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行正气”*

时间:2024-06-19

李杰 岳朗 文颖娟 牛文民**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期间,中医疗法得到大量应用,随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念的多次提及,诸多治疗原则如“扶正祛邪”“扶阳祛邪”“恢复正气”等被广泛应用,这些治疗原则关注到“正气”是否充足存在及“量”存在等方面,而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正气”的运行状态。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新解》一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正气”的存在状态,并首次提出“行正气”治疗理念,“行正气”有两层含义:一是运行“局部”阻塞的郁结之正气,二是激发和运行机体其他部位未被调动的“正气”[1]。本文将从历代医家运用正气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及中医临证思路中寻找“行正气”的应用踪迹,介绍一些“行正气”潜在的方法,并从多方面阐述“行正气”在防病、治病中的指导意义。

1 “行正气”之内涵

中医理论中的正气,是相对邪气而言,指的是人体机体活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恢复能力,包括精、气、血、津、液、营、卫、神及脏腑、经络的机能活动等[2]。正气有气血阴阳之分[3],其中任何一种不足或者运行不畅,均会导致正气抗邪之力虚弱,由此可以看出,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一个内在因素,正气不通畅也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随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广泛传播,历代医家认识到正气不足与人体发病密切相关,随之衍生的“扶正祛邪”“恢复正气”治疗原则被频繁应用,包括新冠肺炎的中医治疗。然而,关于正气的运行状态很少有人研究,虽然关注到“气滞”“气郁”“血瘀气滞”这些病理状态之气,但是,关于人体正气是否运行通畅?是否被完全激发和调动起来?是否充分运行发挥抗邪作用?此类研究描述甚少。前期研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新解》一文中对正气的存在状态做了详细描述,并首次提出“行正气”的治疗理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并不然也。对于正常人或者感受病邪之人,正气即使充足,部分正气也可能没有被激发和调动起来,通达人体某些部位(如:邪居部位),即“足而不通”。生理情况下,正气不通也可表现出“不通易病”“不通则病”,正气不能通达,则易感受外邪,故易病。病理情况下,邪气侵犯人体,倘若机体其他部位正气没能被完全激发和调动起来,即使人体正气充足,但未必运行畅通,没能趋向邪气所居部位,则不能充分发挥抗邪力量。另外,在某些情况下,机体部分正气也有可能是以相对“静”或“寂”的状态存在,充足而没被激发或调动,故不能发挥机体应有的抗邪作用[1]。

“正气行内,邪易退之”。生理情况下,若能通过各种医疗方法,疏通和调动躯干和脏腑的正气,使体内正气正常运行,充分发挥正气的抗御外邪之力,则“正气行,不易病”。病理情况下,若能充分激发和调动人体正气,顺势导引正气运行,使其通达邪居或受邪部位,即“行正气”,则“邪易去,体易安”。

2 “行正气”之文献基础

《素问·举痛论》中有“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描述了正气留而不行,导致气结,正气运行不通畅,聚集在机体某个部位,导致气结等病症。《金匮要略》中有描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元真”,即真气,真气也就是正气[4]。五脏正气运行通畅,机体调节功能正常,抗病能力自然强盛,邪气不易侵入,或虽有邪气侵袭,正气易战胜邪气,机体也不易发病。邪从外来,自外而内,由已病之地向未病之处传变;正气发于内部脏腑,自内发外,从未病之处向已病之处传输[5]。《素问·皮部论》有言:“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描述的是病邪由经络侵入脏腑,由外而内的运行特点。《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针灸作用之一便是疏通堵塞的经络,使体内抗邪之正气能够通畅运行,直达病所,发挥抗邪力量[6]。《伤寒原旨》中有言:“经气自内而之外,病邪由外而之内。”描述了正气和邪气各自运行的特点,也体现了正气“自我运行”的潜力。正气的这种自我向外运行特点,是发挥抵抗外邪作用的关键[5,7]。《灵枢·经脉第十》中有描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在病理情况下,人体经络之正气不能通达病邪所在部位,或被瘀阻而再次发病,故治疗过程中,要疏通经脉,通达正气运行的经络通道,调动被阻碍部位的正气,及全身正气,充分发挥机体抗邪之力。

