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时间:2024-06-19

张 博

辽宁省抚顺市现代农业及扶贫开发促进中心,辽宁 抚顺 113006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以局限性坚硬皮肤结节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牛疙瘩皮肤病或牛结疹[1]。该病属于外来疫病,不属于人兽共患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给奶牛、肉牛养殖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加强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1 病原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为痘病毒科羊痘病属的成员之一。通过对该病毒的DNA 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毒株序列与山羊痘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和绵羊痘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都具有同源性,且高达95%以上[3]。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具有热敏感、耐低温、耐酸性等特点。对热敏感,在55 ℃条件下2 h 或65 ℃条件下30 min 便可灭活;对低温不敏感,常温状态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在病牛干燥的痂皮中仅可存活1个月以上,在4 ℃的甘油盐水或细胞培养液中可存活4~6 个月,但在-80 ℃的低温环境下可以存活10年以上;对酸性不敏感,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可在pH 6.6~8.6 的环境中长期存活,但对福尔马林、乙醚、氯仿、次氯酸钠季铵化合物等化学制剂敏感。醛类消毒剂和十二烷基硅酸钠溶液能很快将该病毒灭活。此外,病毒粒子对阳光敏感,但在黑暗条件下可保持病毒活力长达几个月[4]。

2 流行病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天然宿主主要是牛。牛结节性皮肤病传染源主要为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牛,包括奶牛、肉牛、黄牛、水牛在内的各种牛,而且不存在年龄、性别差异。另外,家兔、山羊、绵羊、黑羚羊等也可感染。病牛的皮肤结节、鼻腔分泌物、唾液、血液、精液、内脏等都含有病毒,通过接触可以直接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如感染公牛的精液中如果带有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即可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途径进行传播;此外,可通过共用的食槽、水槽而摄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直接接触传播,从而感染该病;通过相互舔舐或皮肤接触,而感染该病毒;由于免疫或采血过程操作不规范,使用被污染的同一个针头也会导致在群内传播[5]。

牛结节性皮肤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吸血类虫媒活跃季节该病处于高发状态,主要通过蚊虫、苍蝇、蠓、虻、蜱虫等吸血类昆虫的叮咬进行机械性远距离的广泛传播。感染该病毒后,不同区域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疫区的流行状况也存在一定差异,通常为2%~20%,个别高发地区达80%以上;死亡率通常低于20%,有时也可达到50%以上。牛结节皮肤病的潜伏期为2~5 周,即使病牛通过治疗得到康复,通常情况下依然会带毒3 周以上,仍具有传染性[6]。

3 临床症状

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牛,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载毒量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3.1 发病初期

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不爱活动;体温升高,呈现稽留热,可达41 ℃,持续7 d 左右。病牛发生鼻炎、结膜炎、角膜炎,可发生流鼻涕、流眼泪、流涎等症状,鼻黏膜和眼部并伴随有黏性分泌物流出。泌乳期母牛产奶量下降。

3.2 发病中期

病牛发病4~12 d,体表皮肤出现直径为1~5 cm的硬实、圆形隆起,可见清晰的界限,触诊时病牛有灼痛感。头部、颈部、肩部、胸部、乳房、大腿、会阴、阴囊和四肢等身体部位开始出现结节,结节的出现顺序由身体边缘部位向全身扩散。皮肤结节逐渐扩散,再聚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肿块,结节可能破溃,吸引蝇蛆,反复结痂,硬固的皮肤病理变化,可持续存在数月或数年。结节最后可能完全坏死,进而可招引大量的苍蝇、蚊虫对病牛进行叮咬,被蝇虫叮咬后形成坚硬的结痂,脱落后留下深遂的空洞,甚至可能继发为化脓性细菌感染和蝇蛆病[7]。

3.3 发病后期

病牛体表遍布结节和破溃结痂,从而导致病牛几乎没有完整的皮层。病牛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耳下、肩部、股前、腹股沟外等处淋巴结较为突出。病牛四肢、胸下部、乳房及会阴部出现水肿。四肢肿大明显,可达正常四肢大小的3~4 倍。眼部、口鼻腔、乳房、肠道和外生殖器等处形成结节,并可发生破溃导致溃疡的形成。其中,病情严重者可在病牛的牙床和颊内面发生肉芽肿性病变。

病牛发生重度感染时,恢复进度相对缓慢,易造成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的发生。母牛处于泌乳期时可引起乳房炎的发生,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妊娠期母牛可发生流产,而公牛发病后4~6 周内出现短暂性不育,若继发睾丸炎可造成永久性不育,发情延迟可达数月[8]。

4 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时,可见皮下组织有灰红色浆液浸润。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有结节病变,在病牛内脏器官表面也能发现特征性痘样病变,体表肌肉、呼吸道表面、肠胃表面及肾脏表面均有结节分布。切开结节,结节内呈现干酪样灰白色的坏死组织[9]。

肝脏肿大出血、肝脏边缘钝圆;胆囊肿大伴有少量出血,体积增大2~3 倍,胆壁可见出血点;脾脏肿大并出血,质地变硬;真胃黏膜出血,小肠、大肠黏膜弥漫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出血;颌下淋巴结肿大;呼吸道黏膜充血,含有大量黏液,肺脏肿大,有少量出血;心脏肿大,伴有外壁充血、出血,呈现斑块状瘀血;肾脏表面有出血点。

5 诊 断

对于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有严重或有明显症状的病牛,根据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但是,感染较轻或症状不明显的病牛应注意与牛疱疹病毒、牛皮蝇等昆虫叮咬和蠕虫病相鉴别诊断[9-10]。确诊该病还需要进行如病原学检测、动物试验、血清学中和检测等实验室诊断方法。

6 预 防

我国目前将该病按照二类动物疫病进行防控,按照要求应对发病牛和病原学阳性牛进行扑杀,并对所有病死牛和被扑杀牛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11],对牛只排泄物、被污染和可能被污染的垫料及饲料、饮用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同群牛临床监视,限制疫区牛的流动,从非疫区新引进的牛应在隔离区检疫观察28 d;采取防蚊、蝇和蜱虫措施,杀灭饲养场所吸血性昆虫及幼虫,清除蚊蝇等昆虫媒介,确保养殖场无昆虫滋生地,如臭水沟和动物粪便堆积场等;对养殖环境中被污染和可能污染的圈舍用具、交通工具应彻底消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动物饲养区,必要来访者的交通工具、设备器材、靴子等,在进入场区前应严格清洁消毒[12-13];对牛只排泄物、被污染和可能被污染的垫料及饲料、饮用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采用官方推荐的有效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目前,还没有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专用疫苗,但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与山羊痘病毒均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二者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目前,官方推荐的紧急接种疫苗为山羊痘疫苗,采用5 倍剂量的山羊痘疫苗来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注射方法为尾根(后海穴)皮内或皮下注射。根据目前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免疫保护率可达40%~50%。免疫接种可产生轻微的不良反应,应与自然感染相区别:免疫接种部位可能出现肿胀,一般1~2 d 内消失,这是无损害的。短暂发热可能引起产奶量轻微下降,偶尔引起机体或乳房的小结节,一般能在短期内消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