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名中医张西俭巧用海藻-甘草药对治疗肺癌经验

时间:2024-06-19

陆思宇,唐翠遥,崔世奎,朱丹平*,张西俭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11)

药对[1]是指合用能起到协调作用、增强药效,或消除毒副作用,抑其所短、专取所常,或产生与原药各不相同的新作用等经验配伍的两药,亦即“对药”。相反是指同用可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的两种药物配伍。“海藻-甘草”药对属传统中医常见的相反药对,李东垣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2]中明确提及:“本草明言十八反……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虽古时亦有海藻玉壶汤治疗甲状腺疾病,但由于社会发展,现代医学追求用药的高度安全性,因此海藻-甘草药对临床愈加少见,即便使用也仅用来治疗甲状腺及乳腺疾患。张西俭教授临床重视辨证论治,用药不泥古不化,遵循“有其证,用其药”原则,临床治疗痰毒结滞证的恶性肿瘤时,常用海藻-甘草这一药对。

1 肺癌与药对“海藻-甘草”

肺癌属中医“癌病”范畴[3],其发生与邪毒留滞机体,正气耗损关系密切,预后差,死亡率高。张西俭教授认为,肺癌的产生多因痰毒滞结、正气亏虚所致,且久病痰毒之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失常,无法正常进行循环往复的转化,使得气阴更加耗损,正虚邪盛,病机更进一步,入营入血,变证丛生。在治疗上,张西俭教授将恶性肿瘤以痰毒论治,治疗主张“四诊合参、脉诊为先”,平脉辨证,辨其虚实,认清痰毒形势,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根据脉证的变化,充分评估邪正的消长盛衰形式,调节祛邪(肃毒)及扶正的药味,注意兼证,随证施药,并由此自创针对肃清痰毒的“祛痰攻毒汤”,方药组成包括淡海藻、甘草、制白附子、制天南星、夏枯草、蜈蚣[4]。制白附子、天南星针对久病入络,祛除在经络之痰毒。夏枯草清肝经郁热,防肝旺乘脾,避免加重中焦受损。《医林改错》有言:“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可见患病后,体内必有瘀血留滞。蜈蚣为虫类,其药力竣猛,可破血攻毒、破血逐瘀、软坚散结、搜刮入络。其中海藻-甘草药对是全方的核心,主要起软坚散结解毒之效。

海藻-甘草药对为张西俭教授治疗肺癌的基本药对,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痰湿之源,海藻入胃经,可防中焦化生痰湿,亦能软坚散结,直指病所。甘草味甘,为补益中焦之品,可生津液,培元固本,又可防蜈蚣猛烈之性。中医认为甘草与海藻同用或可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但在张教授看来,甘草与海藻这一相反的特点反可加强海藻的软坚散结功效,同时又可肃清痰毒,从而达到相反相成的目的,《侣山堂类辩》言:“相反者,彼此相忌能各立其功。”海藻是治疗浊毒型肺癌的利刃,甘草恰如磨刀石,可激荡海藻的药效,彻底发挥海藻软坚散结、涤痰解毒之功效。张教授认为,相反的两者之间本身可构成一个阴阳循环体系,一方强则另一方弱,因而甘草用量应当小于海藻,不仅可加强海藻药效还可避免产生毒副作用。蒋辰雪等[5]通过分析大量文献数据也得出,目前中医在应用海藻与甘草药对时甘草的用量主要集中在3~9 g,海藻以10~15 g最为多见,甘草用量均小于海藻,两者比例在7∶3~8∶2。“相反者可相成”,张教授认为,海藻-甘草配伍治疗肺癌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相反”,并非等同于“矛盾”,而是特指药物之间性味、功能、作用特点等方面对立的属性。相反相成是中医学阴阳对立统一关系在药物配伍关系上的反映,是独属于中医学的一种特殊的反向思维方式。相反的目的是相成,是期望可以提高或调整方剂的整体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受药能力。当然,相反相成也有其适用条件,张教授认为,当病机矛盾复杂,病证由已知病机急剧向另一种性质对立的病机演变,病证的病因病机性质与天时地理环境因素的属性矛盾时,方可考虑相反相成配伍,反之则可能引起药物中毒,或减弱药物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海藻与甘草的抗肿瘤作用。海藻[6]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其性味咸寒,归肝、胃、肾经,可利水而泻痰,软坚而消痞。研究[7]表明,海藻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拓扑异构酶的活性[8],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封闭自由基在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生长增殖[9]。甘草提取物甘草酸[10]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甘草多糖可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抑制肿瘤生长,提高免疫指数,未来或可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靶[11]。

