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玲
摘要: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生态破碎成为全球城市发展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解决资源耗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以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与平衡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难题。随着全球都市化发展程度日益加深,都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都市化发展为城市发展建设带来更多的活力与资源,但工业产业和都市化不断发展的同时,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对都市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污染的环境、异常的气候、短缺的能源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都市的绿色发展。因此,消除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不平衡,谋求人和环境的共同发展愈加刻不容缓。由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上海市产业转型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人口及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将继续扩大,经济发展不断推动能源消费需求增长等问题促使上海建设绿色城市问题进一步凸显。所以,文章通过对上海城市目前绿色发展现状、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立足上海城市发展实际,对接未来30年目标,提出上海发展绿色城市的道路,引领长三角城市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实践规划。
关键词:绿色城市;城市化;战略规划;体系保障
都市化发展为全球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组织推测全球人口城市化率于2050年将达到 70% 左右。 因此,转变低效、粗犷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效率与环境质量,实现绿色高效的城市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前的紧急任务。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城市绿色发展不仅成为解决环境压力、资源奇缺、天气多变等问题的全新思想,而且在全球范围引起一场全新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变革,同时也带来新的机会和问题。
发展是时代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崛起,都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不断涌现出很多大型都市、巨型都市。我国有七个大型城市,在全球大型城市的占比为28%。城市化为其建设带来更多资源与活力, 但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高消耗、低产出、高环境影响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剧资源消费和生态破坏,已经威胁到社会的繁荣稳定和进一步发展。上海作为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经过大概十年的建设,上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管理资源需求等多方面举措,资源需求总量明显减少, 但上海市的第二产业和高耗能产业比例居高不下,碳排放强度近年来也逐渐上升,交通碳排放强度约为60 g/人/km, 明显高于其他大型城市。此外,通过对比韩国首尔、新加坡、日本东京、中国香港、中国北京等城市,上海市人均物质耗用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城市,如图1所示。从近年的整体趋势看,上海市建设总能耗、汽车消费等还将持续扩大, 资源紧缺、能源耗竭和生态失衡对上海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约束必将继续加剧。因此,亟需通过研究上海市城市绿色发展实际情况,理出存在的不足以及制约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探索上海市绿色建设之路,实现打造绿色文明之城的美好愿景。
一、绿色城市的概念
經过 20 多年的演变,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引领城市经济繁荣的基本要求。同时随着都市化进程的不断演变,对城市绿色发展的探索也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从18 世纪 60 年代发展至今,城市的演进过程共经历了田园城市-紧凑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五个发展阶段(见图2)。
绿色城市是城市持续发展的独创性理念,也是当前时期各国解决多变的天气、危险的环境、稀缺的能源危机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衰退,国际社会逐渐将视野转向新型的绿色城市。绿色城市可将高效的生产力、创新能力与较低的成本投入、环境危害相结合,有效的处理人口、社会、经济等问题而迅速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2008 年以来,在 UNEP等国际组织的带领下,许多科研组织、研究者对绿色城市的含义进行界定、补充(见表 1)。
绿色城市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将人、生态、经济繁荣等融为一体的均衡、有效的发展路径,不仅重视都市的自然环境,更强调开拓城市绿色文化、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社区等丰富内涵,充分揭示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总而言之,绿色城市是将绿色主题渗透城市生态系统建立和发展,利用现代高科技术,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环保经济,弘扬绿色文明,落实城市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等均衡发展。
二、上海市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上海是国内重要的经济贸易发展重要城市之一,在各行业中均占较大比例。其工业总产值较大,资源环境空间受限,生态承载力较脆弱。整体而言,主要可分为四个方面:首先,产业结构是限制上海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短板。我国污染来源调查成效表明,上海的很多企业产生大量污染,环境危害压力相当大,环境危机严重,末端治理受制较大的局限。其次,是自然资源的限制。 随着上海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其对资源的需求与消耗日益增长,而自然资源匮乏、水资源的浪费使用以及低效率的资源消耗, 均严重制约了上海市绿色发展进程。因此,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上海市的发展显得及其重要。 再次是经济的依赖。上海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受到发展阶段的约束和经济增长模式惯性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主要依赖于重工业化、能源密集型产业。需要改变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不和谐情况,把保护环境、重视发展的绿色化等放在第一位。最后是政策瓶颈。 虽然已经树立环境立法理念,但相关法规法律仍不完善,实践力度有待提高,仍需要探索制度改革和环境技术创新的方向。因此,在低碳化与绿色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从高碳都市发展模式到低碳、绿色都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已成为未来上海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
