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及思考——以科普读物为例

时间:2024-06-19

石文林,陈凯佳,张建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期。2017年***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并在多个场合对中医药给予高度评价,向国内外推广中医药。岭南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中医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早在2006年1月广东省就召开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走在时代的前沿。十余年栉风沐雨,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得到大力弘扬,成就斐然。

1 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现状

目前关于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的方式,有博物馆展览、影视宣传、媒体报道、网络平台、亲身体验活动、书籍等。

1.1 博物馆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室内展厅8 000 m2,室外中草药种植园区55 000 m2,馆藏医史文物5 000余件,中药标本2 400多种。目前博物馆分为医史展区、中药展区、大型液浸标本展区等室内展区和科普互动区,室外还有岭南名医壁、医圣张仲景雕塑等景点[1]。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文物有以下几种:药臼与药柞、羚羊角、五色药石、银药盒、熏炉、内装乳香样药材的漆盒,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岭南医学萌芽时的特色[2]。

1.2 影视宣传

2016年由广东医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国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本草药灵》首批26集动画片正式对外发布,开创了中医药文化儿童启蒙的新形式[3]。大型中医药纪录片《悬壶岭南》将微观叙事与宏观思考相结合,巧妙运用多样化的视觉传播策略,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4]。

1.3 媒体报道

王志勇、王国辰主编的《中国中医药年鉴》,总结出仅2007年1年时间,媒体报道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新闻、消息2 860多条,电视专题报道130期[5]。

1.4 网络平台

2006年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与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针灸协会、广州宏承中医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岭南中医药网”,并建立学会页面(www.Ingygy.com/xuehui.asp),以此为窗口,为会员搭建一个信息服务平台[6]。2016年《药王之王》手机游戏已与腾讯签约,开辟了向青少年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新途径[3]。

1.5 亲身体验活动

位于广州北京路的“岭南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在陈李济旧址南侧开门迎客,通过观、闻、触、试等方式,体验广府中医药文化和“大南药”文化的魅力[7]。

1.6 书籍

广州市的广雅小学,将传承中医药文化作为重点,衍生了《走近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出版了低、中、高年级《走近中医药文化》系列校本教材,以及《广雅中草药图谱》[8]。分为上、中、下三册,记述了岭南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代表性医家医著等;《岭南医学与文化》《岭南中医药名家甄梦初》《岭南中医药名家林建德》《岭南医药文化》《岭南中医》等相继问世。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岭南中医药文化的科普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在各种传播形式当中,书籍传播是最常见的一种,通过书本为载体,以公众容易参与和接受的文字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中医药文化知识。然而就现状而言,目前大部分介绍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书籍偏于学术型,更适合于专业人群,不利于岭南中医药文化在普通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间流传,如何将岭南中医药文化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从青少年视角出发,设计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读物是一个亟需思考的问题。

2 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读物设计

青少年科普读物,不同于一般的书籍创作,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在青少年借阅课外读物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最想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文学类课外读物占72.3%,科学类仅占 11.2%;学生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中文学类占 33.4%,科学类占 8.7%。通过数据,发现学生喜欢选择消遣性、娱乐性较强的奇幻小说、悬疑侦探、漫画等读物,而对内涵丰富、能增长见识的自然科普、中外文学、综合类课外书的选择较少[9]。这提示当代青少年“重消遣,轻学习”的阅读习惯,也启示我们在设计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读物时,要注意“投其所好”。

2.1 锁定目标

目标:青少年。编排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读物要抓住青少年阶段的内涵特征进行设计,调动他们对中医药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青少年正处于活泼好动、爱玩爱提问的阶段,接触的社会知识较少,大多内容来自于课本知识,对新奇有趣的内容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看生动而有趣的漫画图片,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缺乏耐心。

2.2 确定宗旨

快乐地普及岭南中医药文化,让青少年有轻松了解岭南中医药文化的渠道。

2.3 内容设计

青少年科普读物在内容编排上,务必要结合此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不少前辈栉风沐雨,已经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科普精品。中医药科普大家马有度在他的《走好中医科普路》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四性一化”与“中医科普十要”。“四性”,就是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趣味性;一化,就是彻头彻尾的通俗化。“十要”:一要认识到位,感情充沛;二要传承发扬,提炼精华;三要重在实用,传授方法;四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五要讲究文采,启发兴趣;六要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七要典型展示,真人真事;八要区别对象,形式多样;九要衷中参西,西为中用;十要短小精悍,修改完善[10]。