2 经典案例

彭某,男,61岁,2011年12月22日首诊,现病史:确诊左肺上叶鳞癌16月。患者因咳嗽于2010年8月就诊于外院呼吸科,查铁蛋白377.10 μg/L,CA199 34.15 U/L,2010年9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左肺上叶鳞状细胞癌,胸部CT见左肺上叶团片状密度增高影,伴周围炎症,病灶与肺动脉关系密切,左侧肺门上叶鳞癌伴周围阻塞性肺炎,淋巴转移。不适合手术,行化疗2次后即不愿坚持,目前时有咳嗽,稍步行即感喘累。2011年4月胸部CT复查见左肺上叶阻塞性炎性改变,左上叶支气管内膜及左肺内区可疑增多软组织密度影,延至张教授门诊求治中医药。舌象:舌红,苔薄黄,脉诊示双寸口脉沉弦滑满小数,脉气甚盛。病机辨证为肺热、痰毒内盛。处方:金荞麦70 g、蒲公英30 g、排风藤30 g、石见穿30 g、藤梨根30 g、莪术15 g、黄药子10 g、制白附子(先煎)10 g、制天南星(先煎)10 g、淡海藻15 g、炙甘草10 g、杏仁10 g、紫苏子15 g、款冬花15 g、枳壳10 g、浙贝母15 g、麦冬15 g、南沙参30 g,14剂。2012年2月9日二诊:自诉服上方后咳嗽显减,脉象满盛象显减,仍弦滑小数具浮势,原方去黄药子,加柴胡、青皮、陈皮、钩藤、栀子、山慈菇各10 g,14剂。2012年3月1日三诊:脉象两寸虚细,关尺又见弦滑满小数,沉位脉力尤重,为肺气不足、痰毒痼积之象,处方:人参5 g、南沙参15 g、北沙参15 g、制白附子(先煎)10 g、制天南星(先煎)10 g、生白术15 g、薏苡仁50 g、青皮10 g、陈皮10 g、白芥子10 g、藤梨根30 g、金荞麦50 g、蒲公英15 g、白花蛇舌草15 g、莪术15 g、淡海藻15 g、炙甘草5 g、肿节风15 g、蜂房15 g,14剂。2012年4月2日患者复查胸部CT示左肺门稍增大,同侧左上叶前段片絮状模糊影,与2011年4月片对照范围减少。后续随访数月,患者胸部CT提示左上叶前段片絮状模糊影持续减少。

按:张西俭教授认为肿瘤病多属于痰毒结滞,存在不同程度的正虚,治疗当首辨邪正虚实,根据邪正双方的情况选择基本治法,但痰毒则贯穿疾病始终。张西俭教授认为,肺癌的痰毒结滞有轻重程度的区别,“只有[12]具有自我积聚、自我积累的湿邪,才能化为浊邪,而浊可生毒,进而形成浊毒。” 张教授认为,由痰浊(浊毒)所致的肺癌在脉象上滑象明显,若肺癌程度较轻,痰湿尚未化为浊毒,则其脉象常可见涩象,往来不利。淡海藻、甘草为浊毒型肺癌常用的化痰散结解毒药对,处方中二者剂量之比多为3∶1,用量通常为淡海藻30 g、甘草10 g,或淡海藻15 g、甘草5 g。张教授诊治的诸多肺癌患者中,海藻用量较大,多为15 g或30 g,虽较常规剂量10~15 g大,但确是治疗肺癌痰毒结滞的特色剂量,海藻与甘草的3∶1比例更为特色配伍,疗效确切。诚然,二者的剂量及比例关系仅为经验性总结,未通过动物模型试验的精准数据证明,但“效不更方”,药味则亦如此。在扶正上,常以人参、黄芪、生白术、女贞子、枸杞子、当归、锁阳等组成的“癌瘤扶正汤”加减。久病入络,瘀血、毒热化生,须加以兼顾肃瘀毒之莪术、郁金、石见穿、红景天,肃热毒之白花蛇舌草、金荞麦、蒲公英、苦参、肿节风、排风藤等。治疗时须四诊合参,综合考虑,根据标本缓急的处置原则,统筹治疗方案。

3 结语

张西俭教授临证多年,在治疗痰毒结滞型恶性肿瘤时常用“海藻-甘草”这一药对,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在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为同道治疗恶性肿瘤提供借鉴与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