正如上述文献描述所示,正气有自内向外运行的特点,具有“自我运行”的潜力,而这种“自我运行”的潜力是否被完全激发和调动起来?其运行通道是否有阻碍?是否可以通过外来医疗手段调动和辅助其运行,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因此,在疾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若要使体内正气充分“自我运行”而发挥作用,仍然需要辅助的医疗手段“顺势导引”,充分激发和调动人体正气,使其全力发挥抗邪作用。

3 “行正气”之实践与思索

3.1“行正气”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 新冠肺炎期间,对于感染病邪(新冠病毒)的人群,诸多医家关注的焦点是患者体内正气的虚弱状况。王永炎院士认为本次疫病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卫表、脾胃,病理性质为虚实并见,整个治疗过程要注意顾护正气,根据不同证型加入扶正的药物[8]。有研究[9]分析了北京、天津等地区的13项含中药处方的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案,发现这些方案中多用黄芪、玉屏风散等中药和方剂补益正气,这些治疗策略均体现了益气、顾护正气的理念。方舱医院将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功法应用于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10-13],一方面缓解和调节了病人恐惧、压抑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活动人体气血,充分激发和调动了人体正气,力求机体正气充分运行起来,通达全身,趋向病邪所在部位,充分发挥抗邪作用。同时,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热敏灸、电针等疗法也被应用[9-10],通过调动、运行人体正气,使正气充分发挥抗邪作用。

3.2潜在“行正气”治法思索 新冠肺炎治疗期间,方舱医院将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功法应用于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好的疗效。同时,体外刺激疗法,如针灸、热敏灸、穴位按压、贴耳穴、中药香囊等疗法也被应用[14-17],通过疏通经络,激发和调动人体正气,使正气运行全身,达到抗邪目的。另外,部分中药,如某些行气药,一方面作用于人体病理部位,运行壅滞的病理之气,另一方面,其可能是通过激发和调动体内其他部位的正气,通达运行全身,趋向病邪所居部位,达到充分抗邪目的[1]。关于能运行人体正气的中药,可能不局限于行气药,后续研究,将会对具有激发、调动和运行人体正气潜在可能性的药物做进一步探索性研究。

4 “行正气”之意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自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治未病”作为“健康中国”的核心战略,也是本次疫情防治的核心策略。在患病人群疾病发生的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在疾病未发生前进行隔离和切断传播途径,无一不诠释着“治未病”思想。“行正气”理念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同样重要,其体现了“治未病”思想。张伯礼院士在2020年2月18日新华社专访中表示:“中医药不仅仅针对病毒,更注重调节患者的身体功能,通过加强免疫力使机体更有利于战胜病毒。”这里的调节身体功能[18],其作用之一便是行人体之正气。正常人的预防,或是新冠患者的早期治疗,均可充分调动和激发体内的“正气”,达到机体全力抗邪目的。

本次疫情中,除了做好“避其邪气”的防护措施,在提高自身正气方面,采取中医内、外同治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18],其中的一些方法在运行人体正气方面也得到体现,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功法被多次应用于患者治疗,并取得好的疗效,针灸、热敏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也被多次应用,活动了人体气血,调动和激发了人体正气,使人体正气充分运行,发挥抗邪作用。可见,无论是在疾病的预防,还是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法和思路均可兼顾“行正气”理念,也可将其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一种新思路、新理念[1]。

5 结语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强调的是机体正气充足的重要性,然而,充足的正气是否具备实现向外运行和趋向病所的条件?其所在之处、所行之处是否通畅?是否被完全激发和调动起来?是否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归结点是机体内正气是否被充分调动并通畅运行[1],即“行正气”,运行正气,激发和调动机体能够潜在运行的正气。

因此,“正气存内”是机体抗邪的前提,“正气行内”是抗邪成败的关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正气行内,邪易退之”。望“行正气”理念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医正气理论,在今后的临床中能够发挥他本有的价值,在研究中可取得突破,以便更好地服务应用于临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