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宋征福,周晓玲,陈 峭,李 灿,李泽鹏,王 林,刘 莹,余静芳,张 悦,宁碧泉,韦宛华,朱昱豪
(柳州市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0)
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4大常见原因,在发病率方面排名第6[1],而在我国是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2]。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仅占大约20%~30%[3],其他的治疗方法诸如介入、放化疗等,虽有一定效果,但作用有限。中医药作为肝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发掘[4]。
中医学常将肝癌归属于“肝积、肝著、积聚、癥瘕、黄疸、臌胀、肥气、癖积、痃癖”等病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肿瘤的形成是有形之物蓄积的过程,即“阴成形”的过程,其实质是阴气不化,其原因为“阳化气”的功能失调。阳虚寒凝、阴气不化是肝癌的中医病理基础及病机关键,而扶阳化阴法是治疗肝癌的重要原则,并贯穿整个肝癌治疗的始终。本文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出发,总结肝癌的证机核心是阳虚寒凝、阴气不化,着重对扶阳化阴法在肝癌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中医药治疗肝癌提供理论指导。
阴阳理论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指导基本认识。《周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适,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为天”,“坤为地”,乾、坤分别代表阳与阴,阴阳二气交感,乃孕育万物生命,提出“阳主阴从”思想,更注重阳气的主导作用。中医学认为凡是具有运动的、温热的、无形的都属“阳”的范畴,相对静止的、寒冷的、有形的都属“阴”的范畴。《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对于“阳化气,阴成形”中的“阳”与“阴”,当持“脏分阴阳”“气分阴阳”中的概念认识。肝体为阴,即肝的物质结构为阴;肝用为阳,肝主疏泄、司藏血的功能为阳,主疏泄为阳中之阳,司藏血为阳中之阴,使肝气血运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景岳全书》中言“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主动而散,阳气有蒸腾气化作用,促进万物气化和脏腑正常功能的发挥,其化气是发散向外向上的。阴主静而凝,阴气促进万物凝聚成形,其成形是收敛向内向下的。“阳化气”说明气的弥散运动,“阴成形”说明气的凝聚运动,且存在着物质与能量间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关系,而阳气居于主导地位,在人体推动和激发脏腑功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难经·五十五难》云:“积者,阴气也”,而《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诸病源候论》曾记载道“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积者,脏病也,阴气所化生也;聚者,腑病也,阳气所成也,虚劳之人,阴阳伤损,血气凝涩,不能宣通经络,故积聚于内也”。《医宗必读·积聚》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由古籍记载论述发现,正是阳气亏虚,气化不足,或失于温煦,或失于濡养,或推动无力,气血流通受阻,精血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障碍形成“痰、湿、浊、毒、瘀”,表现为痰浊、水饮、瘀血、异常肿物积块等病理产物在体内滞留或堆积,中医将其归属“阴气”,其本质是阳虚气化不足,内生寒邪,“痰、湿、浊、毒、瘀”化为积块(肿瘤),即阴气不化。现代医学认为,肿瘤发生机制中肿瘤微环境及其表观遗传机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表观遗传驱动的肿瘤免疫位于肿瘤形成早期,肿瘤微环境中可逆的表观遗传状态又支持肿瘤细胞可塑性[5]。从中医及西医对肿瘤认识中可发现,表观遗传其实质类似于中医“阳化气”功能,肿瘤微环境近似于中医“痰、湿、浊、毒、瘀”阴邪之气。
目前,中医关于肝癌之病因病机认识尚未统一,然普遍认为,肝癌病因病机主要由于正气虚损而导致脏腑失调,促进癌毒内生,引发气滞血瘀、络脉闭阻是其内因;与饮食、情志、外邪等外在因素相合,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正气亏虚是本,湿热痰瘀等是标,是一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谢晶日等[6]认为肝癌患者因为正气不足,出现多脏器阳气不足,主要包括脾阳、肾阳的不足,日久则水湿内停,加重痰浊、气滞、瘀血等多种病理产物产生。程荣菲等[7]分析肝癌形成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肾亏虚为本,肝气郁结为标,并由此进一步引致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蓄积,结为肿块,发为本病。李维忠等[8]以癌毒病机理论辨析肝癌的主要病因、核心病机以及病机演变规律,肝癌的核心病机为肝脾肾亏虚,气郁湿热瘀毒互结。蒋锐沅等[9]认为其根本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阳虚不运,导致“阳化气”不足,进而使得“阴成形”太多,使得实质性的痰湿瘀等有形实邪停留堆积日久,化生癌毒,而痰瘀停留的肝脏部位往往是阳气最薄弱的部位,因此相关“肾中真阳”的生成不足和温煦失常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生成的普遍病因。