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张炜霖,潘丽贞,王 英,陈 弦
(1.福建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 妇产科,福建 南平 353000)
不孕症是指正常女性在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有规律性生活12个月或更长时间下未能达到临床妊娠状态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1]。受到不良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增加、生育年龄延迟、心理健康及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孕症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外第三大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2-3]。据报道,我国女性不孕症患者已超过5 000万人,约占育龄女性的15%[4],不孕症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对不孕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促生育类药物、辅助生殖技术、心理治疗及手术等,临床疗效取得不断突破的同时,亦存在不足:生育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增加激素相关癌症风险[5-6],侵入性治疗有损人体脏器与正气。中医药在不孕症的诊疗上标本兼治,调理为主,具有无创无痛、经济、副作用较少的特点,受到了研究者及患者的广泛关注。
CiteSpace软件是美国华裔学者陈超美开发的一款可实现关键词计量与科学文献数据分析的可视化工具,融合了文献计量、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是挖掘某一领域研究热点及预测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7],已被应用于情报学、医学等多个研究领域[8]。笔者检索各大数据库后发现,国内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相关文献颇多,虽有学者做了文献综述研究,但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有所欠缺,缺乏全面的可视化分析。故本研究拟运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建库以来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主要研究内容,追踪研究热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由2名研究者共同采用高级检索策略(题名/关键词=“不孕症”OR“不孕”)分别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建库至2020年9月31日。纳入标准:各数据库内“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等中医药相关学科目录下题名/关键词为“不孕症”或“不孕”的全部中文文献。最终由2位研究者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查与汇总,具有分歧和不确定的内容交由第三位研究者最终决断。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不孕症或不孕不育患者;②研究内容涉及中医、中药相关治疗方案。排除标准:①报纸、年鉴、图书、专利、成果、新闻、科普等形式文献;②CiteSpace软件无法正确提取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发表年份等信息的文献;③语言为非中文的文献。
将检索得到的文献信息以Refworks格式导出,其内包含文献题名、发表年份、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运用软件CiteSpace(版本号:5.5.R2)对导出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设置软件参数:时间选择1959-2020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2”;Top N per Slice为默认值50%,表示选择每个时间切片下的前50条文献;为更清晰地显示图谱,选择Pathfinder(寻径)进行网络图谱裁剪;参数设置完毕后依次进行文献发表时间分布、作者共现分析、机构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及突现词检测,并生成相应知识图谱。
初步检索得到22 858篇文献,双人浏览文题、摘要等信息进行无效文献剔除,运用COOC 6.5软件进行文献去重,得到9 643篇文献;再剔除CiteSpace软件无法转换或无法提取有效信息的文献,最终得到9 275篇有效文献。
检索到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相关研究文献最早发布于1959年,1959-1978年期间发文量极少,1978-1983年每年发文量缓慢增加,其中1982年突破10篇;自1983年起发文量快速增加,1993年突破100篇,于2016年达到顶峰(518篇)后发文量趋于平稳。见图1。
图1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作者有47位,排前列的有:谈勇(南京中医药大学,44篇);刘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篇);庞保珍(聊城市中医院,40篇);吴效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篇);连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8篇);尤昭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篇)等。运用CiteSpace绘制作者共现网络图谱(图2):共出现765个节点数,536条连线,节点大小表示发文量多少,节点个数代表作者数量,节点间连线反映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连线越多代表合作越密切[9];连线密度为0.001 9,表明多数作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体现为多个研究团队;但各研究团队间连线分散,提示跨团队间的合作交流不密切。对研究团队核心作者被引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刘丽教授团队着重于不孕症及妇科疑难病症的针药治疗研究,涉及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及文献研究等多种类型;尤昭玲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40余年,在不孕症相关疑难病症的诊治上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其团队擅长免疫性卵巢早衰的诊治研究[10];吴效科教授团队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涉及PCOS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等多个研究方向;连方及庞保珍教授团队研究涉及各类型不孕的中医药疗法;谈勇团队近期关注卵巢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
图2 作者共现网络
统计结果显示:有61所研究机构发文量在10篇以上,排名前五的机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124篇)、山东中医药大学(97篇)、成都中医药大学(96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94篇)以及湖南中医药大学(79篇)。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共出现244个节点,109条连线,各节点间连线密度为0.003 7,主要合作关系是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合作,受地域因素影响较明显。逐步分析发文量前三的研究机构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症、黄体功能不全、补肾调周法等方面,累计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国自然基金)资助;山东中医药大学对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等方面研究较多,累计获得10余项基金资助;成都中医药大学主要涉及PCOS、排卵障碍、通脉大生片、中医证型相关研究,累计获得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研究机构共现网络见图3。
