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杨 雷,杨少锋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是多发病,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受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缺乏运动,颈椎病近年来的发病有逐渐升高和青年化趋势,总患病率达7%以上[1]。颈椎病有病程长、表现多端、易反复等特点,严重困扰人们的生活,西医治疗多采用非甾体药消炎止痛,严重者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并发症较多。笔者导师杨少锋教授应用桂枝新加汤治疗此病,从营卫气血辨证,认为颈部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所属,为经脉所过之要道,头身气血相贯之要冲,亦是全身气血、经脉、筋骨肌肉之枢纽,气血以经脉为道,营养四肢百骸,正如《灵枢·海论》所言:“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藏府,外络于肢节。”《难经·二十二难》亦云:“经脉者,行血气,能阳,以荣于身者也。”颈部出现疾患,致全身气血亏虚,四肢筋脉失养,不荣则痛而出现颈、项、肢等部位的酸痛、活动不利、麻木等症状。杨少锋教授临床应用桂枝新加汤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陶某某,男,54岁,因“反复颈部酸痛不适3年,加重1月”就诊,初诊时间2018年4月12日。患者诉病初起时感觉颈部僵硬,屈伸不利,头部沉重,难以撑起;低头劳累、受凉时加重,偶感左上肢麻木,双下肢乏力,反复发作,多次在当地医院理疗、药物治疗均不见好转,最近1月劳累后加重,疼痛频发,影响生活。刻下:易口干、汗出,纳食可,夜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查体:颈椎屈伸活动受限,C3-C6棘突两侧肌紧张,压痛(+),臂丛牵拉试验(-),旋颈试验(-),双Hoffman(-),双上肢肌力、肌张力可;辅助检查:颈椎MRI:①颈椎退变,失稳;②C3/4-C5/6椎间盘轻度突出。
患者经中医诊断为项痹病,辨证属营卫不和、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可治以调和营卫、补益气血,以桂枝新加汤加减:桂枝10 g,大枣12枚,甘草炙10 g,人参10 g,片姜黄10 g,白芍20 g,生姜20 g,鸡血藤20 g。1剂/d,分两次温服,共7剂,配合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嘱7天后复诊。2018年4月19日二诊,诉疼痛明显减轻,颈部僵硬改善,汗出、口干症状亦减轻,偶感头部疼痛,想继续服药调理,处方:效不更方,再服7剂,继续加强颈部肌肉功能锻炼,嘱其少低头,注意保暖。前后14剂,症状基本消失,3月后电话随访,症状未再发作。
按:《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此方主要由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炙、人参6味药组成,是桂枝汤倍芍药、生姜,加人参而成。此方主要治疗汗后营气不足,然探其治病之机理,太阳表证,法当汗法,汗出当痛愈,然发汗后,仍有痛者,如脉浮缓或浮紧,可知汗出不彻,可继以汗法,但患者出现脉沉迟,迟脉者主虚证,仲景云:“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沉者主里证,可知患者因汗出太过,而出现气血津液亏虚,造成经络失充,四肢百骸失养,“不荣则痛”,而致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疼痛。患者虽然未经汗法,但是患者年龄介于六八和七八之间,正是阳明脉衰、肝肾亏虚之时,阳明脉衰,气血无生化之源,肝气衰,筋不能动,气血亏虚,筋骨失养,出现颈、项、肢的痛、麻、活动不利、乏力等症状,其病机核心皆是因为气血亏虚,四肢百骸失去濡养,治疗应以桂枝新加汤补益气血、调和营卫,配以片姜黄宣痹止痛,鸡血藤养血、活血、生血、止痛,全方相配,使气血充盈经脉,周流四肢百骸,筋脉得养,痛愈身轻。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2]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在外力作用下引发的颈椎间盘内外动力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从而引发的综合征,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其中椎间盘退变是发病的核心,此病患者椎间盘一般从30岁左右开始退变,是人最早退变的组织之一,特征性表现是椎间盘蛋白多糖的减少和水分的丢失,继而出现椎间盘高度的下降,颈椎的稳定性失衡,为了维持这种稳定性,代偿性地产生骨赘、韧带的肥厚、钙化,当这种代偿性的产物对正常的组织(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者压迫后,就会出现临床症状[3],退变本身是由于身体衰老,特别是现在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不健康的用颈习惯、不良的坐姿、不良睡姿、不正确的锻炼方式等,超过了我们颈椎正常的承载范围,更易产生颈部慢性损伤[4],正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持续的慢性筋骨损伤加速颈椎椎间盘退变,使颈椎病逐年高发和年轻化。
中医虽然无“颈椎病”病名,但是这些病证散见于“痿病”“眩晕”“项强”等条文中,对其辨证还得从气血亏虚、肝肾亏虚等方面考虑[5],初期以气血亏虚为主,兼有外感、血瘀、寒湿等病理因素,后期伤及肝肾,表现出本虚标实的证候特点,其中本虚为主,可归属“痹证”范畴,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风、寒、湿三气相杂而成的痹,此类患者由于长期久病,慢性持续性的筋骨劳损,久病伤及气血,气血亏虚,四肢百骸失养形成“痹证”;精血同源,精血互资,气血亏虚伤及精液,出现肝肾不足,肝肾亏虚,表现出筋骨痿弱无力,治疗早期还是以补足气血为主。
临床上桂枝新加汤多用于治疗内科疾病,但其治疗颈椎病也有显著疗效,体现了其“异病同治”之法。桂枝新加汤主要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人参六味药物组成,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倍芍药、生姜,加人参而成,是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倍生姜、芍药增强桂枝汤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功效,再配以人参大补元气,诸药相配共奏补益气血、调和营卫之功。项部为经脉所过之要道,头身气血相贯之要冲,气血足、经脉充,大气周流四肢百骸,使筋骨得养,筋柔骨坚,筋骨相和。临床应用桂枝新加汤治疗颈椎病需要辨证准确,抓住主证,此类患者多是年老体弱久病之人,久病易致气血亏虚,加上肝肾衰退,出现“脉沉弱”,四肢百骸得不到温润濡养,而出现身体颈、项、肢等部位的痛、麻木、乏力等症状,所以须抓住“身痛”“脉沉弱”的特点,但可不拘泥。身痛主要是不荣则痛引起,所以可表现出麻木、僵硬、活动不利等症状;更不可拘泥是否发汗,气血亏虚为其本质,发汗为其缘由,现在久病、术后、劳损亦可致气血亏虚,虽病因不同,但是本质相同,治疗亦是同法,所以经方只有运用得当,治疗骨伤疾病才大有可为,正如柯韵伯在其著《伤寒来苏集》中所言:“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