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陈晓春 李素蓉 齐 慧 王利琴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温江 611130
四川是畜牧业大省,也是家禽养殖大省,主要家禽养殖品种鸡、鸭、鹅的饲养量在全国居前。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已经逐步认识到畜禽粪便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些政策管理措施,但由于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固有特征,使得该问题的解决依然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家禽粪污不能及时正确有效处理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等,不但影响养禽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1-2]。为此,本文拟对四川省不同规模家禽养殖场(户)的基本情况、粪污处理方式及环保意识等展开调查,以期为制定经济、环保、高效的污染治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家禽养殖粪污处理提供指导,推动家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调查根据四川省家禽饲养分布情况,选取眉山、乐山、绵阳、南充、德阳、广安等家禽养殖集中区作为调查对象;以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规模的家禽养殖场(户)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基本情况,包括养殖场负责人员情况、养殖家禽种类、养殖规模、主要饲养方式、养殖年限、养殖场位置等。
2)养殖场粪污(包括粪污和污水等)的主要处理方式。
3)对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4)对家禽粪污给环境可造成危害的认知度。
5)对养殖场粪便处理和利用方法的了解程度。
6)收集养殖场对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共调查了126户家禽养殖场,其中鸡场95户(包括蛋鸡场51户、肉鸡场44户),鸭场23户,鹅场8户。根据家禽存栏数将调查家禽场分为3类:大规模场(10万只以上),中等规模场(1万~10万只);小规模场(1万只以下)。小规模场56户,占44.4%;中等规模场52户,占41.3%;大规模场18户,占14.3%。养殖场管理人员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经历的占42%,其中大规模养殖场有近90%的管理人员具有专业学习背景。家禽养殖场的主要饲养方式见表1,饲养年限见表2。
表1 家禽养殖场的主要饲养方式
表2 家禽场饲养家禽的年限
大规模家禽养殖场都为近6年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基本都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且都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其选址远离居民户和水源地,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其布局都较合理,家禽舍间距及建设符合标准,卫生条件状况均较良好,设有净污分道,能有效防止家禽舍内部环境交叉污染。
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家禽场选址及建设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问题有:家禽场设计不当,圈舍及各功能区分布不够科学,部分场区位于主干道旁,距离居民区小于500 m,距离公路不超过300 m,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多数没有做到雨污分离,导致雨污混流,连续雨天时,污水四处流淌,粪随水走的情形时有发生。就家禽圈舍建设情况看,中等规模鸡舍建设相对较好,82.7%的鸡舍设有净污分道;而小规模家禽圈舍只有42.9%的设有净污分道,且存在鸡舍设施简陋、层高低,门窗狭小,导致圈舍内光线阴暗,通风不畅,空气质量差,卫生状况堪忧。
家禽养殖场清粪方式分为人工和机器自动清理2种方式,具体见表3。调查中,大规模家禽养殖场均采用机械传送带自动清粪方式,小规模养殖户还处于起步阶段,采用自动清粪方式所占比例低。
表3 家禽养殖场清理粪污的方式
调查中,家禽粪便的主要处理方式分为直接排入农田或鱼塘、生产沼气、销售、生产有机肥4种方式,见表4。
表4 家禽养殖场粪污的处理方式
调查中,就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及四川省颁布的《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政策询问养殖户,结果表明,大规模家禽场负责人均熟悉并学习了相关政策,养禽场每年均会受到政府的定期检查,有时是每季度1次,有时是不定期抽查;有80.8%的中等规模养禽场负责人了解国家相关环保政策,并有80.8%的中等规模养禽场受到过政府检查;小规模养禽场负责人仅51.8%了解国家相关环保政策,且主要是最近两年才有所了解,而小规模养禽场从未受政府检查的比例高达64.3%。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应进一步加大对畜禽养殖业,尤其是小规模鸡场的环保督察力度,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督执法,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环境监管责任。
