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完善标准化病人培训体系的探索

时间:2024-06-19

戴玲丽,张军芳,奚桃芳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机能中心,上海 0009



完善标准化病人培训体系的探索

戴玲丽1,张军芳2,奚桃芳1
同济大学医学院:1实验动物中心;2机能中心,上海200092

【摘要】: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但是如何使SP真正达到“标准化”,国内外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根据同济大学SP的实施情况,结合文献报道,探讨了在SP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流程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设置的方法,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和建议,以推进SP在我国的“标准化”进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完善SP标准化体系对考核质量的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招募;培训;标准化体系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2010

标准化病人(SP)是指经过系统训练后,能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真实情况的人[1]。他们一般是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经过培训后能扮演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师或医学生的操作技能,充当评估者和教师的角色[2]。1963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Howard Barrows医师在神经病学见习带教活动中首创性地雇佣一名艺术系的学生扮演模拟化病人(stimulated patient)来训练医学生的问诊和查体,这就是标准化病人的雏形。随后标准化病人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各地的医学院校用于医学教育评估。我国在1993年由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培养出第一批SP,并在实施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该校医学院在2007年开始引入标准化病人来进行临床技能考核,经过多年的摸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SP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医学院校大都存在临床资源匮乏、医学生“理论多、实践少”的状况,再加上最近几年医患矛盾突出、公民维权意识提高等现状,医学生在附属医院接触病人的机会大大减少。基于此种状况,SP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但是如何选择和培训一批有质量的标准化病人是这一创新教学手段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SP的招募

1.1年龄构成

同济大学SP志愿者的招募一开始是通过校园网络、口口相传等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的。第一批SP志愿者的平均年龄都在60岁左右,以退休教师为主。出于退休后为社会再做贡献的想法,这些退休教师的表现都相当的认真,每一次培训都准时参加。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医学常识相对丰富,因此在病例的表演方面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年龄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学生15 min的问诊和查体结束后很难准确回忆考核要点,而高强度的考核过程也使他们的身体不堪重负。因此,我们在随后几年中慢慢调整了SP志愿者的年龄构成,基本以30~50岁为主。

1.2职业背景及学历

SP的培训剧本包含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标准查体技巧培训。病史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诊疗过程、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要包括月经史和生育史。查体部分要求牢记标准操作手法。以上操作对SP记忆的能力以及对医学知识的理解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病例,我们也尽量选择有医学背景、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人员进行培训。

1.3健康状况

SP工作强度比较大,虽然同济大学医学院的临床技能考核每个站点都会配两名轮换,使SP能有时间休息。但是一天8~10名学生的考核强度,也使他们历经脑力及体力的双重考验(有些学生查体动作不够轻柔或者不标准会让SP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SP必须有足够的精力,保证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考核学生的状态不会相差太大。此外,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是绝对不能成为SP的。

1.4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应变能力

SP需要将病例模仿出来,尽可能仿真临床实际情况并且接受问诊时要能够使学生听懂表述。这就要求我们的SP普通话要标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模拟病例时,也要能准确表演出该病种的普遍状态。比如:表演甲亢患者时要适当加快语速,双目圆睁,表现出急躁甚至是手抖;哮喘患者需表现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为了更接近真实临床,SP甚至可以加点抱怨或者担心、痛苦等表现。但前提是每位学生得到的是基本一致的表演。另外,在实际考核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紧张或者准备不足等原因会提问与该病例无关的问题,也就是在SP的培训剧本中没有出现过的台词,这时候就需要SP有相关的医学常识或者就是以“不太清楚”来带过。因为如果你肯定地回答“是”或“不是”,可能会妨碍学生诊断病情。

1.5有责任心、有恒心

SP的培训是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和财力的,而一名经验丰富的SP更是难能可贵。因此,SP流失率高,将会对整个考核体系带来很大的创伤。我们希望接受过专业培训的SP志愿者们能够长期地为培养优秀的医学生服务,因此必须有足够的热情和责任心才能有持久的动力来完成这一使命。

2 SP的培训

2.1培训剧本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一个好的剧本就是成功的一半。培训剧本的撰写原则是症状的普遍性和易于表现性,同时还需要具备能与其他病症容易区别的特点。所有剧本一定是临床常见的真实病例。SP在拿到剧本后能基本看懂,通过培训师专业医学知识的传授,用通俗、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使SP将现病史牢记在心,只要将现病史完全掌握,后面的模拟问答就能水到渠成。