三、上海市绿色发展的战略规划
上海市绿色发展的战略规划可以概括为 “一个核心、一个重点、四个支持”。一个核心即以完善上海市绿色治理体系为核心。一方面,上海市绿色发展建设需一个有效的多边系统,重点整合长三角区城市间多边合作机制。另一方面,通过重点建立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来推动长三角城市共同推进制定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个重点是以提升上海市绿色发展能力为重点。根据“木桶效应”原理,找出上海市绿色发展的难点、问题,结合上海具体现状,借鉴国际十大绿色城市建设经验,弥补短板障碍,全面提高绿色建设水平。
四个支持: 第一、构建上海绿色创新支持体系。通过建设城市绿色科技园区、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共同推进科学和技术创新。重点开展环保型能源、材料等领域基础性研究,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污染治理环保技术的发展等。第二、构建上海市环保经济支持体系。通过发展环保经济,开启高端引领、科技驱动、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路径,提升高科技含量,带动产业绿色化增长,寻找新的产值增长点,催生新兴绿色业态和产业链。第三、创建上海市的绿色金融支持机构。上海市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开发生态环境投融资项目,关注城市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为城市长期绿色发展注入动力。第四、构建上海市绿色知识支持体系。增强上海市科学界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对城市绿色发展问题的研究。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识别城市生态危险、评估城市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优势,以便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智慧化维护。
四、上海市绿色发展对策与体系保障
(一)引领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
一方面,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需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落实减用调整结构、减少用地等基础性工作, 同时推进循环经济、绿色建筑、环保服务业、绿色交通等的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产业形成、生态文化建设及绿色的生活、绿色消费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上海作为一个工业型城市,汇集很多企业,工业基础巨大,企业布局疏散。所以,要落实“产业结构转型”务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生产资料较为奇缺、环境承载力受限约束下,上海市必需从末端治理转向产业调整,通过调整结构,走向从低端到高端发展之路,淘汰落后产业,以快速实现能源耗用、污染排放及环境质量标准同经济增长的非同步变化。此外,为顺应城市绿色发展诉求,上海市近年来推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目标,试图在体制机制上做出改造和革新。为实现污染源的治理,上海市将加大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整体形势和城市的作用。因此,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是上海贯彻绿色发展、维护生态的必经之路。上海将继续加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根本的构建,同时,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二)制定绿色发展计划,鼓励利用绿色能源
首先,在建筑方面根据国内相关要求,借鉴其他国家前沿的发展经验,制定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价等规范,积极引导节能环保型科学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同时,主动研究绿色建筑的正规化设计和产业化生产方式。其次,出行方面以地铁交通为主、载客量大的公交为辅的公交体例。建立公交专用轨道优先制度,发展智慧化交通系统,确保交通顺畅。合理布局公交站牌和换乘枢纽,形成包围全城的安全、便利、恬适的公交路线。严厉遵循机动车排放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后,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热系统,选择适用的先进技术,推进太阳能发电,探索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营模式。积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耦合技术,提高资源使用率。
(三)创新绿色发展机制,促进绿色转型升级
创建以政府为核心、企业为主体、研发组织为创新源泉的综合系统。城市政府应重视绿色创新的引擎作用,将低碳技术创新和绿色创新为战略突破口,发挥政府在促进绿色创新和城市绿色转型的主导作用,科学制定都市绿色建设和都市低碳创新发展计策。设立低碳创新专项资金,扶持绿色产业布局、财政税收政策,以确保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兼顾,营造鼓励绿色创新和绿色转型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施展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资源利用的主体效用,积极发展和培育环保、低碳型的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以产业转型和低碳技术革新的制度保障,构建城市低碳发展系统,确保城市绿色转变。
参考文献:
[1]UN-Habitat. 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 2010/2011[R].UN-Habitat,2010.
[2]石敏俊,刘艳艳.城市绿色发展:国际比较与问题透视[J].城市发展研究,2013(05).
[3]彭近新.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绿叶,2011(07).
[4]诸大建.2050:上海的绿色挑战与绿色创新[J].科学发展,2015(10).
[5]Simpson R, Zimmermann M. The economy of green cities:A worldcompendium on the green urban economy[M].Dordrecht:Springer,2013.
[6]Hammer S, Kamal-Chaoui L, Robert A, et al. Cities and green growth:Aconceptual framework[R].Paris:OECD Publishing,2011.
[7]馬修·卡恩.绿色城市: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动态关系[J].城市发展研究,2011(10).
[8]欧阳志云,赵娟娟,桂振华.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5).
[9]李萌,李学锋.中国城市时代的绿色发展转型战略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01).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