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疗风虚瘦弱方治疗汗证经验

时间:2024-06-19

杨佳楠,李应存,李鑫浩,陆 航,刘 玲,梁丽娟,叶 红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4.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李应存教授为国内敦煌医学研究著名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扁鹊医学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学术流派分会副会长。李教授长期专注于敦煌医学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致力于将古老的敦煌医方重新应用于临床,使敦煌医学造福人类健康事业。笔者有幸拜读于李教授门下,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李教授化裁敦煌疗风虚瘦弱方治疗汗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汗证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邪失常的病症[1]。汗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既可作为独立的病症,又可作为症状出现,伴见于其他疾病。其病因多样,病机复杂。《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第七十一》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血液与津液均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异名同源,汗与血亦同源而异流,汗液又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李应存教授认为血汗同源,汗家少血,多汗、久汗不仅耗血伤津,而且损伤心气心阳。治疗当以益气养血、扶正固本为先,在此基础上调和营卫、收敛止汗,方可取效。李教授在研究敦煌经卷过程中发现敦煌疗风虚瘦弱方虽为产后病所设,但该方既能益气养血,又具调和营卫之功,药专力宏,值得发掘运用于临床。

2 敦煌疗风虚瘦弱方

敦煌医方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李应存教授在系统研究敦煌医方时发现,目前公布的敦煌医方有1 240余首[2]。这些医方配伍别具特色,给药途径独特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效捷,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疗风虚瘦弱方出自法藏敦煌医学卷子 P.3930,原文为“治产后风虚瘦弱,不能立、无力、短气方。取当归、生姜各四两,黄芪、芍药、芎藭各三两,桂心、甘草各二两,羌活一两,干枣三十枚,擘破,羊精肉三斤。右(上)已(以)上并切,以水二升,先煮肉,取汁一斗。去肉下诸药。复煎取汁二升半,即去滓,分作三服。服别如人行十里,进一服即(差)”[3]。方中当归、芎藭(即今之川芎)、芍药调血养血;黄芪、甘草调中益气;桂心、羌活解表散寒、温通阳气;生姜、大枣以资后天,使生化有源;血肉有情之羊精肉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调和营卫之功。本方原无方名,李应存教授根据治疗主症,定名为疗风虚瘦弱方。

3 验案举隅

案例1:患者,男,28岁,2017年4月8日初诊。主诉;多汗4月。刻下:夜寐盗汗甚,白天活动后汗出亦多,伴手足心热,心烦,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给予敦煌疗风虚瘦弱方合当归六黄汤加减,处方:黄芪25 g、麸炒白芍12 g、当归20 g、川芎6 g、桂枝6 g、防风10 g、熟地30 g、生地30 g、黄柏15 g、黄连6 g、黄芩6 g、白术10 g、浮小麦60 g、煅牡蛎40 g(先煎)、竹叶25 g、炙甘草18 g、生姜3片、大枣3枚。6剂,水煎服,3次/d。

2017年4月15日二诊:出汗十去七八,手足心热减。守方改黄芪30 g。6剂,水煎服,3次/d。随访6月无复发。

按:患者气阴不足,虚火内灼,水不济火,迫津外泄。方选敦煌疗风虚瘦弱方益气养血;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火;白术益气健脾,以助补气固表;浮小麦益气,煅牡蛎敛阴,两者皆可固表止汗;竹叶清热除烦;甘草、生姜、大枣补益脾胃,调和诸药。诸药合用,益气固表,育阴泻火,从而营阴内守,卫外固密。

案例2:患者,男,35岁,2018年3月12日初诊。主诉:多汗1年。刻下:动辄汗出,汗后身凉,平素怕冷,偶有盗汗,伴见神疲乏力,眠差,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尺弱。给予敦煌疗风虚瘦弱方加减,处方:黄芪20 g、麸炒白芍15 g、当归25 g、川芎15 g、桂枝6 g、防风15 g、熟地黄20 g、白术15 g、浮小麦40 g、煅牡蛎40 g(先煎)、炒柏子仁20 g、首乌藤30 g、炙淫羊藿25 g、锁阳40 g、炙甘草20 g、生姜3片、大枣3枚。6剂,水煎服,3次/d。

2018年3月21日二诊:汗出减。守方改浮小麦50 g、煅牡蛎50 g(先煎)、炙淫羊藿30g。6剂,水煎服,3次/d。

2018年3月26日三诊:睡眠改善。守方改黄芪25 g、煅牡蛎60 g(先煎)、炙甘草25 g、白术20 g。6剂,水煎服,3次/d。

2018年4月2日四诊:活动后出汗十去八九,怕冷显减,体健神旺。守方改生地黄25 g、当归30 g、锁阳50 g。6剂,水煎服,3次/d。随访3月,诸证未复。

按:患者阴阳两虚,气血不足,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汗证日久,则精伤气耗,而见神疲乏力。以敦煌疗风虚瘦弱方益气养血;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白术益气健脾,以助补气固表;浮小麦益气,煅牡蛎敛阴,两者皆可固表止汗;柏子仁、首乌藤养血安神;淫羊藿、锁阳补肾阳、益精血;甘草、生姜、大枣补益脾胃,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必当效如桴鼓。

4 结语

李应存教授认为,汗证多以气血不足、体虚不固为本,治疗以扶正固本为先,常以敦煌疗风虚瘦弱方益气养血,再加浮小麦、煅牡蛎益气敛阴、固表止汗,形成了治疗汗证的基本方。临证时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不同,随证加减,适证调方,毎每获得良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