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

时间:2024-06-19

王怀娜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畜牧局,山东莒南 276600

随着我国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肉鸡或蛋鸡的饲养密度也在不断变大。在这种饲养条件下,加大了沙门氏菌在集群间的水平传播。鸡沙门氏菌病全年都能感染,对不同品种的鸡和各个饲养时期的鸡都有很高的感染率,且呈全球广泛分布。鸡沙门氏菌作为一种肠道性细菌,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饲养器具、饲料进行水平传播,还可以通过繁殖器官、种蛋进行垂直传播,严重影响了养鸡场的经济效益[1]。

1 流行情况

沙门氏菌主要以O(菌体)抗原、Vi(荚膜)抗原和H(鞭毛)抗原进行分群和分血清型,目前已经查明的血清群有51个,血清型共有2 500多个。我国的鸡沙门氏菌病多为由1个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或急性疾病,少数地区存在几个血清型混合感染的情况。鸡作为沙门氏菌最大的天然宿主,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禽副伤寒沙门氏菌给养鸡业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现已经成为当前养鸡业重点防控疾病之一。

1.1 鸡白痢沙门氏菌

主要对2~3周龄的小鸡侵染力强,对小鸡的消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退,粪便多为绿色或者粉白色,粪便中存在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可以污染接触到的饲料、水源垫料、器具,造成该病的水平传播。代宝贵[2]报道过肉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鸡沙门氏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8~45℃、生长环境pH值为4~7。该菌对环境中的热源比较敏感,一般在80℃的高温下经10 min蒸煮就能完全杀灭,但是该菌对低温和干燥具有较好的耐受力。

1.2 鸡伤寒沙门氏菌

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伤寒病多呈零散发生,但多以此为原发病,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鸡伤寒病的潜伏期约为5 d,60日龄以上的中、大鸡感染率比较高,主要传染源是鸡场内的带菌鸡只。鸡伤寒沙门氏菌可以存在鸡粪便中,带菌的鸡粪通过污染养殖环境,可经鸡的消化道侵入而发生水平传播感染。2~4月龄青年鸡的鸡伤寒病感染率较高,雏鸡虽然感染率低,但是发病死亡率高,最高时能够达到50%。

1.3 鸡副伤寒沙门氏菌

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鸡副伤寒病多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可以由多个血清型共同感染。不同周龄的鸡对该病的感染率不同,鸡对鸡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耐受力随年龄而迅速上升,一般6~8日龄小鸡的死亡率最高,30日龄以上的鸡很少出现死亡。肉用型小鸡感染后可把沙门氏菌带进肉品厂,从而造成动物食品卫生安全事件。

2 防控存在的问题

2.1 鸡沙门氏菌在养殖环节中的污染现状

目前在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厂和食品加工厂中都存在鸡沙门氏菌污染的问题,肉种鸡场因不同鸡场、不同鸡舍之间的饲养环境不同,鸡沙门氏菌病的感染率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成年种鸡的阳性率高于幼龄鸡,父母代种鸡高于祖代种鸡。

鸡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孵化场的种蛋进行垂直传递,通过父母代种鸡、商品代鸡苗进行扩增。在停止发育的鸡胚中检测的鸡沙门氏菌阳性率较高,在血清型阳性率低的鸡舍,停止发育的鸡胚中鸡沙门氏菌分离率低,有时分离不到。饲料中的动物性蛋白原料是鸡沙门氏菌来源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包括鱼类蛋白粉、粗蛋白粉和肉骨粉等。肉鸡屠宰或食品加工中有时能检测出肉鸡沙门氏菌,在肉鸡屠宰场中沙门氏菌平均检出率有15%,其检测出的沙门氏菌群多和种鸡场分离的菌群类型相符合。

2.2 鸡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

目前,鸡沙门氏菌病的治疗药物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科学使用,鸡沙门氏菌对常规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刘新静[3]在2012-2014年对河北省不同地区的养殖场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分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场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对15种常用治疗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磺胺异恶唑的药敏性最差,耐药率高达82%,其次是四环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性要低,耐药率均低于10%。因此,鸡场要加大对沙门氏菌耐药性的监测,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3 预防工作

鸡沙门氏菌病预防工作是做好生物安全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做好孵化、养殖、食品加工等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控制,种蛋入孵前要严格熏蒸消毒,鸡舍及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鸡粪要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这样才能做到阻断鸡沙门氏菌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鸡场要定期对沙门氏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和记录,根据菌株的耐药性,选择药敏度高、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鸡饲料中可以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以增强鸡消化系统的抑菌能力,预防鸡沙门氏菌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