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普丽花 金显栋 邹丰才 祝军华 程文杰 翟国莲 李永华 段彦明 张继才 杨建发 亐开兴*
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昆明650201;2.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650212;3.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临沧677600;4.云南省武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武定651600
牦牛是高寒地区独有的畜种,其生命力和适应性极强,具有耐寒、耐粗饲和耐劳等特点,被称作“高原之舟”[1]。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90%以上的牦牛主要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寒地区人民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2]。牦牛经济价值高,具有肉用、役用、奶用等多种用途,其中牦牛的奶用价值也是养殖户的重点关注对象,牦牛乳具有干物质和脂肪含量高等特点,用来加工成各种乳制品进入商业区,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中甸牦牛是云南省迪庆州高原地区特有的畜种,主要在香格里拉县中北地区的建塘镇、小中甸、尼汝、东旺、格咱、德钦县等地方分布,是我国优良牦牛类型之一[4]。2018年度迪庆州存栏牛16.6 万头,而香格里拉市存栏牛8.2 万头,其中牦牛3.7 万头,主要生活于海拔3 000~4 300 m高原和高山垂直带[5],黄牛4.5 万头。
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地区生态条件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养殖规模也日渐扩大。然而,随着牦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牦牛寄生虫病的危害性却日益突出,寄生虫感染造成牦牛体能消耗而生产性能下降、肉质差、成活率降低等,极大影响藏牧民的经济收入,严重制约当地牦牛养殖业的发展[6]。因此,为了解香格里拉社区中甸牦牛的寄生虫感染情况,针对中甸牦牛在不同饲养环境下的群体进行抽样调查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为中甸牦牛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应对措施。
从昆明小哨示范牧场(异地驯养)和香格里拉社区某养殖场随机采集106 份牦牛粪便样品,其中小哨牧场采集异地驯养粪样33 份,伊维菌素针剂驱虫后2月采样;香格里拉采集圈养24 份,为伊维菌素粉剂混料驱虫后2 周采样;49 份采自放牧牛群。分别记录好采样信息,用保鲜袋分装,逐一编号登记,4 ℃冷藏保存。
1)饱和食盐水配制。称取400 g 氯化钠,加入1 000 mL 沸腾的开水中,然后加入食盐,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直至食盐不再溶解,将其放置几分钟冷却,观察是否有结晶生成,这种方法配制的溶液即为饱和食盐水。
2)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取10 g 左右粪便放入1个烧杯中,先加入少量饱和食盐水将粪便搅拌调匀,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约为粪便的10 倍量饱和食盐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0.3 mm 的铜丝筛将粪样过滤到青霉素小瓶内,在瓶口轻轻盖1 个载玻片,滤液静置约15 min,然后将载玻片提起进行镜检。
3)自然沉淀法。取20 g 粪便与少量清水于100 mL 烧杯中搅拌混匀,用0.3 mm 铜筛将其滤于广口瓶中,倒入清水约广口瓶4/5 处,静置30 min,然后过滤广口瓶中3/5 上清液,加水于广口瓶4/5处,静置20 min。用此种方法连续重复3 次,用吸管将留下的沉淀物吸出,用低倍镜进行镜检、计数。
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所得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算卡方值,分析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与不同养殖方式等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
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晰看见线虫卵和吸虫卵,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线虫卵(10×10)
图2 吸虫卵(10×10)
1)中甸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不同养殖方式下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对106 份中甸牦牛粪样进行检测,共检测出49 份样品感染寄生虫,感染率为46.23%(表1)。
表1 不同养殖方式下中甸牦牛寄生虫感染率
2)不同养殖方式下中甸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在检测的中甸牦牛粪样中,通过伊维菌素驱虫效果显著,自由放牧牛群的感染率达79.59%,显著高于圈养的感染率(30.30%)(P<0.01),经过驱虫2 周的未检出感染(0%);自由放牧中甸牦牛牛群的线虫感染率(69.39%)显著高于吸虫感染率(34.69%)(P<0.01),圈养的牛群通过一段时间会再次感染;自由放牧的中甸牦牛线虫和吸虫混合感染率为24.49%,显著高于经过驱虫的牛只(P<0.01)。
调查显示,自由放牧的中甸牦牛寄生虫感染率高,为79.59%,线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69.39%和34.69%,与马媛等[7]和杨晓春[8]前期调查相比,波动范围较大,本调查研究中甸牦牛线虫卵检出率比以往高,但吸虫卵检出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迪庆州不同区域、饲养管理和预防措施有关。总体来说,我国藏区牦牛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甘肃省天祝白牦牛寄生虫感染率达100%,其中球虫、圆线虫及其混合感染率分别高达75.40%、87.00%和68.50%[9];而玛曲县牦牛消化道线虫感染率为72.20%,天祝县牦牛的感染率却较低,为29.00%[10]。川西北高原部分地区牦牛体内寄生虫中,总感染率为76.39%,线虫、吸虫的感染率平均分别为21.14%和42.79%。其中,红原地区牦牛线虫的感染率为11.59%,吸虫的感染率为42.45%,吸虫是红原的优势寄生虫虫种。理塘地区牦牛体内寄生虫中,线虫、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2.38%、20.24%,线虫为该地区的优势虫种[11]。天山地区牦牛线虫、球虫、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8.80%、17.07%、4.88%,其中线虫感染率最高[12]。青海省海晏县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57.20%[13];果洛州牦牛线虫感染率为50.00%左右,球虫感染率为30%左右[14]。新疆巴州本土黑牦牛和白绒牦牛子二代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80.20%、78.30%[15];巴州牦牛蠕虫感染率为78.40%[16];和静县天然牧场牦牛寄生虫感染率为80.20%,圈养牦牛寄生虫感染率为78.30%[17]。四川省甘孜州五大牧区县牦牛的肠道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79.70%[18]。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有所差异,这可能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饲养模式等因素对寄生虫的生长情况影响不同有关,但总体上牦牛受寄生虫困扰严重,开展藏区牛群寄生虫联合防治亟待解决。
不同养殖方式对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有明显差异,自由放牧的中甸牦牛寄生虫感染率(79.59%),显著高于圈养牦牛寄生虫感染率(30.30%)。这一方面表明中甸牦牛对于驱虫药较为敏感,驱虫效果较好,同时需要持续做好驱虫工作;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将牦牛放牧饲养导致草原草地和水源等环境中散播大量虫卵,容易造成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此外,饲养管理中无法规划草原草地的轮牧制,同时也不注重预防性驱虫或者未能及时选用适合的药物来防治寄生虫病等,都易造成牦牛消化道寄生虫的大量滋生。
中甸牦牛寄生虫感染的防控措施: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养殖场各项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抓好引种和转场等工作,减少感染。及时清扫圈舍及运动场,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②规划放牧轮牧制,尽量减少野外放牧次数,在同一个草场内不宜频繁反复放牧或重牧;种植优质的牧草或青贮玉米制作青贮饲料适度规模圈养牦牛,提高出栏率,减少冬春季死亡率,达到提质增效。③依据寄生虫生活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开展预试验,筛选驱虫药,针对线虫选用伊维菌素、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等,1 个月驱虫1 次,连续3 次;吸虫可选用丙硫苯咪唑、三氯苯达唑等,3 个月驱虫1 次,连续2 次。④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结合联合防治,不断提高对寄生虫病的危害与防范意识,掌握驱虫的基本方法,大幅度控制寄生虫感染面[19-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