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成杰辉,吴芷兴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015)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成杰辉,吴芷兴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0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防治痛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痰湿质、兼夹体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痰湿兼血瘀质、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湿热质为主。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质、痰湿质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在痛风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男性群体,重点加强对湿热体质及痰湿体质的辨识干预。
高尿酸血症;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研究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痛风发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结石[1]。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5%~12%的高尿酸血症最终可发展为痛风[2]。由于许多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在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仅在理化检查时才会被发现,所以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对预防痛风有重要意义。近年,有学者研究发现痛风发病存在明显的体质倾向性[3-4],笔者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防治痛风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进行体检的人群,同时进行血尿酸检测及中医体质辨识,经筛查发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者共286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43.28±13.18)岁;男204例,占71.3%;女82例,占28.7%。
1.2 诊断标准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血尿酸的测定标准制定:男性血清尿酸水平>416μmol/L,女性血清尿酸水平>356μmol/L。
1.3 纳入标准
符合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以及由药物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患者。
患有精神疾病者、病情危重者、拒绝或者不能在调查人员指导下填写体质调查问卷者、不能配合完成中医四诊者、未进行血尿酸项目检测者、继发性因素或药物原因引起高尿酸血症者。
2.1 体质分类方法
参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9种体质分类方法[6],采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7]标准设计《中医体质量表》。
2.2 体质辨识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自填部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饮食喜好以及《中医体质量表》;第二部分主要是与专业辨识相关的部分,包括病史、四诊信息等,由经培训的医师通过诊查完成,必要时可由家属补充。问卷独立填写,当场收回,对填写有困难者由专业人员询问填写。
2.3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
按照中医体质类型概念确立编制量表,由9个亚量表组成,每个量表由7~8个条目数组成,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最低分1分,最高分5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为30~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转化分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转化分<30分,判定为“否”。亚量表分数越高,该体质越明显。
2.4 统计学方法
由专业人员通过体检系统的中医体质辨识板块录入调查问卷相关信息,建立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资料经收集、录入、导出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在国家政策对实现乡村振兴提出要求的前提下,当地政府要求仪陇县以农业为支撑,发展“农业+N”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百里环线优质柑橘示范带。在实行多维休闲农业综合体理念下的产业融合模式后,通过整合土地、人力、资本三大要素,据规划将带动园区贫困户1 086户、贫困群众4 126人通过入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可实现农户年均增收5 000元以上,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3.1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见表1、表2。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痰湿质、兼夹体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痰湿兼血瘀质、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湿热质为主。
表1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表2 兼夹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3.2 不同性别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高于女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尿酸血症为现代医学疾病,进一步发展为痛风,则属中医学“历节病”“白虎历节”“走注风”“痹证”“痛风”范畴。中医认为急性痛风发作乃因体内湿热痰浊内聚,复受外邪,内外合邪,湿热痰浊流注关节、肌肉、骨骼,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痛痹;发病日久,正气亏虚,虚实夹杂,痰瘀胶固,常致关节漫肿畸形。痛风的发生源于高尿酸血症,其病情的发展变化、预后转归受患者的体质因素影响。
表3 不同性别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本研究显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以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说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源于一定的偏颇体质基础。偏颇体质中以湿热质、痰湿质等实性体质为主,还见一定数量的阳虚质、气虚质等虚性体质,兼夹体质也有一定数量,说明高尿酸血症存在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等多种偏颇体质状态,这也是日后痛风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基础。在偏颇体质中湿热质、痰湿质及其相兼夹的湿性体质占多数,说明高尿酸血症与湿性体质密切相关,这与国内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8-9]。中医认为,湿邪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湿邪重浊、趋下,阻滞经络关节,气血不通,而致关节肿胀疼痛,是痛风性关节炎常发于下肢大趾的主要原因。痛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关节的红、肿、热、痛提示湿热证候突出,与湿热体质、湿郁化热的病理机制相关。本研究显示湿热质的人数最多,提示此类体质人群日后发生痛风性关节炎的概率较大。另外,通过分析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性别构成,发现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且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饮食结构更多偏向于饮酒、吃肉等高嘌呤饮食有关。中医认为嗜食酒肉肥甘,易致机体痰湿内生,蕴而化热,最终导致痰湿体质或湿热体质。
综上所述,体质作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均产生重要的影响。湿邪致病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病因,湿热质、痰湿质是其主要偏颇体质类型,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高于女性。因此,在痛风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男性群体,重点加强对湿热体质及痰湿体质的辨识干预。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0.
[2] 吴东海,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1-532.
[3] 孙益,李象钧,赵俊.痛风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25(6):55-57.
[4] 王恒,张苹.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论痛风[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4):17,19.
[5]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6]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9.
[7]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8] 李莉,安冬青,李凯利,等.新疆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体质类型调查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5):100-103.
[9] 张海艇,沈维增,孙莺,等.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调查[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7):577-579.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1-21
成杰辉(1972-),男,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未病、中医体质研究。
R589.7
A
1673-2197(2014)11-0044-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