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冠芝
(孟州市人民医院,河南 孟州 454750)
中医中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
王冠芝
(孟州市人民医院,河南 孟州 454750)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上消化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西药和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5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中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止血迅速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化瘀止血散;脾胃虚寒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主要病变部位为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即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胰腺等部位。该病临床表现为黑便和呕血,严重时组织循环受到影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据不完全统计,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高达13%,即便在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依然危害重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学中“血证”范畴,由血气俱热引发脾胃虚寒、湿热郁结所致。中医关于血证的治疗最早见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中,其中所创立的黄土汤、泻心汤等方剂仍为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上消化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症见出冷汗、脘胀闷灼痛、咯血、稀柏油样便、贫血貌、血压下降、肠鸣音亢进。所有患者均经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性寄生虫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排除继发性上消化道出血、重度出血以及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2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5.5±2.8)岁;病程2~7天,平均病程(5.2±0.5)天;中医辨证分型:气虚血淤40例,胃热壅盛35例,肝火犯胃2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①禁食、止血、营养支持;②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次,每次40mg。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西药治疗,口服或胃管给予凝血酶,每间隔8h给药1次,每次2 000U。观察组患者加用中药治疗,化瘀止血散口服或经胃管注入,药物组成为:白芨粉9g、三七粉5g、大黄炒碳粉3g,每间隔8h给药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5天,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1]
①痊愈:呕血、便血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连续3次阴性,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胃镜检查显示无活动性出血且胃管冲洗无血样物;②显效:呕血、便血临床症状消失,连续3次大便潜血试验(+),血常规检验显示血红蛋白无明显持续下降,胃镜检查显示无活动性出血且胃管冲洗无血样物;③有效:呕血、便血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无明显持续下降,于72h内行胃镜检查无活动性出血,胃管冲洗可见少量血样物;④无效:呕血、便血症状未改善甚至有加重情况。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901,P=0.0017<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随访结果
治疗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8例(16.0%),对照组患者复发18例(36.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75,P=0.0226<0.05)。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胃癌等疾病常见症状。西医治疗该病仅能暂时止血,但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
上消化出血属于中医学中“血证”范畴,《内经》论述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病后伤正等。中医学认为,治疗有先后缓急之分,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根据血证病因病机,则治标以止血为急务。《景岳全书》云:“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动血之由唯火唯气耳”“出血必有瘀血。”由此可知,血证的治疗应秉承“治火、治气、治血”的原则。然而体内出血后,单纯止血会导致瘀血在脏腑堆积,因此在止血的同时应注重祛瘀、补气、补血,这样才能利于新血生成,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研究使用的化瘀止血散由白芨粉、三七粉及大黄炒碳粉组成。其中,白芨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可止血化瘀、补血活血;大黄可泻火凉血、止血祛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白芨可有效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改善血管脆性;三七可在短时间内增加血小板数量,缩短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大黄中的葸醌类衍生物可促进血小板凝聚,缩短凝血时间。三药合用,可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内外兼治,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此外,中药副作用较少,疗效安全可靠且药效持久。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系统科学地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可快速有效止血,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石淑青.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135-1136.
[2] 曹得胜.自制止血散配合西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40例[J].陕西中医,2010,31(1):28-30.
[3] 薄永青,王桂民,王晓.分析中医中药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5):602-603.
[4] 任大梅.中医中药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运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224-225.
[5] 张光明.中医中药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运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31):60-61.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5-15
王冠芝(1975-),女,河南省孟州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消化内科。
R285.6;R573.2
A
1673-2197(2015)18-0087-02
10.11954/ytctyy.20151804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