这就要求,我们在科普岭南中医药文化过程中,要将其中科学的内容用通俗化的语言有趣地表达出来。具体做到:在作者已经充分“消化”岭南中医药知识的基础上,将里面的精华部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要有一定的语文功底,文字要流畅隽永,不可一味落入俗套;其次字数不可太多,青少年一下子无法吸收庞大的知识点,若长篇大论反而令青少年反感;接着要根据文字内容进行合适的配图,现在科普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没有插图的科普对于青少年而言,兴趣索然;最后要明确科普的对象,对象不同,编排设计自然不会一样,这就要抓住青少年人群的特征。

2.3.1 书名 书名亦即整本书的主题,在选择主题时,需站在不懂中医药文化的青少年的角度,结合他们此阶段的心理需求,来确定全书的基调。取个好书名,遵循一个原则:明确,具体,贴切,不可只求哗众取宠,要简约地展示书的内容魅力,吸引读者,唤起读者的兴趣。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节日中的健康话题》《藏医养生图说》就是很好的选名[11]。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养生那些事儿》,则紧扣“明朝那些事儿”的风潮,引起青少年的关注,进而促进他们一探究竟的求知欲。

2.3.2 标题 每一节内容的标题须得有趣,有所创新,引人入胜,最好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可由正题加副题组成,正题为专业或技术名,体现科学性、知识性;副题为引导、补充语,体现实用性、趣味性[12]。例如《老广州记忆》中的标题:毓灵桥为什么又叫“龙门”?广州现存最古老的桥是哪座桥?相公巷和相公有什么关联?流花古桥与刘氏皇帝有关吗?汇津桥:服役至今的古桥;福泉街上真的有福泉吗?高第街与中举有关吗?为什么广州也有西湖路?[13]等等,这种疑问式的标题很容易激发青少年阅读的冲动。

2.3.3 章节 章节不要太多,切记贪多求全,否则书本太厚,沉甸甸地拿在手上,就已经无形中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在设计章节先后顺序时,也可“一反常态”。中医药教材书通常是开篇说理论,然后介绍应用,掌握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在科普书中,尤其是面对青少年,很容易让人读不下去,相反将应用放在前面,理论放在后面,这就契合了青少年更关注“实用性”、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例如张秀勤的《全息经络刮痧美容》,根据读者对美容的需求,将刮痧美容篇列为上篇,中篇下篇再分别讲述刮痧诊断与刮痧机制。具体到每一节中,考虑到青少年好动、耐心不够的特点,字数不要太多,每一段落可控制在250~500字左右,全篇知识点分布均匀而适度,不要灌输式行文,一味地堆砌知识,太多的内容反而难以记住,只要将想说的一两个知识点讲明白、讲透彻就已经很不容易。行文过程中,切忌乏味单调。正如马有度先生所总结,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要有趣味性,并且通俗化。如今严肃枯燥的科普方式已经不再流行,现在是“软科普”时代,即要求关注青少年的兴趣点、接受能力以及生活经验,将科学与人文、生活相结合,带有故事性或者现场感的文字,将青少年带到某个场景下来接触知识,比直接讲解词条要更加容易被接受[1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其中比喻在修辞方式中是最为常见的,可以根据不同事物或者人物的相似之处或者联系,将抽象、深奥的思想变成具体、浅显的意象,使表达生动、形象、鲜活,容易调动青少年的兴趣,既避免了平淡,又能给青少年以生动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从而抓住小读者的视线,引起心灵共鸣[15]。此外,适当使用语气词,例如呢、呐、啊、吧、喔等等,使得文章更具有亲和力,能更好地渲染感情。

