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时间:2024-04-24

吕凤敏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国家权力赋予的运行资金和职权是我国政府下属职能部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础生活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维护公众合法权益,具有公益性与服务性特征。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却差强人意,出现铺张浪费、吃拿卡要、挪用公款与员工沟通不和谐等各类现象,严重制约着国家下发资金分配情况,导致资源出现低效利用,或者是资金分配不均衡。文章简要分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并提出具体的工作策略。以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价值,进一步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效进行。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必要性;对策

自2014年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有效实施,但是实施以来效果差强人意,再加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在此形势下,行政单位必须有效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切实起到应有的约束与监督作用。当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都极为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大部分企业都会专门邀请专家指导或者花重金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但是相比较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情况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却较为滞后。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与事业单位的统称,承担着国家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能够为社会提供多元服务,对于国家法律执行有一定的监督责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行政事业单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管理活动也应当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控制的是单位内部实现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及信息的准确有效,在单位内部构建自我调整与约束,有效控制和评价的方针与策略总称。内部控制属于动态管理过程,由于内部控制并非是一个静止的点,所以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并不是针对某一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不仅要确保资金的科学合理利用,也应当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有效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与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有效防范内部经济风险

2014年国家下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文件后,内部控制工作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所以事业单位内部面临的经济风险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由于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构建风险识别与防控系统。在公共资金履行社会职能的应用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风险出现之前予以有效识别和防范,才能够避免监管疏漏,造成国家资金浪费。

(二)确保合法完成经济活动

事业单位是应用国家资金进行社会服务建设的,所以服务水平高低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活动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结合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公共事业建设,确保经济活动的科学合法。同时要确保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完整性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公共事业建设有助于提高社会服务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建立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活动流程,对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及会计信息的完善提供现实有效的保障。

(三)有效提高社会服务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由国家进行财政拨款,完成社会公共建设,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能否有效进行。内部控制是提高资金效率的重要方法,所以应当有效加强内部控制活动,有助于事业单位高效合理地使用国家资金,切实提高社会服务质量。行政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对资金的权利和活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有助于实现全民监督,促进国家廉政事业可持续建设。

三、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未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需要每个员工的积极配合,但是在实践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更加关注业务开展,盲目认为内部控制工作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并不需要其他部门沟通参与,所以也并未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也难以有效引导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单位负责人并未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各业务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了解也只是趋于字面,在执行工作中存在较大的执行难度,从而降低了财务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执行积极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未完善

国家下发了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结合了行政单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内部风险性问题和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固定资产采购缺乏合理性的安排,以及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管理不完善和记录不全面的问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存在经营性风险、管理过程风险和财务风险,缺少风险评估和防范风险的对策,从而导致单位没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单位财政收支虽然设置了相应的费用开支标准,但是由于标准不够详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报销项目和金额不相匹配现象。

(三)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必须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有效约束与监督,但是在具体的单位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岗位设置上会存在一人多职角色,也会出现岗位不相容问题,例如众多岗位由一人负责。由于缺乏对预算的有效管控,出现随意使用或超支现象。

四、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策略

(一)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自身内部控制意识,才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完善的内控意识,构建较为规范的控制机构,并且配备相应人员,但是由于资金投入较为繁琐复杂,所以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业务流程,能够将权力放置在笼子内,才能够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对各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展开相关知识普及和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是每个人的重要责任,积极踊跃投入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才能够有效促进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还必须要有单独的机构来专项负责。通过设立内部控制的专项人员和专项机构来合理执行好内部控制的要求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专业人员通过单位内部所存在的业务活动进行评测,对于单位内部存在的风险性问题和环节进行重点的评估与控制,并且寻求专项负责人员针对问题的原因进行责任划分制度。对于表现出色和表现不佳的人员进行赏罚激励,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良性发展。

(三)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力度,构建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才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需从源头抓起,从源头上进行预算管理,评估预算编制方法,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构建新型编算方法,对于编制不合理的部分予以改善和修补,提高预算编制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对于预算支出制度与标准展开多角度评估,对于存在的不精细环节进行有效修改和删减,同时要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编制奖惩机制,能够有效改善预算随意修改,或者是随意超支现象,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化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部门进行精神与物质奖励。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满足时代的多元化发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文辉.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以及必要性参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09).

[2]耿云志.新形勢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6(08).

[3]陈伟冰.浅析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会计师,2016(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