节外病变为主要表现的非特异性炎症,大多数患者伴有晨僵现象。目前对于此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非甾体抗炎药作为一线药物常使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初期,具有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但易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急性发作及重症患者,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消炎,缓解病情,但不能阻断此病的进程及骨关节破坏现象,并容易引起血糖、血脂等出现代谢异常的问题[1]。李灿东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数十余年,学验颇丰,提倡“五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的治疗有一些独到的思路,一方面能够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痛苦;另一方面可改善西药的一些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塑患者治疗信心。以下就此病的治病思想及经验谴方用药等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证型及治疗

1.1 风寒湿阻证

证见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手足青紫,遇寒痛剧,遇暖觉舒,畏寒肢冷,可伴有鼻塞、流清涕等上感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紧或稍沉。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基本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 g,桂枝10 g,生芍10 g,当归10 g,柴胡10 g,枳壳10 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3 g)。肢冷脉微,心腹冷痛者加熟附子散寒止痛;屈伸不利甚者加桑枝祛湿通络。

1.2 湿热痹阻证

证见肢体关节掀红肿胀,疼痛难耐,扪之灼热,遇冷缓解,遇热加剧,经脉挛急,屈伸不利,可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心烦不安,口腔溃疡,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则: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基本方:四妙散加味(黄柏10 g,苍术10 g,薏苡仁45 g,牛膝10 g,威灵仙15 g,生黄芪20 g,元胡10 g,乳香5 g,没药5 g,丹参15 g,山慈菇10 g)。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者酌加生石膏、知母、牡丹皮清热凉血;关节僵硬日久者酌加僵蚕、地龙蠲痹通络;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1.3 寒热错杂证

证见关节红肿热痛,但局部畏寒恶风,或自觉发热但触之不显,或局部扪之灼热但欲盖衣被,或上肢寒冷下肢灼热,或上肢灼热下肢不温,甚则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口渴而喜饮温热,舌红或淡红,苔白或黄,脉弦数或弦紧。基本方: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 g,生芍10 g,半夏10 g,党参10 g,黄芩10 g,桂枝10 g,忍冬藤15 g,生姜3片,威灵仙15 g,乳香6 g,没药6 g)。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期证型及治疗

2.1 瘀毒蕴结证

证见关节红肿刺痛,夜晚尤甚,反复发作,甚则强直畸形,局部皮肤紫黯,舌质紫黯,边有紫斑,苔黄厚,脉弦数。治则:活血祛瘀通络。基本方:丹参四藤饮加味(丹参15 g,鸡血藤15 g,海风藤15 g,络石藤15 g,忍冬藤15 g,威灵仙25 g,生芪30 g,白芍20 g,甘草5 g)。关节肿胀较甚者加肿节风、金钱草消肿散瘀;瘀血较重者加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四肢关节结节者加牡蛎、山慈菇软坚散结。

2.2 痰郁气滞证

证见关节红肿疼痛反复绵延,夜晚及阴雨天疼痛尤甚,可伴胸闷,头重昏蒙,情志抑郁,大便不爽,纳谷不馨,舌质淡黯,苔腻,脉滑数。基本方:柴芍温胆汤加味(柴胡10 g,白芍10 g,陈皮10 g,半夏10 g,竹茹15 g,枳实10 g,茯苓12 g,川萆薢15 g,薏米根30 g,威灵仙20 g,丹参15 g,甘草3 g)。胃脘闷胀者加佛手;纳呆者加神曲、鸡内金。

2.3 肝肾亏虚证

病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病位由单一关节发展至全身多处关节受累,关节肿胀畸形,重着疼痛,骨质破坏,活动受限,可伴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形体消瘦,畏寒肢冷,性功能下降,舌淡红暗,苔薄白,脉沉弦。基本方: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10 g,桑寄生15 g,秦艽10 g,防风10 g,怀牛膝10 g,杜仲10 g,生地12 g,川芎10 g,当归10 g,桂枝10 g,茯苓15 g,细辛1.5 g)。活动受限较甚者加蚕沙,木瓜舒筋缓急;眼花耳鸣者可酌加菟丝子、枸杞子益肾填精。