2.3.4 配图 如今“硬科普”市场日渐萧条,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生动活泼、吸人眼球的图片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更何况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对视觉、听觉、嗅觉敏感的时期,这就更需要在科普岭南中医药文化时,必须图片与文字两手抓。图片具有诸多好处,一方面活跃版面,使得整部书色彩多样,或有艺术气息,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或与生活贴近,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另一方面,有些晦涩难懂的内容,用文字难以解释或者解释不到位,借鉴图片的形式,则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达了难以理解的知识。最常见的是刮痧、拔罐类中医药科普书籍,书中配上大量精美图片,用图片带动文字,告诉读者某种疾病在身体什么部位,用什么方法治疗,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16]。又例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漫画中医之人体保卫战系列》丛书,用儿童绘本漫画的新颖形式,并借用拟人手法,给中医的学术名词配以角色,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治思路移植到“人体保卫战”的场景中,使得中医从冷僻、玄奥的“神坛”走下来,走近青少年。整套绘图色彩饱满,适当加入幽默元素,采用当代儿童喜闻乐见的动漫风格进行人物塑造,图片配合旁白,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很强的阅读体验感,是图文并茂科普中医药的代表作之一。

2.3.5 互动式设计 科普书籍互动式设计,是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让青少年体验到中医药的神奇与趣味,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性与探索性,让青少年与书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品质。例如在《中医药文化普及读本》系列丛书中,一本书里有若干课堂,每一课堂后面都会有日积月累、想一想、动动手,譬如其中第二册第一课里的想一想:哪些食物吃多了会“上火”呢?动动手:试一试,画出3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吧[17]!这样可以培养青少年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也能更好地融入中医药文化之中,实乃一举两得。

2.4 封面

封面装帧就像是人的脸面一样,精彩的封面,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提升图书的品位与档次,所以一个好的装帧效果往往也会关系到一本书的成败。封面设计要有自己的灵魂与主旨,与图书的内容、版式、封底、环衬等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譬如汽车书,根据图书的内容设计成“汽车”的样式,书体本身是车的形状,书的底端安装四个轮子,使得书可以前后滑动,满足了少年喜欢时尚新奇事物的心理[18]。

2.5 营销策略

营销是科普图书出版的重要一环,绝不可轻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传播越来越快,图书信息可以更加广泛、有效地进入读者的视线,极大地促进了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现今的新书推销,不再限于报纸、期刊、新闻发布会、广播、读者讲座等,而更依赖于网络传播。所以营销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图书,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线上宣传,可以利用微博、社区、QQ群、贴吧等,开展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图书宣传,一方面投入比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低,另一方面可以聚集具有相同阅读需求的青少年人群,更精准地宣传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例如建立一个专门进行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传播的网站,设置专门的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图书频道,用于展示、宣传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书籍;也可以在微信平台开设公众号,通过微信专题、微信易企秀等形式连续推送,配合“微信转发有奖” “微信有奖竞答” “微信试读”等活动,起到吸引粉丝的效果。

线下宣传,要举行多种多样的以阅读为主题的推广活动。由于现在家长为孩子买书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在宣传时,一方面要锁定青少年,另一方面也要告诉父母,这本书为什么值得买,孩子为什么需要它。在设计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读物的宣传语和广告语上,要针对青少年的父母亮出图书的闪光点;学校和教师推荐是青少年科普读物推广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和销量提升都能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出版社不妨举办针对教师的推介活动,帮助教师们了解优秀的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读物,鼓励他们引导孩子进行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阅读;还可以联系当地教育部门,争取他们对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推广工作的支持;科学阅读推广人也是推广活动的一个重要角色,出版社可以在优秀的中医药科普作家、教育家、名老中医、国医大师、社会人士中挑选、培养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读物推广人,配合出版社开展相关阅读活动,激发青少年阅读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的热情[18]。

3 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图书设计实践

以《岭南医学史》为基础素材,撷取其中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配以插图、篇末设计思考题等,启发青少年思考。具体从岭南环境气候与中医药、中医药地名、多发病传染病、特色中草药、中医诊疗术、中医药食疗、中医药名家、岭南中药老字号几个方面进行讲述,每个方面设若干小篇,拟目录如下:

前言

1.广东凉茶的“前世今生”

2.探索古国南越的医药奥秘

3.可怕的鼠疫

4.由果子狸引发的“战争”

