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4-06-1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703.1718.022.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5,9(4):94-98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4.0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陈星宇1,张春勇2

(1.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但其效果不尽人意,在很多高校形同虚设成为一种现实。本文通过对云南省7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满意度较低,实践教学形式主义严重,评价体系不健全,最终导致实践教学实效性较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现有条件和资源下,从实施方式、内容和考核上突破原有模式,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陈星宇(1979—),女,云南巍山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志码: A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HEN Xingyu1,ZHANG Chunyong2

(1.College of Marxism,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2.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its effect is unsatisfactory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 empirical survey of 7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it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to the course is low, teaching practice formalism and the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result in po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it breaks the original model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way, content and assessment under the existing resources and conditions to establish a operabl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Keywords: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深化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1]。教育部在“08方案”,中明确要求各高校从现有学分中划出具体“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2]。但由于受到学生数量多,组织难度大以及经费、安全、时间等因素制约,目前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甚至有名无实,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现有条件和资源下,找到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一、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文理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省经济管理职业学院7所高校进行了实证调查,实证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其中调查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对学生共发放350份问卷,收回321份,无效3份,有效率为91.1%;对“思政课”教师发放70份问卷,收回70份,有效率100%,最后采用SPSS17.0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

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和效果的评价能直接反映他们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对此,本调查设计了2道封闭式问题,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思政课”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据较大比例,这说明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同学普遍认可,只有少部分同学对其表示认可。为了增强其可信度,本次调查中对该问题还设置了“你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的开放式问题,同学普遍的答案就是“不搞形式主义”,这说明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形式主义严重。

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调查是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最直接的评价[3]。将近三分之二的同学对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满意,这说明“思政课”实践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将近40%的同学持满意或非常满意的结果也令调查组成员感到吃惊,因为这与自身教学实际体验和日常学生反馈情况有较大出入。对此,在进行问卷整理基础上,项目组成员对不同学校 “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个人访谈,发现对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持满意及非常满意的人数达近40%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别高校目前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在经费、师资上都给予支持,并严格考核成果,对学生确实起到锻炼。第二,认真学习的部分学生将申报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大学生挑战杯征文比赛课题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征求教师意见、寻求教师帮助,最终获得积极成果。第三,部分学生觉得目前通过自己实践,最后上交社会实践报告的方式完成该课程学习,很容易蒙混过关,轻松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考试,所以认为满意。但总的来说,60%以上的同学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满意。

(二)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调查

“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详细了解当前实践教学方式,找到其中的不足,是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的前提,对此,本课题组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做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41.3%的学校采用学生自主进行社会调查与服务社会的方式来完成,而且教师布置研究题目,学生自己进行实践调查的也占到19.5%,但教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服务社会的方式只占到7.9%。这说明当前“思政课”社会实践多数靠学生自己完成,而开通科研申报平台等新型实践方式所占比例也较低。因此,开辟可行的新型“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调查

评价体系既是对现有实践内容、方式的认可,又是激发实践者行为的直接因素[4],详细了解现有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成败。对此,本课题组设计了3个问题,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提交3000字以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篇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是评定学生实践成绩的依据。个别学校教师为了改革,尝试让学生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同时,抽取个别学生在全班阐述调查报告内容,或自己制作调查实践PPT在班级展示,或者对有科研项目的同学采用答辩完成所申报的学校科研项目来作为一种示例教学。但这仅仅是一种尝试,涉及面较窄。

由于学生提交3000字以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篇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因此,调查学生上交调查报告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次调查还设计了“请问你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如何形成?”的问题。

表3调查结果显示,“思政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抄袭严重:通过百度复制达到31.2%,46.9%的则大部分来源于抄袭,甚至小部分同学将其他课程作业拿来上交。这说明当前“思政课”考核依据存在严重问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活动,形式主义盛行。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由于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主要是提交3000字以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篇,因此,考核主体相应的就由教师承担,占89.6%的比例。由任课教师一人担任实践考评主体在现实中带来一系列问题:第一、增加了教学工作量;第二、面对大部分抄袭而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无法一一识别,可能造成认真做的同学得分较低,而抄袭得来的同学得分较高的情况,一方面打击了积极实践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助长了抄袭之风。因此,改革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改革实践方式,对实践的考核方式、评价主体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建立一整套科学考评体系。

三、建立“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对云南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因受学生数量多、组织难度大、经费少、时间紧等客观因素制约,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低下是个普遍现象。但当前高校各门“思政课”实践教学协调不力,分工不合作现象较为严重,致使有限的经费、时间、教师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实践模式——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一)“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整合四门高校“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统一规定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学分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5]。一方面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有完整的形式,又有充实的内容。另一方面将高校四门“思政课”的实践经费、时间、统一使用,解决了经费紧张、分散,时间仓促,内容重复无用的老一套实践模式,凸显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体系

1.统一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四门政治理论课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甚至交叉,整合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教师依据大纲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简单的参观访问,影视欣赏、讨论等方式,致使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6]。本课题设计的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则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分组选择制作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PPT或者通过学校设立的专项“思政课”社会实践课题申报平台申报调查课题,其中每组学生在15~20人之间。

2.统一实践教学学时、学分

“思政课”“08方案”明确要求各高校从现有学分中划出具体“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在操作过程中,将实践教学的学时分散在每门课程中,这样很难开展长时深入的专题式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在统一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把当前四门“思政课”的学时学分合并使用,不仅能解决时间紧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和教师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认真完成任务。具体方案可以考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拿出5个学时,0.5个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拿出16个学时,1.5个学分。这样“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有31个学时,占3个学分。同时,由于实践课时的分离,导致了教学经费的分离,因此,实践教学的经费也将从四门“思政课”教学中统一分离出来,作为实践教学的统一经费。整合目前四门课的实践教学经费统一用作一次调研活动,能解决目前经费紧张的问题。

3.统一时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高校“思政课”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安排在大一结束的暑期完成。这个时期学生已经上过部分“思政课”,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开展长时间、深入的专题调研时机已经成熟,而且能为大二上其余“思政”理论课积累相关实践知识。因此,在大一暑期,由专门“思政课”教师带队,根据学生申报的课题内容和分组情况,统一开展实践活动[7]。

4.统一考核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生“思政课”实践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期末提交的3000字以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进行调研,为了完成论文,就到网络上抄袭剽窃,几小时就能完成,而“思政课”属于大班教学,每学期每个教师所教人数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要逐一甄别基本不可能,甚至出现抄袭之作得高分的情况,这会变相助长抄袭之风,形成恶性循环。另外,由于四门课程的教师并非同一人,有的学生为了省事,抄袭一篇论文,复印成四份,交给不同教师。本课题设计的考核评价体系则是根据学生实践内容的选择不同而有所差别,如果学生选择制作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PPT,那么期末考核时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讲解、展示,学生成绩来源于教师对PPT内容的评价,以及该组成员的自评和互评的学生评价。如果选择通过学校设立的专项“思政课”社会实践课题申报平台申报调查课题,则期末考核时一组提交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派代表通过答辩方式介绍课题完成情况。学生成绩来源于教师对调查报告的评价,教师和学生对该组答辩情况的评价,以及该组成员的自评和互评。

[参考文献]

[1]王志雄,廖君辉.大德育工作格局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作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71-72.

[2]艾丹.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9):4,43.

[3]杨泽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71-173.

[4]汪永芝,吴健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8):109-110.

[5]马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08-110.

[6]张艳宏.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1-13.

[7]景志明,赵先明,黄信.四川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2005新方案实施中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8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