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胡玉良,曾聪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醒脑静注射液致22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胡玉良,曾聪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13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用法用量有关;其出现时间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以30min内发生居多(13例,占59.1%),再次或反复用药后发生8例(占36.4%);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麝香、栀子、郁金、冰片,是在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研制成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等功效。用于治疗气血逆乱、脑脉瘀阻所致中风昏迷,偏瘫口渴;外伤头痛,神志昏迷;酒毒攻心,头痛呕恶,昏迷抽搐。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颅脑外伤,急性酒精中毒者见上述证候[1]。据文献报道,近年来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小儿中毒性菌痢、不稳定性心绞痛、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肝昏迷等。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ADR)的报道日趋增多,部分较为严重。为研究其ADR的规律和特点,笔者通过检索文献,对其ADR进行了调查分析。
检索《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1994―2013年的资料,以“醒脑静”“致”“引起”“不良反应”“副作用”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剔除综述性文献和重复病例报告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交代不明的病例报告,获得有分析价值的文献18篇22例[1-7]。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按世界卫生组织(WHO)ADR监测中心规定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用法用量、ADR出现时间及ADR临床表现。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22例不良反应中,男10例(占45.5%),女12例(占54.5%),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82岁,见表1。
2.2 过敏史
22例中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14例,未提及药物和食物过敏史者6例,有青霉素过敏史者2例。
表1 发生ADR者的年龄与性别统计 (n)
2.3 原患疾病
脑出血4例,脑外伤3例,小儿高热惊厥2例,眩晕症2例,颅内病变2例,安眠药中毒、鼠药中毒、高血压病、脑梗死、颅底骨折伴昏迷、喘息性支气管炎并高血压病、急性病毒性脑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震颤麻痹各1例。
2.4 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
22例患者均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其中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溶媒者13例(59.1%),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溶媒者5例(22.7%),以4∶1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为稀释溶媒者1例。3例不详。给药剂量:每次用量为10mL者1例,20mL者15例,30mL者4例,儿童0.2~0.6mL/kg者2例。
2.5 ADR发生时间
22例的ADR有14例发生在用药当日(63.6%)。连续用药2天以上出现者8例(36.4%)。其中1例ADR出现时间不确定,其余21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最快为用药后2min,最慢为连续用药15d后;用药30 min内出现ADR者13例,占总数的59.1%,5例为连续用药3天后才发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22.7%,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2.6 ADR的临床表现
醒脑静注射液所致ADR的类型与临床表现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共19例,占86.4%。详见表3。
表3 脑静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类型与临床表现
3.1 ADR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醒脑静注射液所致22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性患者占10例,女性患者12例,说明醒脑静注射液所致ADR可能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从年龄分布来看,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50岁以上者居多,有11例,可能与该年龄段用药频次高有关。同时中老年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处理药物的能力不足,药物容易在体内积蓄,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
3.2 ADR与患者原发病、既往过敏史的关系
统计显示22例不良反应原发病多样,但均为脑部受损伴有头昏、神智不清或其他可能导致脑部受损的疾病,这与醒脑静注射液适应证相符。其中2例有青霉素过敏史或对花粉、粉尘过敏,16例否认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未提及过敏史者6例(但并不表示无过敏史)。药物过敏患者往往兼有多种药物过敏史,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等,这对防止过敏反应发生十分重要。
3.3 ADR与出现时间的关系
由于醒脑静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发生在用药当日(63.6%) ,而且用药30min以内出现者为59.1%。出现在连续用药2天以上者也高达36.7%。提示醒脑静注射液所致ADR兼有速发型和缓发型的特点。因此对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患者,整个用药过程(静脉滴注期间和疗程期间)都要全程密切监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1]。
3.4 ADR与给药方式的关系
在用法用量方面,22例患者中有4例(30mL)超出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ADR的发生在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多见,有1例为5%葡萄糖与0.9%氯化钠注射液合并使用。不遵守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首次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患者开始滴注时速度宜慢,观察半个小时,若无不适,可调至正常滴速。同时建议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醒脑静注射液一般单独给药,谨慎联合用药,如必须联用,考虑两药间隔期间冲管,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8]。