5.广东中医亮剑新冠肺炎

6.小小的指纹不简单

7.谁独爱罗浮山

8.医武双全的岭南骨伤大咖们

9.邓铁涛——为什么是铁杆中医呢

10.你知道岭南的草药家族吗

11.荔枝吃了会变美

12.全球最长寿的药厂:陈李济

13.花灯店“孕育”如意油

以其中的第11节“荔枝吃了会变美?”为例,可以从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吃荔枝的欲望,千里单骑送荔枝的故事开头,吸引青少年的目光,接着抛出疑惑:“为何杨贵妃爱吃荔枝,杨贵妃的美是吃荔枝吃出来的吗?”启发青少年思考。然后再娓娓道来荔枝的中医药功效,譬如滋补阴血,美容养颜等。最后互动课堂: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可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个时候可以简要地普及一下“荔枝病”的由来,提醒青少年不能因为一时的贪嘴导致急性低血糖。插图自然必不可少,文中有机地配上卡通图画,一篇短小精悍的少儿中医药科普文章就完成了。

4 关于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读物的思考

自从2006年1月,广东省召开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讨论制定《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以来,广东省中医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长,医疗保健服务逐步完善,中药产业不断壮大,医药教育水平日益提高,中医药开发创新能力日趋增强,出现了以岭南中医药文库系列丛书为代表的岭南中医药文化书籍,但是关于岭南中医药文化,针对青少年进行科普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品图书则明显不足。如何打造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精品图书?笔者认为:

内容要将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趣味性,并有所创新。例如《思考中医》这本书在中医药行业圈内一片叫好,但是普及性不够,圈外人士并不能理解。另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很多中医药文化普及图书,特别是养生系列,收集整理资料的痕迹明显,互相借鉴,原创内容不够。所以在书写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读物时,一定要融入岭南地域特色,与其他中医药文化科普书籍有所区别。

完善中医药科普图书宣传的方式方法,线上线下两手都要抓。线上借用微博、微信、QQ、贴吧、豆瓣等一系列网络平台,建立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圈,吸引爱好岭南中医药文化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既可以了解他们关心、感兴趣的话题,又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线下要积极联系教育局、学校、老师、广东名老中医、有影响的社会人士等,帮忙点评与推荐。此外,当当、亚马逊等图书交易平台做广告、进行营销也是必要的。

建立一支专门做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科普团队非常有必要。科研与科普是两种创作,可以说科普更难。温长路教授曾经指出:“当前一些科普作品谈的雅的知识太多,高深莫测,老百姓从思想上理解不了、从行动上操作不了、从条件上实现不了,他们自然是敬而远之了。一些科普作品是教科书的翻版,讲的都是专业的名词术语。”[19]科普是要将懂的东西完全消化后,再换一种大众能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既需要专业水平,还需要一定的语文功底,是专业+语文的结合体,对于中医药文化尤其如此。中医药是以中华民族自然哲学与诊疗实践经验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科学,要求科普者须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应具备丰富的科学素养、 广泛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能够懂得青少年的需求和语言特点,才能书写出妙趣横生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

除了以上对科普专家提出的写作要求外,还要求他们能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创作。现在许多中医药专家工作任务繁重,要上门诊、查病房、上课、搞科研、带学生等,很难有集中的时间坐下来安静写书。加之出版书籍版费不便宜,专家们就更不愿意如此费心费力了。对此,相关部门是否可以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投入呢?例如设立岭南中医药青少年科普项目基金;评定职称时重视优秀的岭南中医药文化青少年科普文章著作,开启绿色通道;定期评比优秀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著作、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优秀个人和集体、优秀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出版社,颁发奖章、荣誉证书、奖金等[20]。

5 结语

现今的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丛书,大部分是专业书,只有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人士才能读懂;其次很多是养生疗疾、康体保健方面的知识,更适合老年人,而以青少年作为宣教对象的岭南中医药科普教育读物在形式、内容、数量上都不多。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黄金时期,衣食起居都由父母照料,并且少生疾病,似乎中医药文化不太能吸引他们。其实不然,中医药文化融合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是一门集历史、哲学、心理、医学等多种知识为一体的神秘而多彩的学科,对好奇心强、充满探索欲的青少年们同样是富有魅力的,但是如何将这份魅力以青少年能够读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则是一个难题。

青少年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对象,岭南中医药文化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如何迎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一系列科学、权威又贴近青少年生活的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读物精品,是当代岭南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者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与难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