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黄映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北京 100050
美国医学博士(PhD)培养的特点和启示
黄映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北京10005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学学位人才,引起我们思考。文章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所见所闻,建议:广泛吸收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医学PhD培养计划,导师多采用肯定和包容的态度,鼓励研究生采用批判性思维,加强学术交流,以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医学博士;PhD;教育改革;科研能力;培养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2002
2015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1](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推进分类考试,实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与医学学术学位分类考试。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与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差异明显。这一“实施意见”确定了今后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由原有的培养“既具有娴熟医疗技术又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改为多种选择,即“单纯服务于临床工作的具有娴熟医疗技术的专业学位人才,或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学学位人才”。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引领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学学位人才,特别是对于我们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教师,更值得思考。带着问题,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所见所闻,有以下启示。
美国PhD培养的学生[2],多来自于分子生物学、生化、化学、药学、遗传学、物理学等专业,极少有医学专业。笔者所在的眼科共有8个实验室,实验人员100余人,只有5人有眼科医学背景(包括来自国内大学的学生)。这种学科间的杂交,使得研究背景知识更丰富,思维更开放、更活跃。在PhD培养模式上,实行导师制和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制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实验室研究工作实行集中指导下的以核心课程为主干的自由选课制度[3]。这样既保证了以导师思维为主题的课题能得到深入研究,又吸收、借鉴了其他学科导师的经验和知识,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进行专业性很强的科研活动。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各个专业有着相通、相似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出新的想法,这对于长期从事某个专业的导师也有好处。故广泛吸收不同专业学生进入医学PhD培养计划,将给医学科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打开思路,事半功倍。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大医学院校对研究生的要求都指出:学术学位博士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使学生成为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领域高层次的专门人才[4]。
如何提高科研能力,成为高层次人才?我们的思维定式是“老师永远是对的”,而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对医学生培养的要求: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应表现出有分析批判的精神、有根据的怀疑、创造精神和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5]。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指出,高等教育的目的绝非针对某一具体职业进行的窄面训练,而是在于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综合大量信息的能力、掌握语言技巧、批判性阅读、有效写作和沟通以及虚心听取意见的能力[6]。批判性思维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有根据的怀疑,是一种应用事实说话的客观的科研态度。这与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是一种“不破不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不轻易放弃与以往认知不符的结果和想法。
以往很多人都认为导师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学生的工作只是验证导师提出的假设。与很多美国实验室课题负责人的交流改变了笔者认识。实验数据才是实验的引导者,导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帮助分析数据,去伪存真。永远都没有“bad data”(不好的结果),他们称其为“interesting data”(有趣的结果)。回顾科学史上西方国家做出的重大发现,有不少都来源于实验中的意外。实验不是在验证假说,而是发现事实。实验结果和预期不符,很正常,我们只尊重实验结果,重复实验,保障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这种客观的科学态度正是创新、发现的基石。
应用批判性思维、有根据的怀疑展开研究,也是获得知识、进行创新的途径。每次文献阅读会,美国博士生是批判性学习和发言,指出文献中每一张图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其目的是使自己的下一张图表更加严谨。赵海潞等[7]也指出,博士论文水平的培训与考核,一方面要求博士生要阅读本专业高水平的文献;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系统思维、综合分析能力,不要盲目迷信高影响因子的杂志。批判性思维让我们不盲从,尊重事实的、客观的科学态度让我们不漏掉任何有意义的实验结果和意外收获。
因此,正确阅读文献、开放思维、应用客观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结果、包容实验中的“错误”、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对PhD的培养总则中明确提出,PhD必须证明其有口头和书面展示其科研水平的能力,并有教学的能力。这种证明不是依靠数量,而是依靠质量。在培养过程中,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实验技术,还有社会科学相关的方法学(如心理学、卫生经济学,等),都是PhD所应该具备的能力[8]。
PhD的培训注重对搜集信息和学习能力的培训。除了课堂教学,各种学术交流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佛罗里达大学里每周都有不少于1天的外请专家讲座,包括学院间交流、实验室间交流、相同领域不同学校间的交流、跨学科的研究探讨。每周实验室内部有读书会,每位学生轮流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杂志上的文章,最新的科研动态,等。每位学生有自己的实验课题,每周实验室内部召开一次科研汇报会,汇报自己已完成的研究结果,与导师和同实验室成员探讨分析实验结果,规划下一步的实验内容。每年美国视觉和眼科学研究学会大会等国际交流会议上,都有博士生的身影。他们都很重视展板的功能,在会议给定的时间内,展板的作者都会等候在自己的展板前,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回答参观者的问题,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无论对方是学术大家,还是一般学生,无论会议讲演,还是展板展示,学生都从容应对,提出自己的观点,虚心听取他人观点,这是研究生训练与考核的重要项目。在交流中,学生学会搜集有用信息,接受批评,开拓思路,学习他人长处,确定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方向。
