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顾 焱,陆少武
(张家港市乐余人民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2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120例临床研究
顾 焱,陆少武
(张家港市乐余人民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2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肝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76%以上的肝硬化患者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水症状[1]。肝硬化腹水多发于中老年肝病患者,因其临床症状典型,故诊断十分明确。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但仅能控制症状,无法治本。近年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远期疗效佳。本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2.4±2.1)岁;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6.4±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于参与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卧床休息,限钠限水;口服螺内酯,1天3次,每次40mg;口服速尿,1日2次,每次20mg,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螺内酯每日最大剂量为400mg,速尿每日最大剂量为160mg),同时注意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白蛋白、抗感染、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HBV-DNA阳性者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宽中达郁汤加减,药方组成为白茅根30g,当归、广木香、白芍、大腹皮、香橼皮、鸡内金、蚕砂、茯苓、猪苓、怀牛膝、柴胡各10g。加减:腹水明显者加冬瓜皮、茯苓皮;气短乏力者加党参、黄芪;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虎杖;食欲不振者加炒山楂、神曲;胁下刺痛者加三七、地鳖虫;有出血倾向者加三七、白芨。水煎取汁400mL,早晚2次分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2]: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且患者腹水消失为显效;各项指标以及腹水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为有效;各项指标及腹水症状均未有明显好转或病情有加重迹象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复发率以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年电话随访的形式获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7%)明显低于对照组(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2.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测指标比较 ±s,μ/L)
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西医认为其是由水钠潴留、感染、内分泌异常等因素导致的。西医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主要药物为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以及腹水回输、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预后欠佳,复发率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未提高。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中“膨胀”的范畴,是中医四大难治之症之一(风、痨、膨、膈)。肝硬化腹水发作时会导致肝、肾、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脏腑气血瘀积。根据患者表现不同,可将腹水分为气水、血水以及风水三种类型,治宜通络理气、活血化瘀[4]。虽然中药起效较慢,但不良反应少,药效持久。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武,李雄,苏海飞.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4(16):2149.
[2] 董雪飞.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3):410.
[3] 莫吉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85例诊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3):1522.
[4] 张华,汪靖婕.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9):258-260.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2-08
顾焱(1975-),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
R2-031;R657.3+1
A
1673-2197(2015)08-0100-02
10.11954/ytctyy.20150805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