2.2培训的流程

首先是培训科目的统一。SP培训科目必须包括:①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②问诊培训;③体格检查培训;④SP作为评估者的培训;⑤SP作为指导者的培训[3]。

我们的经验是:同济大学的培训师一般是附属医院的医师,他们的本职工作已经十分忙碌,再加上SP志愿者们也基本都是成家的上班族,过于频繁的培训既增加主管单位的经济负担,也给培训师和志愿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我们的原则是在精炼的时间范围内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及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培训师和志愿者们建立一个微信群,培训师将剧本分发到志愿者手中,将标准查体视频以及一般医学基础知识的PPT发送至各位志愿者的手机或存储设备中,使其对剧本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自学后有任何关于表演方面的疑问均可通过微信与培训师进行沟通,及时解开疑惑,提高大家在正式培训时的效率。

正式培训主要是通过培训师的模拟问诊和查体来实现的。培训师一次一般培训4~6名志愿者,同一个病例由两名志愿者来进行表演,这样也是为了能减轻志愿者的身体和精神负担。培训一般集中在一个晚上或者一个半天,由培训师一对一的进行问诊和查体,培训师会故意问一些剧本没有的问题或者查体时用不规范的手法来进一步考核志愿者。在此过程中,其余志愿者就作为观众,结束一位志愿者的模拟测试后,培训师会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这样其他的志愿者们就能通过这一过程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以此来完善自己的表演。全部测试结束后,留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志愿者针对医学常识部分或自身疑惑提问,这些项目都结束后,表演相对完整到位的志愿者就判定为考核初步合格,可以先行离开;而测试结果不甚理想的志愿者就需要再测试一轮,待第二轮测试通过后方可结束培训。这轮测试结束后的3~5天为消化期。下一轮培训为培训师带一位低年资的医师进行再次考察,这次由低年资医师进行问诊和查体,培训师在一旁进行综合评判,此轮考核没有明显失误的即认为最终考核通过,可以成为正式考试的SP。而依然没有完全掌握病例的志愿者就只能暂时作为“病库”中的一员,待下一考核周期中继续进行考核,通过后方可上任。

3 标准体系的建立

这几年的培训工作让我们感觉到SP的标准化管理至关重要。要使SP培训能长久、有活力地进行下去,必须做到:①成立专门的SP培训及管理队伍,树立起标准化管理体系;②制定专门的SP管理制度和章程,通过制度保障SP的合法权益,对长期稳定的SP应该定期进行体检、按时发放薪酬、提前预约、定期给SP做强化培训,等;③引导SP之间的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体会,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升。

实践证明,SP引入医学临床考核对提高考核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4-5]。

总之,SP的应用是现代医学教育及教学成果评估的必然趋势,而SP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考核体系的质量。为了确保SP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标准化,SP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流程以及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制定严格统一的标准,形成“标准化体系”。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广大医学院校教师以及SP的不断努力[6]。通过转变医学教育思想,改变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在SP的培训及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广泛交流以普及并推进我国标准化病人的“标准化”进程。

参考文献

[1]Stillman PL,Regan MB,Swanson DB,et al.An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skills of fourt h-year students at four New England medical schools[J].Acad Med,1990,65(5):320-326

[2]Howley L,Szauter K,Perkowsk L,et al.Quality of standardized Patient research reports in the medical education literature:review and recommend at ions[J].Med Edu,2008,42 (4):350-358

[3]徐云燕,白露,岳风莲.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101-102

[4]张爱芹,沈宏亮,李莉,等.利用标准化病人培训医学生临床医患沟通技能的效果评价[J].医学教育,2010,9(6):789-791

[5]张翠娣,鲁剑萍,胡臻,等.内科教师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使用[J].护理学报,2011,18(5A):37-39

[6]刘铮,黄樱,彭文杰,等.简易标准化病人参与的“自学—讨论—模拟诊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5):811-812

Improvement of standardized patient training system

Dai Lingli1,Zhang Junfang2,Xi Taofang11Experimental Animal Center;2Function Center,Tongji Medical College,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The standardized patient(SP)is used increasingly worldwide in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and assessment.However,there is no consensus at home and abroad as to how to make SP truly achieve standardization.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 at our college and referring to the literatur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ndardized settings of SP volunteer recruitment,training procedure,and personnel management.Some feasible schemes and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posed to advance th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of SP in China.Several years'practice shows that perfecting SP standardization system produces favorable effects in upgrading the quality of the assessment.

【Key words】:standardized patient;recruitment;training;standardization system

作者简介:戴玲丽(1984-),女,江苏启东人,助理实验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动物外科学、医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287(2016)02-015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