培养创新性人才离不开导师的工作[9],导师的态度决定方法。笔者认为,导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的实验。现今,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导师与学生在新知识、新问题面前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过度地抬高导师的权威性,有可能压制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表扬与鼓励会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包容实验的不同结果,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爱。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参与实验室工作中,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放大了笔者做好实验的成就感和积极性。当其实验数据与预想不同时,导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其问导师“您想验证什么假设”时,导师说“这里没有假说,只有事实,我们等待你想告诉我们什么”。与其他实验室的课题负责人交流,也是相同的态度。实验数据出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实验设计是否有问题,若没有,那么就重复实验,验证结果,查询文献,解释结果。博士生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问导师,而是上网查文献,寻找答案,然后再与导师商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去设计实验,修改假设,而新的假设往往通向新的发现。
易凌等[9]指出:用一种规定、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研究生显然只能扼杀人才的个性,结果必将如齐白石先生告诫其弟子的那样“似我者必亡”。导师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引导,肯定其成绩,包容其错误,正确引导其改正错误,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样更有可能产生创新性成果。
总之,PhD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自主性、创新性,加强交流,鼓励批判性阅读和有根据的怀疑,应用客观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研究。
随着医学研究生考核机制的改革,我们应不断借鉴学习国外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摸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便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5/moe_778/s3113/201509/t20150911_207424.html,2015-09-09
[2]Jeffe DB,Andriole DA,Wathington HD,et al.Educational outcomes for students enrolled in MD-PhD programs at medical school matriculation,1995-2000:a national cohort study[J].Acad Med,2014,89(1):84-93
[3]孙希.美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7,1(2):48-52
[4]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研发2013[306]号).北京协和医学院培养方案总则[EB/OL].http://graduate.pumc.edu.cn/peiyang/view/489.aspx,2013-02-17
[5]Schwarz M R,Wojtczak A.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a road towards competence-oriented medical education [J].Med Teacher,2002,(2):125-129
[6]范静怡,何禹禹,赵显达,等.美国的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7):108-111
[7]赵海潞,曾思恩.医学PhD的培训与考核[J].华夏医学,2010,23(5):572-573
[8]The Division of Health Sciences Informatics.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EB/OL].http://dhsi.med.jhmi.edu/Acadamic Programs/PhDinHealth SciencesInformatics,2016-02-21
[9]易凌,雷二庆,吴东.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博士培养模式—以科研型医学博士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2006(9):50-51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PhD training in America and its implication to China
Huang Yingxiang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As educational reform is getting deepened,how to produce talented degree holders with strong research capability is an issue that deserves our thinking.Based on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author's first-hand observation as a visiting scholar in America,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help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widely recruiti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specialties into PhD training programs,mentors' holding more positive and tolerant attitude,encouraging gradu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and strengthening academic exchanges.
【Key words】:medical doctor;PhD;educational reform;research capability;training
作者简介:黄映湘(1971-),女,武汉人,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眼底病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1
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基金(2014-3-007);第八批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人才培养基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287(2016)02-0124-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