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缢蛏苗池塘中间培育关键技术

时间:2024-06-19

刘瑞义

福建省福安市水产科学技术推广站,福建福安355000

缢蛏俗称蛏、蜻或蚬,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产品,深受青睐。近年来缢蛏人工育苗的发展以及缢蛏苗池塘中间培育的兴起,对稳定苗种供应,提高苗种规格,提升养殖存活率,缩短养殖生产周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缢蛏苗池塘中间培育大多设施配套不完善,管理欠规范,技术基础较为薄弱。为此,现将个人连续3年的缢蛏苗池塘中间培育试验与生产的经验总结出来,以供参考。

1 缢蛏苗池塘中间培育的技术要点

1.1 池塘选择

蛏苗中间培育池要求底质为泥沙,以泥为主,软硬适中,面积0.67~1.33 hm2为宜,并配备有生物饵料培养池,用于专门培养缢蛏生物饵料。池塘进排水系统独立完善,大部分时间皆能自然纳潮进水,水质良好,周边无污染。饵料培养池的位置最好高于蛏苗中间培育池,方便生物饵料排放。

1.2 苗埕整建

先用海锄头、机械等普遍翻耕蛏苗中间培育池埕地20~30 cm,将底层的陈土翻上来,曝晒数天后,用海锄头捣碎成团的硬泥块,再用密齿耙将泥土耙疏,整平。然后在埕地四周挖出宽30 cm、深15 cm 左右的水沟,再把埕地分成若干畦,畦宽6 m左右,两畦间挖宽20~30 cm、深10 cm 的畦间沟,以便于排水和管理。

1.3 清塘消毒

蛏苗播种前1周,蛏苗中间培育池及生物饵料培养池进水使埕面水位达到10 cm,每667 m2用30 kg的生石灰兑水化浆全池泼洒,消毒7 d。

1.4 蛏苗播种

在9月半至10月初,保持埕面水位5~6 cm,每667 m2播种20万~150万粒/kg的蛏苗500万~1000万粒。要求蛏苗洁净新鲜,收缩灵敏,壳面完整。播种时先将蛏苗盛在木桶内,用海水洗净泥土,拣去杂质、空壳及碎壳苗,然后重新加入海水,轻轻搅拌后,用勺带水均匀泼洒在埕面上。

1.5 生物饵料培养

播种蛏苗的同时,生物饵料培养池用孔径0.25 mm 的筛绢网过滤进水1.5 m 左右,施用无机肥或有机肥进行肥水。每立方水体可施碳酸氢铵16 g、过磷酸钙8 g 及适量发酵的鸡粪,4~6 d 后池水色变浓,透明度0.15 cm 左右,可作为蛏苗的饵料。生物饵料培养池面积要达到蛏苗中间培育池面积的1.5倍以上,且每次排放池水供应饵料后,及时补充海水与适量追肥以继续培养生物饵料。

1.6 日常管理

蛏苗投放1 周后,蛏苗中间培育池每日排放池水1~2次,每次排水1~2 cm,逐渐增加至每日排放池水2~4次,每次排水50~60 cm,根据蛏苗的摄食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池水排放量。蛏苗中间培育池排放池水后,即添加生物饵料培养池的池水以补充饵料和调节水质。蛏苗中间培育池埕面的水位,前期水温较高,白天保持60~70 cm,晚上保持10~20 cm,其他时候一般保持20~30 cm。

坚持每日上下午检测池水水色、透明度、水温、盐度、pH值、蛏苗摄食生长等情况,经常下池检查埕沟、敌害生物等状况,及时修整畦面,疏通沟道,一旦发现浒苔出现,要立即彻底耙除。

1.7 采收出塘

经过40~80 d 的中间培育,蛏苗壳长约达到1.5~2.5 cm,就开始采收。苗埕上保留1 cm 左右的池水,用手将埕泥轻轻捣成糊状,使蛏苗洞穴内暂时缺氧而迫使蛏苗窜出泥面,再用捞网捞起,或用刮苗袋直接刮入袋内,放在清水潭中漂洗干净。

2 缢蛏苗池塘中间培育的注意事项

1)播苗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气温、水温过高,不利于蛏苗的生长与存活。播苗时的水温以25 ℃左右为宜,不同地区的具体播苗时间根据当地的水温、气温等确定。

2)池水中的藻类浓度及品种与蛏苗的生长密切相关。蛏苗中间培育池藻类浓度过大,往往造成蛏苗摄食过多,易出现消化和吸收不良等异常现象,藻类浓度过小,食料不足,影响蛏苗生长。水体中的优势藻类种群相当程度上决定水色,当生物饵料培养池水色出现异常时,立即排换水重新培养藻类。蛏苗中间培育池水体透明度以25 cm 左右、水色以褐色或黄褐色为宜。建议养殖户配备显微镜及常规水质测定仪器,认真观察检测,一旦池水色或藻类出现异常时,立即排换水,重新培养藻类。

3)缢蛏为广盐性,偏低盐的种类,蛏苗适宜在中低盐度的环境中生长。近几年,闽东地区秋冬季雨量偏少,海水盐度高,相当部分中间培育池因得不到淡水调节,蛏苗生长缓慢。建议尽量配备完善的淡水引用设施,中间培育池水体盐度偏高时,可及时注入淡水,降低盐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