所以,肝癌的病机为一方面由于机体阴阳失调,“阳化气不及”,多责之于脾肾阳虚,气化不足,阴寒邪气从生,痰湿瘀浊结聚而“阴气”不化;另一方面肝癌瘤体“阴气”之邪不断生长,也会耗散机体阳气,加重“阳化气”功能的失常,使得人体阴阳失调进一步加重,导致肝癌的进展、复发和转移。因此,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及众多医家对肝癌病机的认识,我们认为肝癌的病机核心关键是阳虚寒凝、阴气不化,而其治法应当是扶阳化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故临证时应当“观其脉症,知犯何逆”,根据肝癌证候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湿”“热”“痰”“浊”“毒”“瘀”等其病理产物,留羁蕴结不化,久而酿化为癌毒,着著肝胆,腐肉生恶。“阳化气”不及会表现脏腑功能不足、温煦及推动无力,导致“阴成形”太过,有形物质积聚过多而内生异常肿物,机体多表现为畏寒、手足逆冷、纳差、食欲下降、倦怠懒言等虚寒性的临床症状。“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肝癌临证诊治中,以辨病、辨证、辨体“三位一体”临证模式[10],辨识机体与瘤体的阴阳状态,合理扶阳与消阴,阳虚者当扶阳,阴实者宜化阴,阳虚阴实者应扶阳为主兼以化阴,时时扶阳,适时化阴,扶阳以化阴,通达阳气,消散阴气,流通气血趋于平调,对临床肝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扶阳注重顾护人体之阳气,可调节肝癌的免疫微环境,能对其免疫耐受及免疫逃逸现象进行干预[11]。
肝癌多由于气滞、血瘀、痰浊、湿热、邪毒等病理产物相互胶合结聚,酿蕴内生,化为癌毒。癌毒又常作为肝癌发病的基础和病理关键,以癌毒病机理论辨析肝癌的主要病因、核心病机以及病机演变规律发现,其核心病机为肝脾肾亏虚,气郁湿热瘀毒互结,因此治疗需以抗癌解毒为核心,理气解郁为关键,清热化湿、活血祛瘀为要点,扶正补虚为根本[8]。抗癌解毒亦成为辨病论治肝癌通用之法,然临证中需针对热毒、湿毒、痰毒、瘀毒等毒邪性质不同,细分选用有清热解毒、祛湿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增效解毒之别[12],而临床中又以清热解毒、以毒功毒之法最广用,如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猫爪草、山豆根、半枝莲、重楼、板蓝根等,以毒攻毒药如斑蝥、蟾酥皮、马钱子、土鳖虫等。抗癌解毒法常囿于癌毒,清热解毒药其多属于苦寒之品,长久运用,易苦寒败胃,损耗阳气,另外以毒攻毒药,其开结拔毒之力多攻伐峻猛,剂量与时程把控于毫厘,往往出现“衰其大半,过者死”之结局,克伐太过,伤损正气。因此,临床运用抗癌解毒法中,若于寒凉之中加入少量辛温之品,如附子、肉桂、干姜等,既制苦寒,又可温通宣散阳气,松解癌毒阴气,更好发挥清热解毒作用,而于毒药之中加入人参、黄芪、白术等,可补益正气,以便更好地祛邪攻毒。临床实践[13-14]、现代药理及实验研究[15-19]发现,以温阳散寒或温补肾阳为主的中药复方或单体中药,如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淫羊藿等,可以直接抑制或杀灭肝癌细胞,也可调节肝癌细胞周期,促进其凋亡,阻滞血管新生抑制侵袭及转移。
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角度,痰瘀毒邪作为肝癌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20-22]。原发性肝癌的基本证候以血瘀证和气虚证最常见,随着分期进展,气滞证随之减少,而水湿证、阳虚证明显增多[23],因此临床实践中从“气”“痰”“瘀”论治肝癌,肝癌早期初始阶段,“气郁”“气虚”,裹挟“痰”“瘀”,常运用理气化痰、行气活血等法辨治;肝癌进展处于复发转移时期,应用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施治[20-25]。痰瘀之气,实为阴邪,“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然“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阳扶正,临证中若适时少量佐加入辛温之品,如附子、肉桂、细辛、干姜等,又可鼓动催生阳气,温化寒痰水饮,散通经络瘀塞,消弥阴气,气血流畅周身,矫枉阴阳以期趋平。实验研究发现,温化胶囊(主要由附子、贝母等组成)通过温阳散寒与化痰活血,发挥温阳化气散结的作用,具有诱导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凋亡的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周期的改变[26];而温阳化瘀法亦对肝癌小鼠肺转移有抑制作用[27]。
中医体质强调个体在形体构造与功能活动的内在特性,其所患疾病的倾向性与易感性也有所不同。阳虚体质的人群更易罹患肿瘤,而一项对原发性肝癌体质调查研究中发现,其偏颇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28],阳虚证患者特征性代谢网络的失调主要表现为脂类代谢、糖代谢、能量代谢等多种代谢的紊乱或衰减[29],其代谢网络失调可看做中医气化功能失调。另与西医TNM分期及Okuda分期相关性研究发现,随TNM分期Okuda分期越高,气虚质和阳虚质越突出[30],另外阳虚质者也易并发消化道出血[28],阳虚质、血瘀质得分越高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的时间越短[31]。阳虚体质患者其与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有着密切关系,阳气亏虚占主导地位,将体质的辨证内容引入肝癌临床研究中,有助于对其先期预防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因此在临证诊治中,应强调早期扶阳截断阳虚质向罹患肿瘤发展。
肿瘤作为有形之实体,是因机体阳气亏虚,不能制化阴津,遂聚敛而成痰凝血瘀等阴邪渣浊之物,即“阳化气”不及导致的“阴成形”太过[32]。肝癌随着阴气不化而凝滞体内,在不同阶段可能兼夹“湿”“热”“痰”“浊”“毒”“瘀”等病理产物;而“阳虚”是其发生发展、转移复发的重要病机特征,因此阳虚寒凝、阴气不化是肝癌的中医病理基础及病机关键,而阳虚居主导地位,故在临证诊疗中应从“辨病-辨证-辨体”着手,详辨疾病、证候、症状及体质不同,分清各阶段所适用范围,时时扶阳,适时化阴,灵活运用,以指导对肝癌的中医防治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