3.5 ADR临床表现及相关原因分析
醒脑静注射液ADR类型以过敏反应最多见,其中又以皮肤过敏、呼吸系统和心血管表现为主。这可能与醒脑静注射液是纯中药注射剂,其化学成分复杂和含有杂质有关。大分子蛋白质、脂肪酸等物质可作为抗原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使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出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另外,药物大分子与血浆蛋白结合,引起异性蛋白反应而产生药物热。目前醒脑静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水平仍较低,所以厂家需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控制应与时俱进,全面考虑其中所含成分,尽量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和杂质,以期将导致过敏反应的制剂因素降至最低。加强醒脑静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是减少ADR发生的根本措施[2]。
目前醒脑静注射液主要临床应用:①急性中毒:急性海洛因中毒、急性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②病毒性脑炎;③脑卒中(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而致神昏具有较好疗效);④颅脑损伤;⑤重症中暑;⑥心绞痛;⑦小儿外感高热。在以上疾病中,醒脑静都具较好的促醒作用[8]。
醒脑静注射液具有开窍醒脑、凉血行气、清热解毒等功效,对外感发热、寒闭神昏忌用;对慢性乙醇中毒,颅脑外伤中、后期慎用[9]。此外,醒脑静注射液多含芳香类药物,故孕妇忌用。据文献报道,本品不良反应以速发型居多,发生时间多在首次用药的前30min,故应重点关注首次使用本品后的前30min内患者反应。但也有1例为连续用药15d后才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医护人员不仅要重点密切观察首次用药的前30min患者临床反应,也应注意连续多次多天用药后患者的反应。统计还显示,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而具有过敏体质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高,提示临床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应慎用本品[10]。此22例ADR的治疗及预后良好,未见死亡病例报道。若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症治疗。一般以抗过敏药治疗,若有呼吸困难、憋气等症给予吸氧;对药热反应,可以给予相应物理或药物降温;若有风团等皮肤类变态反应,可涂擦复方炉甘石洗剂,减轻皮肤反应。
[1] 戴逢伟,李敏,雷光远,等. 16例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 海峡药学,2009,21(8):191.
[2] 谢俊大. 醒脑静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15例文献分析[J]. 中国药师,2007,10(9):902.
[3] 王霞. 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1例[J]. 四川医学,2010,31(1):129.
[4] 刘敏,余国庆,陈慧群. 静滴醒脑静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 中国药师,2011,14(7):1035.
[5] 苗彩云,朱黎平. 醒脑静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例[J]. 中国药业,2011,20(1):80.
[6] 姜爱武,张敏丽,张兰芳. 醒脑静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一例[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3):262.
[7] 王海春. 醒脑静注射液致神经精神症状1例[J]. 医药导报,2012,31(1):113.
[8] 刘伟. 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理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194.
[9] 曾聪彦,梅全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应对[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9-102.
[10] 梅全喜,曾聪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速查[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45-48.
(责任编辑:魏 晓)
Literature Analysis about Adverse Reactions to Xingnaojing injection in 22 Cases
Hu Yuliang, Zeng Congyan
(Zhongshan Hospi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 Zhongshan 5284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ie the features and protections of the ADRs associated with xingnaojing inje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p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ADRs to xingnaojing injection in 22 cases, reported in domestic medical journals during 1994~2013,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Results:The ADRs to xingnaojing injection were independent of pationt's sex and age, dependent of the dosage and router of medication. The ADRs could occur at any time after medication.13(59.1%) ADRs acured within 30min after injection, and 8 cases(36.4%) had ADRs at a second time or repeated inject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various and manifested as allergic reaction or even allergic shock in severe cases. Conclusion:Doctors and pharmacists should master the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Rs induced by Xingnaojing injection,and strengthen monitoring on the use of it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R.
Xingnaojing injecti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Literature analysis
2014-02-14
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91A028)
胡玉良(1979-),女,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R969
A
1673-2197(2014)11-0085-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