3 验案举隅

陈某,男,52岁,办公室职员,2017年9月10日初诊。主诉:多发关节疼痛、变形10余年,加重1年。患者自诉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腕、掌指关节疼痛,就诊于漳州市医院,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后不规律痛时服用“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药物,病程迁延反复,逐渐并发其他多处关节疼痛、变形。近1年来多处关节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口服西药作用不明显。刻下:多处关节对称性掀红肿胀,刺痛剧烈,夜晚尤甚,变形,屈伸不利,活动受限,以腕、掌指、足趾关节为重,伴晨起关节僵硬大于1 h,多发皮下结节,无明显季节变化,纳食一般,神疲乏力,夜寐欠佳,二便尚调,近一年来体重下降约6k g,无口干口苦,无潮热盗汗,偶有干咳,唇暗,面稍黑,舌质红,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弦滑。辅助检查:(2017-08-16,漳州市医院)抗环瓜酸肽抗体(CCP):313.9 AU/mL,红细胞沉降率(ESR):42 mm/h,超敏C反应蛋白(CRP):19.700 mg/L,类风湿因子:阳性。胸部CT示:①双肺多发性粟粒性结节、微结节影;②甲状腺左叶低密度结节。双手掌正位片示:①双手掌构成骨轻度骨质疏松;②双侧腕骨及桡尺骨茎突可见多个小囊状骨质破坏,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处方:丹参四藤饮加味(鸡血藤15 g,海风藤15 g,络石藤15 g,忍冬藤15 g,僵蚕8 g,蜈蚣1条,威灵仙25 g,生芪30 g,丹参15 g,生芍20 g,甘草5 g)。12剂,水煎服,1剂/d,早晚服用。嘱其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疼痛缓解时可适当锻炼。患者路途遥远,复诊不便,随访,诉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屈伸不利有所缓解,嘱依上方治疗2周,以观后效。

按:此患者病程绵长,久病入络,属于“顽痹”,正如《医林改错》指出“痛久必有瘀血”,运用丹参四藤饮可以活血通络。忍冬藤清热解毒而凉血,络石藤、鸡血藤、海风藤祛风通络以清热,虫类药物搜风剔络;又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的理论,用大剂量黄芪以增其功,再加上威灵仙祛风除湿,生芍舒筋缓急,故而效显。

4 临证经验总结

4.1 辨别脏腑,遵循法度

李灿东教授时常强调,以中医理论为基石,以四诊规范为前提,以辨证思维为核心,全面、规范、准确地了解病史是治病的关键。此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脏腑失调的结果,病机为本虚标实。此病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气、痰浊、血瘀痹阻经脉为标,因此此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脏皆有关系,明确病位至关重要。从肺而言,若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水道不通,则易形成湿、痰、瘀,因此若病位在肺,则应宣发肺气、通调水道;从脾而言,脾主运化,主统血,病位在脾,应益气健脾、泄浊化湿;从心而言,久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若心主血脉功能失调,则易形成瘀血,应助心行血,活血化瘀;从肝而言,肝主筋,主疏泄,肝气的调达对全身气血津液起着调节作用,如病位在肝,应疏肝理气,清浊解毒;肾主水,主骨生髓,水液输布失常,骨失所养是造成此病的关键,特别对于久痹患者,因治疗过程中常使用祛风除湿之剂,亦或是采用激素疗法,造成阴血暗耗,损蚀肝肾,故培补肝肾应贯彻始终。

4.2 内外兼修,身心并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往往病程缠绵难愈,非常痛苦,给病人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亦使病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情志的抑郁、气机不畅又会造成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更易形成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面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应言语疏导,鼓励其在缓解期适当锻炼,操持家务,以免废用。李教授时常教导家属莫将患者特殊对待,要让患者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3 应时有律,状态可调

此病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根治。故应以防为先,防治结合。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生命的过程是内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故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而强身健体、抵抗外邪、畅达情志是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保障。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常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故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需积极治疗他病,以防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