图3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关键词通常是一篇文献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聚类分析则是根据指标间的相似程度对有多项指标的数据进行分类的一种统计方法[11]。进行关键词聚类可发掘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运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生成聚类标签并绘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图4)。图谱共形成367个节点,1 230条连线,连线密度为0.018 3,聚类模块值Q=0.426 1,平均轮廓值S=0.571 7。Q>0.3提示聚类的社团结构显著,S>0.5可认为聚类合理[12]。各聚类标签独占一行,时间轴表示该关键词最早出现的年份;节点间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被使用在同一文献中,连线越多表示次数越多。最终得到18个聚类,聚类标签数字#越小,表示聚类规模越大。本文选取聚类范围最大的8个聚类(#0~#7),并对意义相近的标签进行合并分析(#0不孕不育与#1女性不孕症、#3中医药疗法与#4中医治疗)。
图4 基于LSI算法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2.5.1 不孕症(#0、#1) 此聚类范围最大,以不孕症为主。关键词“不孕症”最早出现于1959年,同时期出现的还有妊娠率、针药并用等;1986年后输卵管阻塞、性激素、排卵障碍、保留灌肠、中药、名医经验等关键词相继出现,2010年后出现IVF-ET等技术相关研究。分析具体信息,结果显示:不孕症涉及的西医病因多样,主要包括PCOS、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等;涉及的中医病因有肾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冲任虚寒等。
2.5.2 中西医结合治疗(#2) 此聚类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最早出现于1979年,后续出现月经不调、基础体温、原发性不孕、黄体功能不全、克罗米芬等相关研究,2017年出现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相关研究。涉及的中医治疗有:针刺、温针疗法、火针疗法、针灸序贯疗法、子午流注开穴法、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等;涉及的西医治疗手段有:克罗米芬、氯米芬、促性腺激素、人工周期疗法。
2.5.3 中医药疗法(#3、#4) 此聚类以关键词中医药疗法为主,最早出现于1989年,辨证论治、免疫性不孕、补肾调周等相关研究相继出现。内容上除涉及补肾调周、疏肝益肾、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等治法外,还涉及膈下逐瘀汤、温经促孕汤、大柴胡汤、二仙汤加减、右归胶囊、左归丸加减、苍附导痰丸、活血调经汤、加减苍附导痰汤、右归饮、八珍汤、归芍地黄汤、当归芍药散、疏肝散瘀汤等方剂。
2.5.4 养精种玉汤(#5) 此聚类以养精种玉汤为主,出现时间较晚(1999年),涉及女贞子、大熟地、经验方、桑寄生、月经后期、化痰祛湿、痰湿阻滞、疏肝益肾、功能性不孕症、妇科临床等。
2.5.5 多囊卵巢综合征(#6) 此聚类以PCOS为主,聚类中最早出现的关键词为排卵障碍性不孕及氧化应激(1959年);1986年开始PCOS、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临床观察类文献量大幅增多,2001年左右开始出现实验研究,有关补肾、苍附导痰丸等方面的研究出现频次增加。
2.5.6 妊娠结局(#7) 此聚类以妊娠结局为主,出现于1985年,包含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功能、临床观察、模型小鼠、机制研究、月经周期、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中医物理治疗、功能性不孕等关键词。研究内容不但包括临床研究,还涉及动物实验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此外,中药周期疗法、中医物理疗法亦在临床上得到运用。
关键词突现是指关键词在短时间内使用频次显著增加,又称突现词,往往代表该时间段的研究热点。突现词检测可辅助判断该领域的研究前沿[13]。对2015-2020年的关键词进行突变性检测,共得到17个突变词,大致可以归纳为病因相关(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肾虚、卵巢早衰、免疫性不孕、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癥瘕、免疫性不孕)、诊治及疗效相关(中药灌肠、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妊娠结局、温针灸)。见图5。
图5 2015-2020年突现关键词
中医学将不孕症归为“无子”“全不产”“断绪”范畴,一般认为其主要与内外因素所致气滞血瘀、胞脉阻塞、冲任失司有关[14]。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成功构建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相关文献作者、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内容及近期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网络。从研究结果来看,中医药治疗不孕症领域发文量增长迅速,2016年达到高峰并趋于稳定,究其缘由,可能与国内愈发重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010年后生殖学科在国内逐渐变成热门、不孕症发生率不断增加等大环境变化有关。
研究发现,作者间的合作以研究团体的形式展现,代表团队有尤昭玲团队、刘丽团队、连方及庞保珍团队等;研究机构主要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各机构的研究内容广泛,多有涉及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等相关研究,同时各有侧重点,多所机构获得了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推动了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发展。同时也可注意到,当前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相关研究领域中,仍存在各研究团队间缺乏合作、跨地域跨机构的交流较少等问题,建议从国家相关部门层面统筹研究资源。
关键词聚类结果显示:不孕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疗法、养精种玉汤、PCOS、妊娠结局等聚类规模较大,是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主要研究内容。从时间角度分析,不孕症出现最早,PCOS紧随其后;中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疗法、养精种玉汤相继出现;妊娠结局时间最晚;基本符合“病症—病因—治疗—结局”的演变路线。从内容角度分析,PCOS可引起50%~70%的无排卵不孕症[15],归属于中医“不孕”等范畴,其病位在胞宫,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于肾虚、脾虚;标实在于痰湿、血瘀[16],患者常具有腹型肥胖的特征[17]。研究发现中医药疗法可提高PCOS性不孕患者的妊娠率[18],比如苍附导痰丸可改善肾虚痰湿,有效治疗PCOS[19-20]。养精种玉汤乃明代傅青主所创,是治疗“身瘦不孕”之名方,在试管生殖技术[21]、排卵障碍性不孕症[15]、子宫内膜发育不良[22]、高泌乳素血症[23]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突现词反映近期研究热点的转移情况。分析中看出,近5年的研究热点早期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中药灌肠、肾虚、卵巢早衰、免疫性不孕、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其中中医药治疗的突现率高,受关注多;中期逐渐转为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的关注,妊娠结局的突显率高,提示广大学者认识到妊娠结局的重要性;后期突现率较高的温针灸,其研究历时较短,研究成果尚欠缺,还未出现突破性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整理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进行文献作者及研究机构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及突现词检测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直观地呈现了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现状、发展规律以及未来趋势。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不孕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疗法、养精种玉汤、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结局等方面。近5年的研究热点早期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中药灌肠、肾虚、卵巢早衰、免疫性不孕、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中后期逐渐转向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妊娠结局及温针灸相关研究。另外,本研究仅检索了国内常用的3个数据库,缺少国际间的横向对比研究,样本代表性有所欠缺,今后可开展本领域的国内外对比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