调查表明,不同规模养禽场对家禽粪污可造成危害(包括传播“人畜共患病”,造成空气质量下降,造成水质下降,危害农田生态)的认知度不同。其中认识到可造成空气质量下降,造成水质下降的比例分别为62.7%及68.3%,认为传播“人畜共患病”和危害农田生态的分别为45.3%和29.4%。其中大规模家禽场认识更全面,83.3%的大规模家禽场负责人认识到家禽粪污可造成这4种危害;而80.7%的中等规模家禽场负责人有这方面意识,但认识不全面;小规模家禽场负责人基本缺乏这些认知。
调查表明,不同规模养禽场负责人对养殖场粪污处理和利用方法的认知度不同。88.9%的大规模家禽场负责人认识到家禽粪污处理要遵循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发展、低廉化治理、产业化和规模化防治的原则。而中规模和小规模家禽场负责人有这种认识的分别为23.1%和19.6%。66.7%的大规模家禽场负责人清楚家禽场粪污处理和利用方法包括物理处理(自然干燥、烘干等)、化学处理(加入化学试剂杀菌)、好氧发酵技术、堆肥技术、食物链“增益”技术、栽培食用菌、综合利用(如立体养殖)等。而中等规模和小规模家禽场负责人对新的家禽场粪污处理和利用方法不太清楚,仅熟悉传统的堆肥技术、自然干燥物理处理和耗氧发酵技术。
调查中,收集到的养殖场对粪污处理的建议主要有:政府要加大投入和技术培训力度。其中63.5%的养殖户认为国家应加大投入,给予一定的补贴;31.7%的养殖户认为政府可收集粪污集中处理;65.9%的养殖户希望得到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大多数养殖户比较看重政府的作用,希望政府在改善粪便污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不同规模家禽养殖场对粪污的处理方式不同。大规模家禽场由于资金充足、政府监管严、技术更加全面等,对粪污的处理更加规范,将粪污集中处理后以销售为主,对粪污的利用率相对较高。然而,中、小型规模养禽场为了节约成本,存在将未处理过的粪污直接输入农田、排入鱼塘中的现象,尤其以小型规模养禽场所占比率更高,存在土壤和水质污染的严重隐患。
2)不同规模家禽养殖场环保意识不同。整体来看,家禽养殖场的环保意识都在逐渐增强,均能意识到养殖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养殖环境对整个生产经营的影响,但中小型养禽场的内部环境管理比较粗放,技术薄弱,只注重养殖经济效益,对于内外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不足,大部分养禽场存在“被动治理”环境污染的现象,大规模养殖场环境管理总体上要好于中小型规模养殖场。
3)家禽养殖场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及家禽粪污处理的技术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并不成熟,特别是中、小型规模养禽场技术薄弱,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将粪污直接排入农田、鱼塘等,对粪污处理的新技术并不了解。
1)政府要加强相关知识宣传。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开展广泛、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养殖户宣传直接排放家禽粪便造成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倡导健康、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同时,加强对相关制度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制度法规成为规模养殖场所恪守的标准[3-4]。
2)养殖场要科学规划和选址。家禽养殖场在建设前,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布局。养殖规模要符合实际要求,场址应尽量远离人口密集的地区[5-6]。养殖场内的生产区和生活区要严格分离,防止人禽共患病的交叉传播。养殖场还需安置防渗漏、防溢流、容积适当的粪便贮存设施以及雨水和污水分离收集的排水系统等设施。
3)加强对小规模养殖场的监督检查。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作了严格规定,而小规模养禽场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因此政府执法部门监管少,管理粗放,粪污处理存在一定问题,而目前四川省还存在大量的小规模家禽养殖场,政府无法监管到每户都对粪污进行妥善处理。因此,在要求家禽养殖场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国家可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小规模养殖场进行补贴、指导。
4)对家禽养殖户进行差异化培训与管理。在所调查的家禽养殖户中,由于养殖规模不同,养殖户对粪便处理的方式也存在差异性。因此相关部门可对家禽养殖户进行差异化培训与管理,推广各种不同的家禽粪污生态环保处理技术。有关监管部门应监督指导养殖场实施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物质能量多级循环利用的“绿色生产”[6-7]。促进规模化养殖场家禽粪污的深度开发利用,努力达到污染物零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