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人麻疹74例临床特征分析

时间:2024-06-19

李丽萍,黄 琴,黄革联

(1.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2.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 201508)



成人麻疹74例临床特征分析

李丽萍1,黄 琴2,黄革联1

(1.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2.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 201508)

目的:观察成人麻疹发病特征,为防治成人麻疹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4例成人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结果:经分析,所有患者中男31例,女43例,年龄18~ 66岁,平均年龄35.27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74例,皮疹74例,呼吸道症状63例,消化道症状38例,结膜炎60例,麻疹黏膜斑54例;并发症情况为:肺部感染35例(47.30%),肝损伤56例(75.68%),急性咽炎57例(77.03%),急性扁桃体炎24例(32.43%),心律不齐8例(10.81%);肝功能异常56例(75.68%),所有患者抗麻疹病毒IgM为阳性;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35例(47.3%),心电图异常8例(5.41%),均为心律不齐。结论:成人麻疹并发症较多,中毒症状较重,加强成人麻疹传染源的管理,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控制麻疹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成人麻疹;并发症;临床特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我国于1966年开始麻疹疫苗接种,90年代后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儿童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由于成人麻疹抗体水平的下降和麻疹病毒基因变异[1],发病率呈增高趋势[2],且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儿童麻疹严重,出现多脏器损害。本文针对2013-2014年成人麻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收集整理2013-2014年麻疹患者病历详细记录,按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发病日期、出疹日期、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卡片式登记和分类统计。诊断依据符合《传染病学》[3]中麻疹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本研究中,男31例,女43例,年龄18~ 66岁,平均年龄35.27岁。患者住院时间1~1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35天。

2.2 临床特征

所有患者均以不明原因发热伴皮疹就诊,74例患者均符合典型麻疹临床症状。症状与体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呈稽留热型,体温波动为38.0~40.0℃;低热3例(4.05%),中度发热29例(39.19%),高热42例(56.76%)。

多年以来,患者在医院就诊,习惯先挂号付费再见医生;医生问诊结束,患者拿着医嘱去排队缴费,然后凭收据做检查、取药。因此,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即使“30多个收费窗口全部开足”,患者仍然需要耐心排队。”

患者均有皮疹,皮疹表现为头面部及全身散在充血性斑丘疹,以头面部为重,随后扩散到全身,皮疹稍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患者康复过程中均有皮肤脱屑及色素沉着等症状。发病到出皮疹时间1~8天,平均时间2.96天。22例(29.72%)患者皮疹较重,部位常出现在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足底。有明确麻疹接种者9例(12.16%),其余不详。发病前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8例(10.81%)。

63例(85.14%)伴有咳嗽、咳痰症状,60例(81.08%)有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症状,54例(72.97%)患者口腔颊黏膜可见koplik斑,38例(51.35%)患者伴有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胸闷、心悸患者9例(12.16%),有5例女性患者合并妊娠,均为孕中期。

并发症情况:肺部感染35例(47.30%),肝损伤56例(75.68%),急性咽炎57例(77.03%),急性扁桃体炎24例(32.43%),心律不齐8例(10.81%)。

2.3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2.3.1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患者56例(75.68%),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40U/L有26例(35.12%),40~361 U/L有48例(64.8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40U/L有18例(24.32%),40~260U/L有28例(75.68%)。血钾3.5~5.2mmol/L有36例(48.65%),低血钾2.3~3.5mmol/L有38例(51.35%)。心肌酶升高40例(50.05%),主要为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肌酸激酶(CK)38~174U/L有45例(60.81%),174~2 296U/L有29例(39.19%),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4U/L有50例(67.57%),24~127U/L有24例(32.43%)。淀粉酶28~100U/L有42例(56.76%),100~975 U/L有32例(43.24%)。C反应蛋白(CRP)<3mg/L有6例(8.11%),3~103mg/L有68例(91.89%)。

白细胞(WBC)计数(4.0~10.0)×109/L有44例(59.46%),(1.08~4.0)×109/L有26例(35.14%),10.0×109/L有4例(5.41%)。血小板(PLT)100~300×109/L有53例(71.62%),41~100×109/L有21例(28.38%)。

CD4绝对值410~1 590个/μL有12例(16.21%),32~410个/μL有62(83.78%);血沉(ESR)0~20mm/h有20例(27.03),20~100 mm/h有54例(72.97%)。

所有患者抗麻疹病毒IgM均阳性(100.0%),其中第1次检测即为阳性有66例(89.19%),再次检测为阳性有8例(10.81%)。

2.3.2 辅助检查 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35例(47.3%),心电图异常8例(5.41%),均为心律不齐。74例患者腹部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2.4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及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C、维生素B、调节电解质平衡、退热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结合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等中医治疗。其中,28例肝功能损害患者同时给予甘草酸二胺(50~150mg/天)、还原型谷胱甘肽(1.2~2.4g/天)等保肝降酶药物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复查肝功能损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住院时间为7~18天,肝功能损害全部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1~4周无肝功能异常,B超检查肝脏无慢性病变,无脾脏肿大现象。白细胞、血小板减低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利可君、地榆升白片等治疗,复查均恢复正常。低钾患者给予静脉或口服补钾后,复查血钾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麻疹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实施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最近报道显示,成人麻疹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中老年患者报道屡见不鲜。经分析,所有患者中男31例,女43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5.27岁;均符合典型麻疹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发热,高热42例(56.76%),毒血症状重,合并肺部感染、肝损伤等并发症多,住院时间及费用增加;育龄期女性患者比例大,麻疹为麻疹病毒感染,易导致流产、早产及胎儿畸形,给孕产妇及胎儿造成伤害。

成人麻疹发病主要因素为:麻疹疫苗接种不规范或未复种,即使进行麻疹疫苗接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减弱,体内抗体水平降低甚至消失,而成为易感者[1];传染源未能进行有效控制,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漏种或迟种者增加,且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强,若传染源未能进行有效控制,可能导致麻疹流行;近年来,女性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多,工作劳累,营养差,抵抗力低下,导致发病率高;可能存在麻疹病毒变异,原有疫苗不产生效应。

综上所述,成人麻疹全身中毒症状重,高热时间长,胃肠道症状明显,皮疹消退迟缓,常易引起肝损害,心肌损伤及合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早发现、早治疗,加强成人麻疹传染源的管理,是预防控制和消灭麻疹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加强计划免疫接种,特别针对成年人后续强化免疫;控制传染源,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搞好卫生宣传,提高卫生意识,维持良好的个人与环境卫生;加强对麻疹病毒基因变异研究,进行新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1] 崔俊峰,王志祥,崔雪.80例成人麻疹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81-82,85.

[2] 周令媛,邹蒲秀,冯经华,等.成人麻疹120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1):144-145.

[3] 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3-68.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1-17

李丽萍(1975-),女,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临床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病学。

R511.1

A

1673-2197(2015)10-0103-02

10.11954/ytctyy.2015100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